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淘宝

楼主:妙莲华洁 字数:234941字 评论数:2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妙莲华洁2019-10-31 07:20:50 发布在

阿弥陀佛二

——法海淘宝2

陀经有言:

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解:

食之动作,为“陀”。

食需心念,为“弥”。

功作心念本具,虽是本具无迹,为“阿”。

阿弥食、阿弥走、阿弥睡、阿弥吠、阿弥光……

“陀”形陀作,森罗万象,无穷无尽。

弥思弥想,活脱奔放,无边无际。

“阿”无痕迹,说一尚难,何有数量?

林林总总无量“陀”,千思万虑无量“弥”

,无非皆由“阿”所变现。

行人明此,我执不觉而除,当下同体大悲!无修无证而即分真佛位,成就菩萨自利功德。

既曰变现,变则异,现则同。同因原料,异缘配方。原料人人具足,个个不异。配方千奇百怪,人人自作。则弘法利他、择法精进,成就菩萨利他功德,直至圆满如来果位,——还到本国,还待他教?

所谓悟后进修,无师自通、无功用道、一路涅槃、中无歧路,正为此说也!

虽为此说,毕竟官腔。其中奥妙,秘藏陀经之中,且容笔者下期点拔!



妙莲华洁2019-10-31 20:44:14 发布在
阿弥陀佛三

——法海淘宝3

上文“即已食时,还到本国”。已涉无修无证之义。

食时知味,即还“味国”。佛典知味,即还“佛国”。下文尚有“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更加敲警!

其逻辑之严谨,无懈可击!

这样一个善巧暗寓“法华秘髓”,极致纲领“华严奥藏”,斩钉截铁“无修无证”的不思议妙法,却被庸俗化为苦修苦证、杳茫无奈的权小法则。

若按所谓的“三资粮”法理,其经文岂不成了“已发愿,今往生。今发愿,当往生。当发愿,当当往生”?

有此理乎?能此事乎?

读者不难破解:

“愿”者,原、心二字组。原来如此之心,法尔如是之心。

“发”者,爆发,发生,已成既成事实:

“已已”、“今今”、“当当”,其间何有一点拖泥带水、夹杂拉沓之说?正于上文“食时还国”互成犄角之势。

此为从理“理顺”,不辜佛陀良苦用心。

为免“标新立异”之讥、“强辞夺理”之嫌,笔者下文还会依情“情合”,以释群疑、而绝众议。

(待续)


妙莲华洁2019-11-01 19:09:47 发布在
阿弥陀佛四

——法海淘宝4

再考“发愿往生”:

原心如是,是心是源,是本是根。

十方虚空无际,过未三世无尽,恆沙法界无穷,情无情界无量……无非此心变现。

其心既“发”,发即既成!想不大而不能,想不亮而不可。想不超而不堪。譬若乞丐怀金,迷时枉讨,其金不失!悟时释然,岂从他得?何待他时?

一发不可收拾!形势使然!

后有之心,即流即源,即末即本。流因源瀑,末随本布。随心应量,如影随形。

悟及于此,彼此非二!想不真而不忍,想不善而不敢,想不美而不甘。譬若梦中母子,梦时唯儿,自身岂非!醒时豁然,哪里他人?自取自心,何苦非他?

谁敢以身试法!因果使然!

是以上文之理,必合下文之情!下文之情必顺上文之理!

理顺情合,不超何待?

无修无证之法,理止于此!情止于止!

故知,无修无证并非不修证,而是自性流露,情理自成!实为大修大证也!


妙莲华洁2019-11-02 21:30:47 发布在
无价之宝
人人本具
妙莲华洁2019-11-03 08:09:15 发布在
如是我闻一

——法海淘宝5

如是我闻,实为佛陀临终遗嘱,千经万典开山首炮,堪为无量法门总纲。

这样一个人命关天的救世法宝:

要么说得俗不可耐,学童也会不以为然……

要么玄得天花乱坠,让人一头雾水……

其实,大道至简,真理至易。上文既已初浅破解阿弥陀佛“秘髓”,今者索性和盘托出如是我闻“卧底”:

“如”者,“阿”也。

“是”者,“弥”也。

“我”者,“陀”也。

“闻”者,“佛”也。

“如是我闻”,“阿弥陀佛”也。

“如”者、“阿者”,法身功德,真心义。

“是”者、“弥”者,报身功德,识心义。

“我”者、“陀”者,化身功德,色相义。

“如是我”、“阿弥陀”,三身功德,真真如义。亦名如来全身。

“闻”者、“佛”者,觉悟义、解脱义。觉“如是我”真实,成“阿弥陀”解脱。

笔者茲因立功心切,抢嘴在先;

尚有法华十如是义,正解在后!
妙莲华洁2019-11-03 19:53:09 发布在
如是我闻二

——法海淘宝6

《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首先提醒:

《楞严经》全本,无非开权显实,揭示《法华经》“十如是”之理,循循善诱,导归“如来藏妙真如性”。

《法华经》全本,无非高度概括,肯定《楞严经》“大佛顶”之义,用以区别“三乘法”、“菩萨法”与“唯一佛乘”。

此二经,互为纲目。《法华经》是纲,《楞严经》是目,纲举目张。

笔者意图贯通二经法理,合编二经为一,以利同志解读,融通世间万法,也好交待佛陀。

然而,当今法制社会,崇尚事实根据,忌讳口说无凭。为免异议见闲,先以经典坐实:

一、《楞严经·五》有“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

二、《楞严经·卷七》佛陀十申莲华三昧,成就楞严道场铺设。

三、《楞严经·卷八》佛陀提议此经五种经题之一为“大方广妙莲华王”。

下文笔者方敢从《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破解《妙法莲华经》“十如是”“真真如性”。


妙莲华洁2019-11-04 21:55:13 发布在
如是我闻三

——法海淘宝7

上文既已经典坐实,今以“楞严大义”辩证“十如是义”。

一、十法对号

1、先作我人辩证:

身躯面貌为相,气质情志为性,皮肉筋骨为体,所作之前为力,所作之时为作,六根为因,六尘为缘,因缘具足即果,时机成熟报为有情众生。此生为末,彼生为本。因于累劫勤苦修行,缘于知识传佛正法,明心见性,成佛菩萨,号为究竟。

2、次作谷物辩证:

谷物为相,质别为性,谷肉为体,发前为力,已发为作,

本谷为因,光热为缘,因缘具足即果,时机成熟报为谷物。此谷为末,彼谷为本。因于有情传佛正法,缘于“日月薄蚀精气”,“芝草”树木,“出生国土”,无情转情,入六道缘,雷同上文,是为究竟。

3、再作矿物辩证:

泥巴为相,内分为性,土料为体,生发之前为力,生发现前为作,三细无明为因,境界六粗为缘,因缘具足即果,时机成熟报为“建筑”。建筑为末,泥巴为本。因于有情传佛正法,缘于“日月薄蚀精气”,“金玉”山石,“出生国土”,无情转情,入六道缘,雷同上文,是为究竟。

二、三德对应

(待续)


妙莲华洁2019-11-05 16:36:11 发布在
如是我闻四

——法海淘宝8

二、四德对应

1、“如”为法身功德。

(1)十如是中,性、力者是。

(2)我人辩证中,气质、力者是。

(3)植物辩证中,质别、力者是。

(4)矿物辩证中,内分、力者是。

2、“是”为报身功德。

(1)十如是中,作、报者是。

(2)我人辩证中,作、报者是。

(3)植物辩证中,作、报者是。

(4)矿物辩证中,作、报者是。

3、“我”为化身功德。

(1)十如是中,相、体、因、缘、果者是。

(2)我人辩证中,貌、体、根、尘、众生者是。

(3)植物辩证中,彼谷、谷肉、本谷、光热、此谷者是。

(4)矿物辩证中,泥巴、土料、三细、六粗、建筑者是。

4、“如是我”为全身功德。

(1)十如是中,本末究竟者是。

(2)我人辩证中,此生彼生、见性成佛者是。

(3)植物辩证中,此谷彼谷、无情转情,成佛者是。

(4)矿物辩证中,泥巴、建筑、无情转情,成佛者是。

当知,闻者觉义。觉到什么?

天地万法“无量我”,

无非“无量是”所变,

无非“一真如”所现,

自性“真如”本具足,

自力“自是”只“自作”,随心应量自成佛。

至此当知,如是我闻与阿弥陀佛,此二法理,有何区别?


妙莲华洁2019-11-06 18:11:29 发布在
一心三藏

——法海淘宝9

法华楞严,传世千载。一心三藏,明摆暗随。情无情界,大繁细微。处处现前,时时妙用。我人不觉,骑马找马。乃至严辞,厉色诘责。

今遵“深入挖掘,教义教规”指示,先依教典,再究理事,复于情实,交待公道。

一、《楞严经·卷四》以300字概述三个如来藏:

1、“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我、非净。”

此段134字,非空如来藏而谁?

2、“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我即净。”

此段142字,非不空如来藏

而谁?

3、“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此段24字,非空不空如来藏而谁?

4、佛于《楞严经·卷一》“尔时世尊……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总此四段,佛陀金口。一心三藏,理穷于此。祖师大德,早有定论。

若必执著,原经原文。字字咬实,一丝不苟。还要后人,讲什么经?说什么法?

何况,佛有“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之嘱?

毛泽东亦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下期预告:法华秘髓)
妙莲华洁2019-11-10 21:39:24 发布在
一心三藏

——法海淘宝10

上文已于楞严文句,解义一心三藏。

今文复于法华秘髓,寓义一心三藏。

十方佛土,皆有妙莲华。

诸佛如来,身坐莲华台。

菩萨上人,脚踩莲华座。

其中深义,不可不白。

今以藕片,从根解结。

汝看藕片,形状车轮。

中空真如,空如来藏。

边空及肉,不空藏也。空即不空,不空即空。空不空藏,其义何疑?

此三一体,一心三藏。寓义及此,呼之欲出!

若非此解,世尊拈华作甚?

若非此解,法华秘髓何在?

若非此解,法华经王何据?

若非此解,唯一佛乘凭何?

(下期预告,情实自性)


妙莲华洁2019-11-11 21:31:56 发布在
一心三藏三

——淘宝11

上文已从楞严解义、法华秘髓初探根底,今复源于生活情实,真实开盘一心三藏本来面目。

(一)、舒拳为掌,掌即不空,拳即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掌拳岂二?三藏一心。

(二)、抬脚走路,走即不空,坐即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走坐岂二?三藏一心。

(三)、我人当下,身识不空,心性为空,身心岂二?三藏一心。

(四)、谷发为植,植物不空,原谷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谷植岂二?三藏一心。植再为谷,谷为不空,植已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谷植岂二?三藏一心。

(五)、水之当下,水即不空,未汽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水汽岂二?三藏一心。

水之为冰,冰即不空,水之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冰水岂二?三藏一心。

(六)、烛之为烛,蜡即不空,火即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蜡火岂二?三藏一心。

火之当下,火即不空,蜡即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火蜡岂二?三藏一心。

(七)、碳之当下,碳即不空,火即为空,不空即空,空即不空,碳火岂二?三藏一心。

碳由木有,木时不空,未碳为空,碳木岂二?三藏一心。

森罗万象,情同于此,情理不二。

众生不觉,昧形而上,迷形而下。

虽古圣先贤,千叮万嘱,而不自觉。

反自私其小,闭关自守,谤毁诬他!

岂不悲哉!


妙莲华洁2019-11-12 21:04:58 发布在
饭食经行一

——法海淘宝12

《佛说阿弥陀经》有“饭食经行”一法。传统解为极乐国公民修行精进,饭食过后,立即诵经念佛。

今考《楞严经》“会通四科,即性常住”之说,根据 “深入挖掘指示,试作“新解”:

一、《楞严经卷·》佛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统统会相归性于“如来藏妙真如性”。

二、自古有说,焚经毁像无非菩提涅槃,呵祖骂佛岂不正修行处?何况吃喝拉撒、举手抬腿之间!

所谓触目菩提、头头是道也!

三、以此为由,出台“饭食经行”新解:

“饭食”动嘴,形象具足,“陀也”;

“动嘴”经脑,智慧妙力,“弥也”;

“弥陀”之先,虽无痕迹,自性本具,“阿也”。

“经行”,法门义。

以此类推,衣食住行、农工百商……无非“阿弥陀”也。

以此类推,鸡飞狗跳、狮吼龙吟……无非“阿弥陀”也。

以此类推,亮灯鸣号、暖电冷气……无非“阿弥陀”也。

究于此理:

“阿”无痕迹,法身功德本具。

“弥”想“奔流”,报身功德妙力。

“陀”形无量,化身功德妙作。

晓于此理,天地万“陀”,无非“弥”想变异,无非“阿”之所现。当下成就同体大悲——菩萨自利功德。

此理既由“饭食经行”法门推出,又有何法非出方外?

当知,森罗万象无非如来藏妙真如性,即性常住!


妙莲华洁2019-11-14 17:28:12 发布在
饭食经行二

——法海淘宝13

《佛说阿弥陀经》“即已食时,还到本国”。

此乃“饭食经行”绝妙注解:

“食时”“食味”,“回到”“味国”;

“法时”“法味”,“回到”“佛国”!

短短八字,道出“饭食经行”妙法妙理妙义妙用!

石破天开惊秘髓,荡气回肠唱大风!

此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奇妙绝广之大法,竟至望文生义、庸俗麻木、千年尘封!

恒沙佛子因之盲修瞎练、困扰情纠、世世生生!可不悲哉!


妙莲华洁2019-11-15 19:54:09 发布在
发愿往生

——法海淘宝14

《佛说阿弥陀经》有“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土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此虽一段千古奇文,却无任何秘髓可言,无修无证、当下解脱之义几欲夺人眼目、拧人耳朵!

稍加梳理“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

“发”者,爆发、发作、发生、成就,既成事实之义!

泼水难收、箭发难回、米已熟饭!

何也?

“发愿”者,发明了、成就了原来之心——“愿”!

愿来之心,真如本性也。

“发愿往生”,明白了真如本性,当下妄心变成佛心,凡土变成佛土,这其间如何添得一点盐油,怎么加得丝毫酱醋?

诚如当代高僧,大安法师于《净土宗教程》所言“净土法门,当下成就!片言即证!一念顿超!”

这样一个无修无证、当下解脱的大法,硬是被人绑架为“信、愿、行”苦修苦行、遥遥无期的权小之法。

若按所谓的“三资粮”说教,此段经文,岂不成了“已发愿者,经三资粮,今往生。今发愿者……当往生。当发愿者……当当往生?”

念佛人自执笑柄,不自反思

,反而对善知识说三道四,岂不悲哉?

难怪楞严会上,文殊否定势至“云何获圆通?”

难怪历代祖师,不乏喝祖骂佛、焚经毁像之举!

旨在劝导行人“说食数宝,自无分文”,“食时”才能,当下“还国”啊!

至于发何愿?食何食?笔者已于上文交待明白。不复赘言。


妙莲华洁2019-11-17 12:18:06 发布在
莲光探秘

——法海淘宝15

《佛说阿弥陀经》有“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古往今来,弥陀经诸解,不胜其玄,倒也无可非议,毕竟从善从美,乃至导人知识。

然而,就弥陀经“法华秘髓,华严小本”而言,似有赘言之累、附会之闲。

若从因果角度阐释,岂不更加直接、快当!

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因缘果报,丝亳不爽之法则,合于无修无证之妙法,岂不更加风光、气派!




妙莲华洁2019-11-18 05:12:22 发布在
极乐世界一

——法海淘宝16

《佛说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何为极乐?乐土何方?

佛于经中本有详尽。让人听得荡气回肠、跃跃欲试!笔者自作多情,唯恐当机浅尝辄止,聊作点拨。

一、极乐世界并非快乐世界!

1、佛有“坏苦”,“五取蕴苦”之教。

“坏苦”,快乐的当下即是苦。

譬如,八十老人生日,贵客盈门,高朋满座,财礼丰厚,吃喝游戏,何其快乐!嘻闹半天,客人散去,如释重负,喘口大气……

方悟乐苦当下。

“五取蕴苦”,色受想行识,五蕴身心。

凡夫所乐,无非五阴炽盛,贪取无已!因缘果报,饶过谁人?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苦报临头,方悟后有!

2、“坏苦”“取苦”之因。

乐苦当下而言,喜伤心,食伤胃、酒伤肝、烟伤肺、久动伤骨,久坐伤筋……所谓“饱暖之灾”……悄悄袭来!人人皆知,个个难改!

取苦后有之说,吃他四两,还他半斤,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业果相续。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下期预告:乐土何方)


妙莲华洁2019-11-20 06:47:41 发布在
极乐世界二

——法海淘宝17

上文已有“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之教,若按传统讲法,从东方到西方之说,则西方众生求生何土?十万亿佛土谁来考证?岂不成了宗教、信仰之说?显然不能圆通十方三世、哲理辩证、科学印证之说,亦无一星儿半点“法华秘髓”法味!

今遵 “深入挖掘”之教,笔者以为:

“从是”是谓凡夫起修之义。喻为“此岸”。

从当人当时当处当下,这五蕴六入十二处七大问津,这是谁?何从来?何从去?何关系?何规何矩?

问个清楚,想个明白。当下打开心量——

“过十万亿佛土”。

“十万亿佛土”,一佛土相当于一个银河系。如此巨量,或限量,或足量、或过量,无关紧要。

紧要的是让被缚凡夫洗脑!!!

我心奇妙,随大现大,随小现小,随明现明,随暗现暗!随文入观,一旦现大,永不能小!一旦现明,永不能暗!是名菩提不退!!!

是名“西方”!!!

“西方”者,日归之处,喻到“彼岸”!

此段经文实为下文“发愿往生”埋下伏笔。读者细品,法味无穷!方不枉佛祖“法华秘髓,华严小本”之良苦用心!亦不辜笔者苦攻楞严五年之久!


妙莲华洁2019-11-20 20:16:09 发布在
闻说阿弥陀佛一

——法海淘宝18

《佛说阿弥陀经》有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空前绝后之旷世奇文!

无修无证之圆顿妙法!

虽藏却显法华之秘髓!

虽小犹大之华严小本!

让它说绝了佛陀智慧!

让它布满了众生福田!

可是!可是!!可是!!!

……

难怪佛陀暗箱操作,文殊指判势至“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难怪寒山拾德嘲笑净土“口念弥陀心散乱,扯破喉咙也枉然!”

原来佛世至今,念佛一法,大考究!!!

要么如弥陀经断言“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无修无证、闻即往生、毫无中隔、拖泥带水之嫌!

要么如净土某些祖师所言“信、愿、行”“三资粮”,“自他力”,“功夫成片”。懈怠不能成就,精进又要走火入魔……

到底怎个念法?究竟能否往生?又于何时往生?请问古今净土行人,谁能有根有据、说个清楚明白?可不能我认为、我觉得!!!或者某某祖师,谁知他是谁呀!佛言“依法不依人”啊!

笔者无意指点其他,谨遵法华楞严义理,试加“挖掘”些许,以与佛友互动。

经文中明确“善男子善女人”念佛往生,而非“男子女人”念佛往生。

何者为善?

“五蕴皆空”为善。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为善。

“我将无我”为善。

非明心见性之辈而不可谓善!

千古净土,有谁不是自求往生、求自往生?

以我因,求佛果,正中文殊所示——“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妙莲华洁2019-11-22 21:55:58 发布在
闻说阿弥陀佛三

——法海淘宝20

上文已说“闻说阿弥陀佛”功德,今再说其功夫:

三、“执持名号”。

1、“执持名号”,念佛三昧之义。

若按事行,顽固坚持,执着不已,果真念到“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风吹不进”、“雨打不进”,或许也能往生。

何作此说?佛于《华严经》有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复于《楞严经·卷一》又说“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再于《楞严经·卷七》由文殊菩萨代佛宣判势至“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云何获圆通。”

不仅指出这种念法不能成就,而且还说明原由:

不懂佛义,念佛无益!

鉴于行人如此恳切,笔者以为其人或许再来人示现,或许恒持不拔中有不确定因素,许以“或许”。既不乖逆佛意,亦不冷落人心!

其实而言,念佛法门,成就几许,古今昭然!

基石未有,高楼何成?说食数宝,自无分文!

至于势至,活佛座下,念佛三昧,千万亿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是根基,恒沙莫一!况地球人,寿难过百。效颦东施,徒自羞惭,邯郸学步,遗笑大方。是故文殊,判其非常。

四、若按理行,悟《阿弥陀》,解《如是我》,揭《秘髓义》。方为“执持”功夫!方得“名号”受用。其理其义,前文尽述。行人读者,于此“再见”,陀经功底,原来如此:彼势能至,我势不至!

理念执持,岂事执持!

名号是一,行持各异!

七菩提分,择法第一!!!

(下期预告:若一日……)


妙莲华洁2019-11-23 13:29:32 发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