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的数字化探索

楼主:actor3 字数:3858字 评论数: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数字化”已成当今流行热词,很多行业中的个体争相 蹭热度之余,也不同程度从中获益。保险业的数字化虽已起 步,但以保险业的经营特殊性而论,其数字化只能说刚刚开 始。以下分别从产品、视觉识别(简称 VI)、营销和服务四 个方面,试论保险业数字化的近期运作和远期设想。

一、改良保险产品形态
保险是面向未来的无形产品,产品功能体验全凭理解和 想象。保险公司与客户仅凭一纸合同确定各自责、权、利, 因而保险合同,特别是长期(保障期三年及以上)人身保险 合同,在文字和逻辑上力求严谨、完整、不产生歧义:叙述 时,一方面正向穷举,另一方面反向排除;时间由保单年度 和自然年度双重定位,要求精确到具体时点。初次阅读者很 容易抓不住主线和关键词,产生错乱之感。业务员解释不详 尽,便可能出现理解错误,引发纠纷;逐一详细解释,却可 能导致客户信息负荷过载。因语言生硬(客观要求),结构 繁杂(经常多重条件相互限定),很多保险业内从业多年人 士都没耐心逐字逐句读完保险合同。至于客户,除了逻辑思 维能力达标者,要彻底了解和理解保险合同,主要通过保险 公司专业人员讲解。为确保直接面对客户的业务人员表达准确,没有差漏,保险公司专门制作官方产品讲解话术和图文演示课件,并要求业务员严格照本宣科,甚至禁止业务员自 行临场发挥。结果是业务员讲得累,客户听得也累。
这在保 险业发展初期无可厚非,也是多方考量后的权宜之策。 如今数字通讯技术完全允许后援系统即时为销售前端 提供多媒体、全方位信息展示,而且远不止几行文字,几张图片,甚至可将要求业务员转述给客户的信息直接推送给客 户,让客户获得第一手信息——直观的有图表,生动的有动 画和音视频,严谨的有文字和数字,效果应更佳。如果考虑 到人类社交习惯,未来也可能将虚拟人打造成全知全能的保 险业务员,隔着屏幕直接面对客户。在全民读屏时代,一层 液晶板几乎不构成任何沟通障碍,更何况客户旁边还有业务 员协助理解。 当前,数字人技术早已进入实用阶段——万科的数字人 崔筱盼还被公司评为 2021 年度最佳新人,数字邓丽君不仅 能与真人演员同台演出,还能声情并茂地与人实时对话,随 机问应答。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保险业数字人也将进入营销 和服务领域,届时保险产品的用户界面又会进一步改善。

二、稳步提升企业 VI
数字产品的优点包括无限可塑性及可复制性,批量生产 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因而数字人即可作为展业助手,又可成为客户私人保险顾问。若赋予其完美外形和理想人设,打 造成为产品、服务乃至企业 VI 代言亦无不可。而且数字人 不领工资、不会生病、不怕“996”,无需养老,更无绯闻, 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技能和才艺,养成网红还是明星全凭企 业设计。企业请明星代言无法避免的风险除了明星人设崩塌 外,还有明星都会成为流星,即使常青树类型的明星,也会 多家金主瓜分流量。所有这些风险,数字人都可一一绕过, 只是需要企业产品设计、宣传企划、文案美工、教育培训等 人员通力合作,精心培育,逐步完善功能,积累人气。但这些工作并非额外增加,只是将原有工作统筹到数字平台上综 合发力,其最终功效远不止一加一大于二。 数字人上市不久,还没形成标准,进入门槛不高,但技 术成长很快,受关注度也很高,一旦推出便吸引眼球。而且 在真正拥有自己的数字人之前,可以预设它应具备的知识和 智能,先在企业 APP 上应用,逐步打磨积累,升级完善,届 时只需数据移植和功能调试。如果考虑到客户或许不愿安装 APP,则可用通用 APP 的小程序,无需安装,即推即用。现 在很多企业官网就是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
上述技术在疫情解除遥遥无期情况下,更有明显的现实 功效。即便后疫情时期,亦可大幅延伸企业对外影响力和掌 控力。而疫情本身就是互联网科技助推力——2003 年,正是 非典推动淘宝飞速发展。

三、大幅降低营销成本
现行的保险营销模式在国内已运转三十年,创立之初的 低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说它整体上呈衰落之势也不为过: 2020 年末,全国在册保险个人代理人从 912 万降至 843 万, 2021 年末,人力又跌到 642 万,回落到 2016 年水平。究其 原因,大致归为两方面:其一,代理人的可替代就业选择增 加,如外卖骑手,赚钱更快捷——劳务回报周期更短,入门 更快,难度更低;其二,保险公司为代理人支付的单位成本 高企——新人招募和维持成本逐年增高、流失率同步增高, 使保险公司有主动压缩代理人团队倾向。 迄今,保险业内仍公认长期保险业务内含价值最高,而 长期保险业务主力只有个人代理人。虽然从 2018 年起,网 络销售保单和保费激增,却没能产生长期保险业务,但代理 人与网络销售二者之间存在结合点——借助网络资讯,为代 理人开展业务提供有力支持:
1、最初建立代理人渠道,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海战术, 尽可能覆盖更多个人客户,即“渠道自带流量”。而且代理 人的流量与大众广告和互联网媒体流量有着本质区别,前者 是强连接,后者是弱连接,而客户附着度更高,利益捆绑更 紧的长期保险业务只能靠前者。代理人虽自带流量,却要先 接受岗前培训,熟悉保险产品和营销流程,为此,保险公司投入大量人财物和时间,而代理人学到的只是背熟话术和记 住规则,如能按第一部分所述改变产品形态,代理人岗前培 训可大幅缩减,甚至被简单的公众号操作流程取代。
2、保险公司对于代理人队伍消耗的固定成本并不十分 介意,因为只要流动成本足够低,先期投入的固定成本总会 逐步平摊到各年,当前的问题正是代理人流动成本越来越承担不起。培训出合格代理人,不仅在于初期教育,更在于后 期持续训练和日常管理。而且任何人的亲友数量都有限,只 有极少数优秀代理人才能做到陌生人业务。为了业务可持续 发展,就要不断招募和培养新人,按此推演,任何区域内的 代理人数量,在有限时间内,终将超过该地区劳动力总数。 所以,现行代理人模式必将终结,寻找替代模式是未雨绸缪 ——突破点就是让所有劳动者都天然具备保险代理人条件, 即让代理人职业“零门槛”。
3、所有具备基本社交和认知能力的劳动者,都可以按 照保险公司要求,将保险公司的公众号推送给熟人中的保险 目标客户,这便是零门槛。而保险代理人岗前培训除了保险 理念外,就是要求代理人背熟产品介绍话术,再向目标客户 转述。如今,全民保险理念普普及度已非常高,这点可以从每 年有数千亿(2020 年仅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就有 2110 亿)保 费是大众上网自行选购的得到证实。至于产品话术,死记硬 背的东西很难成为自己的知识,而代理人在陪同客户一起接收保险公司推送产品信息过程中,该学到的都会自然掌握。 用心投入的代理人仍可学到足够多知识和技能,成为行业高 手;平庸的大多数也能收获与其付出相应的回报,继续他们 的职业,而按传统路径,他们很可能早被淘汰了。

四、保险服务彰显实力
各家保险公司的同类产品几近相同,最大差别就是甲方 签章——在生命周期表、重大疾病费率表、预定利率和投资渠道都被限定条件下,再高明的精算师也设计不出来独家产 品。况且保险产品毫无秘密可言,就算哪家精心打造出顶尖 产品,其它公司想模仿也没有难度。所以保险公司会在围绕 产品的服务上下功夫,争取和留住客户,其中最容易做文章 的就是健康保险:为客户提供健康咨询、专家远程医疗、就 诊绿色通道和健康管理等。国外有的保险公司还会对连续多 年提供正常体检报告的客户,适当下调当期保费。所有服务 都需要保险公司综合实力的支持,其中最宝贵的是客户资源 掌控力——无论客户二次开发,还是利用社会资源为客户提 供“惠而不费”的附加服务,都需要对客户需求及时恰当的 掌握,前提是能够与客户建立快速而有效沟通——这里又是 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
保险公司另一个重要服务对象就是业务员,自 2015 年 取消代理人资格考试,及鼓励保险中介,保险代理人当年由
325 万增至 471 万,2017 年 807 万,2018 年 871 万,2019 年 912 万见顶。虽然去年跌回 642 万,但全国现有数千万人已做过代理人,说明只要保险公司给的条件合适,人力来源 不成问题。如果能让代理人无需培训便可直接上岗,所有产 品都可边销售边熟悉,后援支持及时到位、有求必应,而且 一切操作在线上,工作时间、地点自由,很可能吸引到众多 代理人加盟。

总结
actor32022-03-11 13:26:01 发布在 金融业
做了26年人身保险,眼看保险公司大楼越来越高档,办公环境越来越豪华,同事们生活越来越好,可是代理人群体的展业环境和经济状况依然如故,甚至还有越来越难的趋势!再不想办法改善,这群人就会越来越少……
actor32022-03-11 17:10:22 发布在 金融业
如果蚂蚁金服控股保险公司,现在支付宝上的所有保险客户就不再属于各保险公司了。那是国家会不会再次用反垄断的刀肢解蚂蚁金服?!
actor32022-03-11 21:48:24 发布在 金融业
如果蚂蚁金服控股保险公司,现在支付宝上的所有保险客户就不再属于各保险公司了。那是国家会不会再次用反垄断的刀肢解蚂蚁金服?!
actor32022-03-11 21:48:42 发布在 金融业
疫情当前,很多人居家办公。通用的线上办公工具之一是腾讯会议,但对于线下开会都心不在焉的人,线上会议无异于放羊。所以要开发具有监视和互动功能的会议软件,或许能让线上会议效果比线下开会更好。同时,还要重新审视会议的目的——如果仅为传递信息,那么有很多比会议更好的信息传递方式;如果强调仪式感,就要借助多媒体,全方位渲染会议氛围。在线销售,更是应对疫情的生活和营商必备,而且保险产品无实物,更适合在线销售,只要信息传达有效到位,还无需物流。
actor32022-03-15 11:44:14 发布在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