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德盔?德壶?德性?尊重事实但无需妄自菲薄!

楼主:勤奋的大黑猫猫 字数:4642字 评论数:16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上次专门开过帖子,但时间问题没写完。


我老早说过,德械师的话题,一扯开就是两个极端走,少部分人认为德械师相当OK,装备不错,训练有素,是精锐是精华,战力不俗;大部分都是带着键盘侠惯有的嘲讽路线,德盔师 德壶师之类称呼层出不穷。


德械2个字都了解清楚了吗?事实上,本不是叫德械师,而是调整师或者整理师。出于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到一战时期军事上的成就,很多国家都效仿德国的军事体系改组军队,包括引进和使用先进的德式武器。中国对于德式武器和思想的引进从晚清就开始了,现在厦门 虎门等沿海地区的景点仍然存在不少进口的克虏伯海岸炮。而北洋军的建立也大量引进了德式武器,比如克虏伯火炮 毛瑟步枪等。此外,国内对于德式武器的仿造一直有不错的基础,实战经验和反馈也比较正面,比如著名的汉阳造(老套筒)其实就是毛瑟步枪早期版本的中国山寨型号,沪造克虏伯山炮也是完全可以实现国内量产的武器。即使如日军使用的38野炮,实际就是仿造的德国克虏伯75毫米野战炮,后来国内也对这种火炮进行了大量仿制,是国内仿制数量最大的野战炮。


而30年代的德式整编,意图是仿制或进口德系武器,采用德国顾问团的建议,从征兵、训练、编制到战术体系和战略思想,完整的学习德国军队,以实现国内军队的现代化改组。60个调整师的计划是宏大的,但需要的人力物力要求较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这才有个先建立样板师的做法,摸索战术体系,磨合武器装备的使用。实际实现了计划上调整的部队不止4个师,但真正青史留名比较显著的,就是教导总队 36师 87师和88师。这几个师无论是出身还是兵员素质 还是装备水准,基本达到了德国顾问根据中国的现状所建议的编制状态。


至于争议最多的武器问题。按德械师的标准编制,步兵班以仿毛瑟1924的中正式步枪作为制式步枪,每个班有一挺ZB26j捷克轻机枪;每个营有6-8挺仿德国1908重机枪而制造的民24重机枪(水冷马克沁)和2门82毫米迫击炮(仿法式);而团级直属火力则是6门82毫米迫击炮和2-4门苏罗通机关炮(也有厄利孔)。按照这种编制,每个德械师2000多人的步兵团累计主要火力有12门82毫米迫击炮、4门20毫米机关炮、18挺民24重机枪(教导总队团有24挺)、81挺捷克轻机枪。这个团级水准差吗?怎么就成了德盔德壶?就非要用98K 用MG42才叫德械师?这里面,民24重机枪 中正式步枪都是完全的德式血统武器,尽管是仿造,但实战经验表示,这2样武器的性能相当不错,关键是非常符合中国实情,何况30年代德军自己还没多少MG34/42呢,那种高射速 对射手要求较高 对弹药后勤负担较大的的机枪也不适合中国军队。全团的支柱火力是12门82毫米迫击炮,这种完全可以国内仿制(整个抗战国内共生产各种迫击炮2万多门)的伴随轻型火炮性能很好。捷克造轻机枪虽然不是德式血统,但这种轻机枪的名气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国内也有充足的仿制和使用经验,即使是德军本身也大量装备了缴获的捷克造轻机枪。所以,仅就团级火力来说,德械师称为德械,完全没有问题,虽然比不上德国正规步兵团的火力(有8门75/150口径步兵炮),但就工业实力较差的国内军队来说,这个火力配置是相当OK的。


那么对比一下对手。我们以日军步兵大队来说。一个满编步兵大队大约1100人。那么2个大队的兵力大约相当于德械师1个步兵团。按照日军野战大队的编制,2个大队的主要火力有4门92式步兵炮 24挺92式重机枪 72挺歪把子轻机枪 72门掷弹筒。从这个级别的火力对比来说,德械师1个步兵团的火力丝毫不差于日军野战大队。82毫米迫击炮的实战性能是超过92步兵炮的,何况是12门对4门,而轻重机枪方面,民24和捷克造的组合也强于92重机枪和歪把子的组合。中正式步枪的性能优于三八大盖。日军的优势在70多门掷弹筒,这个火力系数确实炸天。


重武器方面。德械师按计划应当有1个炮兵团,但整编完成时,除了教导总队有3个炮营,36 师87师 88师这3个师均只有1个炮营,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部分装备了先进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但实际大部分用的都是性能较差的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这种山炮射程仅4公里左右,比日均普遍装备的41式山炮(射程6公里)要差不少。而德军步兵师的炮兵团有36门105榴弹炮和12门150榴弹炮,没法比。30年代确实进口了一批先进火炮,包括100多门博福斯75毫米山炮 几十门105榴弹炮和150榴弹炮。但这些仅有的先进火炮,因为数量太少,组成了独立的炮兵单位,比如炮10团 炮11团,集中使用。



真正体现德式军事体系的,除了武器之外,战术和思想也很重要。但国内军队的基层素质不足,没有建议完善的现代化征兵和训练机制,也比较缺乏训练有素的军官团体,实际训练结果并不突出。在几次上海的战役中,德械师均有参战,但说实话,勇气有余 效果汗颜。用德国顾问的话说,整编了许久,中国军队仍旧还是以一战时期的战术为主,对于班组的交替掩护、团营级单位的战术动作以及步炮协同等,做的都很差。伤亡很大往往战果很小。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是中国在那个时代的国际背景、工业实力和有限的财力物力支持下,建立现代化军队所进行的一次非常具有意义的尝试,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战争的爆发比预期的早,整个计划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这些作为样板部队的精锐就被迫拉上前线作为消耗的代价而损失掉了。87 88师基本在淞沪会战就被打残,教导总队在南京战役之后基本灰飞烟灭。仅剩的36师后来在富金山战役阻击日军,1万多人的师打到只剩800多人。虽然这些精华部队在战争早期就被大量损耗,令人痛心,但也确实为前期的抗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勤奋的大黑猫猫2020-10-08 13:45:00 发布在 德军
其实关于军备的问题,我以前也有过一个专门的YY帖,就是从一些其他的武器来源上考虑德械师的编组。其实除了进口,国内当时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武器仿制渠道。除了上述的捷克造轻机枪 民24重机枪 中正步枪 沪造克虏伯野炮等,国内当时仿制身管火炮数量最大的要属日军装备的41式山炮和38野炮(组装为主)。其中东北军和晋绥军就有较大数量的装备,中央军也有。进口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性能先进(射程超过9公里 精度极高),但数量仅有百来门。而41式山炮数量明显要多的多,实际可以把博福斯75毫米山炮编成独立炮兵部队,德械师大量采用41式山炮作为主要火力,每个德械师配2个41山炮营,可以加强1个博福斯山炮连。这样每个德械师实际有28门75毫米山炮。


不过无论怎么改变,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很多人谈到此就开始各种无极限秀逗的地方。中国的工业底子很差,道路交通建设也非常落后,地形多变,山地 平原 丘陵 水网到处都是。所谓什么虎式坦克 什么重炮 装甲车的,说真话,把这些装备拖到中国来,除了累死后勤估计没什么实际效果。北方地区很多河流上仅有小石桥,不要说4号 虎式,就是日军的豆坦克也只是勉强通过。增加先进问题的前提,是部队可以提供配套的维护和后勤支持能力,越是先进的武器越是如此。日军在江南水网的通过比预期的要畅,这是因为日军伴随野战部队推进的工兵部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些配套兵种的建设,国内军队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很多部队压根就没有建立工兵 勤务兵等编制,即使是德械师往往只有工兵连 运输连,杂牌军的后勤基本是靠民工支持。


所以对于国内军队,一定要把勤务保障能力考虑进去。武器装备要足够轻便 便于受用,维护要求低,不是什么先进就拿什么用。41山炮其实也没多先进,6公里的射程,精度一般,但是轻便,跟92步兵炮一样,2个士兵就可以推着走,行军可快速拆分,用骡马运走,必要时人可以扛着走。而像105榴弹炮 150榴弹炮这些,必须要配置专门的运输车 弹药车 观测车等。果脯进口的几十门150,每门炮配置的各种车辆就多达几十辆,算起来每门炮的价钱1可以买2000头牛。

勤奋的大黑猫猫2020-10-08 15:37:00 发布在 德军
又有人提到德械师的师旅团建制,看到德械师使用的是2旅4团编制(教导总队是三旅六团 额外有3个团是接收新兵训练 的),看到这种四单位制,马上就嗤之以鼻,觉得怎么怎么落后,德军都是3个团,咱还用一战的四个团好垃圾。


如果但凡有点编制常识也该知道,所谓三单位还是四单位,并非都是机械式的。师下属作战单位的数量变化,既有时代因素,也有技术因素。一战时期,之所以采用四单位制,一是因为当时的通信技术相对落后,有线电话都尚未完全普及,很多部队仍靠人力传送命令;其次就是一战是以壕堑战和炮兵机枪对峙的模式为主,防御重于进攻。因此,四单位制的师,可以保证四个面同时有2个团面对进攻,稳固性很好,非常适合防御,前后部署的团可以互为预备队。 通讯技术的问题,带来的弊端就是,如果一个师直接指挥4个团,指挥结构的负担太大,也非常容易贻误战机。以旅的结构,指挥2个团,就要便捷许多。因此,从战场的作战模式和技术条件的角度出发,一战非常适合四单位制师。大部分国家的参战部队都是采用这种编制,一个师辖2个旅共4个步兵团。这种师的编制非常大,往往高达2万人甚至2万人以上,抗伤亡能力也比较强,不会轻易失去战斗力。但师的数量就比较有限了,编制臃肿也不便于机动作战。






到了二战时期,随着火炮技术和装甲单位 空中力量的大幅进展,单纯的阵地防御已经过时。战场的主旋律是攻势作战,尤其是陆空一体的机动进攻。那么部队的编制就必须压缩,人员力求精干,如果继续使用一战那种四单位制师,过度臃肿,影响部队的机动性。其次,这个时期,战场的通信技术也大幅提高,有线电话已经普及,西方国家的军队基本已经可以实现师部到团营级单位的无线电通信。因此师部直接指挥3个步兵团,其幕僚作业负担也可以接受。这样就取消了旅这一层指挥结构,上下的指挥更加顺畅,作战效率大幅提升。至于说二战时期可以不用旅,直接用一个师指挥4个团吗?可以的,没有问题,在完善的参谋制度和充足的通信条件下,完全可以办到,但没有必要。因为实战证明,在攻势为主的战争里,3个团的结构是最符合几何原理和战场科学的,2个团在一线呈现两翼包抄攻势,一个团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是最好的结构,在正面防御时也可以使用这种配置。那么使用4个团,再多1个团不好吗?可以,但是很浪费兵力。 这么说吧,如果二战时期有3个编制四步兵团的步兵师,算是完善的支援部队和勤务部队的话,这种师基本都是2万人以上的,3个师加起来高达6.5万人左右甚至接近7万人。但如果是编制3个步兵团的师,每个师大约1.5万人,原先的3个四单位师的兵力就可以演变为5个三单位师。作战师的数量大大增长,单个师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又大大加强,这样不香么?

勤奋的大黑猫猫2020-10-09 01:02:00 发布在 德军
关于德械师为什么还是采用一战的四单位,还保留旅的单位。怎么说呢,通讯技术这东西,中国军队要完善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其次,中国军队的机动进攻能力是相当差的,敢于包抄穿插的部队很少,缺乏训练的基层单位也很难具备这种高难度的战术素养。说白了,尽管改组德械师是现代化改革。但实际上中国军队仍旧是以旧的阵地对峙和防御模式为主的思路。那么采用旅级结构和四单位制没什么奇怪的。不光德械师,大部分果脯军都是这个编制。其实包括日军也是,在战争早期,日军的师团仍旧是2个旅团四个联队的四单位制,他们也是旧的思维。当时二战尚未开始,包括美军在1937年之前其步兵师也是照搬一战那种四单位师,每个师高达2.5万人。在战争中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的大家都改为三单位制,这是实战经验带来的启示,而不是单纯的说是三单位好还是四单位好。

勤奋的大黑猫猫2020-10-09 01:04:00 发布在 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