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赏月?

楼主:段干末 字数:4299字 评论数: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






段干末2021-09-21 13:49:47 发布在 红袖天涯




送给天涯和六星



段干末2021-09-21 13:50:18 发布在 红袖天涯






古代人怎么看月?






1-


《山海经·大荒经》曰: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读此经文,我可以想见中原人西向眺望,看见月亮之兴起也粗犷,运行也豪放,远树郁郁葱葱似海之苍茫,月亮如坠,落入沧海。


张九龄读《大荒经》,至『西海之外,大荒之中 』,气象动心,挥笔写下《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若虚读《山海经·大荒经》,见月亮局限于西海而愤愤,愤怒出诗人,愤怒出名诗,《春江花月夜》里,月亮自西海扩充扩大,四海皆有月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知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风格,同一本书的同一个故事,老张家的俩人就不一样的读法。张九龄是个顺毛驴儿,顺着《山海经·大荒经》的『西海之外』吟出一首情歌。张若虚则是逆鳞龙,硬生生把『西海之外』的明月鼓弄出『四海之内』的月明。不管顺着读还是逆着看,竟然都读有所感,感而有作,作而有名。


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那更见趣味之多姿多彩。李白读《山海经·大荒经》不像老张家爱海,他爱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智者乐山。李白上知天文,乘兴写下《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看似荒诞,细细考察,历史上却又确实发生。李白读懂这个天文学概念,驾起想象之马,驰骋六合,诗写得飞动起来,有日月运行之气象在。


赏月如读书。有些人见到月亮,会诗兴大发,一吐为快。有些人感受非常不同,如受雷击,全身的神经都因为月光的浸泡而连在一起,月亮照进她的感觉。《遁甲开山图解》记载一个女子,看见月亮浸润在泉水里,双手捧泉水喝了一口,晚间的泉水很凉,月明满山,月明满泉,月明如寒,月明如电。这女子手捧泉水喝入嘴唇,然后入胃,她看见手里是泉,泉里有月,凉月凉水在喉,明月白水在眼,视觉和触觉融合,说时迟那时快,刹那间击中她全身。她是如此惊奇,浑身震撼,忽然怀孕:


『女狄,暮汲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妊娠,十四月而生禹。』


她对月明沏出的山泉茶回味无穷,细细品味十四个月,然后顺利产下自己的孩子。


有因为月亮而怀孕的,就有因为月亮而离婚或者离家出走的。《淮南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说起吴刚伐树,又见《酉阳杂俎》: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此语差近。』


有个半拉子诗人叫张乔,读书不多,至少没读过《淮南子》,也没读过《酉阳杂俎》,对自然却拥有敏感和好奇的心,他发现月中桂树很特别: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


他还继续追问: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輪枝?"


张乔像个五六岁的孩子,经常会问爸爸妈妈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直问得妈妈肚皮发涨以为又怀孕二胎三胎,直问得爸爸脑袋瓜子发晕以为又在醉酒。爸爸妈妈们直恨自己不是书法家米芾,米芾读过《淮南子》,知道吴刚在斫树,他却会假装不知道有《淮南子》这本书,装作不知道吴刚这个人。他肯定还读过《酉阳杂俎》,知道月中有八万二千户修桂户:


『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


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幞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


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


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
"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


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


乃起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所以米芾作诗《中秋登楼望月》道: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读书然后能化入诗,此谓会读书。会读书不见得会有见识。比如《世说》所载:


『会稽王道子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纖翳,叹以为佳。时谢景重在座,答曰:"意谓乃不若微云点缀。"王因戏之曰:"卿居心不净,乃欲滓秽太清耶?"』


谢景重品味固不佳,这个自以为是的王道子也不过尔尔。难道一个九岁小儿的见识都不如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


月亮赋予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有些人却能以神乎其神的听觉来感受月亮,而且还表达得眉眼含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惟见江心秋月白 』,一白成就白富美。如果没有这个月亮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场合凑一个如此恰当的趣儿,前面的音乐就不会一时跌开宕起如此千古意境。这是听觉转视觉。




『古琴帶月音声亮,山果经霜气味全』。


『北固山隨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
紛紛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


音乐在月明中响起,自是非凡气象。然而,看见明月就能在梦中响起音乐,醒来还能谱曲儿,这绝非凡人。《龙城录》记载:


『开元二年八月十五夜,明皇与申天师洪都客作术卧游月宫,见一宫,榜曰"广寒清虚之府"。下视王城,嵯峨,若万顷琉璃之田。有素娥十余人,皆乘白鸾,舞于广庭桂树之下,音乐清丽。归按其调,制《霓裳羽衣曲》以记之。』这则故事张岱也略有改编:


『明皇与天师申元之游月宫,及至,见大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翠色冷光相射,极寒,不可少留。前见素娥十余人,乘白鸾,笑舞于广寒大桂树之下,音乐清丽。明皇制《霓裳羽衣曲》以记之。』


唐明皇还有一个类似的神奇故事。根据 《开元传信记》:


『明皇尝以手指上下按其腹,力士曰:"岂圣体小不安耶?"


上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子娯以上清之乐。其曲凄楚动人,吾回以玉笛。寻得之,虑忽遗忘,故寻之耳。"


力士拜贺,请奏,并求其名。上曰:"此曲名「紫云回」。"遂载于乐章,刻石太常焉。』






3-


有神话的月亮,有宫廷的月亮,自然也有百姓的月亮。


《诗经·齐风·鸡鸣》记载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生活,睡梦中泼了一床水,开始以为孩子尿床,起来看看又以为是太阳出来了,搓搓眼睛开门看看,其实是月亮。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月亮亮得很多人不敢睡觉,怕上班迟到,怕耽误下地锄豆。有闲的杜工部则吟道: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诗人就是不一样,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还有心思数兔毫。比较起来,陆机倒是实在人: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陆机揽之不盈手,此外再不多说话,读者也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为什么不盈手,不免有点儿替古人分忧。陶渊明深思之,认为陆机很可能是把月光当成水,手捧不住,指缝里容易漏水。


于是老陶决定月光是素绢,很光滑,很柔软,如果捧在双手里肯定是满满当当的,会溢出来。不过他没也时间试验。一是因为他忙,常常荷月扛锄归。一是因为他贫,吃都吃不饱,家里也就没有绢。身上衣服也不是绢做的。白天忙农活儿,晚上回家还得洗衣服,里里外外就这一身衣服: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庾信相信,月光如果确实像陆机想象的那样是水做的,那么因为水有三态,在适当条件下会凝固为粒子状态的固体,粒子不是水波,也不是素绢,而是雪:


『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刘禹锡却维护陆机的看法,说月光确实是水,他家用水洗地板: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环瀛。』


如果月光不是水,今天也不冷哪里来得雪呢?如果像陶渊明那样用素绢擦地,谁家承受得起啊?杨巨源不得不同意刘禹锡的论证。他说:


『如积如流满天地,珠帘欲卷畏成水』


沈约和稀泥,认为月光像水,因为它是一种波。月光又像雪,因为它是一种粒子。所以他写了《咏月诗》:


『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这月光从长方形的门进屋来,落在地上就是方的,如此可证月光有固体粒子的稳定性和广延性。但是这月光同时也像水,具有波的衍射性,你看它从细细长长的缝隙穿过来,照到北墙上就是个团团圆圆的影子。这明显是波粒二象性啊,我说。


朱超说,应用之妙系乎一心,你心里喜欢什么,眼里就看见什么。是故有: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沈佺期说,我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所以我都不知道月亮到底是个什么。若说它像:


『破环投积草,碎璧聚流杯』,但是呢


『既能明似镜,何必细如钩』?


方干应声道,月亮确实像钩子,新月能钓鱼: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崔道融附和道:嗯,嗯嗯,确实不错……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大明皇帝建文帝撇撇嘴,说,朕以为新月不是钩,倒似那指甲掐出来的印子:


『谁将玉指甲,掐破青天痕。
影落江湖上,蛟龙不敢吞。』


皇帝一张口,众诗人闭嘴了。唯见张澄是一身毛病,顶撞吾皇万岁爷说,指甲痕么?老臣浊眼还以为是牙痕呢……


『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


张祜中对张澄说:"一笔写不出俩张字,五百年内是一家。我说一家子的,你离家别亲算来不近啊……" 因此吟道: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白居易为人平易,特来安慰,不过他的安慰实在是容易引发离人泪啊:


『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王建怕白居易引得老张一个人伤心,忙打圆场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心事啊: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李白看看一众诗人,个个都是俗物,只知道憋屈自己的那三两滴眼泪,竟无人推己及人,关心一下远在天涯的神仙姐姐,和那可呀可爱的小兔兔,乃举杯邀明月: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谁与邻?』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只有李商隐在一隅自言自语,像是附和李白,又像是独抒机杼: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一众俗诗人最后跟李太白共同举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今天晚上的月亮,必分外圆,必分外亮,这么多人看着它,在天涯,在六星,它敢不圆?我们擅圆场。它敢不亮?有我们在它自然亮。









段干末2021-09-21 13:51:36 发布在 红袖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