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之趣闻杂谈

楼主:张晋阁 字数:66567字 评论数:5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开篇语

但丁说过,“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飞升”。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她在诗词领域中成就颇高,获得了许多盛誉美名,诸如“千古第一才女”“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清照”等。
个性与文笔齐飞,安乐共患难一色,李清照不仅是文坛一股清流,而且是一个很丰满的历史角色。千年来,她一直成为人们的话题。
目前市场上有关李清照人物传记的读本有几十本,不同版本各具千秋。而本书在尊重正史的前提下,以“趣闻”为点,以“杂谈”为面,用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网尽政治、经济、人文、养生、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对李清照进行详尽丰满、生动有趣地解读。
作者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更不敢做历史修正人。但对于历史,除了尊重之外,还应该保持那颗原始的探索的心,这样才更容易有新的发现。
目前,有关李清照的许多结论是很值得商榷的。
比如,很多人认为“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因为李清照诗词的主旋律是悲伤的;也有人认为李清照活到了70多岁,因为在陆游的《夫人孙氏墓志铭》中提到,陆游的表侄女在10岁见过李清照,她表侄女死于1193年,当时年逾50,而在10岁时就是1153年左右,此时李清照是70岁左右。
但是,以墓志铭为唯一的考证就会显得有些单薄。而通过细致分析作品与人物性格发现,凄惨和孤单不是李清照人生的终点,隐逸才是她最终的选择。
再比如,有人认为,虽然李清照跟岳飞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李清照比岳飞年长十九岁,从年龄差距推测二人不可能有交集。
但是,李清照在诗句中对岳飞有赞美之言,而岳飞也是一位诗词爱好者。面对外敌入侵,两人都是主战派,而且有一段时期二人都住在杭州。有共同的志向,有共同的爱好,又是彼此的偶像,在国家危亡之际,谁能确定二人从未发生过交集呢?就算二人有一场发乎情止乎礼的谋面,也说得过去。
类似的有趣闻杂谈还有很多。
而在文字中发现,真正厉害的不是她的领悟,而是她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不轻言放弃。在归隐之初,在暮年之时,她还在教书育人,还在发光。这就是李清照成为永恒最充分的理由。
关于李清照的趣闻,笔者也有诸多推测,但不缺诗词中的蛛丝马迹与史料强有力的支撑。在下将这些感悟心得写出来让诸君过目,希望一起交流探讨,鄙人定将诸君的宝贵意见奉若灯火。
张晋阁2021-10-06 10:17: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1 姓名由来

要说李清照(1084年-1155年),先得从生养孕育她的地方说起。
李清照的家乡是济南,那是响当当的泉水之都,一个自古至今的二线城市。去济南赏过泉水的人都有这么个体会,泉水就像是上苍流进大地心里的一滴泪珠,这种澄清与空灵拥有强大的能量场,能让人在若隐若现、似有还无之间忘记烦恼。
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不必细说,也说不过来。但有一个地方,咱得说道说道,那就是泉城广场东边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长约6.9公里,是国内唯一一条全部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河,其归宿是大明湖——一个巨大的泉水湖。
护城河的两侧泉水密布,大大小小有十几处。有黑虎泉、九女泉、五莲泉、玛瑙泉、琵琶泉等。河岸山石堆砌,与泉水共同生成了一幅“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河水东临有个泉水浴场。在泉水里游泳,灵魂都能被涮干净了。
泉水不仅能玩,还能饮用。做饭熬粥,香甜可口。黑虎泉那里有接水点与直饮点,对人们定点开放。一到点,男女老少提着桶拎着壶排着队去接水。在这种地方生活的人太有福报了,外地人眼巴巴看着,羡慕得直咽口水。
有了这么多泉水的滋润,济南的营养高了,颜值高了,灵气也高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不一般的水土自然会孕育出不一般的人。
李清照的老家是济南的明水镇。以“明水”二字为地名,可见当年这里的泉水明澈照人、美不胜收。李清照娘家旁边有一泉,叫做漱玉泉。这名字起得真是讲究,“漱玉”好似一位窈窕淑女的闺名,既灵秀又透亮。
如果叫“洗手泉”或是“涮菜泉”,韵味就像泉底冒出的泡泡一样没影了。
张晋阁2021-10-06 20:31: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不好意思,纠正一下。
第一节第一句中“要说李清照(1084年-1155年)”,应该为“要说李清照(1084年-不详)”。
前言都说了,李清照的卒年是个谜,这里不该出现确切数字。纯属不严谨,自罚50个俯卧撑。
张晋阁2021-10-06 20:48: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风中影ABC 2021-10-06 20:53:05
我中学旁边就是李清照故居。
-----------------------------
那个中学的升学率一定很高。
张晋阁2021-10-06 22:01: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李清照的爹地是李格非。李格非(1045—1105年),字文叔,他是北宋一代大儒。李清照的爷爷无从考证了,李格非早年随老爷子投于韩琦(1008—1075年)门下。韩琦是当朝宰相,可见李格非的家世不一般,其父辈不是达官显贵,就是文人墨客。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李格非在31岁的时候通过了殿试大关,从此成为一名公务员,正式进入体制内工作。
李格非是在考取进士之后成的家,李清照出生的时候,他已是39岁年近不惑。古时候不提倡晚婚晚育,李清照很可能不是他第一个孩子。
名字是要跟着人一辈子的,人与名必须得门当户对才成。一个亭亭玉立的淑女如果叫什么花红柳绿,听着就落俗了。所以说,取名是一门学问。而宋朝人特别讲究,对什么事都力求尽善尽美,古代的士大夫们更是如此。
“李清照”这个名字,如泉似月,灵韵十足。她老爸给她起名时肯定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经过推敲,这个名字大概有这么三层含义。
张晋阁2021-10-07 08:20:0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首先,要符合命理。
古人讲究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修身。第六项就是姓名。人们认为名字可以影响运势。作为传统文化的一脉,能够流传至今,肯定有其推不翻的立足之本。即便是在当今时代,在大街小巷里也不乏以起名算命为谋生之道的。
李格非是经学专家,精通经史子集,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很有研究。他给自己的爱女起名肯定不会随意而为,这生辰八字、阴阳五行,一样不能少。这套东西深奥得很,属于玄学,想要学懂学透得有悟性,还得有机缘。不能指望看几本书就能入门。
张晋阁2021-10-07 14:16:4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其次,要富有诗意。
唐宋乃中华诗词盛世,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她的名字若是不隽秀无诗意,那就与身世不相符了。
唐宋时期,很多名人的名字都是来自诗词。
比如周邦彦。“邦彦”来自于《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
再比如与李清照同时代的岳飞父子。岳飞,字鹏举。“鹏举”来自于曹植 《玄畅赋》“希鹏举以抟天,蹶青云而奋羽”。岳飞次子岳雷,字发祥。“发祥”源自《诗·商颂·长发》“浚哲维商,长发其祥”,还有班固《典引》“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舄奕乎千载”。
我们再看“清照”二字,清新脱俗,就好像由清泉水和白月光组成的一副春夜山景图。盛唐有四位最著名的诗人,分别是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王维是孟浩然的偶像。也就是说,王维是李白偶像的偶像,这个维度太高了。大偶像有一首诗,叫做《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其中有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里面有“照”与“清”二字。“清照”二字与这首诗看起来似乎有些瓜葛。
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他的诗句禅意深,境界远。明月清溪,山温水软,琴瑟和鸣,这是诗的意境,也是李格非对爱女的祝福。人生如果能像清泉般纯清,能像明月般澄明,活得超逸洒脱,没有喧嚣伤害,这就足够了。
张晋阁2021-10-07 18:49:4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最后,要隐喻志向。
以名言志,不是什么稀罕事。建国初期有那么多人叫“建国”、“建华”、“建军”,这就是一代人的情怀。
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她是11世纪的80后,在当时也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从李清照的名字可以看出,李家对这个女孩子是寄予厚望的。
一般来说,取名字都是按照诗词的顺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按照顺序来说,应该是“照清”。可李清照的名字偏偏不是“照清”,而是“清照”。而且两个字分别取自于两句诗,“照”字是前一句的结尾,“清”字是后一句的开头。
这明显是不按套路出牌啊。难道李格非只是想以此来彰显与众不同?老李的脑子没这么简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何况是胸怀抱负的一代儒士。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则天”是后人根据其尊号对她的称呼,有记载说武则天本名为“武照”,为了当上皇帝,自己改名为“武曌”,取“日月当空,普照大地”之意。
“曌”与“照”,音同意同。但是,“曌”与“珝”读音差别就大了。所以,武则天本名为“照”的可能性稍大些。
我们禁不住想到,难道李格非在政治上有如此野心?他就不怕招天子猜忌?
其实我们过虑了。虽然“照”字与唐代女皇同名。但武则天当时用的是“瞾”字,“照”字已随风。而宋朝没有文字狱,文人言论自由。不管嘴上有多厉害,只要是手上没有兵权,就不会遭朝庭忌惮。所以说,对于这个小女子叫什么名字,在当时没人较真。
李格非不至于幻想爱女在仕途上能够创造辉煌,但肯定希望自家千金能够出人投地。至于能不能照彻尘寰,就看这个女孩子的造化了。

而多年之后,李清照这个名字,的确是让整个词坛震撼了一把。
张晋阁2021-10-08 09:39: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2 窈窕淑女

有人说李清照是个胖闺女,不知这是从哪里考证得来的结论。但在唐朝,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以胖为美。
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和一个儿媳都是鲜卑人。鲜卑人是蒙古人祖先,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人一般都是身材魁梧,若是体格瘦小,很容易让牛羊顶飞了。皇上亲戚中的女人们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即便她们长得再胖,可是有些人的马屁拍得更胖,所以她们就显得瘦了。
而唐朝真正以胖为美的时期,是杨贵妃时代。但是那种胖,绝对不是一个肉墩子,而是微胖、丰满。
杨贵妃沉鱼落雁,能歌善舞,深得帝王欢心。所以大唐将丰满视作美的标准。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杨贵妃,民间开始流行“不重生男重生女”。但是杨贵妃的微胖身材,与“窈窕淑女”有些差距。
《诗经》中有“窈窕淑女”一说。“窈窕”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幽静美好之意”。所以有人认为,“窈窕”不等于“苗条”。
但是,“窕”这个字有“纤细”之意。“窈”字里面有个“幼”字,就是指年轻。“苗条”与“窈窕”这两个词很可能是近亲,前者可能是根据后者演变而成,读音都那么相似。“窈窕淑女”就是指年轻苗条、内外兼修的女子。千百年来,这条审美标准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果,江南小镇,黛瓦白墙,青藤老树,小桥流水,一把嫣红的油纸伞下,有一个胖得跟球似的姑娘回眸冲你乐。人们定睛一看,这不是贾玲吗?
张晋阁2021-10-08 20:43: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愁”字拆开为“秋心”。李清照是一代秋心才女,她的文字就是一间秋心屋,只要进到屋里,你就打开窗子任清风和愁绪流淌吧。
她的相当一部分诗词是以愁为主线的,所以容易引导人沿这个方向去做结论。但她的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小愁变为大愁,是从离情别愁变为家恨国愁。此时那就不是愁了,升格为一种情怀。有关此类内容,在后面的章节有详细分析。
说李清照瘦也不是没有证据。
在后人编著的《漱玉词》中有一副李清照的肖像画,据说这是她的郎君赵明诚请人在青州归来堂为李清照画的。画像题为“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赵明诚亲笔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能够给官府之人画像的人,水平肯定不一般。画像与真人定是非常相似。

张晋阁2021-10-09 08:00: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不好意思,丢了一段,现在补上。
张晋阁2021-10-09 10:47: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李清照被称为“三瘦词人”,是因为她有三句流传千古的诗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这些文字看上去太骨感了,这么骨感的文字,其创作者能是个肥胖之人吗?李清照心如绣花针,能随一朵花而凋零,能随一片叶而飘落,能为清风镶上露珠,能为细雨笼上烟云。这么一个如同花蕊细叶般细腻的女子,不太可能有一副臃肿之相。而李清照曾几度深陷爱别离而茶饭不思,所以饱尝相思苦的人,就是那个瘦若黄花的人。
如果一个人想减肥,可以长期地躲在她的诗词里,估计比减肥药还管用。而那种不知忧愁为何物、落坐能砸个坑的人,有心没肺,能吃能睡,肯定瘦不了。瘦人写瘦,肥人写肥,心宽体胖的人肯定会这么写:

“知否,知否?应是红瘦绿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黄花比人肥”;
“新来肥,非干酒病,不是秋悲”。

“愁”字拆开为“秋心”。李清照是一代秋心才女,她的文字就是一间秋心屋,只要进到屋里,你就打开窗子任清风和愁绪流淌吧。
她的相当一部分诗词是以愁为主线的,所以容易引导人沿这个方向去做结论。但她的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小愁变为大愁,是从离情别愁变为家恨国愁。此时那就不是愁了,升格为一种情怀。有关此类内容,在后面的章节有详细分析。
说李清照瘦也不是没有证据。
在后人编著的《漱玉词》中有一副李清照的肖像画,据说这是她的郎君赵明诚请人在青州归来堂为李清照画的。画像题为“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赵明诚亲笔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能够给官府之人画像的人,水平肯定不一般。画像与真人定是非常相似。

张晋阁2021-10-09 10:48:4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画中的李清照不仅不胖,而且属于比较婀娜的那一种,走在大街上绝对有回头率。只见她手持花摆着优雅的pose,这个姿势站时间久了估计挺累,但足见她对这幅画的重视,说明对自己的容貌也很有信心。
就这幅画,咱们说说李清照的相貌。
画得再怎么真,也不是照片,何况还是黑白的,必然与真貌有些出入。这一位才高八斗的女子,她的容貌比她的才华略逊一筹。与古代的那些有名的美女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了。
读一读有关那些美女的诗句,就知道古人的审美标准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张晋阁2021-10-09 21:27:2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正因为有了这些才情纵横的诗句,“郎才女貌”才更加被世人所推崇。
如果真要是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那般相貌,李清照可就屈才了。凭借相府背景和相貌,不是没有可能被一朝选在君王侧。估计李清照会创作出许多宫廷诗词,也说不定还会留下一些丰富的宫斗素材,任由后人去演绎。但有关李清照容貌的文字几乎没有,她是一个容貌被才华打败的女子。
张晋阁2021-10-10 18:16: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但是画中李清照的容貌,清丽端庄,在当时也属于上等相貌。
一双柳叶眉,两只银杏眼,双眼皮明显。睫毛细长,鼻梁挺拔,樱桃小口,细面瘦颊。咱们给她相相面(姑妄说之,纯当娱乐)。
李清照最显眼的就是她的大脑门,几乎占了整个脸的一半,所谓天庭饱满。这说明天赋极高,事实证明,她就是带着满脑子才华下凡来的。她的卧蚕很明显,贵人运势不错。鼻梁高耸,有主见,自尊心极强。人中细长,此乃长寿之相,也象征财运很旺,可谓福禄双全。口若樱桃,说明不太合群,喜欢独处,并致力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李清照的面相唯一的不好,就是下颌很尖细,与大脑门不是很搭。而且,虽然卧蚕饱满,但看上去有些泪眼婆娑,说明命中注定有变故,运势起伏不定。
虽然李清照容貌上不算出众,但绝对够得上清丽端庄。既有文采,又有相貌,李清照就是宋朝的林徽因、张爱玲、谢婉莹等人。
张晋阁2021-10-11 16:59: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能证明李清照是一个纤瘦姑娘的,还有一个有力证据。她有一首词叫做《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其中第一句话就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到这里,心中的疑惑也就释然了。纤纤手,不就是那个清瘦姑娘的手吗?李清照说自己的手是纤纤手,可见她对自己的身段和手型还是非常满意的。身子有多胖,手就有多胖,没有哪个胖姑娘会有这么一双“纤纤手”。

家境富庶,姿容不俗,这是本就上天的一种垂青。如果再能拥有旷世才情,那只能说明前世的修为太牛了。
张晋阁2021-10-12 15:56: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03 大明湖畔

皇上,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兄台,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李清照吗?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大明湖是中国第一大泉水湖,是济南的标志性景点。湖畔的人儿都那么美,湖水就更美了。清代文人为大明湖写了一副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湖光山色,荷唱柳和。此湖就是齐鲁大地上一枚乖巧的珍珠。大明湖水除了美之外,还有四大怪事——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
其实也不难理解。泉水有灵气,万泉归一湖,所以大明湖就是一个超强的灵气场。蛙蛇之属不敢扰乱那里的宁静,干旱或雨涝也不敢轻易招惹这片水。人在里面泡时间长了,说不定都能升仙。
张晋阁2021-10-13 06:57: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李清照像一朵白莲花,在水中央安静地吐露着优雅,又像一只百灵鸟,衔着文字的甜美飞翔在碧空。能用文字绣花裁月、吟风颂雨的女子,怎么可能不去亲近山水?事实证明,李清照不是一个宅女。
大明湖闻名天下,李清照是这里的常客。
明水镇距大明湖有百里之遥,坐马车去也得花上一个时辰。李清照一个女孩子出远门游山玩水,即便有侍者随从,做父母的也不太放心。所以,李清照去大明湖游玩,很可能是李格非在济南任职期间,这就是近水楼台了。
正因为李清照是大明湖的常客,才会写下一首赞美大明湖的词。那就是千古名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张晋阁2021-10-13 20:00:5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分析这首词之前,我们得说一件事。李清照许多诗词的创作时间存疑,这成为传记写作的难点。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时光机,不能穿越到宋朝。我们只能跑到诗词的字缝里面,结合时代背景,去一点一点去寻觅探索。虽然有点辛苦,但是蛮有意思。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就不明确。不能确定这是哪年的作品,就很难分析创作背景和动机,也很难把握人创作时的心态。
有人说这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因为本词的文笔既清新又欢快,不像是一个有阅历的人写的。但是心态这个东西太玄了,实际年龄不能代表心理年龄。即便50多岁也可以有一颗少女心(请参考歌星王菲)。而这首词开篇是“常记”二字,说明这是李清照的一则回忆录。这首词作是她拥有阅历之后的怀旧之作也有可能的。
千年之前,溪亭泉与大明湖相接。估计大明湖在当时就叫做溪亭湖。溪流,亭阁,湖泊,日暮,青山秀水,波光粼粼,犹如仙境。一个大诗人如果不赋诗一首,就有点对不起这么美的山水了。
有人说,沉醉不知归路,这是美女酒喝高了,醉醺醺得找不着北了。
有的人一看到“醉”就联想到“酒”,一看到“西门”就联想到“庆”。因为很多诗人喜欢饮酒作诗,携带美酒游山玩水,属于常态。虽然李清照也喜欢品酒,但是“沉醉不知归路”是接上一句“常记溪亭日暮”,所以,美景醉美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么一片美景,使人流连忘返,只想与山水共度良宵。日落了,尽兴了,得撤了。结果找不到来时的路了,一行人行舟来到了荷花深处。大家赶忙往回划船,大家吆五喝六,以桨击水,惊得湖滩上的江鸥白鹭都跑了。
不愧是“四面荷花三面柳”,大明湖上荷花又多又高,难怪李清照他们找不到路。
张晋阁2021-10-17 11:22:5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有人认为,李清照写过的大明湖游记不止一篇。有一首词叫做《怨王孙》,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姊妹篇。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我们不知道这首词是不是同一年的作品,但肯定不是同一季的作品。《如梦令》写的是夏天,《怨王孙》写的是秋天。如果说《如梦令》的笔调显得青涩,那么《怨王孙》的笔调显得成熟。这首词的大致词意为:
清风起,水波兴。晚秋至,花凋零。水光山色,美丽依旧。莲子长成,荷叶老去,蘋花汀草,清露如洗。鸥鹭不回头,好像不满于游人的早归。
张晋阁2021-10-18 09:51: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