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楼主:ty_牛德华1 字数:6701字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这位履癸比较有名,他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谥号,叫做夏桀。
史籍上对于履癸的武力记载比较夸张,说他能徒手把铁钩拉直,把铁块拉成丝。记载是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他武力超群。
有一年,佞臣赵梁撺掇履癸去蒙山(今天的山东蒙山一带)征讨有施氏。有施氏被猛揍了一顿之后,献出了一件礼物——一个名叫妹喜的美女。
履癸看到这件礼物之后非常满意,他把妹喜纳入后宫,直接提拔为元妃(王后)。他为新娘子建造琼室、象廊、瑶台、玉床、肉山、脯林、酒池,找来唱戏的、玩杂耍的小矮人来为她表演。履癸让妻子坐在自己的膝盖上,对她言听计从。
这位新王后也是个爱玩的主:她喜欢戴着男人的头冠,身挂宝剑在宫里走秀;喜欢听绢帛被撕碎的声音;喜欢看人在酒池里豪饮。
第一个爱好还好,不需要什么成本,但是后面两个就有点奢侈了,一般人玩不起。然而履癸当然不是一般人,为了讨老婆高兴,履癸让人搬来大量的绢帛来撕,给她整天循环播放,又找来三千人,一起玩击鼓喝酒的游戏,不少人当场就醉死了。
小两口玩得很开心,这时,却来了个很扫兴的老古董,名叫终古。老先生捧着一堆法典和图谶,哭着来给履癸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结果当然没用,履癸哪有心情听他在这里喋喋不休?
终古看履癸这家伙实在是没救了,就去投奔了商汤。
终古走了,又来了个名叫关龙逢的,关龙逢姓关龙,关龙就是豢龙,养龙的那家人。后来关龙简化为关,关龙逢后来被尊为关姓的始祖。
关龙大人看到这种淫乱的场面,毫不客气地大骂:“君无道,必亡矣!”
履癸听了,指着头上的天笑道:“你觉得这轮太阳会亡吗?等哪天太阳亡了,我才会亡。”履癸叫关龙逢马上出去,这个地方不太适合你们这种人。
关龙逢早已做好了死谏的准备,他一直站在原地不肯离去。
履癸被彻底激怒了,他下令把关龙逢拉出去,杀了。关龙逢死后,再也没有人敢进谏了。
履癸十四年,出兵讨伐岷山氏。当然,这一次也同样不虚此行,履癸又弄回了美女,而且还是两个,一个名叫琬、一个名叫琰。
履癸宠爱她们,而且还很文艺地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两块美玉之上。
自从有了两位新欢,履癸就把大美女妹喜姐姐冷落了。妹喜跟他闹情绪,结果被请出了王宫,安置在洛水边居住。
夏桀的喜新厌旧,点燃了女人嫉妒的火焰。
西边的太阳渐渐坠落,东边的另一轮太阳正在冉冉升起。他叫商汤,也叫成汤、天乙、子履,本段书的男一号。
汤的祖先是舜帝时代的司徒,也是帮着大禹治水的三位同志之一,名叫契。传说帝喾的妃子简狄曾吞下了上帝放出的玄鸟蛋,之后生下了契。《诗经》中有这样的叙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当初契因为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在商(今河南省商丘市),赐姓子,所以契的后代都姓子。从契到汤,共经历了13代13位国君,迁了八次都。汤以前的商国被称为“先商”,“先商”的国君被称为“先公”。
契死后,儿子昭明继位。昭明死后,儿子相土继位。相土死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死后,儿子曹圉继位。曹圉死后,儿子冥继位。冥死后,儿子振继位。振死后,儿子上甲微继位。上甲微死后,儿子报丁继位。报丁死后,儿子报乙继位。报乙死后,儿子报丙继位。报丙死后,儿子主壬继位。主壬死后,儿子主癸继位。主癸死后,儿子天乙继位,天乙就是汤。
商国的第六代先公冥曾经被少康派去治理黄河。冥治水二十多年,夏王予在位期间,冥以身殉职,成了治水牺牲的烈士。夏后帝芒为了表彰这位烈士,把冥的后代封到殷地(今河南安阳)。从此,商又称为殷。
振很善于做生意,在他的领导下,商国的贸易逐渐兴旺发达。作为董事长,振总经常亲自带队出去进货、送货、跑客户。多年下来,振的国营贸易公司打出了名气,贸易成了商人的特色产业。后来,人们习惯性地把做生意的人都称为“商人”,从商人那里得到的物品叫“商品”,商人从事的贸易业称为“商业”。
振(甲骨文里叫做王亥)就是中国“商人”的始祖。
有一年,振和弟弟恒去有易国收购牛马(有易国是易水河边的部落,易水发源于河北省易县)。不过,不幸的是,振总这次出差竟然一去不回,被有易国的国君绵臣给杀了。
这件事一直是一桩悬历史案,具体的原因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绵臣见财起意,杀人夺财;有的说是振在当地耍流氓,调戏妇女,被绵臣依法处死;还有的说是这位有易的美女是个有夫之妇,她爱慕年轻有为的振总而主动追求,振总一时犯了错误,被捉奸在床。
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振总客死他乡。作为一国之君,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被另一国的国君处死,这至少说明此时的商国还不够强大。
振的弟弟恒只身逃回商国,继承了国君之位。王恒在位期间也曾经派兵征讨有易国,却没有成功。
王恒在位两年后去世,振的儿子上甲微继位。上甲微继位后,又经过两年的准备,联合了一位叫做河伯的部落首领,终于灭掉了有易国,报了杀父之仇。
从上甲微打败有易开始,商国逐渐走向强大。商人骄傲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之为“大邑商”,意思也就是“大城市——商”。
商汤继位以后,又把都城迁回了帝喾的都城——亳(考古学家认为亳在今天的郑州商城遗址)。
这位新继位的商汤将成为夏朝的掘墓人。
杀了关龙逢,而商汤的身边却紧密团结着仲虺、伊挚等贤臣。
仲虺是薛国的国君,奚仲的后代,传说奚仲是大禹时代马车的发明者。仲虺在薛国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等,政绩非常突出。之后,仲虺投奔到商汤的麾下,做了左相。
伊挚是个厨师,母亲是个养蚕的奴隶,在伊水(今洛阳伊河)边生下了他,父亲不明。后来,这个婴儿被有莘国(夏朝的诸侯国,今河南开封陈留一带)的一位厨师收养,长大后也成了一名厨师。
然而伊挚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厨师,除了研究菜谱以外,他还喜欢研究三皇五帝等历代贤王之道。
商汤曾经三次派人到有莘国重金挖取这个人才,可能是因为伊挚菜炒的好,所以莘国的国君一直不肯放人。
之后有一年,商汤迎娶有莘国的公主入门。在大婚的当日,新娘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要用自己带来的一位厨师为新郎献上一道拿手的好菜,作为给老公的见面礼。
厨师把这道菜端上来给商汤品尝。商汤尝了一口,顿时感觉浑身舒畅,他一边大吃一边跟这位厨师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商汤惊讶地发现,这位厨师不光菜做的好吃,而且谈吐不凡,深谙兵法谋略和治国之道。一个厨师不看菜谱看上兵法了。
商汤把厨师召入内室细谈,两人越聊越投机,厨师说出了自己真实的身份,原来他就是伊挚,特意混在陪嫁的队伍中来投奔。
商汤喜出望外,当即免去了伊挚的奴隶身份,封他为右相,委以国政。这位伊挚后来被称为伊尹,尹就是丞相的意思。
商汤和伊尹君臣相遇相知,这本是一桩美谈。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这对君臣之间不知为何,搞到最后翻了脸,商汤当众张起了弓箭,姚射杀伊尹。
这是一出苦肉计。
伊尹跑了,逃出了商国,来到夏都,投奔夏桀。不过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在这期间,伊尹找到了那位独居洛水边的怨妇——大美女妹喜姐姐。
妹喜是个可怜的女人,她本来已经失去了娘家,现在又被丈夫抛弃,心里的哀伤无人可倾诉。她恨这个男人,恨他喜新厌旧,抛弃了自己,她决定对这个男人实施报复。她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有用的情况都告诉了伊尹。
此时,商汤带着族人东征西讨,扩张地盘。商汤先后征服了葛、有洛、韦、顾、昆吾等诸侯,《孟子》:“汤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赵良向夏桀建议:商汤名为替天子讨逆,实为谋逆。现在不如把商汤召来,如果他托故不来,说明他确实有反心,如果他前来朝见,咱们以防万一,也先把他抓起来再说。
夏桀听从赵良的建议,派人去召商汤入朝。也许是商汤艺高人胆大,或者他觉得此时还没有实力与夏桀对抗,总之,商汤真的来了。
夏桀把商汤投入了监狱,囚禁在夏台,也叫均台、重泉。这里曾经是大禹、启开会的地方,现在改成了高级政治犯的监狱。
不知道被关了多久,商汤托人给夏桀送上了厚礼,诉说自己是如何忠于天子,如何冤枉的,在夏桀面前哭得声泪俱下。
于是,夏桀就把商汤放了回去,还给了他一块地,叫做赞茅(葛国的一座城)。
公元前1600年,中原遭遇饥荒,夏朝出现动乱。商汤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出兵讨伐夏桀:
“诸位啊,你们听我说。不是我胆大妄为,执意发起叛乱,实在是夏氏犯下了太多的罪恶,上帝要我去灭亡他!
“也许你们会说:‘我们的君主不体恤我们,现在正是收割时节,为什么还要在这时候去攻打夏氏?’你们的心意我能理解,但是如今夏氏有罪,我畏惧上帝,不敢不去啊!
“你们还会问:‘夏朝的最到底有多大?’
“夏王耗尽民力,盘剥民众,民众早已跟他势同水火了。老百姓们都说:‘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失?我们愿意与你一起灭亡!’夏桀这样的德性,我怎能不去征讨?”
“你们要帮助我,帮助上帝,去惩罚夏氏,我会重重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如果你们之中有谁背叛今天的誓言,我就把他变成奴隶,绝不赦免,我说到做到!”
商汤部队的规模是七十乘马车,一乘马车的编制是这样的:首先由四匹马来拉车,车上有三个人,一个中间那个是驾驶员,两边是穿着盔甲,拿着戟和弓箭的武士,马车下面跟着的是若干步兵,他们手里拿的基本上不是金属武器,而是一种叫做“殳”或者“杵”的武器,其实就是木头棒子。车上车下加起来总有六七千人。
商军在有娀氏的旧城大败夏军,夏桀逃往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鸣条岗)。商军又追至鸣条,与夏军展开决战。
鸣条之战中,夏桀一败涂地,带着五百多残兵败将向南方逃亡,来到不齐(地点不详)。不齐的百姓没有护驾勤王的意思,而是纷纷投奔了商汤。
商汤接见了来投奔的百姓,但还是劝他们回去,表示不敢接受。不齐的百姓们碰了软钉子,于是又回到不齐。
夏桀又派人给商汤带话:“国和民都是你的,请你放我一条生路。”
商汤让来人回报:“这个我可不敢当,我只能替你好好地开导他们,劝他们回去。”
百姓们又回到不齐,逼着夏桀再次投降。
夏桀又派人对商汤说:“这些百姓都是你的,现在他们都把我看做外人。有百姓对我说,只有他们接受我,我才能继位干下去。现在他们不接受我……”
于是,商汤接受了百姓的归附和夏桀的请降,让夏桀带着自己的五百人去自谋生路。
这个时候,妹喜来到了夏桀的身边。曾几何时,她憎恨这个男人,她曾帮着商汤一起灭亡了夏朝,使夏桀失去了天下。如今,他们都已经变得一无所有,而他终究是自己的丈夫,那就陪着他去度过往后的余生吧!
妹喜与夏桀坐着木船去往南巢(今安徽巢县)。三年后,夏桀死在了南巢的山上。
夏朝的历史在这里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下集完。
从大禹到夏桀,如果不算上后羿和寒浞,总共历经13代17个后,算上中间的后羿和寒浞插播广告的时间,总共四百七十一年。
夏朝灭亡后,姒姓的子孙四散分离,走向各地。
杞国祖先是大禹的后裔,具体是谁不知道。商汤把一部分夏朝遗民都安置在杞国(今河南省杞县),让他们延续夏朝的祭祀。
一部分去了缯国。缯国是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始封地是今河南省方城县北,后来一直在迁徙。
还有一些去了越国。越国也是少康的第六个儿子无余的封国。
褒国在其后的几百年里一直与殷商对抗,始终没有臣服于商朝。同样是《史记》里记载的,夏桀的儿子淳维带着人辗转北上,成了匈奴的一部分。
夏朝除了王族夏后氏,一共11个支系,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除了上面的几个以外,其他的都下落不明。
商汤灭掉了夏朝,把大禹的九鼎搬到了亳(今河南省郑州市商城遗址),继续以亳为都城,建立了商朝。
从商汤伐夏这一年开始,天下大旱,五年不收。商汤在桑林中剪掉头发,用木头夹自己的手,向上帝祈求降雨:“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不用翻译吧?)
之后,他大幅度的裁撤军队,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夏桀在位的时候,大批人才都离他而去,远走他乡。商汤派人四处寻访这些人,把他们都请回来上班。
此外,商汤还语重心长地向四方诸侯发布了文诰:
“各位四方的诸侯,请你们听听我的忠告!
“唯一的上帝,向天下的民众降下了他的善意。只有遵从上帝,顺应下民,这样才配成为君王。
“夏王抛弃了道德,滥用战争和刑法,对你们施以暴政。你们四方的百姓遭受他的残害而无法忍受,所以才向各位神祇申诉。
“上帝的律法是赏赐善良而降灾于淫邪的。他降灾于夏王,已经明示了夏桀的罪恶。所以,我奉行天命,敬畏上帝的威严,不敢宽赦夏桀。
“我斗胆向天上的神,请求惩治夏氏。我请来了第一贤者伊挚与我共同努力,为你们去争取你们的应有的福祉。上帝护佑下民,罪人已经被废黜了。上帝的意志绝无偏差,他使下民像草木一样滋长。上帝让我为你们的国家带来和睦和安宁。
“此次讨伐夏氏,我的心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生怕哪里违背了天道。现在,我要求各位,凡我赐封的诸侯,都要谨守规矩,不可放纵享乐,要遵守法度,这样才能接受上帝的福祉。
“如果你们做出善行,我不敢贪功,如果我犯了罪,我也不敢自恕。因为这些事情,上帝都在天上看得明明白白。如果你们有过错,最终过错也会归于我一人,如果我有过错,我也不会罪及各位。但愿你们能相信并遵照我的今天所说的去做,我们一定会成功!”
商汤即天子位十九年之后去世。商汤还在世的时候,左相仲虺已经去世,所以商汤死后,伊尹成为托孤的忠臣。
因为商汤的太子太丁英年早逝,伊尹就拥立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三年后,外丙去世,伊尹又拥立外丙的弟弟中壬继位。四年后,中壬又去世,伊尹又拥立太丁的儿子太甲继位,太甲是商汤的嫡长孙。
太甲是个少年天子,正处于叛逆期。老同志伊尹眼看这个小屁孩实在是不听话,当年老夫跟着你爷爷打天下,好不容易创下了这份基业,哪能由你这么胡来?现在,我要带你爷爷管教管教你,打打你的屁股。
伊尹作为五朝元老,资格确实老,权力确实大。他对这位顽劣的太甲同学作出了处罚决定:让他停课,送到汤的陵墓所在的桐宫(今偃师西南)去,让他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错误。
太甲同学老老实实地在爷爷的坟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三年后,他已经痛改前非,脱胎换骨。伊尹这才把他接回来,把政权交给他。接回太甲的那天,君臣二人互相下拜,推心置腹地谈论治国之道。从此以后,太甲同学完全变了一个人,成了一代明君。
不久以后,五朝元老伊尹同志申请告老还乡,临走时写下了《咸有一德》,他叮嘱太甲:君臣上下都要有专一的德性,合乎天意,接受天命,这样才能拥有天下。
伊尹退休之后还活了很久,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的时候他才去世。沃丁亲自主持了他的葬礼,并写下了《沃丁》,为伊尹同志致悼词。
伊尹被商人视为仲裁者、靠山,所以被尊称为“阿衡”,就是权衡、依靠的意思。他是史书上第一个有比较详细记载的贤臣,是中国古代忠臣、能臣的杰出代表。
以上关于伊尹的事大多出于《史记》,但是《竹书纪年》里对伊尹的记载却截然不同:
“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十年,大飨于太庙,初祀方明。”
这一段基本不用翻译也能看得懂。太甲继位的第一年,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桐,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又从桐逃了出来,杀死伊尹。伊尹,天大雾三日,太甲可能又后悔了或者是什么原因,最后让伊尹的两个儿子继承了田宅。
这两种说法大相径庭,但是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不管怎么样,最后伊尹死后都被供奉于太庙,享受祭祀,甲骨文里的许多卜辞都证明了这一点。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太甲杀了伊尹之后,为什么还要让伊尹的儿子去继承田地和房产?而且三年之后,还把伊尹供奉在太庙里,与列祖列宗一起接受祭祀?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伊尹篡位这件事,和前面的尧、舜、禹禅让一样是个谜。我只能把这两种说法都摆出来,大家自己判断吧。
太甲一共在位三十三年,太甲死后,儿子沃丁继位。沃丁死后,弟弟太庚继位。太庚死后,儿子小甲继位。小甲死后,弟弟雍已继位。雍已死后,弟弟太戊继位。
太戊在位期间任用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太戊死后,儿子中丁继位。中丁死后,弟弟外壬继位。外壬死后,弟弟河亶(音为胆)甲继位。河亶甲死后,儿子祖乙继位。祖乙死后,儿子祖辛继位。祖辛死后,弟弟沃甲继位。沃甲死后,大哥祖辛的儿子祖丁继位。祖丁死后,沃甲的儿子南庚继位。南庚死后,祖丁的儿子阳甲继位。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本是这样的:在嫡子当中,也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中,先从长子开始轮,一直轮到最小的弟弟,同辈的轮完了之后,就转入下一辈,从大哥的长子开始轮,再到大哥的其他儿子(兄弟之间传承只限于同母兄弟)。
从中丁开始到阳甲,一共五世九位王。在这九位王里面,有好几位都是接过王位之后就传给了自己儿子的。
五世九王之间的继承情况非常混乱,造成了商朝近百年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我觉得应该叫九王之乱)。 “九世之乱”中,商朝的都城一直在频繁的迁徙。
阳甲死后,弟弟盘庚继位。盘庚又把商都已经迁回了亳,回到了祖先商汤的旧都。
ty_牛德华12021-01-21 17:19: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