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暖化的治理思路(原创)

楼主:zhou2232 字数:8885字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据媒体报道,今年在南极冰川有一块和上海面积差不多的冰川脱离了南极大陆架进入了大洋中,在近几十年中陆域上有许多河流断流和许多湖泊消失同时也有许多冰川在退却,与此相伴的是极端气象越来越多,破坏力越来越强,这一切现象表明地球正按照其自身演变规律向全球暖化进程加速推进,认识不到这个规律变化我们就会丧失治理地球的良机,使人类遭受更大的损害。对全球暖化现象及其治理思路我谈点我的独特看法。
根据地球演变规律可知,地球冷暖期的相互转化构成地球生命的一个年轮周期。地球上的水体(含天空中的水汽)在总量上是恒定的,地球的冷期是水体在地球地表的固化期,即地球冰川形成期;地球的暖期,是水体在地球地表的液化期,即地表陆域和海洋的分化期。由此可知地球上原本没有沙漠,也没有海洋,只是在地球暖期冰川融化流入地表低洼地带才形成了沙漠和海洋,由于天地间水循环的作用,该形成过程比较缓慢。到地球因温室气体效应致地表冰川完全融化和地表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出现地表水体向天空的大转移现象,导致水体云层对地球的浓密包裹,遮挡太阳热能对地球的影响,使地球由暖期向冷期转化,慢慢地完成云层水体和地表水体在地表的固化过程,开始地球的冰川时期即地球的冷期,待云层水体向地表转移固化到一定值时,水体云层又会因稀释被太阳热能穿透重新影响地球,开始地球的暖期,开启地球生命的第二个年轮周期。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地球演变遵循年轮规律已被地球上的许多事实现象所证实,比如地球上发现的动植物化石现象,我认为动植物化石是上一轮地球生命周期中的产物,因为化石产生的条件必须是极低的温度和极高的压强,该条件只能发生在地球的冰川时期,本轮地球暖期不具备产生化石的条件,所以现今地球上发现的化石均为地球上一轮生命周期中的最后生物遗迹。地球上撒哈拉大沙漠中和众多海底水下人类文明痕迹的发现也充分证明了地球演变的轨迹。人类是本轮地球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特殊生物现象,就像恐龙是上一轮地球生命周期中的地球生物主宰一样(他们成因的不同,我已在《物种起源新论》一文中作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费言了),他们都随地表冰川融化快慢和地表裸露先后而出现的生物圈现象的早晚的不同而不同时期存在,并随着该生物圈的消失而消亡,该生物圈或是因冰川融化水体流失导致的当地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而衰亡,或是因水体在地表间的转移造成地表板块间受力平衡打破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及其引发的洪水、地震、雪崩、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以及相伴而成的瘟疫而毁灭,这就是人类目前在高地(南美洲玛雅文明、新疆楼兰文明、西藏象雄文明)及众多海底发现的早期人类文明遗迹的谜底所在。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现今人类是本轮地球生命周期中地表高地文明的幸存者,也是本轮地球生命周期中的最后生物圈现象之一和最后一批住客,他必将随地球暖化而致的本轮地球生命周期完结大限的到来而消亡。地球暖化受太阳热能效应影响,就像用锅烧开水的原理一样,地球是锅,太阳是火,冰川是地球锅中的冰水,陆域上的河流及湖泊是地球锅中的冷水,海洋是地球锅中的温水,太阳不断地给地球加热,地球慢慢地升温,冰川缓慢地融化成锅中的水,直至它被汽化形成水体云层隔绝太阳热能影响为止。由此可知地球冰川延缓了地球暖化的进程,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正是水体造就了地球上的生物圈现象,水体的流失也必将毁灭生物圈现象。水体的流失分为地表冰川融化造成水体从陆域向海洋的流失和地球温室气体效应造成地表水体汽化向天空转移的流失两种情况,它们都会对地球上的生物圈带来灾难性后果,前者造成地球上早期生物圈现象的毁损,后者造成地球上生物圈的完全毁灭。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水体从陆域向海洋的流失会引发地球上的干旱、洪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现象和伴随瘟疫流行情况,这就是深埋于海底和湮灭于大沙漠中早期人类文明遗迹的原因所在。据海底人类早期文明遗址埋藏的海平面位置及时间段分析,地球上海平面平均以每年2厘米速度上升(期间会出现快慢不等的情况),海平面每上升1米左右,地球上就会发生较大的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洪灾等自然灾害情况,这就是大地震百年周期规律的推断奥秘所在。水体转移量越大,自然灾害的程度就越深。由此可知,地球上早期因冰川较多,转移量较大,早期人类遭受自然灾难的痛苦有多深,用滔天洪水、山崩地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就是人类史前大洪荒传说的由来。现今人类遭受较大的地质灾难的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但遭受较大气候灾难的影响却是与日俱增,这是因为现在地球上可供向海洋转移的冰川量较少,因温室气体效应和陆域干化效应水体向天空转移量增大及海洋与陆域间温差增大导致地球上空气对流(天地间)和大气环流(地域间)影响加剧所致。现今人类短期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极端对流天气现象对人类生存、生活设施的影响,人类长期面临的困难是地球暖化造成地球上冰川完全融化而致的地球生命周期大限的到来,除非延缓这一进程或是向外星球移民外别无良策应对。人们在津津乐道于北极冰川融化带来的通航便利和资源开采方便而兴起的资源争夺战时,素不知整个人类的灭亡危险正在到来。人类将亡于自己的狂妄和无知,因对外太空征服而生的狂妄和对地球轮回知识的无知而成的灯下黑,地球是人类征服外太空的根据地,如果我们连根据地都保不住的话,还奢谈什么征服太空?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从以上分析可知,保护冰川就是保护地球上生物的最后生命线,只要锅中有冰存在,锅中水就不会开,锅就不会煮干。地球暖化受太阳热能效应和地球温室气体效应双重影响所致,地球温室气体有几个来源,一是水体流失造成的地球上某个生物圈的毁损而致的废气排放物,主要是山火毁灭森林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增加以及森林减少对二氧化碳吸收能力的削弱,二是动物生活排放物及其尸体腐烂生成物,主要是甲烷气体,三是地表冰川融化带来的上一轮地球生命周期中形成的沉睡物—可燃冰的释放物,主要是甲烷气体,四是地球上岩层地质体的剥蚀侵害,因为岩层地质体中含有许多气体物质,它受太阳光热的剥蚀影响或人类的开采活动影响就会向地表释放出气体物质来增加空气密度从而加速地表升温。可以说地球上每一个冰川的融化和每一个生物圈的毁灭,都会带来地球的一次升温,现在的地球比以前暖和多了,因为地球上已有许多冰川被融化及岩层地质转变为土壤层和许多生物圈被毁灭过了,加之人类开采和利用石化活动更加快了地球暖化的进程,这一进程已被我们切身体会到了。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只要增加水体在地表陆域的存在量和扩大森林覆盖面,就能起阻止地球暖化和延缓冰川融化进程的作用,其中主要做增加水体的工作就行了,因为水体能带动植被的自然恢复和生长,其中的奥妙我也在我的论文中作过详述。增加水体工作我曾经做过专门论述,主要是通过将海洋水汽降水堵在陆域来实现,它可以通过开展国土治理工作建设堵水工程来完成,搞好堵水工程就能起到对地球的降温和保护冰川的作用了。堵水工程是个正加效益的工程,它不仅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就业难题,而且可以使沙漠变绿洲,有助于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现在是保护冰川的最佳时机,待冰川融化将尽时行动就为时太晚了!还有就是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对地质岩层体的破坏影响,同时通过造林来保护地质岩层体免受太阳光热的过度侵害影响,以减少空气中的物质含量(气体物质和灰尘等细微物质)。
我对开展国土治理工作的建议如下:
我觉得国土治理工作是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因为我认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也是最被人们忽视的民生问题是全球暖化致极端气象频发引发的旱涝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问题:塌方、泥石流使交通线路中断影响了人们出行方便及安全;城市内涝及地面塌陷事故更是直接对人们的车辆、房屋甚至人身安全带来损害;区域性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毁灭性打击,它不仅使人们的庄稼颗粒无收,而且毁损人们居住的房屋家园和生产基地,若无外力援助将使人们食无定食、居无定所走向死亡。道路重修、家园重建不会创造社会财富,相反是社会财富的损耗,如果我国的气象自然灾害过多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造成我国社会造血功能的减弱,而且会使我国社会财富的累积变慢、变少,形成社会供血功能的不足,这反过来会影响到我国解决大家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上去了,大家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才会得到逐步解决,因此我认为当前我国要解决的最大民生问题是气象自然灾害过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问题,它使我国每年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使许多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直接影响到了国人的民生安稳。气象自然灾害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它可以通过国土治理工作来实现。
我认为气象自然灾害的表象在天空,但根子在陆域地面干化上,它可以通过对陆域地面干化治理工作得到缓解。大家在逐步认识到极端气象频发现象与全球暖化情况有关,最近美国科学家宣称极端气象将成为人类今后面临的一个气候常态。全球暖化与地球上的冰川数量减少相关,极端气象与陆域冰川减少致陆域水体向海洋流失过多造成陆域地面干化加剧相关,陆域地面干化造成陆海温差效应增大,极端气象实质上就是陆海温差效应增大的产物,因此可言极端气象是可防、可治的。所以我建议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应加大对国土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我国的国土治理工作也已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了,因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受沙漠化、荒漠化侵袭严重,当地居民已不能继续生存不得不向外迁出;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受石漠化影响较大,当地居民也不得不进行迁移。我国虽然国土广大,但由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而致的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情况加剧正不断地压缩着国人的宜居生存空间,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开展国土治理工作。
大家可能对如何开展国土治理工作感到很茫然,其实国土治理工作就是对陆域地面干化的治理,就是在国土上建设治水工程,只要治水工程完成后,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就会得到根本性扭转并趋向好转,我国国土人口承载力就会大幅提升,国人会享受到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治水的民族,历史上就有大禹治水的传说,那时治水是将陆域水体疏导入低洼地区海洋,因为那时陆域地面上冰川较多,陆域上水体丰富地面较潮湿,该环境不适宜于人类居住生存,因此那时的大禹治水方式是正确可行的,它使我们中华文明绵延了数千年;今天面对全球暖化导致极端气象盛行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人类文明又到了一个需要治水才能生存的关口,大禹治水时的人类受地面水多的危害较重,今天的人类遭受地面缺水的痛苦较多,所以今天人类的治水思路就要取大禹治水相反的办法就是将陆域水体尽量堵在陆域地面上,陆域水体的来源一个是冰川融化水体,一个是天空降水水体。
如何将陆域水体堵在地面并完善使用考验着今人的智慧,我认为不同的地域应采取不同的堵水工程建设思路。具体说来人多区和人少区要有所区别,地形不同地区方法各异,对我国来说可将治水划为四个区域和四种方式进行比较有效。
第一个区域是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地区,它应是我国治水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因为青藏高原治水工程建设对稳定全球气候具有关键意义。
青藏高原既具有从天取水的先决条件,因地势高、幅原广它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其上面冰川分布多、降水也较丰富使其成为亚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又具备向内陆天空输水的中转站优势,因它处在低纬度热带海洋与欧亚大陆内陆腹地的中间位置上,海洋水汽流在此汇聚较多成就了它雪域高原和降水较多的美名。当今地球陆域干化现象与陆域冰川数量减少致陆域河流断流情况增多导致陆域天空缺水(水汽流)有关,地面水分减少和空气中的湿度的降低又会致当地植被减少和地面蓄水能力进一步削弱,造成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状况,天空缺水又会引发海洋水汽的大量入侵和集结现象,引发极端气象的发生,它会进一步摧毁地面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这就是地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内因所在。因此保护青藏高原雪域冰川和河流发源地至关重要,它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青藏高原因降水多、面积大、人烟少,可将青藏高原建设成为人工湿地居多的人造海洋,让它成为一个承接海洋水汽降水并向陆域内陆腹地及其天空供水的两用基地,具体设计和建设思路为:在山区谷地和河床浅水滩地带建设竹节型低拦水坝工程,拦水坝工程高度为2-3米,坝体以能拦住坝区内2-3米深的水体为宜,形成一个小的蓄水湾或浅水滩,多余水体漫过坝体依次流入下一个坝体内,坝体底部设置一根或数根大口径的排沙管道,方便排出坝体内累积起来的泥沙,平时该排沙管道封闭,泥沙累积多后才启用,泥沙排完后封闭(建在河床地带坝体内的排沙管道视河流水体流量可常开启一至数个,泥沙累积过多再开启其他管道),这样做主要是抬高河床水位,增大水体在地表的覆盖面,尽量将水体截留在青藏高原上形成地表浅水面大水体陆域高地海洋,以利于水体向地下渗透和向天空蒸发,使当地陆空水循环得以增强。如此既可使河流源头水源有保障不至于断流,又可以增加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降水量,使亚洲腹地干旱区域面积减少,有利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该工程又可称为向陆域天空的大补水工程,因该区域人烟稀少,故适宜于建设浅水面大水体工程,不会涉及与民争房、争地的矛盾,且低拦水坝工程还无溃坝之忧,该工程是个好做又安全的民生工程,它的完成将有助于欧亚大陆气候的稳定,欧亚大陆是最大的陆域板块,它的气候稳定了就可保障全球气候的基本稳定。
第二个区域是人员生活较多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它适宜于采用自然水系法工程建设以避免用地矛盾之争。
自然水系法,就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建设天然集雨工程,借助地形地貌形成集雨截水之功,产生截丰济乏之效,以调节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矛盾,从而缓减水旱灾情的发生、发展。其具体方案为:在山区开挖沟塘和修筑围堰;在平原修建可渗透性地下水柜。也就是建设天然雨水集水工程,我称之为自然水系工程,也可叫它为水资源战略储备工程。开挖沟塘就是在山谷自然成沟的沿线根据地形间距不等地开挖沟塘,沟塘以能蓄水10—20立方米规格为限;修筑围堰就是在地形的山凹处筑堤建塘,蓄水量大小不等依地形而定。修建水柜就是在平原的自然排水沟沿线挖建地下水柜,以能蓄水200立方米左右规格为限(下挖尺度以不影响其上面种庄稼为限,建好后覆土)。开挖沟塘、修筑围堰和修建水柜的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顺沟而建、水满自溢、星罗棋布、含养水分、产权固化。该工程以星罗棋布的小水塘水体实现对天空的补水,又可称为对陆域天空的小补水工程,它不仅有助于减少大暴雨对低洼地区汇集并形成径流能量的破坏影响,从而保障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而且可以解决干旱时的农业用水,保护农业生产建设。
第三个区域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它适宜于采用近地面的八卦阵型的排蓄并举的可渗透性地下水柜网络工程建设。
我认为通过构建近地面的八卦阵型的排蓄并举的地下水柜网络工程作为城市排水的辅助工程很为必要,它既可在大暴雨时解决城市内涝急需难题,又可在平时解决城市的绿化浇灌用水和涵养城市地下水层的水源,使城市减少塌陷事故,好多地方城市发生的塌陷事故其实与城市过度硬化建设造成当地的地下水层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有关。城市地下水柜网络工程就是利用城市公共用地搞辅助排蓄水工程,具体就是按照城市现有的布局进行设计建设,即在城市交通线的绿化带或人行道的边角线附近建设排水导流明沟,沿明沟线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面建设可渗透性地下水柜(蓄水200立方米左右为限),水柜以相距每公里左右设置一个且不影响其上面的绿化或行走功能,在居民小区的水柜可设置在绿化带内,将楼顶降雨尽量导入小区绿化带地下水柜中,小区排水明沟与交通线排水明沟相连,保证各个地下水柜水满自溢至其他水柜,再多余的雨水就通过城市现有的排水管网流走。 对城市内涝难题我认为可 采用近地面的可渗透性地下水柜网络工程建设来解决。城市地下水柜网络工程就是利用城市公共用地搞辅助排蓄水工程,具体就是按照城市现有的布局进行设计建设,即在城市交通线的人行道的边角线附近建设排水导流明沟,沿明沟线在人行道下面建设可渗透性地下水柜(蓄水200立方米左右为限),水柜以相距每公里左右设置一个且不影响其上面的行走功能,在居民小区的水柜可设置在绿化带内,将楼顶降雨尽量导入小区绿化带地下水柜中,小区排水明沟与交通线排水明沟相连,保证各个地下水柜水满自溢至其他水柜,再多余的雨水就通过城市现有的排水管网流走。该工程建成后就会在城市地下形成密如蛛网的蓄渗合一的水柜网络体系,将地面雨水尽量吸附于城市地下,既可涵养城市地下水层,又可为我所用。
地下水柜工程,我认为采用并联管池水柜建设比较简便易行。该工程建设不用封路和挖掘路面建在人行道上即可,具体就是在城市路面两边人行道每隔一公里处挖掘4米深、4米宽、20米长的坑,将大口径聚乙烯管(直径1.8米左右)分两排并列竖埋入坑中,管高3.8米左右能保证其上面平地面盖板即可,竖管两两通过15厘米口径小水管相连通,小水管从竖管底部起50分米处设置,由下向上每隔50分米设置连通小水管,如此形成并联管池,管池除在远离进水口的管道底部封闭外,其它管道底部敞开以利蓄水渗透,在该封闭管道内设置一台抽水机,方便向外排除清洁用水,可用其来浇灌绿化带、湿化城市路面或冲洗公厕。并联管池建好后封闭各管道上端口后覆土,再在其上面盖板,并联管池两端各设置一个30厘米口径大小的进水管道与地面排水明沟相连,地面排水明沟可用水泥切割机在人行道边角线附近切割出一条宽深各12厘米的明沟以不影响路面功能即可,这样一个完备的可蓄水200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柜工程就建成了。
用并联管池作地下水柜建设最大好处是成本低廉,一根长12米、口径1.8米的聚乙烯排水管价格是23000元左右,200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柜只需7根管道将其一分为三后并联就足够了,在人行道上用挖掘机埋建管池的费用也不高,加附属的抽水机、渣土搬运、人工及排水明沟等连通设施的建设费用,我计算了一下,一个完备的可蓄水200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柜工程只需要40万元费用就足够了,一个城市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设置10个这样的水柜就能基本上达到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了,10个水柜可截留1平方公里地面上2000立方米的雨水量。各个城市可以参照该建设标准算出自己城市所需费用,比如遂宁如果建设这样的工程来根治内涝难题所需费用为48平方公里x10个x40万元=192000000元,也就是用不到2亿的投入就可以解决遂宁内涝难题,而且该工程相当于给城市建设增加一个功能模块,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原有的功能影响较小,施工简便,建设周期短,只需半年时间即可完工和投入使用。
并联管池水柜的优点是一管有水、管管有水,方便雨水的蓄积、渗透和净化,该工程工艺简单、安全性能高、后期维护少,建设起来不扰民、投资少、见效快、可能只需中央拨付资金就够了,可减轻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该工程就像城市的一个模块,可根据当地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要进行嵌入建设,若得到实施,定能创造海绵城市节俭实惠发展的奇迹。
第四个区域是南方的石漠化地区,它适宜于采用梯田蓄水工程和自然水系法工程相结合模式建设。
即在自然排水沟线处采用自然水系法工程建设,在石漠化山体上从上至下进行间距不等的梯田型工程建设,梯田田埂高度为50-80公分,宽度为100-120公分,如此既可截留水体资源,又可保持山体风化的土壤不流失,同时保持山体周围的空气湿度,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会使当地生态环境很快恢复起来,为解决当地人们的生存,可考虑将土壤含量多的梯田设置为旱地梯田,让它保持较少水体,需要生产用水时可从水塘梯田调取。只要假以时日,石漠化土地在水体的侵蚀下就会得到消失。
开展国土治理工作好处多多,首先它有助于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避免经济下行的风险,有益于社会稳定。我国目前的钢铁和建材行业因房地产业调控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影响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如果此时将它引导到国土治理工作方面,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因为国土治理工程是个大工程,完全建好需要至少十年时间,它可以缓解一下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现状,解决失业问题,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通过这四个区域的治水工程的建设,就可以达到化解我国区域性旱涝灾害和根治城市内涝以及土地沙漠化和石漠化难题的目的,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不利影响,确保人们的生存安全,这是个正加效益的工程,它既可保障我们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受损害之忧,又可以将我国每年对防治灾害的巨大人力和物力投放解放出来用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助推我国社会财富的不断累积增长。该工程不涉及与民争地、争房问题且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是个得民心的工程,会得到民众的支持。全球暖化的进程谁也不能阻挡,但对陆域干化的治理人类可以有所作为,通过对陆域干化的治理达到滞缓全球暖化进程的目的,从而保障人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好的安全生存环境。如果人类不加紧对地球环境进行治理,人类将很快面临居无定所、食无定食的危险处境,那么离饥饿、战争、瘟疫等消灭人类生命的时间就不晚了!就更别奢谈其他民生问题的解决了!因此我认为开展国土治理工作势在必行,解决气象自然灾害问题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当下开展国土治理工作不仅可以将房地产带动经济发展的接力棒拿过来保障中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而且会让中国国土环境承载人口能力大大加强,为中国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也会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方案!

我是世界上首位发现地球演变规律和提出水体转移学说的人,我的理论在目前还难以被世人所认同,但我坚信它会被世人认可的。我希望科学界能把它发表出来供世人讨论,真理是不怕讨论的,并且会越辩越明的,只是不知中国科学界有无这份勇气罢了!?



zhou22322021-08-04 19:21:28 发布在 未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