四十年前我认识的许白凤先生

楼主:半只眼睛看 字数:2222字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四十年前,我与许白凤先生相识。那是1978年上半年,我17岁,还在读大一。父亲将我的一首词作拿给许白凤先生看,没有想到他立即给我一首和词,并对我父亲说:“后生可畏”。从此以后,我更努力地写古典诗词,也学刻印章,一直坚持了十多年。
1978年上半年我国发生几件大事。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月28日,邓小平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谈话时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和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此后展开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我的《浪淘沙》词作写于6月,就是以这几件大事作为背景的:“微雨做春寒,芳思般般。征帆几片出前川。昨夜东风吹又紧,绿遍层峦。 酣梦正姗姗,花满红栏。村头鸡唱月儿弯,记得那年秋十月,喜泪轻弹。”其中“十月”是指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政治事件。
许白凤先生年轻时就以诗词闻名乡里,但是在1975年退休以前郁郁不得志。1976年10月以后,文人才有了翻身的希望。所以这年冬天,许白凤先生写了《清平乐·醉八螯》表达当时的心情:“偶然兴会,趁个重阳醉。多谢霜溪渔父馈,团一尖三搭配。 水塍郭索成帮,稻粱滋长膏黄,双手剥开红壳,笑它全没肝肠。” 这首词用通俗的语言,有趣的比喻和双关的手法写出了“四人帮”的垮台,让人拍案叫绝。也许是我的词作正合许白凤先生的心意,他当即写了《浪淘沙·和小顾新春吟望》:“酥雨洗层峦,湿翠微乾。几株老柳醒江干。已是冬云过去了,可有春寒? 芳思正姗姗,人倚红栏。番番花信上眉端。天与工蜂新酿料,蜜意千般。”我的词中写道“微雨做春寒,芳思般般。”对当时的社会充满期待,许先生则说“已是冬云过去了,可有春寒?”表达对中国命运的坚定信心。
不久暑假到来,我随家父到许白凤先生家拜访。许先生家的老屋在乍浦镇西大街亭桥边。进了大门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大门的左侧有一间不大的平房,估计不超过20平方米,那是许先生的起居室。平房门朝南,门的左侧有一个朝南的窗户,窗下摆着书桌,书桌边是一张单人床,支着蚊帐。许先生伸开修长的手让我们座在凳子上,自己则坐到床沿上。我年纪还小,不会说话,父亲代我说了几句客气话。许先生很健谈,指出我的词中一些不合音律的地方,并拿出一些当代诗人写的诗词给我讲解,具体已经不记得了。
许白凤先生还讲了一些当代名人掌故,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个,第一个掌故是钱钟书写《管锥篇》。许先生说钱钟书先生性格孤傲,不屈于权贵。《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于1972年开始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全书约130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屏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许白凤先生拿出钱先生寄给他的《管锥篇》,谦虚地说,“钱先生请我审看,这本书深奥得很,我哪里看得懂”。记得那本《管锥篇》是白色封面的。后来才知道,《管锥篇》于1979年8月才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一套四册。白色封面的《管锥篇》应该是还没有正式出版的初稿或者样书。第二个掌故是关于周振甫。周振甫是平湖人,在北京中华书局工作,专门编审古籍文献,与许先生关系密切,常有书信往来。许先生说,周振甫不修边幅,日常生活全靠妻子照顾,只要妻子不顾上,就会出笑话。有时候他穿的袜子一高一矮,连颜色都不一样。
与许先生交往密切的当代学界前辈很多,包括夏承焘、钱钟书、俞平伯、施蛰存和周振甫等。许先生在给我的和词中讲到“几株老柳醒江干”,这几株老柳也许就是指这几位当代学界前辈。这些学界前辈对许白凤先生的词作推崇备至。钱钟书先生称他为“词仙”。施蛰存评价许白凤先生词,“形式音节,一点不差,是十足的旧词,但精神气局,却十分新鲜活泼,好为时代鼓吹”。俞平伯说他,“以白话为词曲,实是新诗之正轨,妙在自然合拍”。萧劳也说,许白凤先生的词作,“见功力处,乃是以口语入词,于曲尤胜”。
我后来又有几次到许白凤先生家,看他刻印章。许先生年轻时还以刻章闻名。周振甫先生曾在1982年2月12日《新民晚报》上以《锲而不舍》为题撰文,说:“平湖乍浦镇许白凤先生擅刻印。买了二百斤重的青田毛坯石,自己动手,琢磨成大小数千块的印材,专精刻印……他在学习刻印时,把一颗颗石印随刻随磨,磨到石印像豆粒那样才罢,下了这样的苦功,可说是艺林佳话。”许先生的刻印极有名,钱钟书先生、俞平伯先生对之都很欣赏,特别赞美他刻的边款。章元善先生认为:“许先生的篆刻,特别是边款及拓印,高出一般治印能手。”总之,许先生在篆写、刻印、边款、拓印四方面俱臻上乘,识者认为他承继了浙派领袖丁敬的遗脉,分朱布白,静穆苍劲,流转多姿,颇露锋颖。
许白凤先生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潘德熙关系非常好,潘德熙也是平湖人,擅长书画印章。1970年代末,潘德熙推荐许白凤先生参加篆刻比赛,都名落孙山。潘德熙告诉许先生,许先生的印章是正宗的浙派印章,中规中矩,但是那个时候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崇尚变化。后来许先生的印章开始有所变化,1987年获北京“爱国杯”海内外书法、篆刻大奖赛优胜奖。
半只眼睛看2020-12-17 20:42: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许老曾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会及书法家协会会员、鸳鸯湖诗社副社长、杭州之江诗社顾问、平湖鹉湖诗社名誉理事长、平湖市政协之友社社员、平湖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名誉 。
半只眼睛看2020-12-20 15:28:56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