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百年回看袁世凯(陆续更新)

楼主:缘起缘灭皆是缘 字数:284882字 评论数:337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除了性格要强以外,估计于氏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能粗通文墨。在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一次盛大的外交活动中,一位外国公使礼节性的伸出手来要和总统夫人握手,于氏却窘迫得满脸通红,慌慌张张地把手缩到背后,让这位外国公使尴尬不已。从那以后,于氏就很少在外事场合露面了。即使露面,也不公开回答外宾的提问,而是由儿子或者女儿代行答话。不愿意向外界学习,也上不得厅堂,于氏只能与袁世凯渐行渐远。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4 15:06: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家庭生活不和谐,袁世凯也不愿意在家待了,去往苏杭一带游历。此时袁世凯是富家公子,结交的也都是文人雅客,加上他出手阔绰,很快把身上的钱花光了,据说他曾去找过他的亲家(有两千顷土地的大地主)借过钱,但是他的小舅子不知道是不是收到于氏的告状信了还是没看上袁世凯,不借,还劝袁世凯安心回家待着(想借机调和他姐跟袁世凯的家庭矛盾?)。好在袁世凯亲家的远方亲戚借了他100两银子作路费。日后袁世凯当直隶总督的时候,那位小舅子回过头来找袁世凯求官,袁世凯也劝他在家带着(终于出气了),等到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那位小舅子又来了,这次袁世凯脾气好些,见面说了几句话,给了些路费让他回家了。而对借给他100两银子的那位远房亲戚,袁世凯还了他5000块大洋(大丈夫恩怨分明)。看来这位小舅子在调和袁世凯与于氏的矛盾上也帮了个大大的倒忙。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4 17:12: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袁世凯在这段最落魄的时候遇到了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也就是日后他的大姨太沈氏。沈氏原为苏州名妓,在袁世凯最落魄的时候,沈氏慧眼识英雄,鼓励并资助袁世凯去取功名,并备酒送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袁世凯非常感动,立志终生不负,虽然日后袁世凯的姨太太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但他最爱的女人一直没有变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浪漫的爱情不仅仅是海誓山盟,更是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当初的承诺。轰轰烈烈的爱情总是灿烂而又短暂,而我们的爱情已化为亲情,在天长地久中慢慢享用。这个故事即传奇又美满,即轰轰烈烈又善始善终,堪称民国第一爱情故事。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4 22:54: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对道学先生来说,最爱批评的就是妓女这个职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妓女这个行业也已经发展到了很专业的地步。古文跟现代文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同样一个意思,古文用一个字,现代用两个字。现代文说的娼妓在古代是两个词,娼与妓,区别是前者卖身不卖艺,后者卖艺不卖身。当然,这只是原则上的,不排除跨专业多方面发展人才。作为成熟的大品牌青楼也不可能只做一种业务,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多种业务,比如涉足餐饮业。承办大型以文会友的宴会,要抢知名酒楼的业务, 青楼的优势就是能有镇得住场面的名妓。结合古代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识字的女人很少,能赋诗作画的更少,要再长得漂亮的那更是凤毛麟角。文人要找懂文学(有共同语言),长的漂亮(谁不喜欢美女啊),上的了台面(名人啊),大家一起把酒言欢,赋诗作画,其乐融融,这也就是古代文人向往的生活,也是名妓的价值。
古代的道学先生批评红尘女子,新时代的革命党批判姨太太,说这是万恶的封建旧社会压迫女性,是四旧的代表,从民国初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倾向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姨太太制度到底是好是坏:第一对袁世凯的原配于氏来说是好事,于氏一辈子都坐在太太这个位置上(铁饭碗),虽然表现不好(冷战),但不会下岗(一直没被休掉)。第二对大姨太沈氏来说最为复杂,有姨太太这个制度她才能嫁给袁世凯,但也因为这个制度袁世凯不休掉原配于氏她也没法转正,不过结合她的出身不适合扶正,总的来讲沈氏应该基本满意。第三对其他姨太太,态度肯定是满意了,没这制度她们就攀不上折高枝,翻不了身了。第四对袁世凯,不用说,他最满意了。老婆多,娃多,亲家也多,哥们又不差钱,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就没有人不满意吗,当然有,像我这样的屌丝就不满意。女人都攀高枝去了,我只能打光棍,做老龄剩男去了。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4 23:08: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其实姨太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护弱势女性的。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宋氏三姐妹过得风生水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几位黄脸婆前妻过得怎么样。旧时代女人只要嫁对了人就能拿到一张长期的饭票,新时代女人独立了,要求也得高了,不仅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要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不然一着不慎就被扫地出门。任何一刀切的制度都有好有坏,我们不能无视新制度对保护弱势女性的缺陷,也不能全盘否定正常运转了几千年旧制度。
姨太太制度最大的缺点就是与时代脱节,现代社会追求平等,姨太太制度对女性就不公平。但男女之间天生就不平等,女人天生力气小,男人天生就没生孩子喂奶这功能,小孩天生就喜欢让妈妈带。但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绝对的公正。所以姨太太制度必须废除,不是为了社会公平,而是为了社会公正。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5 00:46: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xcgzyj 2016-05-15 07:34:43

-----------------------------
谢谢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5 08:36:5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章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一节 天下大势
对标题再简单的解释一句:“见”通“现”,龙在田野里出现了,表示新人开始崭露头角;利见大人,表示需要得到大人物的赏识。
等到袁世凯游玩结束,正式找到组织是在1881年,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大体局势。
在近代史上,对清朝影响最大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到1864年,历时14年,波及南半个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由洪秀全以拜上帝教的名义发起,最终被曾国藩剿灭。那天平天国究竟算是革命还是邪教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
1.在外国人看来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造反,拜上帝教就是邪教。众所周知,西方人信奉上帝,也喜欢信奉基督教的人,比如蒋介石,信了基督教之后,西方人看他就顺眼多了。
在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时候,西方人很高兴,非常希望能在中国也建立起一个基督教的国家,并且专门派人来太平天国考察,希望能让主的福音传遍中国。但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参观了拜上帝教之后,信使的鼻子都快要气歪了,因为上帝变成了黄皮肤、黑眼睛的洪秀全。很显然,西方人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有对上帝的信仰去信仰洪秀全,所以,拜上帝教必定是西方人心目中的邪教了。像都信上帝的天主教跟东正教之间都能爆发十字军东征的战争,更别说上帝都换人种的邪教了。西方人经历开头童话般的惊喜之后认清了现实的残酷。
2.在清政府看来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造反,拜上帝教就是邪教。这个似乎没什么异议,也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5 09:35: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在太平军内部看来
洪秀全是在广西起义,因为广西在当时比较穷,文化程度低,容易受蛊惑,利用拜上帝教可以轻松的控制军队。但别看人家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广西的狼兵战斗力可排在全国的前几名。所以太平军开始齐心协力,所向披靡,就连小分队北伐军都能打到天津。
但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带头享清福,走上了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同室操戈,同归于尽的老路,天京事变之后,领袖都渐渐走下神坛。洪秀全最出名的就是女人,总数千余,多到连他自己都数不清,必须进行编号,实施数字化管理,今天从200顺着往后数,明天就从800倒着往前数。洪秀全基本从不出宫,过着天天做新郎,夜夜换新娘,全国各地都有丈母娘的生活。本来老婆就是稀缺资源,洪秀全这种过自己的日子,让别人打光棍去吧的做法,肯定让众人对他离心离德。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5 14:09: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4.最关键的一点,在人民看来呢。
对洪秀全正面评价的资料也说在占领南京后的10多年时间里 ,太平军继续西征、北讨和东进 ,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狂飙所及,庐舍为墟。
当然,正面评价太平天国的性质时还提过两个重要的进步:《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总评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划时代的特色,改变了天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非常完美,只是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就是一直没用过。
不过湘军也爱抢,这点上大家半斤八两,谁都别笑话谁,只是倒霉的都是平民,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5 17:37: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4.最关键的一点,在人民看来呢。
对洪秀全正面评价的资料也说在占领南京后的10多年时间里 ,太平军继续西征、北讨和东进 ,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狂飙所及,庐舍为墟。
当然,正面评价太平天国的性质时还提过两个重要的进步:《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总评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划时代的特色,改变了天平天国运动的性质。非常完美,只是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就是一直没用过。
不过湘军也爱抢,这点上大家半斤八两,谁都别笑话谁,只是倒霉的都是平民,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5 21:26: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缘起缘灭皆是缘 2016-05-12 22:21:42
第四节 青年袁世凯
不过袁世凯开心的日子没过太久,1874年五月袁保庆卒于江南盐巡道任内(袁世凯15岁),他生前好友刘铭传、吴长庆(这个人后面还要出场)来给他治丧,并把袁送回原籍项城。
按照资料里的原话,第二年,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回家,见袁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命他和二哥世廉一同赴北京,受业于堂叔袁保龄(举人)。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袁生父去世,这时袁保恒任户部左侍郎,对袁的管教更严。
资......
-----------------------------
@若流若飞 2016-05-15 20:20:58
侍郎在清未应为正二品吧。
-----------------------------
我看百科上说清代侍郎递升至从二品,不知道清末是否为正二品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5 21:59: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最后看似无关紧要的一点,洪秀全是广东人
中国古代两广地区少数民族多(汉人嫌有“瘴气”),路远(交通工具有限),方言多(没普及普通话),北方人也听不懂广东话(试想一下,殿试如果对着皇帝讲广东话皇帝会取他为状元吗),一直受歧视(不易管理,造反多),出来做官在官场也受歧视(老乡少),近代随着海运的发展才开始腾飞。前面也曾说过,大家都是反清阵营里面的,孙中山就很喜欢这个老乡(广东古代名人可供选择的不多),自称洪秀全第二。但这看似无关紧要的一点最终翻转了太平天国的性质,带上了革命的气质。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5 23:37:5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说完天平天国简单说下曾国藩的湘军。当时清朝的军队主要分三类,第一就是八旗军,当年入关的主力,待遇最好,不干活都能吃香的,喝辣的,天天的生活就是广告中所说的:“京城贝勒爷手中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天天玩鸟肯定没战斗力了。第二就是绿营,汉族官兵,待遇差点,不打仗也有口饭吃,缺点也是没战斗力了。只能让第三类勇营上了。勇营就是曾国藩招募的湘军,李鸿章招募的淮军等非官方组织。跟八旗,绿营的区别就是没编制,没有国家拨款,没有最低工资保障,钱只能自己挣。
待遇的差距也反映在战斗力上。如果你是名八旗军,那么恭喜你了,你的一生都不用为吃穿发愁,国家会按时发你工资,你已提前进入了现代北欧高福利国家的生活。但是问题就是我日子过得这么滋润,为什么还要去打仗呢,万一战死了,家里的大小老婆怎么办呢,那就是别人睡我的床,打我的娃了。所以八旗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差。如果是绿营军呢,那待遇就跟现在的基层公务员一样,饿不死,撑不着,问题就是给我这俩仨瓜两枣的钱还想指望我卖命吗,要卖命的话让那帮子那高工资的八旗军去。所以绿营军的战斗力也指望不上,别说打仗了,逮个贼都费劲。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6 08:41: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像是湘军呢,本身起点低(贫农出身),要求少(有口饭吃就行),可能家里还被天平军洗劫过(有房有地有娃的谁当兵啊),斗志旺,怒气值天生就比较高。除了这些,曾国藩治军的秘诀(好像不是秘密了)就是关系,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这样的优点就是全军比较有号召力,死一个人可能就是你的学生,我的亲友,他的七舅姥爷等等,大家瞬间仇恨值爆表。以后李鸿章的淮军也按照这个模式建军。
所以湘军遇事能齐心协力共同作战,共同进退,或者共同逃跑,共同抢劫。但是也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钱。众所周知,打仗让人卖命就得给钱,军队开销更是跟烧钱一样。曾国藩虽然能自己招兵,但是不能自己印钞票,只能在军纪上放松一些,不严禁抢劫。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6 12:58: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太平天国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太平天国灭亡。与此同时,在北方是捻军(1853年-1868年)在作乱,中部是陕甘回民起义(1862年-1873年),西边阿古柏1865年至1877年率军入侵中国新疆,南部1858年法国侵略越南(朝贡国),西南部英国开始窥探西藏,东部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始窥探琉球(朝贡国,现在的冲绳),北部还有沙俄蠢蠢欲动。整个局面就是七个葫芦八个瓢,这头按下那头起,清政府已乱成了一锅粥。
千头万绪还真急不得,只能一件一件的缕。1864年太平天国的事情基本告一段落,曾国藩也成功的培养了李鸿章跟左宗棠两个接班人。1868年李鸿章的淮军与湘军合力平定捻军。1873年左宗棠再率领湘军剿灭陕甘回民起义。中原的乱局得到了控制,清政府总算松了口气了。
对于陕甘回民起义,还有一个名字叫陕甘回乱。听这两个名字就能看出态度不同来。抄录一段百度百科的评价:
陕西回民起义的正义性和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历史地位,得到孙中山先生的高度评价。辛亥革命胜利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总结中国革命历史时明确指出:“回民在中国历史上所受压迫最甚,痛苦最多,而革命性最强。回民向以勇敢、不怕牺牲而著名于世,苟能唤起回民觉悟,将使革命前途得绝大之保障。
起义的原因在于回族的地位低下,因为小事擦出的火花引起的暴乱。非常符合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不过回族地位低下也是有原因的,当年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也分等级,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一个被征服的西夏色目人第二,最后被征服的南人(汉族人)最低。清朝也一样,满族人地位最高,其次蒙古人(与明朝打仗的盟友),后期才被征服的回族人地位自然低下了。
至于算是起义还是暴乱呢,我还是简单的列组数字吧,据官方统计,陕西人口在战乱中损失达622万,甘肃(此时的甘肃省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人口损失达1455.5万,汉族大约是回族的三倍。死了这么多人因为死的绝大多数不是军队,而是平民,如同种族灭绝一样的一个村一个村的屠杀。先是回族杀汉族,基本杀光后左宗棠带兵过来再一个村一个村的杀回族报仇(平心而论,结了这么大的仇不杀回去的话,现在甘肃、陕西就没汉族人住了)。不管怎么说,以平民做目标都是不对的。我只能说,如果孙中山先生不生是广东而是生在了陕西,那他还能以革命、起义等正义的名称来评价它吗。
从1866年到1873年用时7年,左宗棠终于平定了陕甘回乱。此时新疆已经被阿古柏占领了,并且1872年阿古柏与沙俄签订商约,沙俄承认阿古柏政权的独立性,1873年与英国也签订商约,英国(当时英国占的印度及周边)也承认阿古柏政权的独立性,新疆已经基本从清政府中分裂出去了。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6 23:19: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缘起缘灭皆是缘 2016-05-16 23:19:44

太平天国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太平天国灭亡。与此同时,在北方是捻军(1853年-1868年)在作乱,中部是陕甘回民起义(1862年-1873年),西边阿古柏1865年至1877年率军入侵中国新疆,南部1858年法国侵略越南(朝贡国),西南部英国开始窥探西藏,东部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始窥探琉球(朝贡国,现在的冲绳),北部还有沙俄蠢蠢欲动。整个局面就是......
-----------------------------
@xcgzyj 2016-05-17 06:56:07
李鸿章是曾的接班人,左不是,左的资历稍差一些,能力强曾很多,并且死晚于曾,给人感觉左是后起之秀呗了!
-----------------------------
李鸿章一直自称是曾的学生。左出自曾的幕府,但后面左跟曾关系不好,也想把自己拉倒跟曾平起平坐的地位。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7 22:29:4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当然1873年还有一件大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还有一件看起来的小事,日本有一小支浪人试图入侵朝鲜。
1873年中原稳定之后,周边的问题就题上日程了。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新疆闹分裂了就该去收复,但当时朝廷上却有两派截然不同的意见。要收复新疆的以左宗棠为代表,理由很简单,收复国土。放弃新疆的以李鸿章为代表,理由是中国未来的敌人来自东方(日本),要加强海防。
按一般的看法,这两种说法都有理啊,两件事情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不是最好的吗,但当时的现实的问题就是没钱。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左宗棠跟李鸿章对喷了一顿唾沫星子,清政府权衡利弊之后做了最终决定,听左宗棠的,收复新疆。不过在条件上打了个折扣,没有钱,军费自筹。左宗棠看上去赢得了辩论,却让自己陷入了一个陷阱,没钱怎么打仗。
左宗棠想起23年前那个夜晚,当自己还是一名小师爷的时候,遇到了林则徐。林则徐自鸦片战争后遭贬去了新疆,感到新疆危机重重,从而把新疆的地理情况,沙俄的动态,御俄战术写成心得。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林则徐慧眼识人,将自己最后的遗愿——这份心得交给左宗棠,希望能有朝一日发挥自己最后的余热。一年后,林则徐在病死于广东。左宗棠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即为报效国家,又要不负林则徐的遗愿,收复新疆。
左宗棠遇到钱的问题只能找当时的首富胡雪岩帮忙借钱,因为此时阿古柏应经与英国签订商约了,清政府很难能借到钱,胡雪岩作为当时的中国首富,个人信誉值很高,于是他联系汇丰银行的经理,提出将回扣(实付利息与应付利息之间的差额)二一添作五平分,终于借款1870万两白银,结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但这份回扣毕竟是黑了政府的钱,胡雪岩最后破产也正因为这份回扣。这一层层的算起来还真是一笔烂账。3年前的1870年发生天津教堂事件,曾国藩果断平息此事,结果却闹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左宗棠因此也逢人就骂曾国藩,不过左宗棠出征新疆的时候,曾国藩依旧不计前嫌,派麾下的湘军出战。
左宗棠终于做好了战前的准备,不过还差了最后一样——一口棺材。为了这次出征,左宗棠忙前忙后,真是累得心力憔悴,下面他要用坚定的决心和无谓的勇气来激励部下,不成功,则成仁,真正履行了他的伯乐林则徐的信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宗棠哀兵出战,但并不鲁莽,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策略,历经4年,收复新疆除伊犁外大部,阿古柏也于1877年自杀。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7 23:19: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缘起缘灭皆是缘 2016-05-17 23:19:04

当然1873年还有一件大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还有一件看起来的小事,日本有一小支浪人试图入侵朝鲜。
1873年中原稳定之后,周边的问题就题上日程了。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新疆闹分裂了就该去收复,但当时朝廷上却有两派截然不同的意见。要收复新疆的以左宗棠为代表,理由很简单,收复国土。放弃新疆的以李鸿章为代表,理由是中国未来的敌人来自东方(日本),要加强......
-----------------------------
@xcgzyj 2016-05-18 07:38:51
左、李的塞防,海防之争,更能说明李的目光短浅,没有陆地,哪有海岸线,总不能把政府设在军舰上吧,新疆一丢,整个中原都暴露在外,如同幽云一丢,金人的铁骑随意南下一样。左宗棠,胡雪岩是一对搭档,李鸿章与盛怀宣也是一对,可惜后一对断送了大清朝。
-----------------------------
新疆这件事上,不管是什么初衷,李鸿章的决策的确不对。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8 08:45: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缘起缘灭皆是缘 2016-05-16 23:19:44

太平天国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太平天国灭亡。与此同时,在北方是捻军(1853年-1868年)在作乱,中部是陕甘回民起义(1862年-1873年),西边阿古柏1865年至1877年率军入侵中国新疆,南部1858年法国侵略越南(朝贡国),西南部英国开始窥探西藏,东部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始窥探琉球(朝贡国,现在的冲绳),北部还有沙俄蠢蠢欲动。整个局面就是......
-----------------------------
@xcgzyj 2016-05-17 06:56:07
李鸿章是曾的接班人,左不是,左的资历稍差一些,能力强曾很多,并且死晚于曾,给人感觉左是后起之秀呗了!
-----------------------------
@缘起缘灭皆是缘 2016-05-17 22:29:45
李鸿章一直自称是曾的学生。左出自曾的幕府,但后面左跟曾关系不好,也想把自己拉倒跟曾平起平坐的地位。
-----------------------------
@xcgzyj 2016-05-18 07:26:12
李就是曾学生辈,曾与李父是同年进士,这无可非议。左的学历浅,只中了举人,但有清一代,举人封侯的只有左一人。左的资历要比曾强很多,曾比左只大一岁,二人是同龄人,左是两江总督陶澍是亲家关系(二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大),曾、左二人的好友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从亲友关系得称呼左为长辈。左出道晚,谁让他只是高中毕业,这年头想进公家门,怎么也得大学毕业(不一定非得清华、北大,至少也得弄个二本,“李刚”子女除......
-----------------------------
曾国藩军事才能不行,讲究打“呆”仗,与太平天国的攻坚战还行,与捻军打运动战就失败了。军事水平比他做学问,做官的水平差远了。但是当时能镇得住左,李这些人物的只有曾了。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8 08:49:0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在左宗棠的不懈努力下,新疆终于没独立出去,但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因为阿古柏时期沙俄抢占了伊犁,所以这个问题遗留给了清政府谈判解决。清政府也是很有原则的,胜利的时候派满人去谈判,失败的时候派汉人去谈判。这次派的是完颜崇厚(就是完颜阿骨打的完颜),也不知道崇厚同志是喝了迷魂汤了还是收了好处了,为了要伊犁这一块地方割让了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外带赔款(不知道为啥要赔,估计收回扣了),通商(不交税的那种),开设使馆。消息传回来大家都傻了,总理衙门(相当于外交部)叫崇厚不要签约,但崇厚表示签过了,总理衙门再叫他重新签约时他居然不听指令擅自拍拍屁股走人了,俨然要把生米硬做成熟饭的架势。
这种崽卖爷田不心疼(彭德怀名言)的行为是当时满清高层的真实写照,大部分人都奉行这种舍大家,顾小家的观念,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战到最后一刻,他们在后面数钱数到手抽筋,最终的结果就是清政府只要打仗是赢了小败,输了大败。左宗棠十年时间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花费8000万两白银,清政府当时一年的总收入也是8000万两白银。
本来好事结果被搅成了这么个鸟样,最终出来收拾残局擦屁股还得是汉人。曾纪泽(曾国藩次子)再次扛起左宗棠的大旗,哀兵出战搞外交,居然靠外交让沙俄退还了一部分领土(俄国建国来第一次),靠一己之力挽回了些损失。
左宗棠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的时候,接下来就是月满则亏了。左宗棠最大的缺点就是狂,自比诸葛亮,当年尚未发迹的时候就敢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从左宗棠当上陕甘总督,进入军机处,出任东阁大学士,赢取一等恪靖伯,走上人生巅峰,每次回想起来都还有点小激动呢。
其次就是太直,脾气大到自己都管不住(当师爷时就敢跟总兵打架,或许也是自己不想管),一句话说出来伤一群人。其实我也喜欢直脾气的人,但也不得不承认,直爽的人适合做朋友,但不适合做官。官场中跟生活中一样,马勺没有不碰锅沿的,只要管事就没有不得罪人的;谁都有走窄了的时候,多个朋友多条路。
当年两宫太后慈禧、慈安共同垂帘听政,东太后慈安暴亡,传说当时死讯刚通知到左宗棠,左宗棠大惊,说我昨天看东太后还好好的呢,怎么今天就突然死了呢。事后李鸿章向慈禧说,左宗棠身居高位(这一惊一乍的),说话有失大臣的风范(这话说的杀人不见血)。也不知道慈禧是不是自己心里有鬼,反正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慈安被慈禧害死的似得,再加上宫闱向来是出爆炸性八卦新闻的地方,于是左宗棠就成了慈禧心中散布谣言的源头,也被打上了难堪大用的标签。
失去领导的信任,李鸿章就抓住时机,让人向慈禧捅出了当年胡雪岩借款吃回扣的事,你胡雪岩挣再多的钱慈禧都不管,但是你拿了国家(慈禧)的钱就不能不管了。就这样一步步的在高层的默许下,由李鸿章的财神盛宣怀抓住时机出手,一举打垮了左宗棠的财神胡雪岩。失去了财神,左宗棠到死也没再翻过身来。
如同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那句话,不可随处小便,小处不可随便。不能官升脾气涨,应该是地位越高,越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缘起缘灭皆是缘2016-05-18 08:51: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