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篇02】HOME话:演技之神张卫健

楼主:HomeAlone丶 字数:7408字 评论数:14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第一篇是讲leslie张国荣嘅音乐,还没有更完,不过从出炉的成绩来说,在这个淡季,都算可以。所以继续开一个自己中意的明星贴,那就是张卫健。


先立flag,几时写完,未知,不过会涉及到张的电影、电视、音乐各个方面,从一个立体的多维角度来讲述我心中的张卫健,要好过几年前我所写的《我看张卫健》,全面很多。
另外演技之神只是一个搞笑的词,新人不要误会,更无须问。多谢。

HomeAlone丶2017-07-17 16:06: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一、为何都爱张卫健?


这句话现在说出来,虽然是有些夸张的,但与十几年前的网络环境相比,却是有底气的多了。
如果是老网民,多逛天涯论坛等地方,或许会记忆犹新,张卫健在当时的网络名声,可以说是跌到谷底,各种他演技单一、轰炸频道、笑点无聊、打小白龙等谩骂甚嚣尘上,似乎这是一个无一可取之处的痞子。
但环顾今天,张卫健的网络形象,变成了两种:童年记忆、被无数小女孩花痴的英俊小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张卫健的演技一下子在这些年里凤凰涅盘,还是接到了什么绝世经典的影视作品成功洗白?
都不是。
张卫健仍是那个张卫健,只是网民的群体已经换了血。曾经那些抱怨谩骂的人,现在已经年过四十,在网上的发言比例明显干不过新一代的年轻人,而这新一代的年轻人,正是当年那些谩骂者嘴中“张卫健那种**演技只能哄哄几岁小孩”的小孩们。就像是tfboy总有一天,也会得到小虎队一样的待遇,并不是现在,而是当此时追他们的小学生初中生,长大后掌握话语权的那一天。
这的确是个很讽刺的事情,你所厌恶的所谓“幼稚”东西,或许正是下一代人心中的童年回忆。
张卫健也如是,尤其是现在小鲜肉式的审美贯穿了整个观众眼球,而张卫健年轻时白嫩俊俏的样貌,恰恰迎合了这一潮流,更使得许多本对他无感的小女孩也爱上了这个曾经的鲜肉大叔,人气逐渐上升,口碑也越来越好。
我喜欢他十几年,从四五岁看《少年英雄方世玉》,到今天,大概也对他有一些浅薄的了解,见到他有现在的人气,我自然是开心的,记得以前我问身边的人,张卫健是不是很帅,大家都最多回答还可以,就是太矮了。可现在他已经成了“眉目如画”的美人形象,其英俊的外表被无数人肯定,也证明了大众审美潮流的逐渐更迭,虽然不能把凤姐变成凤凰,却也是慢慢更新换代的。
不过无论大众的风向对他是褒还是贬,作为一个看了他十几年作品的观众来说,相信心中都会有一把尺子,衡量着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长处,他的薄弱,下面,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我心中的张卫健,以及那些,打动过我,或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HomeAlone丶2017-07-19 14:38: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二、我心中的健仔十大影视代表作


no.10——齐天大圣孙悟空


张卫健拍过两部孙悟空,这是第二次。
可以说这个时候是张卫健商业价值、作品人气的巅峰时刻——这种巅峰与纯粹的经济效益还不同,就像《妙手仁心》是吴启华的事业巅峰,可是论及赚钱多少,当时内地捞金事业仍未发达,他所得到的真正收益或许仍不如现在在各地走穴、代言多,但是纯论作品跟即时人气衡量,那就毋庸置疑。
2002年的张卫健,可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刚刚热播过的《小宝与康熙》(台译《新鹿鼎记》)已经为他在整个华语市场的电视巨星地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鲜有的可以同时称霸港台两地的电视剧作品——一般来说港台合拍剧都是无法兼顾两处市场,即便是郑少秋的《戏说乾隆》、《香帅传奇》,在香港本土收视也未超过他以前的一众tvb经典作品。而张卫健携手王晶的这一次《鹿鼎记》旧曲新唱,则令粤语圈跟国语圈都为之风靡,实属不易。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影视大鳄杨登魁再一次与张卫健合作,投资了这部齐天大圣孙悟空。
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部剧的整体,所以它排在第十,但是它其中一些感情线索,以及张卫健顶峰时期春风得意挥洒自如的表现、还有一首《至情至圣》的绝佳插曲,都是无可替代的经典制作。
另外,本剧还试图打入日本市场,甚至请来为《名侦探柯南》配音的明星级声优山口胜平(日本原版工藤新一配音)来与张卫健合作,可见投资方对张卫健的信心如何巨大,但从后来的收效来看,这也并未起到预料的轰动。
这部剧大量启用明星噱头,既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也耗尽了观众的期待——因为看过整部剧会发现,明星在里面大多是以走过场为主,真正两岸三地大红的如谢霆锋、郑秀文等人,实际出场很少,也并无出彩表现,而剧集本身虽然投资巨大,又由萧若元主笔编剧,但整个故事却刻意天马行空,以至失控,论及精彩程度,远逊于张卫健之前的一版《西游记》作品。
可是论及感情戏份,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在本剧里都大有可观之处,如果并不将其当做一个追求特效及故事精彩的神话剧,而是作为一个偶像剧来看,那么观感会好很多,尤其是张卫健本人,为孙悟空重塑了情圣形象,也算弥补了之前版本里孙悟空大多热血冲动却无暇谈情说爱的遗憾。
从收视上看,这也是张卫健最后一次在港台同时夺得收视桂冠的剧集,讽刺的是,在香港本剧的最高收视为40点,却是开头谢霆锋出场的时段,而一贯电视剧都是低开高走,在结局时段突破整体成绩,可本剧的结局却仅是33点左右,也侧面的反映出观众对于这样的噱头剧集,无法长期保持兴趣。
但无论如何,这仍是一部作为健仔粉丝必看的剧集,因为他记录了健仔的辉煌,一个电视剧演员可以号召到这些影视歌三栖巨星来做嫁衣,除了好人缘之外,商业价值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但健仔的弱势也再次显露,那就是感情有余但创作力稍逊,连轴转的剧集拍摄多少耗尽了他的喜剧天赋,使得很多笑点无法游刃有余的挥发,只能靠感情戏来补足,幸好,一首《至情至性》(国语版为《信徒》),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并感动了无数痴男怨女。

HomeAlone丶2017-07-19 15:11: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no.9——a计划


后“张卫健时代”与王晶再度合作的一部作品,虽然还是红星,但是人气已经不比2000年初那样一往无前。
王晶总是中意旧瓶装新酒,用老桥段来灌入影视作品,时间长了令观众极为乏味。所以“a计划”的名字一出,大家想当然的认为又是一次炒冷饭——还不是自己做的,是炒的成龙牌冷饭。
但这次倒是冤枉了他,因为这个a计划,走得其实是吴宇森翻拍龙刚《英雄本色》的路线,都是保留原版的几个元素,但人物、剧情全部推翻重来,就像吴宇森翻拍英雄本色时保留了“黑帮”、“兄弟情”这种关键词,而王晶则留下了电影版《a计划》的“清末民初年代”“水警打海盗”等元素,其余的都是另起炉灶,塑造成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我最喜欢这部剧的地方,是布景跟风格,很有种港英政府时期的怀旧感,而王晶则极为反常的使用了一种童话式的元素,无论是剧情节奏、演员,还是配乐,都浪漫温馨,可谓一个创举。而健仔作品里有温馨浪漫风格的基调作品并不多,除了这个,另一部当是《天下无双》。
这部剧被抱有极大期望,还特意去台湾各大人气火爆的综艺节目宣传,可惜收效并不理想,我印象里只有3.几的台湾收视,而香港则是在atv播出,亚视那时候已经穷途末路,成绩自然可想而知。倒是在内地各个省级电视台,既卖出了好价钱,收视又不错,可以说是回本并且赚了不少,但声势比起几年前动辄全国性的轰动,却要少了很多,只能算是闷头发财的典范了。
本剧的优势明显,演员阵容不错,女主角也很好,钟欣潼的女二号更是楚楚动人。王晶自己上阵的角色也颇为具有喜感,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王晶一贯的电视剧风格——为求收视与剧情噱头,不顾一切的卖惨,以一个极为邪恶,甚至毫无人性可言的扭曲反派折磨一众主角,以达到观众义愤填膺、不换台的效果。这个套路从王晶最初八十年代起步的《千王之王》就看得出,到了《纵横四海》《小鱼儿花无缺》(相信很多人都记得三观超正的江玉燕同志)则是变本加厉,那么随后的《a计划》自然也不例外。这是王晶的编剧缺点之一,噱头大于作品实质,看多了会给人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不过,张卫健在此部剧的表演,已经脱离了他之前为自己强行设下的喜剧桎梏,变得自然了许多,从硬滑稽转为了小动作上的调皮幽默,也是一个看点。如果要我说05后健仔的喜剧代表作,我不会选风靡内地的《小鱼儿花无缺》,也不会选收视率全国第一的《隋唐英雄》,而是会说这部优点缺点都很明显的童话式冒险喜剧,因为它个中的情怀,仍是其他作品无法达到的。

HomeAlone丶2017-07-19 15:52: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顺便唱一首他的歌。

HomeAlone丶2017-07-21 17:49: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来更新。
top8:方谬神探

写这部剧是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为从本心出发,我并不是十足的喜欢它,因为觉得作为侦探剧,它的剧情并不完美,且张卫健的表演太过模式化,等等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部在内地引起了极大回响的经典剧集,也是张卫健的一个标杆,如果不能入选,实在是有失公道。
坦白说,正因为我非常喜爱侦探剧,所以一个我欣赏的演员所拍的这个类型,我看的会很有兴趣,但也会格外的挑剔,因为有太多的参照点。从故事来看,它不如同样诡计有抄袭嫌疑的《少年包青天》那样完整,结局也是删减的支离破碎,可是如果论搞笑跟悬疑的融合,这是一个很值得肯定的尝试,也是国产剧的一大突破,虽然西方在70、80年代已经有了《怪宴》、《CLUE》等等侦探类喜剧的出现,用冒险、刑侦来融合喜剧,可是在国内这样做的,还是比较少,而引起大方面回响的,更是寥寥无几,《方谬神探》的价值应该在于这个尝试。
本剧收视率在内地应该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也是主打国语市场的一套电视,至于香港,虽然是刘德华投资拍摄,但可惜被亚视购买(实际上张卫健很多戏都在亚视播放,虽然按亚视本身疲弱的收视率来看,大部分已经算是合格,可是在数字跟排名上,与真正的“火爆”,仍是相去甚远),本身质量又不算上等,自然偃旗息鼓。
本剧最为人称赞的,恰恰是我所说的张卫健的表演,由于塑造出了愚蠢聪明两种人格,被认为是破格的演出,但实际上,由于剧本的薄弱,对人物发展有所限制,太过流于表面,甚至有莎士比亚式戏剧的肢体风格,张卫健似乎还融合了默剧时期卓别林的表演,力求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实际上,虽然声线与眼神的改换,令人颇为惊喜,看得出他区别两个角色的苦心,但是人物性格在根本上站不住脚,一个聪明且自恋的人,是不会用那样浮夸的方式来凸显自己的,这也许是张卫健自己的设计,但却不能怨他,因为在剧情里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即便是聪明的那个人格,也未聪明到那个地步,难免令人觉得牵强——十年之后tvb也拍摄了相似的剧集《神探高伦布》,剧情也一样难以令人信服,不过黎耀祥的表演生动细腻,倒是比张卫健版本的自然许多,当然影响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总的来说,这是部比较先锋的华语侦探喜剧,也是张卫健在内地的一个重要标签,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之一,由于类型出挑,创意可佳,因此入选。

HomeAlone丶2017-10-12 16:54: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top7:老友鬼鬼

我觉得,鉴别是不是资深的健仔粉丝,这部是非常重要的一面镜子。因为它的两岸待遇实在是差的太大了,虽然张卫健其他的戏也有这样的待遇(比如机灵小不懂内地一路走红,香港却滑铁卢,而西游记、鹿鼎记则是相反),但是都不如老友鬼鬼这么夸张,从名字也可以听出来,这是部专门为粤语区观众定制的时装喜剧。
老友鬼鬼的词语含义,相信广东的朋友都明白,很难解释,用好基友或者铁哥们都不太确切,而这部剧在我看类似于《开心鬼》或者《师兄撞鬼》的肥皂剧加长版,是搞笑的鬼喜剧,天堂地狱一勺烩,信仰大乱斗,而这部剧集对于健仔本人来说,应该也是命运的第一次转折。
这部剧拍摄的时候,恰好是周星驰的《盖世豪侠》、《他来自江湖》火热电视圈的时候,但周此后只拍了一部家庭短剧,就彻底告别了剧集舞台,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健仔在模仿周星驰而成名(实际上此时两人的风格,反而比92年以后的一段张卫健刻意模仿时期,要区别大的很多),而是要点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周星驰之后,喜剧小生这种戏路,已经彻底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不再是每一部剧集里英俊正派的男一号后面插科打诨的小角色。
《老友鬼鬼》这部剧今天来看是否好看呢?应该也是两极化的,一方面有着及其陈旧的时装剧色彩,但另一方面,张卫健此时的活力,青春,以及把搞笑加入到自己的表演当中的尝试,都令人惊喜,这是他第一部担正的剧集,但仍是双主角里偏弱的一个,连主题曲也要交给双主角里更红的温兆伦来唱(非常好听,叫做《我是情痴》,没听过的朋友可以去听一下),可是论及抢戏,相信除了温兆伦的死忠粉丝,几乎鲜少有人会提到这部剧中这一主要角色的表现——至少在当时的反响当中,温兆伦因此剧而获得的声望,远远逊色于张卫健,他更适合正剧的发挥,而张卫健的存在,却将这部原本亦庄亦谐的剧集在节奏比例上打乱。
这样的剧集是健仔日后于台湾、内地极少拍摄的,即使有,也都是《伙头智多星》、《功夫足球》这类漫画感十足的作品,而这部剧中生活化的情景较多,tvb色彩浓郁,可说是健仔作品当中,极为标准的一套肥皂喜剧,如果你是健仔漫画化、武侠化搞笑的拥趸,那或许觉得它太过陈旧简陋,但如果你是tvb的剧迷,哪怕曾对张卫健夸张的喜剧有所排斥,在这部戏里,也能津津有味的欣赏下去,这便是这套剧在当初辉煌的光环落幕后,于现今存在的最大价值。

HomeAlone丶2017-10-12 16:54: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第六名:《短刀行》


这套剧的知名度在内地来说,并不算高,尤其是在张卫健同时期的国语剧大多火爆的前提下,是非常平庸的一部,但是造就这种平庸的根源,却并非剧集本身的质量,只是这部剧的张卫健,并不是很张卫健,虽然仍是他惯用的喜剧武侠模式,可是这一次,武侠摆在了第一位。
仔细想一下,张卫健拍了不少武侠类型的影视作品,从《日月神剑》(更早的书剑恩仇录等等由于戏份并不重要,不算在内),到电影版的《浣花洗剑录》(也就是天剑绝刀),再到后来去台湾拍的《江湖小子》、火爆大陆的《少年张三丰》,都属于江湖味道很浓郁的代表性作品(当然小鱼儿韦小宝之类的也一样),可是喜剧始终是占了主导地位,对“侠”的诠释,或者说对整个武侠文化来说,都是另辟蹊径的,虽然可观性也大多还可以,但对于一个武侠小说爱好者来说,总觉得不够纯粹。
而《短刀行》的意义也在于此,虽然篇幅短小,本身就是改编自一个中篇武侠,但立意老实,就是在讲江湖,不是为了让张卫健披上古装来反转搞笑,而是一个江湖故事,令张卫健去迁就背景,这两者的差别就很大,看这部剧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台湾武侠小说的黄金时期,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等大师忽略历史背景,专心江湖纷争的架空式写法,这对于2001年的观众来说,可能有点太老土了——毕竟台湾是一块武侠作品的集中地,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都盛产武侠类型的文艺作品,审美疲劳也是自然,可是单单拿出这部来看,是十分标准且在框架下有所创新的精彩武侠剧,短小精悍,紧凑热闹,张卫健的搞笑不再流离于角色的合理性之外(如《十大奇冤》中他自己设计的审案吃东西梗),恰如其分的演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且与《方谬神探》里的极度舞台剧化风格完全相悖,更加的合理、自然,武林盟主的霸气、冷酷,小厨师的善良、懦弱,都诠释的非常到位。
总而言之,如果你是武侠小说的拥趸,那么这部剧绝对让你感受到一个不同的张卫健,并没有《张三丰》《小鱼儿》式的套路化,而是老老实实的在演一个有幽默感的小人物,只不过这个小人物,恰好的置身在了江湖当中而已。



HomeAlone丶2017-10-14 15:03: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第五名:《阿有正传》


这套剧可以说是张卫健最好的一部正剧了。
当然,它的地位并非是由于张卫健只拍过这一部正剧,很少严肃,因为在tvb早期,《拳赌双至尊》、《血玺金刀》等等,都可以说是标准的正剧,而《巨人》更是被人津津乐道(至于口碑很好,收视率滑铁卢,成为压倒当时张卫健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追日者》,我一直没有完整看过,不做评价),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阿有正传》。
有人说这部剧类似于清代版的《活着》,我认为是有点高抬了,因为《活着》本质上是以小见大,用小人物的生命来描述大时代的变更,真正的主角是社会。但《阿有正传》显然没有区分社会变革的野心,它只是很好的在老老实实讲述张卫健扮演的这个角色,传奇到有点刻意的人生,且诠释的很好。
张卫健的正剧好是人所共知的,因为他往往会在喜剧里加入一些正剧煽情色彩,哪怕本质上很突兀(如鹿鼎记里赤膊滚雪),但由他来做,反而令观众投入,短暂的忘却了剧情的不合理,而为他的作为感动。这次的表演则更自然,剧情的变动相对于他的喜剧,合理了很多,虽然仍是大起大落,但张卫健把握的极好。
这部剧不建议为求娱乐的人来看,因为笑点极少,但是如果是作为考量张卫健演技的作品,这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令人看到在搞笑以外,他返璞归真的一面。之所以摆在第五名的位置,是因为它的质量的确是很不错的,但是还并没到一些粉丝所觉得,属于张卫健最有深度的作品的程度,毕竟转型对观众的冲击,是有情感加分在里面的,而本剧的立足点也还是偏于传奇化,未达到如张国立《我这一辈子》、陈道明《围城》一类从讲述小人物经历,描摹社会百态的高度,是一部在商业作品里的佳作,但提到艺术高度,实在有点牵强。

HomeAlone丶2017-10-14 15:03: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第四名:《机灵小不懂》


这部剧同样与方谬神探境遇类似,当然无论是低迷的香港还是进军内地,成绩都要好过后者极多,在tvb年度收视率排行榜里,遗憾未入前十,但内地成绩很好,火爆各大地方卫视。
这套剧其实就是改编自日本的动画片《一休和尚》,与周星驰的《破坏之王》类似,都是在版权上没有谈妥,所以最后只能套用模式,另起炉灶,名字也改成了谐音的亦咻(港版主角名字),故事则从日本幕府时期转为了观众熟悉的中国明朝,但还是难以掩盖日式动漫的浓郁风格,例如非常理想化的励志色彩,轻快的剧情节奏,以及人物的成长历程刻画,今天我们看《one piece》,也能捕捉到相似的点,因为是一脉相承的日本式少年漫画风格。
这部剧在香港虽然不太行,而且有损神奇小子、电视奇人的名头(当时tvb高价买来这套剧来对抗亚视,可惜未得到预期的高收视),可是却成为了张卫健在内地的一个经典形象,大家总能记得这个光头和尚,提起张卫健,也是光头的感觉居多,这就根本上体现出了电视剧本身的生命力——要知道,虽然光头是张卫健后期的标志,但实际上在影视作品里,他都是以扮演少年侠客或是市井小民居多,留光头的造型实在并不如我们想象当中那么频繁,尤其是内地全盛时期,带来这种印象的,无非是今麦郎方便面,与这部《机灵小不懂》而已。
笔者很喜欢这部剧的青春气息,而且这时候的张卫健,演技被市场定型的套路化危机还不明显,看起来神气活现,虽然与原版的一休形象不同,却自有一套风格搞出了一个浮夸里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教师形象,这在中国一贯尊师重道的思想里,是并不多见的,难得的是张卫健将这个度把握的也很好,且整部电视剧以内地为主,没有之前的一些作品(如《欢喜游龙》、《江湖小子》)港台流水线气息过重的毛病,实在是一部可以反复观看的喜剧经典。

HomeAlone丶2017-10-14 15:03: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
哇竟然还有个坑

HomeAlone丶2017-11-28 17:08:00 发布在 香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