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

楼主:飞翔明2018 字数:7293字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1.

元末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三日,清晨,和州,长江北岸。
多日的绵绵小雨无休止地连接着天与地,濛濛雨雾笼罩着左副元帅朱元璋一行人。他们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勒马江边。
几颗雨点顺着斗笠檐滴下,刚好粘在朱元璋的脸庞上。可是他毫不在乎,望着波涛滚滚的江水,出了神。冷峻的目光穿过白茫茫的雨幕,越过宽阔的江面,犹如猎人搜寻猎物一样,他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察看江南——可是,江面上的浪花随风卷起,总是阻挡着他的目光。
半刻钟,他没移动半步。
任细雨飘飞,任江风凛冽。
他身后的亲军将士徐达、冯国用等人,也如他一般,在雨中伫立。

良久,朱元璋右手拿着马鞭,指着遥远的对岸,说:“对面,就是太平路。”
冯国用说:“太平路往东北六十里,乃锦绣繁华地,六朝古都金陵城。”
徐达说:“我们这里到太平路,只有六七里。”
朱元璋笑道:“六七里路,我这马儿眨眼间就可以跑完了。”他举起马鞭指着前面的江水,接着说,“可是,这六七里是水路,我这马儿过不去。”
冯国用轻轻叹息道:“一水隔天涯啊!”
“不行,我们得过去。否则,我军缺少粮食,军心不稳,必然掠食于民。如此,民心岂可复得?”朱元璋坚定地回应他俩。

冯国用说:“得有船。”
徐达补充说:“要有大量的船只,商船、渔船或者小棹都可以,只要能带我们的军士过去就行了。”
朱元帅点头表示认同。
“可是,”冯国用又一次轻叹,“船从哪里来呢?”
“造船是来不及的了,”元帅说,“我看,能不能沿江搜集一批民船,租用它们,然后用船主做水手,棹船过江?”
徐达略作思考,回答他:“元帅,我已经搜集了几只民船,可是,数量太少了,不足以运送军士渡江作战。”
元帅看了他一眼,也沉思起来,良久,不语。
冯国用说:“胡虏撤兵过江时,把沿江的民船,包括渔船、商船甚至小棹统统掠走,连渔民也强行掳走了。徐镇抚寻觅到的那批民船,老实说,得修补修补才能下水。”
徐达点头说:“是啊,即便如此,也仅仅十多只船,可以说,无济于事。”

“即便有船,还不行呢。”朱元璋说,“得有水兵。我们的兵都是旱鸭子。老徐,你我都是濠州农夫,虽然在濠水边长大,何曾见过这阵势——”
他又用马鞭指着茫茫江水,说:“如今,下了好些天雨,江水涨了不少,江面更宽广了。我看见都觉得害怕。我们的士兵必须经过训练,才能成为水师,与胡虏战斗。”
他的坐骑忽然发出一声嘶鸣,朱元帅忙再次勒紧缰绳,仰天长叹道:“当年苻坚何等气概,夸口投鞭断流,现在让他来看看大江,还能不能断流?如果可以,我们也来投鞭断流。”
冯国用说:“那是淝水,并不是如今的大江。假若苻坚看了如今的大江,定然不敢说什么投鞭断流。魏文帝欲南征孙权,立足大江之滨时,就认为大江乃阻限南北的天堑,非人力所能克服,因此慨叹不已。”
“我认为,人定胜天,我们总有方法渡江的。”徐达说,“去年底,我们夺取和州时,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元帅用了妙计,瞒天过海,让战士们乔装改扮成胡元军兵,人定而胜天,取了和州么?”
朱元帅沉吟片刻,说:“人定胜天四个字,听起来总觉得不太对劲。如果,连上天也不敬畏,那不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我觉得,顺天应人而为之,方是正道。”
“元帅高见!”冯、徐二人齐声道。
朱元帅再次遥望对岸,喃喃自语道:“只是,我现在如何顺天应人,带着我的好汉子杀到对面的花花世界去呢?”

正在此时,一匹快马在雨幕中疾驰而来,马上李士元高叫:“朱元帅!军府来客人了,郭帅和张帅让我通知你,回营见客人。”
四十岁出头的李士元——日后改名为李善长,是朱元璋的首席幕僚。
“什么客人?”朱元璋问。
“巢湖水寨的。”李士元答。
“哪里来的?”朱元璋双眼闪光。
李士元又重复了一次。
“好!好!天赐我良机,哈哈!”朱元璋喜不自禁,他把斗笠一甩,任雨水浇淋自己的头发,他对徐达和冯国用说,“这次,我们可以飞渡大江了!”说罢,高扬马鞭,“啪”、“啪”两声,那黑龙驹昂首嘶叫几声,就冲入了雨雾之中,往和州军府奔去。
“之前,他们曾经来过,当时,我军正对付鸡笼山的韩把头山寨,无暇搭理他们。这次,他们再来,估计一定有事相求。这可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绝好机会,一定得把握好它。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巢湖水寨的帮忙,何愁渡江之事?”他一边跑,一边对追上来的冯国用、徐达说道。
飞翔明20182021-08-02 08:23: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2.

和州军府议事厅里,都元帅郭天叙、右帅张天佑正和客人聊得欢。忽见左帅朱元璋进来,郭帅站起来,嚷道:“来来来,这是我们的朱元帅。”他把给朱元璋介绍给客人。
“这位是廖万户长。”郭天叙指着高大的汉子说,然后他用手拍拍另一位壮汉的肩膀,微笑说:“这位俞壮士已经是第二次光临我军了。”
朱元璋和客人互相行礼,元璋打量着眼前这位来自巢湖水寨的万户长廖永安:近三十岁模样,身材高大矫健自不待言,只是眉宇间那股英气,已经让人感受到此人必为猛士。
朱元璋心中顿时萌生一种异样的感觉:若彼能为我所用,该多好。

郭帅把客人的书信递给朱元璋,一边说:“廖万户长此来,还带着许多的礼物,真是客气。”
这时,朱元璋才注意到议事厅里真的摆了几大箩筐——都是巢湖水寨的见面礼物。

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幼年没读过什么书,可是,自从云游淮右诸地见多识广,再回来呆在皇觉寺时,也念了好几年佛经,多多少少认得几个字儿,参军后,居然撩起他内心那股好学劲,便把“朱重八”那小名去掉,给自己另外起了一个官名:朱元璋,字国瑞。利用军旅之余,他还跟军中的幕僚识字读书写文章。李善长、冯国用进入他的幕僚班底后,朱元璋犹如变了另外一个人,绝顶聪明加上学习勤奋,不仅会读许多经史书籍,还会写些诗歌文章。 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长河里,他可以算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开国皇帝了,除了他,还真找不到哪个能与他拼一下的。那些刘秀、曹丕、司马炎、萧衍、李世民、赵匡胤等人最差也接受过系统的贵族教育,唯独朱元璋,几乎没上过学,却为后世留下了好几部御笔文集,一些诗歌和文章写得有文有路,甚至脍炙人口,丝毫不比上述那几个开国之君差劲。

他接过郭帅递过来的信函,仔细看罢,对廖永安说:“我们两家若能联手对付胡虏,当然是件好事。廖万户长、俞壮士,你们辛苦了!先用餐,吃饱肚子,我们再聊。”
郭帅听了,便吩咐手下安排用餐,招待廖永安、俞通海。
等到饭菜上来时,廖永安一肚子不高兴。
为什么?
这是人吃的饭菜么?没有米饭,也没有肉,有的只是些烙饼、压面条、菜干和豆腐干。
可是,看看对面的郭帅、张帅和朱帅,以及其他一众和州将佐,聚在厅里吃得正欢。
廖永安看了俞通海一眼,似乎在问:和州兵的伙食怎么如此差劲?他们的大帅都是吃这个?
俞通海苦笑着,不置可否。
朱元璋看在眼里,笑着说:“廖万户长,我们和州兵让你们笑话了。实不相瞒,我们这里快没吃的了。李扒头寨主在这时邀请我们一起对付元军,我们开心还来不及呢!”
二人腼腆地傻笑了,也吃了起来。

朱元璋又说:“廖万户长,你我两军联手,正可以解决我们和州兵闹粮荒这个问题啊!”
廖永安说:“朱帅,实不相瞒,我们也遇上难题了。”
俞通海,已是第二次到和州了。他与和州将士也算混了个脸熟,他插话说了句:“双方合作,就是为了解决彼此的难题。”
郭帅笑道:“可是,我们和州兵是大宋龙凤军,你们巢湖水寨,跟着蕲州王,如果和我们合兵,寨里面没意见么?”
郭天叙用“蕲州王”称呼巢湖水寨的皇帝徐寿辉,让巢湖军士听起来特别刺耳。身为使者,廖永安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说了句:“双方合作,对大家都有好处,能不能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
郭帅呵呵一笑,说:“廖万户长,我的意思是,如何合作?是你们水寨归于我们和州兵,还是双方各自为政?”
“这一层……”廖永安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听郭天叙的意思是,巢湖水寨与和州兵合作,是要巢湖水寨归附和州兵团。
张帅说:“廖万户长,我方意思很简单,要么,你们过来我们和州,归顺我们龙凤军。要么你们巢湖水寨和我们一起攻灭了蛮子海牙,分了战利品,然后两清,各自为政,互不相关。如此,既不会让你们寨主面对上头时无法交差,也不会让你们吃亏。”
廖永安回应:“这个我做不了主,先回报我们寨主,再定夺,如何?”
朱元璋听了,不做声,他看着对方,心想:我的意思是要巢湖水寨归顺我方,如此,才有战船渡江作战。

用餐结束,会客也结束了。
客人走后,朱元璋对郭帅、张帅说:“他们怎么会归顺我和州兵呢?他们是在利用我们帮助他们突围罢了。”
二帅点头认同,郭帅说:“我们此刻缺粮,也很困难啊。如果他们真的过来,我们到哪里找那么多粮食给他们吃啊?”
“渡江。江南花花世界,到处是粮食钱财。”朱元璋说。
张天佑问:“如何渡江?我们连一艘船都没有。如今每天都在下雨,大江洪水滔天,没有船只,我们一兵一卒都过不了对岸。”
“巢湖水寨有,”朱元璋说,“这就是我军要和他们合作的原因。”
他又说:“不!不是合作,而是让他们归附于我们,成为我们和州兵的一部分。”
“也就是叫他们归降。”郭帅呵呵一笑。
“可是,他们会投降我们么?”张天佑问。

“会的。”朱元璋没有说出口,但是心里想着下一句话:只要他再动手,李扒头必定就范。
这个再动手的“他”是谁呢?
飞翔明20182021-08-02 12:12: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3.

左君弼。
回到家里,朱元璋写了 ,叫来一名亲兵,低语数句,那亲兵匆匆而去,消失在雨幕之中。
亲兵在和州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群人,他们都是“妖教”信徒,他对他们说:“朱元帅,要你们带书信给‘老左’,速去速回。”
这个‘老左’,就是左君弼。
他,乃朱元璋潜龙时代的结义兄弟。

廖永安、俞通海在和州逗留了两天,才回巢湖水寨。
一则,江淮地区自梅雨天气结束后,东南季风又带来了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大雨连场,冒雨出行颇为不便。二则,和州郭、张、朱三帅盛情相邀,要他们多留两天,顺便瞧瞧他们操练军士的场面——这可是朱元璋特意安排的“节目”,他要廖万户长见识见识他们的军事实力。
于是,在廖、俞二人冒雨抵达和州的第二天,他们又冒雨观看和州兵团的军士操练。
“下雨也练兵,确实比别家不一样哦。”廖永安暗中佩服。

朱元璋安排的军士操练节目有五个——
第一个,是前翼先锋陈德操练一百余名刀牌兵。
第二个,是中翼先锋胡大海操练一百余名长斧兵。
第三个,是左翼先锋吴国兴操练一百余名水兵。
第四个,是右翼先锋丁德兴操练一百余名长枪兵。
第五个,是后翼先锋宋朝用操练一百余名弓箭兵。

头戴阔檐军帽的一百余名刀牌兵在雨中列阵,陈德挥动红旗,八列军士高喊“杀”、“杀”,手中砍刀敲打藤盾,发出“啪”、“啪”之声,转而为四列,向前四步,左手藤盾往外拒敌,右手刀一劈一剁。陈德再挥红旗,四列战士以弓步前冲,砍刀直刺,藤盾高举以阻挡对方的飞箭。陈德三挥红旗,四列战士分作八列,右手分别劈出“十字”斩,左手藤盾则往后分开,以遮挡从后而来的敌军袭击,随后俯身前冲,挥刀横扫,以斩敌方下盘,左右藤盾则紧紧护着自己的上身。陈德四挥旗帜,这时,红旗变作黑旗,八列战士忽然向后回军,高声呐喊,随即循环之前的练习动作。
俞通海看了,和廖永安对视一眼,见他嘴角动了动,也许在想:还行,雨中操练,这效果还行。
俞通海也微微一笑。

他俩随同镇抚官徐达,继续观察其余的操练,及至来到宋朝用操练的弓箭兵场地时,雨水越来越大,已经不可能继续操练了。
廖万户长说:“徐镇抚,雨中练兵,有必要么?”
徐达笑道:“敌人,不会雨中袭击我们么?多年战斗,我们吃亏还少么?在泗州,鞑虏军队就是在雨夜袭击我军,我军措手不及,总管邵二阵亡,很深刻的教训呢。故此,下雨,我和州兵也得操练。”
“可是,这大雨,不能练习弓箭了吧。”俞通海说。
大家看着越来越多的雨幕,心里也想到一块了:的确,不能再练了。不得已,宋朝用便把军士带到屋檐下休息。
可是,偌大的射箭场上,竟然还剩下一名弓箭兵。
他还在练习射箭。
廖永安指着那名弓箭兵问:“这厮可拽,还不舍得回来。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徐达转身问宋朝用。
宋朝用说:“战士常遇春。”

“叫他回来,雨太大了,没法练了。”徐达说。
不料,话犹未了,屋檐下的一百军士竟然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
为何?
原来那个叫常遇春的弓箭兵,在雨中连发三箭,竟把六十步外的箭垛射倒了!
这三箭,该有多大的力气?穿越滂沱的雨幕,把六十步外的箭垛射倒了!
廖永安和俞通海也不禁喝彩。
宋朝用连喊几声,才把常遇春叫到屋檐下。众人见他浑身湿淋淋,憨厚的脸庞满是雨水,可是如铁塔一般的高大。
这个常遇春,必非等闲之辈。廖、俞二人如此想。

第三天一早,雨势小了点,廖永安、俞通海告别和州将帅,打马回巢湖水寨了。
傍晚时分,终于回到自家水寨,雨水终于停歇了,可是,“聚义厅”里,不见寨主爷李扒头,廖永坚、俞廷玉、赵氏兄弟也不在,这是为何?
廖永安知道大事不妙,连忙找来把守寨门的水兵,问:“出事了?”
水兵说:“昨夜叶升、华高二位头领的西寨遭到左君弼的袭击,他俩丢了西寨,今早寨主爷带着头领们去抢西寨去了。”
“什么时候?今早去的?现在天黑了,还没有回来?”廖永安吼叫一声,对俞通海说:“走!我俩领儿郎们接应他们去!”
他俩领着一千名水兵,驾着二百余艘战船,急急忙忙棹舟奔赴西寨前线。

几乎同时,和州那边,左副元帅朱元璋在自家前厅,正与四名亲信商议事情。
冯国用说:“元帅,为何让廖永安、俞通海窥视我军士操练?”
“让他们看我军操练,就是告诉他俩,我和州兵并非等闲之辈。”朱元璋继续说:“我要收用他们。”
李善长说:“彼此有主,各自为政,除非对方走投无路,否则,只有合作而已。”
徐达说:“李扒头还没有走投无路,我军可以推他一把。”
冯国用说:“要把巢湖水寨收为己用,就要一战。我军无战船,也无水兵,想从水路取胜,甚难。”
朱元璋笑道:“无需我军动手,庐州老左自会效劳。”
徐达也笑了,说:“差点儿忘了老左是李扒头的对头了。”
李善长和冯国用一脸困惑。
朱元璋说:“老左是我刚从军时的朋友,还结拜,盟誓呢。”
飞翔明20182021-08-03 08:48: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4.

其实,朱元璋还是隐瞒了不少事情,他和左君弼的关系,并不是在从军后认识的结拜兄弟,而是他敲着木鱼,念着“阿弥陀佛”行乞于淮西诸地时认识的“妖人”!
17岁的朱重八双亲及兄长皆亡,举目无亲,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为求生存,不得已入了空门,在皇觉寺做了和尚,不料,仅仅五十天,他就被长老扫地出门了。皇觉寺养不起那么多僧人,都到外面去化缘吧!

以下,是《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云游三年的经历,虽然神迹屡现,可是,在神迹外衣之下,还是能发现不少事实的——

上遂西游至合淝界,遇两紫衣人,欣然来就,约与俱西。数日,上忽病寒热,两人解衣覆上身。夹侍而卧,调护甚至。病少差,复强起行。行数日,至一浮图下。两人者辞去,谓上曰:“姑留此,待我三日。”后三日,疾愈,两人亦不至。上心异之。及行至六安,逢一老儒负书箧,力甚困。上闵其老,谓曰:“我代翁负。”老儒亦不让。偕行至朱砂镇,共息槐树下。老儒谓上曰:“我观贵相非凡。我善星历,试言汝生年月日,为推之。”上具以告。老儒默然良久,曰:“吾推命多矣,无如贵命,愿慎之。今此行利往西北,不宜东南。”因历告以未然事甚悉。上辞谢之。老儒别去。问其邑里姓字,皆不答。上遂历游光、固、汝、颍诸州,凡三年。时泗州盗起,列郡骚动,复还皇觉寺。

试解读之——
首先,朱元璋去了合肥,也就是庐州。其次,他又到六安,这也是庐州辖区,再后,到了朱砂镇,这不是朱仙镇,可也在今天的开封境内。而后,实录说他历游光、固、汝、颖诸州,也就是说,朱元璋这三年(1344—1346年)所经过的地方,就是韩山童(刘福通)和彭莹玉两大“妖教”集团盘踞之地,韩(刘)、彭之教风行此地,信奉者数以千万计算,朱元璋以社会低到不能再低的下层人士游历此地,怎么可能没有接触“妖教”信徒,怎么可能置身于“革命”浪潮之外呢?特别,这一段神迹反复强调了庐州、六安这些地名,也就是说,他在庐州地区流连的时间还真不少!别忘了,左君弼就是庐州人,他可是庐州地区彭祖“妖教”发展势力的一大头目!
再分析一下,朱元璋遇见的是什么人?
紫衣人。紫色,乃皇家尊贵之色,比如紫禁城,紫微星之类。不过,紫色,乃由红色而来,紫衣人,就是穿着尊贵之红色衣服之人——妖教信徒,很明显,朱元璋无法忘记,他曾被“妖教”信徒搭救!
紫衣人带他到浮图下,浮图,就是和尚,引申为和尚寺庙,也就是说,朱元璋得到了庐州地区某一寺庙的僧人的搭救,这个僧人是谁?彭和尚么?也许是。朱元璋虽然隐瞒了大半史事,可是,僧人的搭救,还是没有忘却。
或者,对方搭救了他,要求他加入“妖教”,可是,朱元璋不敢,他逃离出来。
他在六安遇到老儒,一同到了朱砂镇,即到了开封汴梁附近。
老儒,就是老书生,还是个术士。
韩山童是什么人啊?他的爷爷被元朝官方称为“韩学究”!
何为“学究”?不是书生么?
原来朱元璋的神迹里头,隐含了他曾经接触过彭莹玉的南方“妖教”(僧),也接触过北方“妖教”(儒)。

——谜团已经解开,一切明了。朱元璋不敢加入妖教。或者加入了这两个妖教,成了其中一员,在一个时机,他逃离出来,他回老家,不参加妖教倡导的反叛朝廷的大业,他怕死啊!

在庐州岁月了,他认识了左君弼,还成了好朋友,甚至盟誓结义。也许左君弼和他差不多,就多了些胆量,留了下来,再多一些际遇,便成了彭祖的得意弟子,然后,就成了今天割据庐州的一大军阀!

朱元璋对李善长、徐达、冯国用三人说:“城中有老左的子弟,我已经写信给他,让他进攻巢湖水寨。”
徐达说:“他会这么做么?”
“我对他说,我在这里攻击李扒头的东寨,他攻西寨,成功后,瓜分李扒头的水寨。”
朱元璋说。
“那,不如,真的如此行事!”冯国用说。
“我们没有水师,如何能赢李扒头?”徐达说。
李善长说:“元帅的意思是,我军攻打李扒头是虚的,左君弼的才是实的!”
“对!”朱元璋笑了,“就是这样!”

可是,左君弼真的会这么做吗?
会的。
因为,自从朱元璋攻克和州后,他和朱元璋就一直有联系。
韩林儿的龙凤政权要扩张,左君弼也成了这个政权争取的势力。

庐州左君弼势力,在元末是个异数。
一来,他在颖州红巾军和蕲州红巾军狭缝之中;二来,他又在汝宁元军和安庆元军的之间;三来,他的东面还有巢湖水寨虎视眈眈,如果没有过人之处,真的很难生存下去。老左不愧为一绝顶政治老手,他独立于蕲州红巾军,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又与颖州红巾军有联系,他与李扒头水寨窝里斗,却与蛮子海牙暗通联手。真可谓左右逢源,纵横捭阖。
两相对比,我们发现,左君弼和朱元璋极之相似。他们周围都是敌人,在势力不强的情况下,默默做事,保持低调,慢慢积聚自身力量。也许,这就是最佳的生存之道。
飞翔明20182021-08-04 10:10:33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