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历代宗师传

楼主:wxjush 字数:3254359字 评论数:27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白隐海中金 62楼
一气读完 !感觉不错!
貌似有传说吕洞宾是东华帝君转世;不知确实否?望赐教!还有就是东华帝君及化身或为十殿阎君?还有就是东华帝君是否是太乙救苦天尊?
望楼主赐教!!
-----------------------------
东华帝君乃是神仙之名,不知起于何时。但至迟在唐代已出现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杜光庭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中,经文载“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杜光庭注曰:“东华者,按上清经云,东方有飘云世界,碧霞之国,翠羽城中苍龙宫,其中宫阙并是龙凤宝珠合就,上有五色苍云覆盖其上,故号苍龙宫也。乃是东华小童所居之处。”(《道藏》第17册第190页)杜光庭认为东华帝君即东华小童。东华小童,又称东海小童,在道教上清经中,常称为上相青童君、东海青童君,又称东华青童、东华大神方诸青童君,是道教上清派所尊奉的传经大神。西王母→金阙帝君→上相青童君的传经过程,在上清经中屡有记载。 在道教神系中,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方天帝之说。而东华天帝即青童君。 在道教斋醮科仪中,所启请的神灵,经常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方天帝。 至迟到唐代,道教宫观中已塑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天帝君像。从元代全真教对东华帝君的定型:名字王玄甫,汉代的东海郡人,曾得号华阳真人。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等,有统一不同说法的意味在内。从中也可以看出,明代全真教所崇奉的道祖之一“东华帝君”就是上清派茅山宗的圣祖“东海青童君”,即《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第二阶位左位中的“东海王青华小童君”。
由于东华青童君(东华帝君)掌学仙簿录,因而修道求仙之人特别尊崇之,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修仙之经典和方法也是由东华青童君(东华帝君)传到世上的,故以之为仙道之祖,也说得过去。前述《追鹤秘法》所列“师派”,就是青华帝君传钟离权、魏华存(上清派开派祖师)这大概可以作为全真道奉东华帝君为始祖的一个注脚。
在道教神系中,东海青童君后来又与东王公合而为一。在南宋金允中撰《上清灵宝大法》中,木公已与东华青童君合而为一。卷五《朝元入靖品》所列圣位有“东华木公青童道君”,卷三十九《散坛设醮品上》所列三百六十位真灵名单中,也有“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道藏》第31册第372、609页)
在道教神系的演变过程中,由于东海青童君即东王公(木公),而东华帝君即东海青童君,故东华帝君、东海青童君、东王公三个名号最后合而为一,指向同一位尊神。成书于元代而经明人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卷一《东华帝君传》,即明确提出,东华帝君“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方诸君,或号青提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道藏》第36册第255页。《道藏》所收《搜神记》,即为《三教搜神大全》之节录)
北宋兴起的道教神霄派,其所崇奉的主神之一青华帝君,与全真道奉为教主的东华帝君可能也有些联系。神霄派道经《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一所载《元始八子封职》,说元始天王长子为南极长生大帝君,任高上神霄玉清王,职太阳九气玉贤君玉清保仙王;次子封保生大君,任东华帝君,职青华帝君玉请太和王。(《道藏》第28册第563页)这里明确把青华帝君、东华帝君视为同一位尊神的不同名号。
东华帝君虽是天上尊神,但按道教的说法,很多天神也有其在人间降生修道的事迹。全真道认为,古代的王玄甫就是天上的东华帝君在人间的显迹。
至于吕祖是不是东华帝君的显迹,化身十殿阎罗,望仙没有查到相关资料,欢迎各位大虾提供,东华帝君与太乙救苦天尊同居东方,太乙天尊同中国远古的太一崇拜有关,是更为古老的先天大神,在古代的神仙信仰体系中,两位大神不会同时出现,似乎都是四御东方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同一性,但从神格来源及执掌、分工各个角度来说,是不同的两个先天大神。
wxjush2012-12-25 13:52: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8)
再来看南宗的说法,以传张伯端《悟真篇》为主的全真道南宗亦祖述钟吕。
南宗开山祖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于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天回寺遇异人传授金丹药物口诀,其情节与王重阳类似。陆思诚《悟真篇记》据刘海蟾弟子王冲熙称:“海蟾之传,举世惟张伯端知其道”,疑张伯端在天回寺所遇异人即刘海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直述张伯端于成都遇刘海蟾。张伯端经石泰(1022 ---1158)、薛道光、陈楠传至白玉蟾,开始大力发展教团组织,张伯端学派即后世所称金丹派南宗在江南大行。南宋白玉蟾《题张紫阳薛紫贤真人像》说:“昔李亚以金汞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权以是传吕岩叟,岩叟传刘海蟾,刘传之张伯端。”(《藏外道书》第5册,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105页)列出了李亚—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张伯端的传承谱系。可称之为“南五祖”。可见,南宗同样祖述钟吕。
南宗祖述钟吕的理由与北宗略有不同,一是南宗专主内丹而排它说,与以往内丹理论完全不同,而内丹理论理解不易,修习更难,故南宗虽源自海蟾、陈抟,自有师承,但没有钟吕在民间的影响大,且同属钟吕内丹道系统。钟吕修仙理论内外兼修而偏重内丹,北宋末又形成钟吕金丹说,南宗将此纳入其说,既可以标榜其师承,又可以丰富其理论。二是南宗倡三教合一,而吕洞宾信仰中也有三教思想,以吕为祖,有其理论上的一致性。三是利用吕洞宾在民间的广泛影响来争取信徒,扩大本教在民间的影响。
wxjush2012-12-25 14:04: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白隐海中金 65楼
以前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十殿阎罗,也是东华帝君!在你的文字里又看到下边的话:
王重阳也确实提到过东华帝君。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载王重阳回答马丹阳“何者为三命”的问题时说:“道常有也,在三者,东华帝君是心也,化十方诸灵大帝是肾也。”(《道藏》第25册第807—808页)说明王重阳知道东华帝君的名号,而且把东华帝君与内丹修炼联系在一起。只是王重阳未提东华帝君的名字,也没有把......
-----------------------------
多谢指点,望仙本来以为王重阳何者为三命之答是单纯讲内丹的,以东华帝君喻心,十方诸灵大帝为肾,喻心肾相交,阐明天人相应的道理。全文为“丹阳又问:何者为三命?祖师答曰:《黄庭经》云:存精,是元始天尊;存神,是太上道君;存炁,是太上老君。名曰三命也。然后再寻三命,枉费工夫。神炁相同。太上再留方便之门,转化人道,常有也。在三者,东华帝君是心也,化十方诸灵大帝是肾也,除此外不可寻也。天有九星,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大。天有地、水、火、风,人有心、精、气、身。天有五刚,地有五刚,人有五刚。天有三才,人有三才。”白隐兄从中悟到东华帝君化十方诸灵大帝,进而联系到十殿阎罗与太乙真人,可谓慧眼如炬,王重阳此说当有依据,沿着这一思路搜集资料,说不定有意外的发现。
wxjush2012-12-25 15:51:4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宗以吕洞宾为祖师,始自张伯端,张伯端在《悟真篇》下卷西江月词十三云:“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能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不待他身后世,现前获道神通。自从锺吕着斯功,尔后谁能继踵?”把内丹功法的源流上溯到钟吕。另外,《悟真篇》中卷绝句十一云:“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道藏》第二册洞真玉诀类张伯端撰、翁葆光注、戴起宗疏《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文中所云《指玄篇》,陈抟与吕洞宾均曾作过同名著作,二人又同隐华山(西华),陈抟和吕祖更分别为文献记载和仙传传说中的刘海蟾之师,因此学界各有主张。而陈抟一系也为钟吕内丹道一脉,此为道教界主流意见。
南宗二祖石泰至四祖陈楠,由于流传文字有限,未见更明确的论述。
到五祖白玉蟾,则投注相当心力于建立祖师谱系,从其云游行迹所至之处,以及文集所示文字,更可见其在云游传道过程中对祖师事迹宣传的不遗余力,也可看出其为建立教团典范,追索祖师行迹,仙化祖师行迹,甚至造作和推动祖师传奇的痕迹。尤其是白玉蟾对吕洞宾信仰的推动可谓不遗余力,是全真道借甘河遇仙推崇吕祖之外的另一种典型,而且也是入元之前,继洪迈《夷坚志》之后,在南宋境内实际阐扬吕祖相关事迹的人。
wxjush2012-12-26 10:30: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依白玉蟾的生平经历,其整合与造作谱系的经过,可从以下事迹窥出简单轮廓。1218 年,令彭耜刊版印行《大道歌》与《仙系图》,正是其在江西传道交游最为活跃之时,可能在此时,白玉蟾萌生追索祖师行迹的念头,于是同年十月即先到天台悼张伯端。从其诗作可知:其追悼祖师,系先从陈楠开始,然后才是张、石、薛、吕诸人,呈现自近及远的顺序。当福建盛行于吕祖诞日举办鹤会之时,白氏在崇拜吕仙甚谨的弟子潘公筠迎仙堂举行讲道。又于1221年平江鹤会升堂,演说吕祖事迹并作赞。1224年至永州谒蒋晖,当在此时整合唐代广州何仙姑与宋代零陵何仙姑故事为一。1226年到访吕仙行迹所至之宝慈观;此后到1227年,白玉蟾可能往南至广西之融州、桂岭,然后回福州,再南下至罗浮山,进行在广南地区的传道活动。1229年夏,在永州蒋晖处完成镇蛟符与篆文的释文,二个多月后,吕祖访蒋晖事迹传出。 白玉蟾在湖南的活动,是其在浙赣湖广地区传道的一个环节,亦是其追索祖师吕洞宾事迹,推动并宣传其传说的过程。北宋时湖南盛传吕仙与何仙姑故事,到南宋绍兴年间却出现吕仙度赵仙姑的石刻自传,可知湖南是唐宋八仙信仰故事系统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发生地。白玉蟾为追索祖师传奇,对相关人物事迹多有研究,如对吕洞宾弟子施肩吾事迹的了解,肇因于其停驻西山玉隆宫时的经历,其与净明派道士也建立密切的关系。故其完成在江西的传道过程后,湖南是其下一个传道重点,吕仙故事也成为最好的媒介。永州祈阳蒋晖捐家产建玉虚上真宫,事在白玉蟾初次造访之后;待其宫成,白氏复访之为其书镇蛟符、释古篆文;不数月,即传出吕洞宾造访蒋晖并遗留墨迹的传奇。可看出白玉蟾在经营丹道南宗谱系,宗吕洞宾为祖师而于其间着墨的痕迹。而此后白玉蟾在人间的活动亦如吕祖般隐没不显,此因固与白玉蟾“日益放旷……颇厌世而思远游”的心境有关,(见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白真人集》卷一,《道藏精华》十集之一)但亦因此而造成其个人的仙人形象。故永州方志于玉蟾行踪不明之后近百年,出现白玉蟾为李洞阳会真观作记之记载。若此记为真,足证白玉蟾在此地经营的深入;若此记系后人伪造,亦说明白氏在永州的传道模式已被复制。
wxjush2012-12-26 11:21: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白玉蟾还曾将宋代有关吕洞宾之传说汇成一词,作成吕洞宾赞,词云:“渭水秋深,湓江春老,洞庭一湖,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洛中狂客,还更来无?独上君山,渺观岩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终须度了肩吾。稽首终南锺大夫,自太平寺里,题诗去后,东林沈宅,大醉归欤?天上筵多,人间到少,更不向庐山索鳜鱼。如何好,好借君黄鹤,上我清都。”(《又赞吕公》,《白真人集》卷八,《道藏精华》十集之二,页1061-1062)
正因白氏对吕洞宾之行迹与传说了然于胸,因此白玉蟾在完成江西的传道工作之后,对于祖师传说的发源地湖南之行,更带有显扬传说与传道的目的性。其云“天上筵多,人间到少”,即意味这段期间吕仙多在天上,有关其出入江湖、行走人间的事迹已许久不闻,故而引发欲借黄鹤上清都之慨!可见因为吕仙隐显莫测,神仙的意象鲜明,正是丹道南宗推崇吕仙为祖师而传道的最佳宣传。
白玉蟾还曾为吕祖《指玄篇》作注。据《吕祖全书》收录的《指玄篇注》,注明系“唐大道金阙选仙纠司度人孚佑帝君吕纯阳撰”,注则是“宋雷霆都府神霄大帝紫清真人白玉蟾注”,萧天石编辑《白真人集》时据之补入。分《指玄三灿上篇》律诗十六首,以及《指玄三灿下篇》绝句32首,每首诗后面均有白玉蟾的注和诗。(《指玄篇注》,《白真人集》卷十,《道藏精华》页1399-1437)显示白玉蟾自诩为钟吕丹道的传人,白玉蟾为阐发丹道奥义,以浅白的文字批注丹诗,对推动丹道的普及,有莫大贡献。
wxjush2012-12-26 13:32: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白玉蟾在嘉定十一年(1218)访庐山太平兴国宫,因访知宫蔡长卿,见壁间张平叔与僧道光之像,乃题一诗,诗中述其自身谱系云:“昔李亚以金汞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权以是传吕岩叟,岩叟以是传之刘海蟾,刘传之张伯端,张于难中感杏林石泰之德,因以传之。泰,邠人也,事成游毗陵,授之于蜀僧道光,光之门有行者道楠,号为陈泥丸,即先师也。”(《白真人集》卷七,《道藏精华》十集之二,页958-959)
这首诗可能是白玉蟾最早见诸笔墨自述其谱系的文字。谱系所示系集中于单线传承,此亦为后世熟知之丹道南宗清修派谱系。当时南宗尚有另一双修派传系:张伯端……刘永年─翁葆光─若一子─龙眉子。据林静在《金液还丹印证图》后叙云:“其题图首王君启道即金蟾子,玉蟾仙嗣也。既称龙眉子为祖师,龙眉之迹固隐而弗彰,要其造道之极,不待言而知也。”(《金液还丹印证图后叙》(洞真部灵图类),《道藏》第3册,页109)而此篇图首有王金蟾的叙述:“此图系先师玉蟾亲受,得祖师龙眉子亲笔图述,非人勿示,宝之惜之,端平甲午(1234)武宁王景玄启道书。”(《金液还丹印证图》(洞真部灵图类),《道藏》第3册,页103)以此观之,白玉蟾除师事陈楠外,又师从龙眉子,而龙眉子师承往前溯,又上接张伯端,故白玉蟾自诩为紫阳真系的原因在此。此道脉的建立,系筑基于道教“道、经、师”师徒传授体系的传统。白玉蟾刻意彰显张伯端传石泰以下至陈楠的传承,而隐去龙眉子一系,除修炼方法的主从之分,同时也在于宣示传法的正统性。
小结一下,金丹派南北宗同以锺吕为其道派祖师,北宗所凭借者是王重阳在甘河遇仙的传说,但此仙人在全真教初期史料并未言明,其后弟子为了增加他们在朝廷与民间的基础,以及表明全真教的道统,遂将王重阳在甘河所遇仙人直指为锺(离权)吕(洞宾)或吕刘(海蟾)。南宗一系与陈抟丹法有密切关系,而陈抟与锺吕的师友关系亦见诸史册,因此白玉蟾建立道派谱系,即以此为说,同时并身体力行之,实际进行造作与整合传说的使命。由此也造成南北宗在五祖谱系的重阳之师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wxjush2012-12-26 15:30: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9)
关于重阳之师,换句话说,关于王重阳与南宗开山祖师张伯端的关系,事关南北二宗在道派内的地位排名,南北二宗各有说法,实属正常。
本来,前文已论及,按历史的真实,王重阳之师,可能为陈抟老祖或张伯端的二传弟子石泰的弟子,抑或三传弟子薛道光的弟子,甚或四祖陈楠的弟子,但至元代,全真道北宗由元初极盛逐渐盛极而衰,从元宪宗开始,三度焚经,全真道北宗迭受打击,随着元朝疆域南扩,至元世祖统一江南,需要利用道教来加强对江南的统治,于是大力扶持在江南影响巨大的张陵后嗣龙虎宗,可以说,在元世祖以后的整个元代,最活跃的道派是龙虎宗及其支派玄教。全真道北宗出于提升自身宗教理论水平的需要,以及急需扩大其在江南的影响的目的,转向理论基础类似,同样祖述钟吕,且在江南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内丹道南宗寻求支持,而南宗教团不大,未受元室重视,在与正一教对峙中南宗也有与北宗合流的呼声,於是南宗徒裔在元代纷纷合流於全真门下,其著名者有李道纯、陈致虚等,他们秉承白玉蟾、彭耜以来注重理论修养的传统,著书立说,宣扬教义,是当时道教界的知名大家。在这个南北混融的历史时期,势力贵盛且组织严密的北宗“收编”松散的南宗成为顺利成章,南宗道士也乐得傍上北宗这棵大树。鉴于北宗势大,南宗势微,且北五祖已经元朝皇帝封为真君、帝君,为使南北归宗成为现实,南宗、北宗开始调整原来各自尊祀的祖师传系。
wxjush2012-12-27 10:56:5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李简易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所撰《玉溪子丹经指要》,首列《混元仙派之图》,给出了混元仙派太上老君—西灵全真万炁祖母元君—东华木公上相青童帝君—华阳真人—正阳真人—纯阳真人—刘海蟾、王重阳的授受世系,将张伯端列于王重阳的弟子辈。尽管这个授受体系有点乱,比王重阳大240多岁的陈抟老祖被列为吕祖的二传弟子,和张伯端同辈,要叫王重阳师叔。李简易是目前资料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倡南北合宗的学者,有现代学者认为李简易属于南宗,可见,南宗为了南北合宗的大局,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将按年龄本应为王重阳师祖辈的张伯端下移为与王重阳的弟子辈。也侧面反映出,即便此时,已遭遇两度焚经打击的北宗实力仍然强大到令当时的南宗徒裔仰视的程度,可见,即便是宗教门派,也是讲实力的。这一谱系在道教和民间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wxjush2012-12-27 12:02: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但李简易只能算得上是南宗的支系,在南宗的嫡系传人中,他们的意见要自信的多。
白玉蟾三传弟子邓錡在《道德真经三解》中,载其师萧廷芝(宋末元初人)所列“大道正统”,说从浮黎元始天尊递传至华阳真人李亚,再递传正阳真人钟离权、纯阳真人吕岩、海蟾真人刘玄英,刘玄英分别传重阳真人王嚞、紫阳真人张伯端。萧廷芝是白玉蟾嫡系弟子彭耜的弟子,他赞同南北合宗,承认南北二宗同出一源,他认为王重阳和张伯端同师刘海蟾,有南宗与北宗地位平等之意。
白玉蟾三传弟子柯道冲撰于1310年五祖封帝君前的《玄教大公案序》云:“道统之传,其来久矣。始太上混元老祖以象先之妙,强名曰道,而立言以德辅翼之,而五千言着其中。然存言外之旨,微妙玄通,有不可得而言者,深不可识,亦强为形容焉。自道德受关令尹子,其十子各得其妙,如列、庄诸子,至安期生、李仙卿、葛仙翁众真,更相授受,各有经典。然枝分派利,于洞天福地亦代不乏人。自周汉以来,惟尹子嗣祖位,金阙帝君继道统,授东华帝君,帝君传正阳锺离仙君,锺传纯阳吕仙君,吕传海蟾刘仙君,刘南传张紫阳。五(祖)紫(阳)北传王重阳、七真,道统一脉,自此分而为二。”此序有南北二宗同出一源,本为一家,而南宗与全真地位平等之意。柯道冲为白玉蟾再传弟子李道源的弟子,他也认为王重阳和张伯端同师刘海蟾。
wxjush2012-12-27 14:01: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尽管如此,南宗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毕竟,按年龄张伯端本应为王重阳师祖辈的,现在却成了同辈。南宗的善意得到了北宗的回应。第三次焚经后,痛定思痛的全真北宗的理论大家,核心领导人之一,时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点兼领重阳宫事的李道谦(1219~1296)在其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编成的《甘水仙源录》中采纳了这一传承体系,即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刘海蟾下面并列张伯端、王重阳。可见元世祖打压下的北宗领导人对南宗那些宗教理论与修持大家的迫切接纳之意。
wxjush2012-12-27 14:55: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仇笑痴 74楼
东皇太一=东王公=东华帝君=吕洞宾
-----------------------------
东皇太一《易纬干凿度》郑玄注云:“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王逸注曰:“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太一神信仰源远流长,起源甚早,东皇太一当是别名,其流传似与太一救苦天尊有渊源,和东王公似乎还不能划等号,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wxjush2012-12-27 15:14:1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但随着至大三年(公元1310),元武宗加封全真五祖为帝君,七真为真君,邱处机弟子尹志平等十八人为真人。天平又向北宗倾斜。至顺辛未(1331年),南宗的陈致虚在《金丹大要》和《金丹大要列志仙志》中,又提出了以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嚞为南、北两宗之共同五祖,而南宗以刘海蟾下传张、石、薛、陈、白,加上刘永年、彭耜,为南七真;北宗以王嘉下传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北七真。他在《金丹大要》里说:“华阳玄甫、云房、洞宾授受以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燕相(刘)海蟾受于纯阳(吕洞宾),而得紫阳(张伯端),以传杏林(石泰),紫贤(薛道光)、泥丸(陈楠),海琼(白玉蟾),接踵者多。我重阳翁(王嚞)受于纯阳,而得丹阳(马钰),全真教立,长春(邱处机)、长真(谭处端)、长生(刘处玄)、玉阳(王处一)、广宁(郝大通)、清静(孙不二)诸老仙辈,枝分接济,丹经妙诀,散满人间”。又退回到李简易的立场,将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刘海蟾并列(同师吕洞宾),而把南宗尊奉的张伯端等南五祖作为王重阳的晚辈,显然含有抬高全真、贬降南宗之意。但这种排列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全真势强、南宗势弱的现实,又符合元代皇帝早已封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真君”、“帝君”的“皇命”,因而后为南北二宗人所接受,成为二宗合并后共祀祖师的基础。于是,陈致虚在《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钟吕二仙庆诞仪》中,于本派祖师先祈请北五祖七真,称帝君,真君,次请张伯端等南五祖,皆称真人,显然有本派宗承南北二宗而以北宗为正、南宗为次的意味。可以说,南宗为了南北合宗的大局,不得已做出了重大让步。
wxjush2012-12-27 15:19: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飞过太平洋 81楼
七子大多是生活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其实在当时他们的定位应该很尴尬。与主流统治阶级不是一个族的,跟南方的北宋也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注定了他们更加开放的视野,就是没有民族,都是民众、老百姓。所以他们更主动的去接受成吉思汗的召见、封赏。
-----------------------------
飞过兄的大论是望仙几年读来最为客观的,多谢指点
wxjush2012-12-27 23:07:2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当然,南宗中不服气的也是大有人在。
宋元南宗及正—之总集《法海遗珠》卷十四《追鹤秘法》所列“师派”,依次是都仙教主华阳慈济道君长生度世仙王青华帝君真玄灵应天尊李喆、祖师灵真教主九天金阙选仙都使正阳上灵妙感开悟传道真君保生司命护国仙王高上元皇应化天尊钟离权(云房)、祖师九天上真高元紫虚清真元君魏华存、祖师正真教主纯阳灵宝妙通演正警化真君吕岩(洞宾)、祖师明真教主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刘玄英、祖师天台紫阳悟真妙有圆通真君张用成,后面分别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道藏》第26册第805页)
此文后又有跋语说:“此法乃祖师铁拐都仙教主东华帝君,在青城山巅,会集群仙,就南岳关鹤乘空而至,事毕复还之。其教后传钟离正阳及南岳紫虚魏元君,次传之吕公纯阳君,次授刘仙海蟾翁,翁授之天台紫阳张真君,历代自此相承,至第九代嗣教仙师琼琯仙翁(即白玉蟾),以是流传于世,绵绵不绝。”(《道藏》第26册第805页)
元太平兴国道士洪知常编的《海琼传道集》,列本派“仙派”为正阳、纯阳、海蟾三“真君”传紫阳真人、紫阳递传至“玉蟾真人”。两个谱系钟吕刘均称真君,三真君号为1269年元室所封,故知《追鹤秘法》、《传道集》均编于1269年至1310年之间。
上述两个师派传法体系不提全真王重阳及其七弟子,乃表示本派与全真同源而并立,未必有归入全真派之意。
不过,这些异议毕竟阻挡不了历史的洪流,自陈致虚以后,南北合宗自此成定例代代相传,清初武守元所编《道门功课》,于午坛功课所列诸祖师诰中,于北五祖下列南五祖,南五祖后列北七真,当是北宗立场又有所松动。
wxjush2012-12-27 23:20: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二、东华帝君

南北二宗五祖谱系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即关于钟离之师,也就是东华帝君的差异,也应予以重视。
(1)
钟离权,字云房。为世传八仙之一,南北宗公认的始祖,传说其著作有《灵宝毕法》三卷、《锺吕传道集》、《破迷正道歌》等书,但这些书中并没有透露他的生平事迹。钟离权的生平事迹多系传说,少为史实,虽然元代道教传记《仙鉴》、《金莲正宗记》有他的传记,但其中多神话故事,以之为据似有充数之嫌。好在仔细搜罗唐宋文献,还是能梳理出几条证据,证明其确实为历史人物。
敦煌遗书伯希和三八一○写卷《湘祖白鹤紫芝遁法》曰:“夫白鹤紫芝遁,乃汉名将中离翁传唐秀士吕纯阳。纯阳、韩湘子阐阳天教,广发慈悲,交后之进道。”这里所言“中离翁”,当即钟离权。
唐僖宗朝高道仵达灵曾于乾符乙未(875),与钟离权同入西蜀修道。他说:“今天子蒙尘,奸臣窃位,余西迈,又值钟离公,得偕行同宿,超越三乘。”(三洞群仙录《道藏》第19册第18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影印本)
《宋朝事实类苑》卷三五载:“邢州开元寺一僧院壁,有五代时隐士钟离权草书诗二绝,笔势遒逸,诗句亦佳。诗曰:得道真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其二曰:莫厌追欢语笑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见升平有几人?”
《宣和书谱》卷十九《宋神仙钟离权》:“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执弟子礼。有问答语及诗成集。状其貌者,作伟岸丈夫,或蛾冠绀衣,或虬髯蓬鬓,不冠巾而顶双髻,文身跣足欣然而立,睥睨物表,真是眼高四海而游方之外者。元祜七年(1092)七月,亦录诗四章赠王定国,多论精勤志学,长生金丹事。自称天下都散汉,又称散人。尝草其为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得相从?”其字画飘然有凌云之气,非凡笔也。”
《岩下放言》说吕洞宾,“五代间从钟离权得道”。
《陈先生内丹诀序》谓五代时人陈朴,“隐居青城大面山,受道于钟离先生也。”
《说郛》辑宋曾慥《集仙传》亦言钟离权“不知何许人也,唐末入终南山”。
《唐仙传》说:“长乐郑文叔与回翁,皆师钟离于此郡。”(魏了翁《鹤山全集》卷43《泉州紫帽山金粟观记》引)
wxjush2012-12-28 11:41: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飞过太平洋 84楼
东华帝君是真正的神一般的存在。其他五祖七真是修行成仙。也是因为他们的贡献大,带动了道门的中兴。全真派在最早来看,还不像完全意义上的道门。张道陵创教,是符箓派的方法,到王重阳已经近千年了。正一派与全真派的戒规、科仪等有很大差别,甚至我认为在全真教兴起时,它们的差别都类似两个宗教了。不过他们的源头相同,神仙信仰近似,待后来整理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神仙体系,这样就是一个合并的基础。
想来南北二宗......
-----------------------------
就是这个理,赞一个
wxjush2012-12-28 12:13: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以上所说的“汉”,后人的解释不一,多数以为当是指五代之“后汉”。对此,明杨慎考辨说:“钟离权也,与吕岩同时。韩润泉选《唐诗绝句》卷末有钟离一首,可证也。近世俗人称‘汉钟离’,盖因杜子英《元日诗》有‘近闻韦氏妹,远在汉钟离’流传之误,遂附合以钟离权为汉将钟离味矣。” (《升庵全集》卷73)
宋释志盘咸淳七年(1271)刊行的《佛祖统纪》卷四二说:“钟离权,号云房。自称汉时遇王玄甫,得长生之道。避乱入终南山,于石壁间得《灵宝经》,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为天地升降之宜;气中生水,水中生气,即心肾交合之理。乃静坐内观,遂能身外有身。唐吕岩,字洞宾,三举进士不第。于长安酒肆遇云房,将洞宾入终南山,授《灵宝毕法》十二科,曰金诰、玉录、真原之义,比喻真诀道要,其义有六,包罗五仙之旨,以授洞宾。”
以上这些均为南宋以前的记载,多以钟离权为晚唐、五代时人,可以相信。但钟离权生平事迹仍比较模糊,而且籍贯、生卒年都不详,更不用说师承了。
wxjush2012-12-28 13:41:1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较早提及钟离权师承的当是前文提及的邱祖手帖,言及东华少阳君授钟离权。到宋德方(1183—1247)《全真列祖赋》明确授道钟离的为东华帝君王公,再到秦志安《金莲正宗记》(成书于1241年)明确东华帝君的名字、道号、生平、师承等,把东华帝君、紫府少阳君、东华子和王玄甫结合起来,并且还把其视为“全真第一祖”。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一首列东华帝君,谓:“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号东华子。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也。’乃引之入山,授之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先生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遂退结草庵以自居,篆其额曰东华观。韬光晦迹百有余年,而人未之知也。后徙居代州五台之阳山中,今有紫府洞天,山下有道人县。在人间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开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曰东华帝君,又曰紫府少阳君。授度门人正阳真人钟离云房,嗣弘法教。所有圣迹,不能具述,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文中不仅提到正阳真人钟离权为东华帝君的徒弟,东华帝君以白云上真为师,而且还提到东华帝君又称紫府少阳君,提到东华帝君曾经在昆嵛山烟霞洞颐神养浩,提到东华帝君的名字是王玄甫,并且还把其视为“全真第一祖”。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标志着全真道有关始祖东华帝君的形象基本定型,也说明至少在元太宗十三年(1241)之前,全真道已经奉东华帝君为第一祖,而且东华帝君的生平事迹也已构造完成。
后来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刘天素与谢西蟾《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的东华帝君事迹基本上都是取材于《金莲正宗记》。但《仙鉴》在卷31钟离权条中却说:“首遇上仙王玄甫,得长生诀。再遇华阳真人,传太乙刀圭,火符内丹,洞晓玄玄之道。”此说可解读为王玄甫与华阳真人是二人,或华阳真人又称王玄甫。当然,《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增入了东华帝君的生卒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与《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增入了元朝皇帝对东华帝君的封号。
wxjush2012-12-28 14:26: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较早提及钟离权师承的当是前文提及的邱祖手帖,言及东华少阳君授钟离权。到宋德方(1183—1247)《全真列祖赋》明确授道钟离的为东华帝君王公,再到秦志安《金莲正宗记》(成书于1241年)明确东华帝君的名字、道号、生平、师承等,把东华帝君、紫府少阳君、东华子和王玄甫结合起来,并且还把其视为“全真第一祖”。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一首列东华帝君,谓:“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号东华子。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也。’乃引之入山,授之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先生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尽得其妙。遂退结草庵以自居,篆其额曰东华观。韬光晦迹百有余年,而人未之知也。后徙居代州五台之阳山中,今有紫府洞天,山下有道人县。在人间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开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曰东华帝君,又曰紫府少阳君。授度门人正阳真人钟离云房,嗣弘法教。所有圣迹,不能具述,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文中不仅提到正阳真人钟离权为东华帝君的徒弟,东华帝君以白云上真为师,而且还提到东华帝君又称紫府少阳君,提到东华帝君曾经在昆嵛山烟霞洞颐神养浩,提到东华帝君的名字是王玄甫,并且还把其视为“全真第一祖”。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标志着全真道有关始祖东华帝君的形象基本定型,也说明至少在元太宗十三年(1241)之前,全真道已经奉东华帝君为第一祖,而且东华帝君的生平事迹也已构造完成。
后来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刘天素与谢西蟾《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的东华帝君事迹基本上都是取材于《金莲正宗记》。但《仙鉴》在卷31钟离权条中却说:“首遇上仙王玄甫,得长生诀。再遇华阳真人,传太乙刀圭,火符内丹,洞晓玄玄之道。”此说可解读为王玄甫与华阳真人是二人,或华阳真人又称王玄甫。当然,《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增入了东华帝君的生卒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与《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增入了元朝皇帝对东华帝君的封号。
wxjush2012-12-28 14:43: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