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经济的逻辑

楼主:flp713 字数:27151字 评论数:79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回答一些问题。
目前质疑普遍集中在关于货币的信用基础上。
有人对我的观点: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是土地提出质疑。说,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是政权信用,是国家信用。好吧,任何货币的信用基础当然是国家信用是政权信用。这是正确是废话。就象说西红柿就是番茄一样。因为国家信用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如果我们把它虚无化——而不是具体化,就没有任何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只能捧着书本只会说:货币的信用基础就是国家信用就是政权信用,而不研究这个信用的具体基础以及它所在的国家体制背景,你就完全无法解释最简单的经济现象。
比如,如果简单解释——货币的信用基础就是国家信用就是政权信用,那么,人民币发行量超过美圆很多倍,是不是就意味着人民币对应的国家信用比美国的国家信用强大很多倍?是不是很荒谬的结论?好吧,你把人民币发行量超过美圆很多倍解释为人民币发行大大透支了它的信用——那么,为什么人民币对内贬值的时候偏偏对外在升值?难道老外都是傻子,连中国老大妈都知道人民币越来越毛了,全世界老外还要哭着喊着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全世界的精英都是傻子?
这是当下,再看看70年前的事情。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总是全世界都承认的政府吧,它的国家信用或者政权信用怎么也比当时TG强大很多吧,当时国民政府占据的地盘、拥有的人口、经济规模怎么也比TG强大很多吧。后来内战爆发,打战就得花钱,对国民政府如此,对TG何尝不是如此。结果1年半后,国民政府财政崩溃,法币成为废纸,而当时TG的货币却能保持坚挺,为什么国家信用更强大的法币抗不过TG的边币?特别强调一点,法币崩溃时国军在战场上是优势!多罗嗦一句:所谓的三大战役本质上无非就是——一个财政犹有余力的政权对另一个财政崩溃的政权的总摊牌,结果当然一点悬念都没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国军最好的策略不是怎么打,而是怎么撤的问题——东北该撤,结果一犹豫,被堵在锦州包了饺子,华北该撤,也是犹豫,被分割在京津包了饺子,淮海也是该撤,也撤了,结果是内鬼佩剑将军放水,让黄伯滔先被包了饺子。
所以,对货币的信用基础不能简单的说什么国家信用,政权信用——这些虚无的概念,还得研究它现实的基础以及体制背景。
人民币的前身——边币的信用基础是粮食本位,由于TG对农村具有严密的控制力以及强有力的动员能力,使TG的货币基础十分坚实,相对国民政府以贵重金属为信用基础的货币体系,TG的货币具有更深厚的潜力。原因很简单,相对国民政府有限的贵重金属储备——TG的粮食储备几乎是个天文数字。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场战争,国民政府仅仅坚持1年半财政就撑不住了,而TG还有余力组织更大规模的三大战役以及解放全中国。淮海战役后陈毅说了一句实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550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550万老百姓为战争后勤服务代表着天文数字的物资准备!而当时解放区还谈不上多富裕,要动员如此规模的物资出来用于战争只能意味着TG对农村动员能力(或者说压榨能力)太强大了。
这就是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本质区别。公有制经济可以压榨全国一切的资源去干“大事”,而干什么“大事”的决定权又集中在个别人手里不受约束,这就太可怕了!——“大事”对外时就是对其他国家的严重威胁,对内就是民族的苦难。为什么仅仅一个“意识形态的差别”西方民主国家一定要和平演变集权体制国家?本质上就是要消灭这种体制的“威胁”。看看公有制国家干的大事吧——红色高棉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结果800万柬埔寨人死了200万,老M要大跃进去赶英超美,结果非正常死亡4000万人,朝鲜要搞先军政治维护 ,结果90年代2000万朝鲜人饿死200万。
闲话少说。继续说人民币。
人民币后来过渡到土地本位。这个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内是土地市场,对外是土地下面的矿产资源+土地上面的劳动力资源结合产生的初级商品。对内因为人民币一再超发而连连贬值。对外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人民币对外还没有自由流通,还不是国际货币,只是在外贸交易结算时才出现人民币,所以,对外人民币就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一种信用凭证。由于中国矿产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使用成本太廉价,使中国商品实际价值要超过人民币汇率管制后的价值,加上我们出口退税的政策,使外国同类商品与中国商品的竞争是一种严重不平等的竞争(详见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这就使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非常强烈。这种升值对国外有2点好处,其一,可以使本国商品与中国商品竞争相对公平,对本国制造业也是一种保护;其二,可以使中国拥有的本国货币储备(外汇储备)相对贬值——你有100美圆的储备,相对于美国向中国借了100美圆,人民币升值了,美圆就相对贬值了,我只要还你90块就行了。
至于说什么人民币信用基础是什么外汇储备更不值得一驳。除了最近10来年,中国就没有什么外汇储备。任何一个国家除非万不得以,是不会以外汇储备作为本国货币的信用基础。原因很简单,一旦这么干,本国的货币发行就被迫受外汇储备量的限制——就要受国际收支变化的限制,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以外汇储备作为本国货币的信用基础,将丧失本国货币发行主导权!最近10来年,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由于强制结算制度这当然要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巨额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的信用保障(主要是对外)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flp7132013-11-20 19:46:41 发布在 经济沙龙
嗯,补充一点。我说有几只苍蝇——不是指普通正常质疑的网友,而是那几个满嘴喷粪,神智不正常的垃圾。对于普通人的质疑,我欢迎也愿意交流回答。而那几只苍蝇,好吧,我一想到你们出身于厕所、阴沟这些最肮脏最恶臭的地方——我就原谅你们给我带来的恶心,懒得拍死你了。
flp7132013-11-20 19:55:57 发布在 经济沙龙
说说互联网金融。三中全会公报少数亮点之一就是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啥叫普惠金融?简单的说就是要惠及普通人的金融——让金融资源不能被大企业以及富人占据,要金融资源惠及中小企业,惠及普通老百姓。国外甚至有人提出一个金融人权的概念——也就是享受金融服务是人的基本权利!汗一个。那么,怎样才能惠及到下层?先说说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难——各届管理层几乎当成经一样在念“要大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话说想了不少办法,花了不少力气——甚至硬性规定一些银行要拿不多少比例的贷款指标支持中小企业——却根本解决不了,为什么?
因为银行有风险控制,要对老百姓的存款负责,贷款收不回来板子还是打在银行屁股上。而中小企业既缺乏足够的抵押品,又没有好看的经营指标——达不到银行的贷款条件,谁也不敢放款。
解决这个困境,只有2个办法:大数据与转型服务。首先,说说大数据。
什么是大数据。
举一个例子。比如你开了个小店,每天可以卖100件货,可以赚1000元。这个销售很稳定,至少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你突然缺钱,需要1万元流动资金。你又没有资产什么的可以做抵押。目前普通的金融机构是不可能给你贷款的。但是如果有一家金融机构掌握了你上述真实的经营数据,那么,它就很清楚——贷款1万给你风险不大,只要你10天就可以赚回来还上贷款了。那么它就有很可能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很快就可以给你贷款。这就是掌握了大数据的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好吧,现在阿里巴巴正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当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不仅仅是大数据,还有就是建立了一个共享的平台——这个平台已经突破了传统所谓网点的限制。传统的经营思路认为:企业要建立更多的网点去覆盖更多的消费者,网点是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平台。好吧,互联网把这一切全颠覆了,所以,类似国美苏宁等纷纷考虑转型,对金融机构的冲击也是一样——当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建立后,有多少甚至是有没有实体网点都成了浮云,互联网到达那里,那里就是网点!
这里多罗嗦一句。大数据让金融机构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中小企业——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全面了解我们个人。想以后个人也能够享受普惠金融的服务吗?好吧,从现在开始养成一个消费尽量刷卡少用现金的好习惯吧!
再说说转型服务。对于普通老百姓,金融服务其实很遥远——我们除了存款、取款,真有个什么急事,除了找朋友亲戚帮忙基本就没享受过什么金融服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金融机构嫌贫爱富——所有的产品与服务设计压根就没考虑过普通老百姓。这里就有机会。如果能够把银行做到社区,如果我们银行的工作人员能够象社区居委会或者小区物管或者麻将馆老板一样了解社区老百姓的经济状况、收入开支、投资爱好,如果我们开在社区的银行能够根据这些资料设计出符合社区老百姓需求的金融产品,那么普惠金融是不是就能够真正普惠金老百姓呢?这就是社区银行。中国银行业最大的空白点。这不是在社区开个网点就可以解决,它必须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服务转型、要深入基层,开发出真正惠及老百姓的金融产品。
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耀在老百姓身上!




flp7132013-11-20 23:58:40 发布在 经济沙龙
说说互联网地产
前面说到,互联网大发展产生了全新的消费模式:线下体验,线上购买——就是消费者在实体店中选好产品,回家上网购买。这种消费模式从服装席卷到百货,从日化用品席卷到电器。潮流所向真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那么?为什么没有席卷到房地产?
原因很简单,能够纳入这种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模式的商品一定是标准品——请记住这个“标准品”——产品因为品牌、型号确定到那里买都一样,那么网购的低成本优势——也就是价格优势就成了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百货业纷纷转型的根本原因!包括现在商业中心也纷纷开始转型——怎么转?逐步缩小传统百货、服装容易被网购替代的业态,扩大体验式商业的份额——体验式商业是不可能被网购替代的商业形态。
什么体验式商业?比如餐饮、电影、书吧、休闲娱乐等等。所以,同鞋们准备投资开个店什么的一定要往这个方向靠,这才是有前途的,至于开服装店什么的都是浮云——只要是标准商品除非你能做出独特的体验服务,否则早晚都是死。这是大势!想想马云与王建林打赌真好笑。2大佬忽悠大家的,偏偏一大帮人跟着起哄。
说说地产,房地产不是标准品,房子——哪怕是同一栋房子,朝向、户型、楼层、面积都不同,使用价值也大不一样,所以直接做网购很难。但也不是没有突破口。想想搜房不过起步早一点,做了个房地产信息网站,现在在纽交所已经市值20亿美元。就这样一个号称行业网站的老大给竞争者留下太多的空间,比如,它没有大数据,它对客户的粘连度非常差;它还没有占领移动终端平台等等。如果你能创造一个模式,把房地产产品标准化,那你也许就可以超越搜房成为互联网地产新的老大。或者如果你能占据移动终端,你也可能成为新的老大;或者你设计一种模式掌握客户的大数据,你更有希望成为老大。嗯,这个老大的概念是数十亿美元级别的。
因为没有老大,因为有太多空间,所以这个互联网地产才充满想象力。这也是跨界的魅力。以中国天文数字的人口规模,当你跨界哪怕创造出一个非常小的细分市场时,这个市场也足够你吃到子孙三代了。
flp7132013-11-23 22:17:30 发布在 经济沙龙
很多人私信我怎么发财,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每个人资源、阅历、人脉不一样怎么可能我随便一句话就能让你一锄头就挖个金娃娃?话说,我写的这些趋势就已经指点你们未来最大的机遇点,怎么把握就看你自己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近与一做农业产业的朋友聊天很感慨。2年前,去农村承包土地做农业是政府求你去,给政策、给优惠;现在掉了个,去农村承包土地——特别是大型城市周边是求政府批地了——要托关系,找门路,还很难!所以,了解趋势比什么都重要。想想2年前我写《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预言土改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甚至讥讽——文盲真是很难启蒙啊!如果2年前你看了我的帖子,果断在大型城市周边承包土地经营,也许现在还没赚钱,但是转让这些承包地已经可以赢利了。这就是了解趋势才能把握机遇!
所以,年底开贴是给大家发福利,至于这个福利能不能拿到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flp7132013-11-28 01:02:46 发布在 经济沙龙
看了一些回贴,经济的逻辑写的是道,虽然也谈了一些术,但是道才是核心。现在的人浮躁的很,连道都没理解,就想着术。今天把道稍微谈深刻一点,至于术有了道则是见仁见智的末流了
先说马克思主义。虽说读大学大都要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但是10个人中真正弄明白的一个都没有。至少大多数人过于专注马理论的政治层面,对经济层面的理解连皮毛都没有。
马理论本质上就是一个革命理论。啥是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过程——好吧,通俗点说就是造反。毫不夸张的说,马理论就是一部集数千年造反智慧之大成的造反圣经。这个理论不仅在政治上极具鼓惑人心,在经济上更是另有格局——甚至可以这样说,马理论如果没有一套与政治理论相匹配的经济理论,仅仅那个政治层面的鼓惑人心的东西,马克思理论顶多不过比洪秀全、李自成提出的政治主张强一点点。
马理论的核心认为世界万恶之源是所谓的剥削阶级,只要消灭了剥削阶级,世界自然大同美好。什么人是剥削阶级?城市里是资本家,农村就是地主。这个理论不仅对底层老百姓鼓惑人心,更重要的是,一旦实施这个理论,在经济上造反者就自然建立了一个可以对抗ZF的独特的经济结构。
以国共内战为例。45年TG占据的解放区,地盘与人口大致是全国的1/4,经济规模(GDP)1/5都不到。也就是说,双方经济潜力国民政府占据绝对优势,而且战争大都是在解放区展开,也就是说战争对经济的伤害双方是不对等的,解放区要遭受战争的破坏,而国统区(以长江以南为主)基本没有战争的影响。就这样有利的条件,国军打了1年半虽然当时军事上还占据优势,但是财政已经破产,而TG政权却犹有余力组织更大规模的三大战役。为什么?这里就不得不佩服马理论确实是一部造反的圣经。
以农村为例。假设一个田收成是100元。过去的分配方式是,地主拿5—6成,政府拿2成,农民拿2—3成。在解放区地主这个剥削阶级被消灭了,打土豪先获得第一捅金,接着形成这样的经济结构:基本分配方式变成,TG拿走6—7成,农民收入增加一点变成3—4成。这样,农民不仅有了保家卫田的愿望,更重要的是,TG收益比国民政府高了3倍,成了最大的唯一的地主!垄断的地主比分散的地主对农民有更强的压榨能力!极限情况下,这个地主甚至可以拿走土地出产的8成甚至9成(3年大饥荒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代表着TG对基层人力与物力有着远超国民政府的动员能力。
如果从货币的角度,国民政府的法币仅仅以政府的贵重金属与外汇为信用支撑,而TG的边币则以整个解放区6—8成的物资为支撑!后者是什么概念呢?把TG特殊的经济结构放到国统区就是——TG的货币是政府+全部地主所有收益+农民1/2的收益共同背书!只要农民还有口饭吃,这个经济体就可以维持,这个经济体的货币就有信用保障。更神奇的是,在极端情况下,哪怕是农民没有饭吃大面积饿死,这个经济结构都还能维持相当一段时间,农民别说造反,连逃荒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中国的3年大饥荒、国外的乌克兰大饥荒、90年代朝鲜大饥荒——放在其他时代或者其他体制下,早就是遍地烽火,而在马理论指导的体制下却是波澜不惊,几千万人就这么悄悄成了白骨。淮海战役,贫瘠的解放区居然还能动员550万农民为战争服务,老蒋该内牛满面了——当时徐州剿总哪怕能动员100万人出来为国军服务,也许战争结局就是两个样子。
写这么多,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让一些FQ面对现实——公有制经济体远比一般人想象中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经济上有更多办法来维持局面。即使近几年好象经济出现困难——或者说结构性难题,但是距离什么崩溃还早得很,至少7-8年内如果统治阶层不出现分裂,那变天就是小概率事件。

flp7132013-12-09 18:54:12 发布在 经济沙龙
很多人希望我谈谈三中全会。坦率的说,我真的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三中全会公报大致看了看,除了金融与司法领域有点改革的意思,其他的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那么,为什么在金融与司法领域有点实质性的突破呢?这是危机倒逼的结果。
金融领域先不谈,说说司法领域,是什么在倒逼司法改革?
这里就得简单说说城市化带来的一个重要产品——民主化。
在专制统治下,最好维持局面的基础是什么?是老百姓分散居住。中国几千年历史,大凡把老百姓集中起来做个什么大工程——比如修堤挖河什么的往往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相反,当老百姓分散居住时,对统治者就安全多了。60年大饥荒,民兵把几个路口一封——几千万人连浪花都没扑腾出一个就悄悄成了白骨。
城市化是什么?城市化是人群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让公共设施配置更有效率,还可以释放更多的土地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但是,城市化的提高也必然带来另一个重要的副产品——民主化。
因为人群集中,信息交换与人群互动变得更加便利。所以,在城市采用刚性维稳的成本将远远高于农村,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当刚性维稳的成本越来越难以承受时,变革就会出现——这就是典型的危机倒逼变革。
改革开放30年,虽然中途也有88风波,但是人民的自由是不断在增加,言论管制比起20年前或者10年前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些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你也可以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第一次超过50%,也是这一年,维持费用第一次超过军费达到8000多亿。变革的契机就是在这样的财政压力下出现了。2012年18大后政法委的权力被大幅度削减——这意味着刚性维稳的策略将有所变化。果然,三中全会后,劳教被废除,司法领域改革有了点实质性的突破。未来可能维稳从过去的刚性维稳过渡到刚性维稳+法制维稳的模式。底层可以喘口气了——因为有了法制维稳,对地方权力多少会有点约束。
50%的城市化带来了这样的结果,那么,当城市化率达到60%甚至以上时(时间在2018——2020年左右)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期待吗?


flp7132013-12-10 10:54:19 发布在 经济沙龙
关于缩减QE的问题。
以前其实大致说过其中的基本逻辑,现在再说一次。
缩减QE,主要原因只能是:美国经济复苏,已经不需要量化宽松来继续刺激经济。美国经济复苏加上缩减QE,那么必然带来美圆坚挺,黄金要悲催了。
对我们的影响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招商更难了,因为热钱一大部分会回流美国。第二,美国经济复苏会带来国际大宗产品上涨——比如石油。好吧,我们的汽油又要涨价了。
当然,缩减QE有个技术性问题,怎么缩减?什么节奏?缩减幅度?这些对市场的信心影响也很大。连带对我们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
flp7132013-12-21 10:23:34 发布在 经济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