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敌后抗战”不是共产党的专利

楼主:老军士1 字数:31031字 评论数:36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作者:CC系红人 回复日期:2008-9-27 13:04:34
作者:老军士1 回复日期:2008-9-27 10:33:24
作者:时间深处的小巷 回复日期:2008-9-27 9:56:59
敌后国军的生存空间历来比较艰苦,一方面面对日军的打击,还有应付TG的偷袭
-----------------------------
你说的不是完全没道理。不过我也可以这样说:敌后TG的生存空间历来比较艰苦,一方面面对日军的打击,还有应付国军的偷袭。
===============
来, 打个比方看看!
---------------------------
不用打比方,我给田凤山发的回帖里有如下内容:
“二一七”事件后,东北军第51军114师342旅张本枝部,纠集第334旅荣子恒部,于4月25日进犯鲁南边联地区,杀害根据地干部群众77人,收去民兵枪支两千余枝,制造了“四二五”边联惨案。同一天,东北军第111师331旅孙焕彩部袭击驻沟洼之中共日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大队,制造了“沟洼事件”。

老军士12008-09-27 15:47:5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CC系红人 回复日期:2008-9-27 16:08:55
三年困难时期,死人不假,数据不是你编的那样(没必要信你的,你完全没有统计这个数据的本事)。
================
那是怎么样? 你说啊! 我没有本事, 你有本事了?
拿出本事来, 让我瞧瞧看,小心被我抽死!
---------------------------
老哥别动怒!你们哥几个有特权,我们甘拜下风!
大家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呵呵!
老军士12008-09-27 16:33: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山东敌后,与吴化文齐名的另一个汉奸是厉文礼。厉文礼是确凿无疑的“曲线救国”的典型。
1943年2月,厉文礼率部投降日寇,任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同年12月,参加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山东省府 何思源委任为诸(城)安(丘)昌(乐)潍(县)警备司令,被戴笠委任为诸、安、昌、潍先遣军司令。

老军士12008-09-27 17:50: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我在一个文章里看到有关周复的介绍:
周复,字旭人,是江西临川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兼总政治部〈〈三民周报〉〉编辑,黄埔同学会宣传科长。1931年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后转明治大学读法科。1932年回国,与滕杰、康泽等一起受到蒋介石的召见,并在其官邸集会十多次。以蒋介石为社长的蓝衣社成立,周复任蓝衣社检查会常务检查,负责该社中央干事会工作,是国民党老牌特务和蒋介石的心腹干将之一,时为中将军衔。蒋介石派他到鲁苏战区,就是让他监视于学忠和东北军,因此,他在鲁苏战区一直以蒋介石亲信和钦差大臣自居。战区内外大小事宜,他都要出来指手划脚。为此,于学忠将军多次和他争吵,二人关系很僵。 ‘九二二”锄奸运动发生后,周复非常紧张,深恐战区的其他部队群起而效仿;他一方面组织国特封锁锄奸运动消息,一方面让国民党顽固派出面施压,以扑灭在东北军内兴起的爱国热潮。


老军士12008-09-27 19:52: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结合前面东北军第57军军长缪澄流通日的内容,及常恩多师起义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蒋、日、共三方都在争取于学忠东北军,蒋方面占有最大优势。
但最后的结果,荣子恒投日,常恩多、郭维城、万毅投共,于学忠部主力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撤离山东。三方都有所得。
在韩济中先生的帖子中,我们看到周复最后也是在对日作战中牺牲的。
老军士12008-09-27 19:59: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zxmarstar 回复日期:2008-9-27 16:23:50
读书去, 少出来装13!
———————————————————————————
仁兄中学毕业了没
看你这么多帖子,只见满口喷粪,没见过什么过硬的东西。难道你是将该死手下的那个所谓"戈培尔"?(民国史那么熟悉该知道是谁把)
-----------------------
他们这几个马甲都有特权,你要是不怕被封ID,尽管骂他们,否则,慎重吧!呵呵!
还是以谈事为主吧。
老军士12008-09-27 20:07: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伪参谋长 回复日期:2008-9-27 20:01:41
宁可饿死,也要把原子弹造出来,就可以制止外敌入侵。
饿死的人终究比全面战争外敌入侵少的多,破坏性也小得多。
蒋介石在花园口决堤,淹死90万百姓,比国民党击毙日军总数还多,害死壮丁几百万,是国军总数2倍多。得不偿失,败类!
还苏联的债,就是为了独立自主,这是成为强国必须的代价。蒋介石就是缺乏这种胆略,活该失败。
----------------------------
国家领导人要有民族骨气!没有这种气魄胆略,只能当岛主。

老军士12008-09-27 20:10:0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CC系红人 回复日期:2008-9-27 20:43:29
虽为岛主者尚无称贼为父.
-------------------
你指何事呢?有这样的事吗?
你不能发点资料上来吗?象你说的什么“雁北游击队之类”,如果有的话,让大家看看嘛。当然,不违反版规啊!呵呵!
老军士12008-09-27 21:26: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出去玩了几天,今天刚回来。呵呵!

作者:egun174,阁下长篇大论所谓中东路事件与“武装保卫苏联”,这与抗日战争敌后抗战有关吗?
如果1923年苏联没有援助孙中山,没有苏联出钱出枪出顾问帮助建立黄埔军校,没有苏联出钱出枪出顾问帮助国民党蒋介石北伐,蒋介石能统治全中国(尽管是表面的)吗?
抗战爆发后,最早给予中国大规模军事援助的是苏联,这是事实吧?
这些苏联军援全部都给了蒋介石,这是事实吧?
抗战爆发后,苏联再次大规模派出军事顾问团,协助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这是事实吧?由于国民党部队中有大批苏军顾问,结果连蒋介石、顾祝同发动“皖南事变”都要想办法瞒着各级苏军顾问,这是事实吧?

有一句话请你记着: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老军士12008-10-04 21:30: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途萨桩诸 回复日期:2008-10-1 14:43:29
扒路军和腥屎军在较大规模作战中主动攻击国军45次(相当于发动45次共版的皖南事变),真正与日军作战154次。可以说23%的战役都是与国军开打.与日军作战的154次中,不是被日军打得撤逃就是谎报战果,对日军的威胁基本上都不大.日军在华北的战区是除东北以外最舒服的战区.兵员的休整和补充,粮食和矿产的征集,劳工的掠夺都能全部完成,而华北的日军对付扒路军本来就兵力不多,扒路军的主力就躲在没有日军的边远地区看着日军大摇大摆祸害华北人民.
----------------------------
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山东敌后,吴化文、厉文礼、荣子恒等国军部队大规模投日当伪军?
八路军、新四军为什么没有成建制投日当伪军的?

CC系红人的那份“雁北游击队”的资料怎么到现在还没登上来?
老军士12008-10-04 21:41: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作者:沙丘弈士 回复日期:2008-9-30 23:07:00
前文中,楼主提到的东北军111师,起义后几经改名,最终名扬天下,万岁军中114师是也,可惜,前几年,被整编,改称武警114了
--------------------------
的确如此,111师起义后的部队由万毅指挥,抗战胜利后进入东北,后来成为组成38军的部队之一。
老军士12008-10-04 21:45: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草野大队讨伐山东八路之葛庄之战
1944年夏末,济南日本驻军调集了大批日伪军去鲁东南“讨伐”,除济南的日伪军外,还调集了鲁北惠民地区的日军草野部队、惠民县大队及县特务大队。那时我正被从“泺源公馆”调到甲第1415部队(即特别警备队或“特警”部队,又称三角部队)受训,当时也奉命随日军出发。随日军出发的特警共14人,其中有日籍特务12人,两个华籍翻译,即魏逸群和我,有一个叫池尾的日本宪兵军曹带队。我们这支14人的特警,一律穿蓝色土布便衣裤褂,带短枪,因为我们特警的任务是搜索、侦察、搞情报,为便于活动,所以穿便衣。惠民县特务大队的二十几个特务也是一律穿短衣、带短枪,配合我们济南特警行动。
日军对山东东南部地区的这次“讨伐”声势浩大,兵力雄厚,装备精良,轻重机枪、各类大炮配备齐全,还配有电台,可以随时跟济南日军本部联系。我们跟随的这路日伪军有千馀人,由日本草野青大佐任指挥官。
各路日伪军在张店南黑山集结后,即离开铁路线向南进发,浩浩荡荡直奔鲁东南而去。先到莱芜,而后又迄逦向东,到沂水、莒县、日照等地。一路上不但没见到八路军的影子,就是老百姓也很少见到,许多村庄既无炊烟也无人迹,看来是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反扫荡的坚壁清野政策以对抗日军的“讨伐”了。一天,我们的便衣特警捉住了一个牵着驴子的老百姓,池尾队长这些天来正“英雄无用武之地”,他要试试他的东洋战刀是不是锋利,于是他便一刀向驴子砍去,驴头应声滚落地面,鲜面淌了一片,也染红了池尾的战刀。他看了看刀锋并无损伤,于是又将那抓来的老百姓推到附近的厕所旁边,他嚎叫了一声“嗖”地一声把那个老百姓的头也砍掉了。又一天,在沂水县的一个村庄里,草野部队捉住了一些老百姓,草野怀疑这些人是八路密探,于是统统把他们活埋了。
在鲁东南几个县转悠了个把月,日军并没“讨伐”到什么抗日部队,只杀了貌似八路密探老百姓,烧了一些村庄,抢到一些老百姓没法全部带走的牛、羊、猪、鸭。日军指挥官自以为取得了“胜利”,于是耀武扬威地要“班师回朝”了。可是当大批日伪军行至沂水县境内一个叫葛庄的地方时,正准备涉过沂河,四面山上却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原来是抗日部队在选择了有利的地形后为日军“送行”了。当时,日伪军一片慌乱,无目标地朝四面山上开枪、开炮。激战到傍晚,日军抢占了半山腰里一个有巨石可以作掩体的地方,草野的指挥部、电台以及特警都隐藏在这里。夜里,八路军不停地进攻并喊话。第二天傍晚草野命令突围,在徒涉沂河时,八路军集中向日军射击,草野部队的500多名日军,除指挥官草野大佐及少数几个鬼子外,几乎全部被歼,连电台也丢掉了。我们14名特警被打死了10个,只剩下两个鬼子和我们两个翻译。后来我们跟随草野抢占了一座小山头,以巨石作掩体,坚守待援。第三天济南来的飞机才找到了我们,投下了弹药和食品。济南、青岛两地的大批日军也蜂拥而来,才把残馀日军接应出去。草野命令把战死的日军尸体各砍下一条胳膊,烧成骨灰带走。受到如此惨重的损失,草野大佐形同疯狂,在回去的路上,他命令见到中国人就杀死,遇到村庄就烧掉,见了牛马猪羊就抢走,一路之上杳无人迹,各村庄黑烟缭绕。


老军士12008-10-05 19:46:4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葛庄伏击战
1944年9月2日,“扫荡”滨海后回撤的日、伪军2200余人,由莒县沿沂(水)博(山)公路返博山、张店,当晚宿营于沂水城东南四十里铺一带。鲁中军区第一、第二、第四、第十二团隐蔽设伏于沂博路上咽喉要地沂水城西北葛庄、陶沟地区,待机聚歼该敌。
3日晨,右路日伪军沿沂博公路,左路伪军沿沂河右岸继续向博山方向行进。
14时,当右路日军第五十九师团之第四十三大队(草野清大队)450余人及伪军500余人进入葛庄伏击区时,鲁中军区第一团突然发起攻击,日军迅即退守葛庄东岭高地并多次组织反扑。第一团与日伪军激战,反复争夺。黄昏,鲁中军区第二、第十二团投入战斗,将敌团团包围。敌突围不成,退守葛庄西岭继续顽抗。至4日18时,日伪军向南突围,鲁中军区部队沿沂河两岸跟踪追击。敌在渡河时大部被歼,仅40余人逃往莒县。
左路伪军系吴化文部第四十七师4个营及独立第一旅一部共1200余人,沿沂河右岸北进,掩护日军左翼安全。3日下午,当其进至陶沟、岳庄一带时,鲁中军区第四团、特务营采用正面阻击、两翼迂回战术,将其包围,激战彻夜,歼敌一部。4日12时,该部突围,第四团勇猛追击,再歼一部,残敌200余人逃窜,伪旅长陈三坎被击毙。
此役,歼灭日军草野清大队,毙伤日军中队长以下300余人、俘31人,毙伤伪军1000余人、俘伪第四十七师参谋长以下367人。


老军士12008-10-05 19:52: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梁山战斗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中国八路军第115师部队在山东省梁山地区对日伪军进行的伏击战斗。
1939年8月1日,驻山东日军第32师团1个大队及伪军一部护送炮兵野尻小队及两门大炮,从汶上县城出发,西渡运河,取道梁山西去。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陈光、政抬委员罗荣桓决定以师直4个连和独立旅第1团第3营歼灭该部日伪军。2日上午,日伪军到达梁山南麓前集附近,第115师师直第2连、第4连和第11连对日伪军突然袭击,歼灭日军40余人,伪军全部逃散。日军稍作整理后继续向西北搜索前进,又遭袭击,下午,被迫退守梁山西南麓的独山庄及独山高地。入夜,八路军向日军发起攻击,攻占独山高地和独山庄。日军退守独山南坡10余座石灰窑及一车马店院内,据守顽抗;八路军对日军发起围攻,将其逐至田野,以骑兵予以杀伤。激战至3日拂晓,将日军全部消灭。
此次战斗,八路军共歼灭日军少佐大队长以下300余人,缴获野炮2门、步兵炮1门、机枪15挺。
老军士12008-10-05 21:41: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马石山突围战

1942年,敌后抗战正处在最艰苦的困难时期,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扫荡”空前频繁残酷。不久,太平洋战场的日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战略地位逐日提高,特别是楔入黄海腰部的胶东半岛抗日根据地,尤为日军统帅部所重视。
11月8日,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亲赴烟台召开作战会议。因为当年已经进行过两次大“扫荡”,所以决定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
参战日伪军共20000人,以26艘舰艇封锁半岛沿海,飞机10架协同作战。采用“铁臂合围”的新战法,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分区进行毁灭性的拉网大“扫荡”。我军为加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军事斗争的统一领导,胶东军区刚于7月1日宣告成立。胶东军区总兵力共14000人。从兵力和装备的对比来看,在这场生死大搏斗中,我军显然处于劣势。
胶东军民在粉碎两万敌军的拉网大“扫荡”中,马石山突围战最为悲壮惨烈。人民子弟兵不顾自身安危,整班整排整连的指战员碧血洒青山、奋力掩护父老乡亲突围脱险。日军攻上主峰制造“马石山惨案”。进行大屠杀时,未及撤离的五百多同胞惨遭杀害,虎口逃生被救者则多达六千人。军民同生死,舍己救亲人,这是人民军队本质的生动体现,是我军爱民传统的典型范例。
“济南第一团”的前身———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马石山十勇士”,事迹感人影响尤为深远。《八路军山东纵队史》、《山东省志》军事卷、许世友著《我在山东十六年》等书,都把十勇士的事迹载入史册。作家和记者们,也以此为素材,多次进行文艺创作。
1972年,乳山县政府在马石山修建了烈士陵园,纪念死难的同胞,展示十勇士等众多先烈的英雄事迹,供人凭吊祭奠英灵。
胶东行政主任公署公安局警卫连三排的十八勇士,是马石山突围战中的又一英雄群体。事有巧合,十勇士的班长和十八勇士的指导员,同姓同名都叫“王殿元”。中国人重名者多不足为奇,可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出现两位传奇式的王殿元烈士,这确是少有的历史佳话。

老军士12008-10-06 13:48:4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陆房突围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山东省陆房周围山区突破日伪军包围的战斗。1938年12月初,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为增强山东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力量,令第115师进入山东。同月,第115师师部率第686团由晋西出发,经豫北东进,于1939年3月初,到达山东省鄄城、郓城地区,首战樊坝,歼郓城伪保安团800 余人。继而进入运河以东、泰山以西地区,同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津浦支队及山东纵队第6支队会合,扩大与巩固了泰(山)西根据地。5月初,日军从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等17个城镇,调集日伪军8000余人,坦克、汽车百余辆,火诎儆嗝牛傻?2军司令官尾高龟藏指挥,分9路围攻泰西抗日根据地,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5月2~8日,日伪军先后“扫荡”东平、汶上地区,9日开始向肥城、宁阳间山区推进,10日各路日伪军继续实施向心推进,紧缩合围圈。同日,第115师令第686团主力掩护机关、部队分路突围。当夜,除山东纵队第 6支队顺利突围外, 师部、津浦支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共3000余人未能突出包围圈,被迫在陆房周围纵横各约10公里的山区,凭险据守,待机突围。
11日拂晓,日伪军在炮火掩护下全线发起进攻,八路军被围部队沉着应战,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打退日伪军数次冲击,坚守了阵地。15时许,日伪军又集中兵力猛攻陆房西南的牙山、肥猪山制高点,第686团英勇奋战,打退日伪军9次冲击;在陆房以北、以东,津浦支队和师特务营也打垮了日伪军多次冲击;师骑兵连奇袭了陆房东北安临站的日伪军。在西北部,日伪军200余人突破阵地,进抵陆房附近。 津浦支队和第686团密切协同,以迅猛的反冲击,击退突入之敌;东南部的日伪军,突入孟家村附近受阻。黄昏,日伪军畏怯夜战,停止攻击,收缩兵力,包围监视,企图次日再度进攻。22时许,八路军被围部队利用夜暗,分路实施突围,至12日拂晓,顺利地突出了日伪军包围圈。第115师师部和第686团分别转移到东平以东无盐村和南陶城,津浦支队、中共鲁西区委、泰西地委转移到汶河南岸。此次战斗,日伪军伤亡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围歼八路军的企图完全失败;八路军伤亡200余人,胜利地突出重围,为坚持泰西根据地,打开山东抗战局面保存了骨干力量。
老军士12008-10-06 14:20: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山东敌后地雷战简介1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并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不仅在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在山东境内,海阳民兵并非最早发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阳民兵却在实践中发明和制造了数十种地雷,海阳的地雷战在山东却是最有名气的,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海阳民兵并没有地雷,也没有用地雷打击敌人的经验。1943年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同年秋,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先后领来了两颗大地雷。回村后,他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埠顶附近埋设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指导员李树梓和分队长于化虎就带领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地雷两颗, “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空。敌人慌作一团,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3个敌人见了阎王。其余的敌人吓得胆颤心惊,逃回据点,一个多月没敢出动。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基干队长叶洪福在谢家村埋雷一颗,毙伤日伪军5名;于凤鸣曾两次带领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8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研究造雷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也创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民兵埋了70余颗石雷,全部“开花”,一次炸死敌人17个。县区武委会总结推广其经验后,全县民兵普遍学习造石雷。
赵疃、文山后、小滩村适宜打游击战,这三个村地雷战也开展的最为活跃。敌人几次要到内地“扫荡”,都被他们掐住了喉咙,打得狼狈不堪。三个村因此而被胶东军区誉为“特等模范爆炸村”。当时,赵疃的赵同伦、赵守福,文山后的于化虎、李树梓,小滩村的孙玉敏最为有名。孙玉敏虽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却是一员杀敌虎将。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庄去送情报,还只身深入虎穴,瓦解出当汉奸的舅父张贤斌。她曾教会了四十多名妇女埋雷、造雷。他们在雷坑里埋上一些石子、铜钱、碎锅铁之类的东西,使地雷的杀伤力倍增。赵疃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炸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这样,不仅打了“蛇头”,还对瓦解伪军起了一定的作用。当时,整个盆子山区成了广大民兵开展麻雀战和地雷战的用武之地。敌人每次出动都以大批的伤亡而败退。
1943年冬,300多日伪军到赵疃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赵疃民兵闻讯后,便埋伏于附近的仗子山上,并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阵。敌人走到离赵疃二三里远时,突然向西转去。这时,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队长赵同伦果断命令“麻雀组打枪,土炮手点炮,把敌人引过来!”顿时,枪炮齐鸣,人人喊杀。日伪军立即向民兵扑去。民兵们机警地转到雷区方向,继续打冷枪,敌人又朝民兵扑过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阵,炸死炸伤敌人15人。
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他们遇见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围撒个圈,以防接触;遇见了“绊雷”,他们就远远地用铁钩子勾出来。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我们又研究出“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们就研究出“拉雷”,把群众让过去,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敌人无规律的走,他们就实施“飞行爆炸”。在不断的实践中,他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那时,赵疃、文山后、小滩是开展地雷战最活跃的村庄,是胶东军区有名的“特等模范爆炸村”。他们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敌人的交通线和进攻地段上,敌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头、山岭、海滩和庄稼地也难逃挨炸。有一次,敌人出洞到文山后,发现路上埋着地雷,仍然依照旧例,用铁钩子把地雷钓好,然后急忙卧倒,可是一钓却是假的,真雷却在敌人卧倒处爆炸了,汉奸队长和几个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为了对付敌人的扫雷组,民兵们又四处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迹,把雷埋在没有新土的地方,使敌人上当受骗。当敌人发现没有新土的地方设有地雷的秘密后,民兵们又在新土处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写着“打倒日本鬼”的标语,敌人一见,必然气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为了麻疲敌人,民兵们还研究了一种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来的地雷,小心谨慎地带回去研究,忽然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把屋子里的敌人炸得粉身碎骨。日伪军走到那里,地雷就响在那里,敌人每次“扫荡”均遭杀伤。当时在群众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轰隆隆,轰隆隆,炸的鬼子开了花。”
为了避免踏雷,敌人又想出了一条更毒辣的手段,这就是让老百姓在前面开路。有一次,敌人要出来抢粮,就从驻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牵着牲口在前面踏雷开路,敌人尾随在后面。为了不伤害无故的群众,民兵发明了一种“长藤雷”,等前面的群众走过以后,埋伏在旁边的民兵迅速扯动长线,随着几声巨响,敌人被炸的血肉横飞,而老百姓却安然无恙。

老军士12008-10-06 14:31: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山东敌后地雷战简介2
敌军收缩兵力,将其外围的日伪军全部集中在行村据点内,强迫周围的群众往里面给养。赵守福、于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东山、鹏化庄、南泊子等村,发动群众掐断敌人的供给,并组织他们建立武装,学习埋雷技术。据点里的敌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车从青岛往这边运输。我民兵就在敌人汽车经过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毁了跑在前面的一辆汽车,其余三辆汽车慌忙掉头逃走。民兵们一拥而上,从车上卸下许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缴了区委会。
敌人陆路运粮失败,又改从海上运粮。轮船开到何家村以南,那儿没有码头,船靠不上岸,日军便叫伪军下水扛粮。赵守福、于化虎等通过调查,摸请了敌人下水扛粮的往返路线,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敌人往返的路上,等敌人扛着粮食靠近岸边时,水下的连环雷一齐爆炸,敌人大批倒毙在水中,民兵们趁机把粮食抢走了。以后敌人改用飞机运粮,但狼多肉少,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军那边丢。但飞机飞的太低要挨打,飞的太高又投的不准,投了三次东西,结果只丢进“西寺”一包罐头,其余的全掉在围墙外边,倒成了民兵们的慰劳品。被困守的敌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伪军500余人侵扰“五虎村”,陷入地雷阵,五小时走了不足五华里,踏响地雷20多颗,炸死30多人。同年被胶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村”光荣称号。
1945年5月,日伪军2000余人占据了盆子山区。海阳民兵对敌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5月18日,行村据点的敌人偷袭赵疃。赵同伦、赵守福等预先获取了这一情报,即率民兵在村里摆下地雷阵。敌人闯进村北的树林里,碰响了绊雷;转而扑向十字街口,又踏响“箱子雷”,共毙伤日伪军16名,炸死战马1匹。同月19日,日伪军500余人侵入“五虎村”, 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走了还不足5里路,踏响地雷20多颗。26日下午,索格庄据点日伪军600余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爆炸组速摆地雷阻敌。伪军200余人先抵村西,接连踏响三颗地雷,不敢挪步。日军200余人随后赶到,在村西北头踏响一颗地雷,在河边踏响连环雷,死伤甚重。敌军四周皆布有地雷,进退两难,只得抬着40多个死伤者绕路逃到夼里、孙家夼村据点。5月下旬,日伪军在孙家夼村、夼里村安设据点,对民兵活动和群众安全威胁很大。大山区作战指挥部抽调叶家、修家、代格庄、槐家泊等村的20几名爆炸能手,由区武委会主任于东山率领,夜间摸上黄山顶埋设地雷。此后,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设地雷,敌人天天挨炸,死伤累累。
日伪军在多次挨炸后,总结出了一条经验:走小路,不走大路;走水路,不走旱路。这倒是使鬼子减少了挨炸的机会,但这条经验很快就失效,民兵们在小路、水路上也埋上了地雷,鬼子照样挨炸。小滩村南有一条河,是行村日伪军到莱阳穴坊庄据点的必经之地。敌人为避地雷,便在水中走。小滩村民兵孙藻训、孙玉敏、孙春旭等,做了九颗水雷,瞅准敌人将到时,迅速将雷埋在河中里。日伪军涉水过河,九颗水雷全部爆炸。6月初,孙家夼据点300多日伪军到行村搬运物资,行至赵疃村东集前埠嘴下,陷入赵疃民兵布下的“长蛇雷阵”,在长达二里的路上,地雷连续轰鸣,敌人左躲右闪,也未能躲开雷阵,被毙伤30多人。
6月的一天中午,日伪军集中一个营的兵力袭击了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一面派人向附近的部队报告,一面指挥民兵用土枪土炮把敌人诱进河套的地雷区,炸得敌人蒙头转向,扭头向西南方向的山上爬,没想到被埋伏在那里的我军主力十六团所狙击,敌人不得不逼上野虎山,又遭到县独立营的袭击,向东北逃窜,被埋伏在那里的文山西巷民兵打了回来。当敌人第二次被挤进河套时,地雷接连不断地开了花,日伪军死伤70多人,俘虏30多人。
在盆子山区人民开展反“扫荡”的105天中,海阳民兵共配合部队埋雷2500多颗,炸死炸伤日伪军200多人。7月,胶东武委会在海阳县高家召开反“扫荡”斗争经验总结大会。大会总结推广了海阳县“五虎村”、盆子山区人民联防抗敌的斗争经验。同时,授予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于晋江、赵同伦、纪常胜、纪中胜、陈桂香、纪彦、纪洪福、栾恒悦、隋良萱、冷世竹等13人为胶东民兵英雄。

老军士12008-10-06 14:34: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山东敌后地雷战简介3
海阳民兵不仅在海阳境内大显身手,而且还奉上级武委会之命,多次组织远征爆炸队,到周边县配合当地部队作战,为当地民兵和部队培训了若干爆炸能手,从而推动了整个胶东地区的抗战。
1943年冬,赵守福、于化虎、赵同伦、栾恒月等60余人,组成胶东爆炸队,开赴莱阳,在莱阳城外布下地雷,日伪军被封锁的不敢出动。同年,县武委会主任栾晋阶等在小纪区笤帚夼村集合民兵50人,夜入莱阳五尺渡,袭击了赵保原的联络点,俘敌6人。撤离时布下地雷,被敌人全部踏响。1945年5月6日,各路日伪军集结莱阳城,赵守福奉命带领远征爆炸队奔赴莱阳城及东漩河一带,埋设地雷20颗,毙伤敌人20余名。
1944年10月,胶东军区调文山后村民兵队长、爆炸大王于化虎5名爆炸队员,到烟潍线开展地雷战,历时四个多月。他们在黄县(今龙口市)、蓬莱一带,教给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术。一次,于化虎等在蓬莱城附近埋雷20多颗,毙伤日伪军28人。1945年1月,胶东区武委会派于凤鸣带领4人爆炸组,再赴蓬莱执行任务。在十余天中,于凤鸣等教部队民兵600多人学习爆炸技术,并布雷封锁大辛店据点,毙伤敌人40多人,受到胶东武委会的通令嘉奖。
1945年5月初,赵同伦受胶东军区委派,带领赵炳昆等5名爆炸队员,扛着胶东军区授予的“胶东远征爆炸队”的大旗,到胶济铁路沿线的蓝村一带,配合西海独立团作战,并向部队干部、战士传授爆炸技术。同部队一起实验用地雷加炸药,爆破敌人铁路3次,炸毁铁路50多米,致使敌人的铁路运输长期中断。
由于海阳民兵工作突出,特别是地雷战战果辉煌,因而获得了不少殊荣。1943年冬,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授予海阳“民兵工作模范县”光荣称号。1945年6月,胶东区武委会授予海阳县“战斗模范县”光荣称号。
老军士12008-10-06 14:36: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汉斯•希伯血染大青山(1)
汉斯•希伯(1897-1941),德国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曾几次来到中国。1941年9月来山东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31 日对日反“扫荡”中,于沂南大青山壮烈牺牲,时年44岁。
汉斯•希伯,1897年6月13日出生在原奥匈帝国(现波兰)的克拉科夫,后定居德国,加入德国共产党。
1926年12月至1927年5月,他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任总政治部出版的英文刊物《中国通讯》的编辑。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中国通讯》改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出版,他因为不满国民党的反共行径,毅然辞去编辑工作,回到欧洲。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希伯以太平洋学会《太平洋事务》记者的身份再次来到中国。积极撰写文章,报道中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呼吁全世界人民援助中国人民。
为深入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英勇抗击敌寇的真实情形,1938年春,经过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希伯到达延安,见到了毛泽东,并和毛泽东合影留念。从延安到皖南,希伯始终被无处不在的抗日热情所感染、所激动。回上海后,他很快写出了大量的战地报道,陆续发往国外,分别刊载于美国的《太平洋事务》、《美亚评论》杂志以及世界各国的其他杂志上。
为了报道八路军在山东敌后英勇战斗的事迹,1941年9月12日,希伯在沿途八路军和老百姓的掩护下,由苏北顺利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希伯到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政委罗荣桓等将领接见了他,专门为他举行欢迎会。为了方便希伯采访,罗荣桓把自己的一匹枣红马送给他,希伯坚辞不受。他脱下大皮鞋,改穿妇救会员做的“蒙山鞋”,换上八路军的灰棉布军服,佩带短枪,同大家一起爬山越岭,徒步行进,与普通战士打成一片,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外国八路”。
到山东一个月的时间,希伯访问了罗荣桓、朱瑞和黎玉等军政领导人,采访了战士和群众,还采访了日本战俘,参加了不少集会,获得了大量资料,他写出通讯《在日本占领区的旅行》和两个长篇报告——《八路军在山东》、《为收复山东而奋斗》。在这些文章里,他写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坚持抗战,中国抗战坚持到今天是不能想象的。”

老军士12008-10-06 22:56: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