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七)黄鹄之词的作者是管仲?

楼主:横门栖迟写春秋 字数:2608字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召忽眼睁睁地看着公子纠惨死在自己面前,作为太傅,他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那喷涌而出的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双眸。召忽感伤不已,连跌带撞地爬到公子纠的身旁,抱着公子纠的尸体痛哭流涕,公子偃等人都被召忽的一片赤诚所感动,都呆呆地站在一边,看着他痛哭,心中也都是五味杂陈。

单说召忽痛哭过后,用衣袖将满脸的泪痕抹去,转身对管仲说道:“子为父死,臣为君死,忽当陪公子于九泉之下。”说罢,拔剑自刎。

众人都被召忽的举动所震撼,心中俱是感伤。公子偃心中不禁感叹:夺位之争如此残酷血腥,兄弟之间自相残杀,更有甚者,还有子弑父的,所谓的人伦天理都被这王权富贵给彻底抹杀了,反倒不如公子纠和召忽之间有情有义,岂不荒谬可笑至极?可是这样的荒谬可笑至极的事件却在诸侯国中不断地重复上演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管仲也是伤痛不已,但是他没有步召忽的后尘,而是收敛情绪,低头走进槛车之中。求生是人的本能,本来无可厚非,可是有了前面的召忽作对比,众人再看管仲的时候,眼神里难免多了一丝鄙夷之色。管仲坐在槛车里低头不语,似看不见一般。于是公子偃就将管仲带到鲁国,向庄公复命。

施伯劝庄公说道:“管夷吾乃天下奇才,他又和鲍叔牙是莫逆之交。鲍叔牙深得齐桓公信任,必会向他举荐管夷吾,齐桓公必会重用管夷吾,若重用管夷吾,齐国必霸天下。如今之计,不如将其杀了,将尸体送回齐国。”

庄公犹豫着,说道:“齐国书信中特意强调要将管夷吾活着押解到齐国,要亲自报当日設钩之仇,孤看不像是假的。”

施伯道:“齐国这样说,就是怕主公杀了管夷吾。”

庄公点点头。那就明日将其斩首,将公子纠、召忽和管夷吾三人的尸体运回齐国交给使臣公孙隰朋。

话说隰朋受鲍叔牙嘱托,一定要将管夷吾活着带到齐国。隰朋知道任务重大,一刻不敢怠慢,便派人去鲁宫打听消息,得到庄公想要杀管夷吾的消息后吃惊不小,立即进宫去见庄公。说道:“管夷吾与我家主公有不共戴天之仇,我家主公曾言,至今午夜梦回,設钩场景仍历历在目,主公发誓,定要手刃仇人,才能释怀。若将其尸首运回,只怕主公会心生不悦?下臣回去没法交代是小,而伤齐、鲁两国感情是大,还望庄公三思。”

隰朋这番话,绵里藏针,齐强鲁弱,庄公至今对乾时之败仍心有余悸。更何况现在齐国大军压境,因为一个管夷吾而得罪齐桓公也并非上策。最主要是他相信隰朋的话,他也觉得齐桓公不会任用一个差点将自己射死的人。而且,他和管夷吾接触多次,管夷吾并未向施伯所说的那般厉害,所谓天下奇才,想必也是言过于实,于是就答应了隰朋,将管仲囚在槛车之中,并连同子纠和召忽的尸首一起交给隰朋,隰朋心中高兴,表面却丝毫不敢表露出来,于是向庄公道谢辞行。

管夷吾在槛车中,隰朋暗中已将鲍叔牙的计谋告诉了他,管仲道:“此事能瞒得过庄公,恐怕瞒不过施伯,他若再次向庄公进谏,只怕庄公会反悔,我们还需快速离开,免得庄公后悔派人追杀。”

隰朋深以为然,知道自己此行责任重大,管仲更不可有一点儿闪失,就马上启程回齐,并且命令士兵们小跑前行,行了半日,士兵们劳累,速度自然就慢下来了,管仲嫌速度慢,心中暗想:倘若庄公派骑兵追赶,众人都将成为俘虏,而他一旦被抓回去,必死无疑。怎么才能走得更快一些呢?如果士兵们能不知疲倦地跑下去就好了,想到这里,管夷吾心生一计,就做了一首《黄鹄》,教兵士歌唱。

其词如下:黄鹄黄鹄,戢其翼,絷其足,不飞不鸣兮笼中伏。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阳九兮逢百六。引颈长呼兮,继之以哭!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兮谁与赎?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嗟彼弋人兮,徒旁观而踯躅!(《东周列国志》)

兵士们一边唱歌一边奔跑,顿时忘记了路途的疲倦,很快就出了鲁国边境。管仲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想到往事种种,一时百感交集。如今虽活着,可是终究辜负了公子纠,想到这里心生惭愧,更觉得和召忽相比,无需多言,品格已分高下。且说隰朋将管仲从槛车中放出来,先带他去见鲍叔牙。鲍叔牙早已提前迎了出来,见管仲一把将其抱住,笑道:“夷吾无恙,叔牙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你我兄弟这次再也不分开了。”说着将其让到馆内,管仲道:“能与子相见,死亦无憾。”

鲍叔牙笑道:“夷吾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不过从今往后,就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将向桓公举荐你,夷吾现在只想着怎么建不世之功吧!”

管仲面露愧色:“叔牙好意,夷吾心领,只是夷吾如今是阶下之囚,既对桓公有設钩之仇,又不能尽忠子纠相陪于地下,还有何颜面去见桓公?”

鲍叔牙笑道:“夷吾所言差矣,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治国之术,只因一直没有良机,才郁郁而不得志。如今,桓公胸怀大志又虚怀若谷,正是子大显身手之时,怎能效法召忽的愚忠?”

管仲道:“叔牙不知,当初鲁国兵败乾时,夷吾就已经预料到结果,可是公子纠却让我和召忽逃到他国,不必做无谓的牺牲。后来公子偃带人去生窦,公子纠临死前还在为我和召忽求情,公子纠也是仁爱之主,重情重义,只是天意不佑。”说罢,面露感伤之色。

鲍叔牙安慰道:“公子纠的为人,我自然知道,若得贤才辅佐,也会是一位好君主,但国不能有二主,两位公子争位的种种,你我二人均有参与。就夷吾射桓公一事来说,就可知天意在小白这儿。”管仲也认可鲍叔牙的观点,其实自从他知道小白没死,就已经知道公子纠夺位无望。

鲍叔牙道:“我回去会和桓公说,让他厚葬公子纠。”

管仲道:“如此,我心稍安一些!”

两人见面虽是喜事,却因管仲心中有愧,高兴不起来。鲍叔牙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只是尽量宽慰他。鲍叔牙此行的目的,基本达到。公子纠已死,桓公再无后顾之忧。管仲又安然无恙,将他带回齐国,助主公成就霸业。只是召忽死了,略有遗憾。召忽也有智谋,可是他对公子纠太过忠诚,即使不死,也不会效忠桓公。想到这里,鲍叔牙除了惋惜一个人才的陨落之外,对齐国也没有什么损失。

此时酒宴早已摆上,两人边喝边聊,气氛也渐渐从感伤中走出来。

鲍叔牙问道:“夷吾和鲁庄公多有接触,觉得此人如何?”

管仲道:“是守成之主而非霸业之主。他属下的施伯足智多谋,倒是个难得的人才。鲁虽弱于齐,但实力也不容小觑。”

鲍叔牙点点头。

“我听隰朋说,是他劝谏庄公杀你,能看出我们的用意又能看出你的才华,确是贤人。”

管仲笑道:“若非我写《黄鹄》之词让士兵们边唱边走消除疲乏日夜兼程,恐怕已命丧公子偃之手!”

鲍叔牙笑道:“吉人自有天相,我已听闻黄鹄之词,子到了施展鸿鹄之志的时候了。”

两人推杯把盏,深夜方休。

横门栖迟写春秋2021-07-29 22:23:30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