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肖战,观天下!——路人粉 仲问柳

楼主:仲问柳 字数:189102字 评论数:204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106篇: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01-08 17:19阅读 30216

我发现我在微博上无论写什么,总有人私信提醒我:“言论不合适,你的文章会冒犯到一些人。”





我说我胖得像一道“门帘”,会有人提醒我:“这是对胖子的不尊重。”

我说我做化学试验把同学下巴给炸了,会有人提醒我:“这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写了一篇《魔道祖师》读后感,会有人提醒我:“你一个蹲饭圈的能不能别去掺合原耽书圈的东西?”





我这里并没有指责给我发私信的朋友,因为我相信他们真得都是出于善意的提醒。

但“文字的冒犯”,现在已经变得如此脆弱和敏感。

微博,看上去是个自由的世界,但真正的文字输出者都在上面活得小心翼翼。





我突然想起前一段时间网络上热热闹闹讨论的一件事:有“教授”提出应该把朱自清先生的短文《背影》从教科书中删除,因为那位质朴的父亲横穿铁道、爬上月台的行为,已经违章了。





好奇怪的观点,我明明看到的是“父爱”,你们看到的是“违章”。

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开始有人扒朱老先生的父亲了,什么位居高官、脾气爆燥、父子交恶、形同路人……





在大量这种类似言论的冲击下,人们似乎忘记了《背影》存在于教科书中的意义。

那不过是用一篇朴素的文字,简单而细腻的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

如果朱老先生还活着,我不知道他该如何面对冲击他“微博”的人,那些在学生生涯都读着他的文字长大的人。

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是用来传递正能量、温暖和鼓励人心的。

这个世界上,即没有完美的作者,也没有完美的文学作品。

我们必须学会“去伪存真”,把最终留下的那份“真”深植在心中。

我曾经说过:这个2020年,粉碎了很多我心中的“文化人设”,那些曾经影响了我的文字我的情怀的人,走下了神坛。

但我最终也释怀了,我爱的是那些“文字”,不是输出文字的“人设”,我给自己释放了空间,也还给那些文人自由,彼此放过。

这才是阅读的正确态度,我只想放过自己,让自己不要变得偏执。





“创作自由”,是今年年初网络上高频出现的词汇;但到了年终,滑稽的一幕出现了,我看到很多创作者因“自由之言”在热搜上饱受煎熬。

原来网络上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自由”。





一个贪官,东躲西藏了多年,当他终于被破门而入的警察包围时,他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终于自由了。”

不肯妥协的西方人,在疫情最严重期间不戴口罩,也不放弃聚会、遛狗,却在乘座飞往中国的飞机上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我终于自由了。”

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为所欲为”的活着,而是“心安理得”的活着。

今年,网络上用“负面情绪”对冲热点话题的现象大副升级。

喝了葡萄糖水的医生被骂上热搜;女教师人行道上骑车要在电视上检讨……

我突然发现,红尘中疲于奔命的我们,在网络上连活着的资格都没有。

几乎所有话题下,都能看到偏激的言论。

那些活跃在网络上发布负面情绪的人,他们的状态让人担忧。

有人统计过他们微博内容,几乎都是充满仇恨和抱怨;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状态一旦形成规模,会把这个话题拉向更深层的深渊。

有人说他们是“雇佣”来的水军,但并不排除其中也有活生生的人,一群受了太多网络上“负面情绪”影响从而把自己的人生也变成的“负面”的人。

他们生生的把自己的人生束缚在一个虚拟账号里。



我很想跟他们说:“做一个温暖纯良的人,才能享受真正的爱和自由。”

但我觉得没有什么用,他们从来不需要我们救赎!



………………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是一位父亲写给5岁女儿的祝福:

“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当年,我读到这句话时,正在儿童医院陪孩子打针。

天特别冷,医院的注射大厅并不温暖,护士喊了一句:“药水太冰了,家长提前放肚皮上暖一下。”大厅里的家长没有一个犹豫的,都齐刷刷的解开外套、掀开毛衣,把冰冷的药水贴到肚皮上。仿佛一个冰冷的桔子摁到肚皮上,拨凉拨凉的!但没有人喊冷,也没有人抱怨。





当我把孩子安顿好,终于可以安静的缩在旁边休息一下时,我打开手机看到了这句话,不知怎么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父母对儿女的爱从来没有任何犹豫,也不要求回报。

如果有,那就是希望他们一生“温暖纯良”。



因为一个人只有做到温暖纯良,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爱和自由。

仲问柳2021-01-08 20:33:3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08篇:第五元素!

01-18 15:58阅读 2817

如果你拥有拯救这个世界的超能力,你救不救?

相信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救!”





不急,安静一下、思考一下。

一小时后,有人问:“我有拯救这个世界的能力,那我有摧毁这个世界的能力吗?”

两小时后,有人问:“我可以只拯救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吗?”

三个时后,有人问:“这个世界有什么值得我拯救的理由吗?”

四小时后,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拯救这个世界?”





时间是个好东西,会让人思考!

通过思考你会发现:我要拯救的世界也许不值得我去拯救。

脱口而出的仅是“英雄梦想”!

深思熟虑的才是“真的英雄”!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曾经拍过一部非常有艺术气息的商业大片《第五元素》。

我当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觉得她就是一部“拼盘”电影,为了达到足够高的商业价值,把当年的热门元素通通塞进了胶片里。





在电影中,你能看到以NBA球星罗德曼、美国天后惠特尼休斯顿为原形的角色,还有神秘的克隆技术以及来自外太空的科幻。可是,当我把所有商业元素都剥离时,我发现,它本质上还是一部艺术电影。

吕克贝松,从来没有为商业低头,他用浪漫的手法揭露人性,残酷却不失温暖。





在这部电影里,他塑造了一个影视作品中非常少见的人物“第五元素”,她的特点就是“完美”。

完美的“第五元素”,拥有拯救地球的超能力。

她善良而美好,不懂阴谋、不懂算计、不懂反击,然而她除了拥有能拯救地球的超能力,却没有其他任何超能力。

一群善良的地球人保护她、帮助她;

一群邪恶的势力在狙杀她、围剿她;

她就在这种层层狙杀和保护中,仓促逃亡而又伤痕累累。





当一群地球人历经艰险,终于把她护送到地球最后屏障前时,她崩溃了!

她发现人类制造了残酷的战争、血淋淋的罪恶和无数邪恶的灵魂,这不是她想象中的地球,她看到了地球人类最丑陋的一面。

流泪的“第五元素”说:“战争和杀戮如果是真得,那这个星球不值拯救。”

矛盾的她,在最后一刻决定放弃,她想与这个她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地球一同毁灭。

这样的地球,不值得拯救!





这时,男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地球人告诉她:这个世界就算多糟糕,但这个世界还有爱。

这是电影中最浪漫的一段。

二人对话如下:


第五元素:“如果人类世界如此残酷,那他们还值得拯救吗?”

男主人公:“无论如何,请你救他们。”



第五元素:“给我一个拯救的理由。”

男主人公:“人类世界是有爱的。”



第五元素:“爱在哪里,我看不到。”

男主人公:“我爱你!”





在那群地球人心中,我爱你,是卑微的求助。

在第五元素心中,我爱你,是这个世界唯一的救赎。

【一部电影而已,不必太认真】





前几天邻国青瓦台十万人为“关闭同人色情网站”请愿的新闻下,我默默浏览了一下就关闭了,内心毫无波澜。

在我的认知里,我们国家的“净网”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因为“净网”不仅仅需要技术和财务,更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而在发动社会力量上,我们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当网络黑势力可以指哪屠哪儿时;当他们可以把未成年人操控在自己手中时;当我们认为网络上舆论失衡现象严重时……网络“正规军”并没有及时出手和扼制,从而错失可以获得与这群黑恶势力有“对标”能力团队的支持。





对于粉丝来说,忘不了去年的“悲愤”;

对于我们三观粉来说,走不出去年的“悲观”;

偶像明星和其唯粉所经历的是一场“键盘狭”搅起的风云;

而我们经历的是一场 “文化圈”的兴风作浪和幻象破灭;

都是网络暴力!哀莫大于心死!



习惯于看到世间不平事,就会气势汹汹的冲出来的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冷眼旁观,不仅仅是我,很多三观路人都这样。

当网络再次出现“恃强凌弱”的行为时,我连一个字都不想多说,我甚至带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想看看“失衡的舆论”如何收场。

就算世界毁灭,与我何干?





可总是有点心存不甘,就像活在颓废人间的地球人,在等待“第五元素”的救赎一样。

所以,你们永远都不懂,星光大赏的“红海”对我们的意义。



那是谁都无法预料结果的一场“拯救”;

是“第五元素”最后释放的超能力。

是我们愿意再看一眼这个世界的唯一力量。





无数次面临崩溃,却“从不放弃”的你们,已经在拯救这个世界。

所以,请保持你们的“永不放弃”,给我们一个继续爱这个世界的理由。

也请你们务必照顾好“奶瓶虾”,别让他们走错路。​​​

仲问柳2021-01-18 16:09:0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09篇:用“对标”来分析一下如何走红!

01-23 17:44阅读 41535

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位渠道商,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他把长江以北连锁商超的产品报价和样品给了我,并嘱咐我:“只要做到同质同价,我就铺你的货。”





我以为挖到了宝贝,拿着报价和样品如获至宝般推给了市场经理,结果他只用了一分钟就回复我:“做不了。”

我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对标不了,人家比我们有强太多。”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对标”二字。





我弱弱地说:“我们有渠道商的承诺啊,那是我的朋友啊,可以只铺我们的产品。”

他笑笑说:“在商言商,都是唯利是图的商人,最终做出选择的是消费者。你能搞定一个渠道商,但你搞不定全中国的渠道商。”

至此,我对“对标”有了一个粗浅的认知,原来与“渠道”无关。



什么是对标?

通俗的解释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从而找到改进自我的方向,这个“标杆”可以来自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





比方说,做手机的会去研究“华为”;做电视的会去研究“海信”;做啤酒的会去研究“百威”;做自热米饭的会去研究“开小灶”……

企业的目光会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业界最佳的差距,从而指明了工作的总体方向。





“对标”是一个过程中,不要太功利化,因为你与最好的水平永远都有差距。

有很多人错误的认为对标是为了更好的接近“标杆”,甚至是超越“标杆”。

其实大错特错,对标的真谛是完美的避开“标杆”。

大火的丁真,是2020年横空出世的一个“顶流”,数度登上热搜榜,很多人不理解他暴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的出现会有这么多人追捧和喜欢,也有人阴谋论的认为是背后的“资本”力量。

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道理很简单:丁真走红是因为他完美“避开”了所有“标杆”。





你把他和聚光灯下的明星比,你会发现,他的“高原红”是与众不同的;

你把他和同样拥有“高原红”小伙子比,你会发现,他的笑是与众不同的;

你把他的笑和同样纯真和小孩子比,你又会发现,他的灵气与众不同的;





他不需要把他身上的每一项被人赞誉的特质做到完美,他只是做到了在和任何人对标时,都完胜在他拥有“标杆”所没有的“独一无二”,所以他火了。





丁真现象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成为“顶流”,只要完美避开所有“顶流”就可以了。

“对标”的本质,其实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属于自己的“不可取代”。





混乱的2020年内地娱乐圈,在流量明星的造星市场上,有人总结出了一句话:“没有顶流出现。”

这一年的内娱,没有爆款剧、没有爆款明星,除了“一地鸡毛”,谁都糊得都不冤枉。





所有仙侠剧,都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影子;

所有娱乐节目,都是去年几款综艺的续集和复制;

所有新人,都在或多或少的模仿,没有人能做到与众不同;

……

非要算“爆”的话,短小精悍的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算是一部,而这部剧也是赢在完美避开了所有“标杆”,以独特的手法成为业内独特的一道风景。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这样,没有创新,只是模枋,根本不可能再创什么辉煌。





不过,2020年内地娱乐圈,还是有一场精彩的“对标”大戏值得载入史册。

我开始以为是“百家对标一家”,后来我才发现是“一家对标百家”。





有一家,既不是努力超越“标杆”,也不是努力避开“标杆”,而是努力干掉“标杆”。

在为此他们不惜血本,披皮百家、祸害百家;并为此打造一支团队,把“防爆百家”当作一场事业,开展的轰轰烈烈;整个一年,都在认认真真得搞“内狙”;以传销集团式运营CP粉,把 “捆绑”经营发挥到极致。

其手段连真业内都不得不称赞一句,百年难得一见!





人性就是一面照妖镜。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人性之恶提出了三点:贪婪、嫉妒、恶毒。

当一个人对权力的欲望达到顶峰而无所约束时,你可以看到人性最恶的一面。





在娱乐圈充满权钱交易的巨大利益陷阱里,他可以明目张胆地不跟你讲“武德”。

把“狙击”手段,全方位玩得一个得心应手,完全无视法律的尊严和道德的底线。

只可惜,狙击到最后,所有人都发现,灰头土脸的也只有他自己。

……………………



在这个娱乐圈

有的人,只做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所以,他最终活成了更好的自己。

而有的人,总想做别人,也在努力模仿别人;所以,他最终活成了没有脸的挂件。

究竟谁荒废了时光?



即然“干不掉”,“避开”是最好的出路!

即然不想“避开”,那永远就是个挂件!
仲问柳2021-01-23 21:11:4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0篇:请在狂欢中清醒!

01-27 14:35阅读 38013

2019年3月,我在实体书店最显眼的“堆头”上看到了耽美大神米洛的作品,一部相当“重口”的作品。那套书放在正中间,左右两边分别是《知否知否》和《中国诗词大会》。

我当时很意外,我知道实体书店有这种书出售,但绝不会放在C位。

什么样的作品站什么位置,那不是他的位置。

不是“配不配”的问题,文学作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口味。但喜欢读书的人应该都清楚,什么书可以座在书店的茶水吧前读;什么书只能半夜躲在被窝里读。

文化人应该都懂这个逻辑,放错了位置不是好事。

不知为什么,我当时的感觉很不妙:这种作品出圈意味着什么?





2019年7月,《陈情令》大火。

朋友圈都在推荐这部剧,其火爆程度超出想象。

而我对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竟然来自于网络上一篇“原著粉”写的文章:“陈情令,你为什么不承认他们的爱情?”

这时,我才知道,这个作品原著竟是耽圈非常火的《魔道祖师》。





随后,关于“陈情令”为什么要把“爱情”改成“社会主义兄弟情”的类似小文章开始出现在各个平台、论坛,几乎能刷到的地方都有,声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你总能刷到。

更值得寻味的是:在这种声音下面,没有探讨的声音,也没有人认真的去为迷惑中的人开解,反而是一群人抱团为他们的“爱情”感动。





我开始排斥这个作品,在我看来不过是作品宣发方采用“哗众取宠”的手段,为这部剧制造“卖点”,所以连带着我对这部作品初印象并不太好。





我读书很杂,也不认真,但混论坛经验丰富。在我看来,大众都是沉默的,而小众都是狂热的,所以我从不认为有话题的作品就一定有相匹配的受众,毕竟央视的作品达到3亿观众也不过就是分分钟的事。





直到2020年3月,227事件的发生。

因为有未成年人被裹胁其中,因为事件起因在“亚文化圈”而让我深入关注。





当我把《魔道祖师》和《陈情令》两部作品看完时,已经是2020年8月末的事了。至此我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一个很痛心的答案。

我很惋惜,这是两部被“小众的狂热”带歪了的优秀作品。

因为两部作品中的“侠之大义”完全被忽略了。

两部描述江湖往事、气势磅礴的作品,硬是被传说成“耽改”爆款,爆在迎合了小众的口味。





“侠义”是大众的清醒,“爱情”是小众的狂欢;但大众往往是沉默的,小众才是热衷于讨论的。

事实不是这样的,也不该是这样的。

《魔道祖师》中拿去不可说的描述,是可以给孩子读的;只要有正确的引导,他可以成为经典。

《陈情令》中优秀的国风、美学、江湖、侠义这些极具价值的中国风被完全忽略了。

小众的狂欢战胜了大众的清醒。





“亚文化被控制了”,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

文化一旦被控制,就会变成商品。

商品再美都是廉价的;而文化再土,都有其无与伦比的高贵。





我曾写文呼吁,请把“陈情令”和“魔道祖师”当作两个作品,请尊重创作者的改编;我也曾隐晦发文揭示资本给作品错误“定性”了,作品中的人物在现实中被资本给“魔改”了。但很快,某大粉迅速组织团建,一时间,我这篇文章下涌进大量失去理智的言论。

我隐藏了那篇文章,倒不是介意那些攻击言论,我只是不想被有心之人借机起势,但更坐实了我的猜测。

有人在利用“小众”出圈搞事,所以他们阻止真正引导“小众”出走狂欢的一切言论。





前几天,国家收紧耽改作品的消息发酵了,不出意料“陈情令”秒上热搜。

与此同时,有人开始清醒,私信我说想看我的文章。

为此我只能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

那篇文章,我表达的意思只有一句话:资本入局,小众文化圈被廉价出售了,恐怕他们以后的生存空间要靠资本的施舍了。

但遗憾的是,很多三次元的人都看懂了,但小众文化圈的人没有看懂。





我多次提示过,因爱而汇聚,才是圈; 同人圈、耽美圈、饭圈、剧圈、动漫圈,专注自家才是对自己热爱的最好的保护。

但有人想把这几个圈一网打尽。

一个大IP要想成功,必须把几个圈都捆绑在一起,分母够大就赢了。

所以,“陈情令”必须是“爱情”、而“博肖”必须是真的。

因为只有这样,这几个圈才能永远在一起。

资本才能裹胁这几个圈打包在一起,对抗主流文化。





有的人就是要打破几个圈“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建立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所以,他们要不断制造洗脑包、制造话题,在各个圈子里拉词条引战,不然这几个圈怎么对立、怎么撕扯、怎么维持“热度”?。



而这种操作早就开始,也许比2019年3月还要早。



无论怎样,请小众文化爱好者在狂欢中清醒,在清醒中狂欢!

别去受“有心之人”指使去当一把枪!

别让自己热爱的圈子成为炮灰!





仲问柳2021-01-27 20:00:0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1篇:AO3,站在你身后的究竟是谁?!

02-01 16:51阅读 608

我在看来,中国艺人的高光时刻,不是国际拿大奖的那个舞台,不是红毯上的群星闪耀,而是2019年中国娱乐圈的“解约潮”。



2019年上半年,诸多国际知名大牌包括但不限于范思哲、纪梵希、蔻驰、CK、施华洛世奇、亚瑟士等均被发现在部分产品设计或宣发上出现立场问题从而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

事件发生正值国际关系敏感时期再加上品牌方的反应迟钝,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国内大众的不满。

此时,中国艺人纷纷挺身而出,所有这些品牌的代言人,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解约,坚定的维护国家的权益,态度刚烈。

根本不必等官方出手,在国家立场上,只要“涉嫌辱华”,中国艺人们就会好好地给他们上一课,让这些品牌都知道中国是不好惹的。

随后在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各个品牌方纷纷公开道歉、下架涉事产品。这才渡过危机,并能够在中国继续经营下去。

这次事件,让国际上所有傲慢的大牌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既然想要在中国立足赚中国人的钱,就应该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中国人的文化。





事实上,深究每一个国际品牌,都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把中国消费者当成“金户”,却没有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更缺少足够的尊重。

他们甚至还没有走出中国人“贫穷落后”的思维怪圈,更没有想到中国人对国家立场的态度之坚定和不妥协已经深入到一件T恤、一条微博。



这次解约潮,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的地位,让外国人改变了中国“人傻钱多”的刻板印象;这也是国内社会“正道之光”的一次闪亮登场,而中国艺人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用“骨气”证明了其商业价值。

时过境迁,2020年2月29日上午10点,一家在中国开放了中文区的同人文交流网站AO3,以极度嚣张的态度发表了一篇声明。(这篇声明现在依然在,有兴趣可以亲自去阅读)





我以我多年来的阅读经验,“捏着心脏”将这篇通篇充斥着“傲慢”和“优越感”的声明仔细阅读多遍,我完全读懂了他们想要表达的态度和立场。

为了清晰解读这篇短文,我采用我个人总结和原文内容的形式对比,如果你认为我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那句话,你们自己去查阅原文。

黑体字为我的总结,相对应下面为声明的原文:

“我们只遵守美国法律。”

——“因为OTW及其服务器都设立在美国,我们认为美国的法律适用于AO3,即使作者本人属于别国居民。”

——“AO3的服务条款在制定时便严格遵守了美国各项相关法律。”





“我们对网站上传的作品不做任何限制。”

——“作品库不会因内容冒犯他人而将其删除,无论该内容主观上是如何地糟糕、令人反感或充满拼写错误。”

——“AO3不会因为它的内容露骨而删除它。”





“关于未成年人的性描述,我们不上传真实影像,但文字可以。”

——“儿童色情内容与描写年龄小于18岁的角色进行性行为的虚构文学是有分别的,发布和阅览后者在美国是合法的。”





就这三个观点,完全无视中国法律,他们清晰表达了以下的意思:

我不遵守任何国家法律,我只遵守美国法律;

我不考虑任何国家的未成年人,我只考虑美国的未成年人;

我发布的作品在任何国家都是“自由”的,不设限的。





对于在中国运营的法律适用性,通篇表达的只有一句话:那是你们自己国家的事,如果你们不想看,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不看。

全文连“中国”两个字都没有提,更遑论尊重和理解。





更让人生理不适的是这篇文章的措词断句非常“西式”,不像是中文原创,更像一篇译文,说直白一点:像是美国人写的,然后由翻译器翻译而成的文章。





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发布在2020年2月29日,在我们国家推行净网行动的前一天,这个敏感的时间让这篇文章更突显出了一种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嚣张和傲慢。

这就是,AO3的态度,一个官方的态度。



时间已经过去快一年了。

但这个“声明”始终是我内心过不去的坎。

我咽不下这口气。



这篇文章的每个字,都像一把尖锐的刀在我心口上缓缓的雕刻,每一个字都滴着血。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活得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在青天白日下,感受到被烈强践踏的疼痛。




我们不是鸦片战争时的中国、不是九一八时期的中国、我们甚至不是“南联盟解体”时期的中国;已经2020年了,为什么我嘴里却品出了血腥味,那是我们打落牙齿和着血泪吞掉的屈辱。

一个在美国的四流的网站,在中国经营却如此放肆,是谁给他的勇气和底气。





今天,我不扯什么饭圈明星什么内卷争斗,我只谈AO3,只谈这则挂了快一年的声明。

我只想问一句话:

AO3,站在你身后的究竟是谁?!​​​

仲问柳2021-02-01 16:54:17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2篇:AO3,站在你身后的究竟是谁?(续)

02-04 13:51阅读 6439

AO3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很多人不清楚。

所以,当有人掐头去尾“认真”解释之后,“热血青年”迅速站在了AO3一边,哪怕他们从来没有登录去看一看。

我在翻烂了各平台并查阅了部分文献后,把收集的信息汇总并简短的介绍一下。





AO3背后是OTW组织,这个组织是美国国税局认可的非营利性组织,负责AO3的管理并为运营买单。

AO3是保存同人小说及其他再创作作品的非营利性开源储存网站。

AO3是非盈利的网站,所有作品免费且不做任何删减的全面开放。

AO3作品库曾获得2019年第七十七届“雨果”奖。





“文化自由”、“非盈利”、“获国际大奖”,这是穿在AO3身上的“优秀”标签,但其他的标签在网络上被“巧妙”的隐藏了。





AO3作品库中有超过86%的作品,涉黄、涉性、涉淫、涉ZZ敏感,内有大量不可描述的文章,在中国已严重踩过“红线”(注意:红线的意思是ZZ)。





AO3的“非盈利”仅指不向投资人分红,但实际上AO3收入颇丰,其主要收入来源于“有计划”的捐赠及“部分功能性收费”,这包括如果启用屏蔽“未成年不适”的内容需要交费。

“不想看需要交费”比“想看需要交费”哪一个更高级?





AO3获得的雨果奖不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而是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会上决定设立的根据爱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国科幻小说奖。

我从不否认这个奖项的份量,就像你不能因为“藏独分子达赖喇嘛”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就否认“诺贝尔”奖一样,我们否认的是“藏独分子达赖喇嘛”。





这么说,也许很多AO3的拥护者会反驳:不要忽视AO3上的优秀文学作品还有那些文笔优秀却从不求名利的太太。

不,我不是忽视,我仅是无视。

这不是蔑视,这是我们平等存在的最好办法,相互无视。

所以,我希望你们也能做到,无视像我一样无视你们的人,而不是总是出现在无视你们的人面前。

否则,你们的不求名利,更像是一个笑话。





但我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普及AO3,我是想谈谈站在AO3背后的人。

AO3是美国网站,服务器在美国,但有开通中文服务区并在中国运营。

网站的推广和运营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这些这“志愿者”的工作除了对作品进行手工分类,还有一项就是“网站的推广”——吸引中国用户注册并参与作品创作。

那这些“志愿者”又是从如何获得作品,又是如何引流该网站?

从其背后组织OTW挖起,一个词数次跳入我的眼球——“公知”,OTW与中国“公知”一向联系密切。





公知,从字面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但在网络上,公知还有另一副嘴脸。下述这段描述来源于网络上的总结:

在中国,有一群人叫“公知”,他们的祖国是美国。一提到美国,他们便两眼放光,神情肃穆,满脸虔敬,俨然在出征前高奏《星条旗之歌》的庄严场合手捂胸口,坚信星条旗永远不落的美国士兵。

在他们心里,美国就是完美,美国就是神圣,为了美国的利益,为了美国的神圣之名,他们日夜奋战在中国的微博、论坛、博客,还有各种纸媒和电视上。

这种人,让我想起一句话:涂着昂贵的口红,喊着廉价的口号。







这是一群不可小瞧的群体,因为他们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使他们看上去更具有“信服力”;而他们乐于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使他们具有一定知名度;同时他们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言论又使他们吸引大批的拥护者。





他们活动的方式就是通过引导舆论和调动拥护者情绪来达到最终的经济利益。

有一个词或许比较适合他们——意见领袖。





“公知”是公共议题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有目的性引导舆论或发表批判言论,同时由于他们通常具备跨学科属性,他们的影响力往往会被大众不通过调查而认定为是权威的。





同样,他们也会在各种场合表达“家国情怀”,让你对他们的人品和信条深信不疑,他们是一群不忽视的群体。

所以,AO3背后的组织OTW需要这群“公知”的支持。

这就不难理解,当AO3事件发生时,为什么那么多“公知”迫不及待的下场。

从我的角度来看,事件之初的目的也许是为AO3引流,但之后在被小部分清醒人士质疑后,又迅速将事件下沉“饭圈”,引导只会复制粘贴的营销号把事件的焦点成功引到“粉丝举报”上,而闭口不提网站属性及侵犯人权的问题。





整场荒谬的事件中,唯一让我欣慰的是看到一个被“忽视”群体的崛起。

一群循规蹈矩、碌碌一生的平凡人,真正站在“家国情怀”面前拒绝被公知舆论引导的群体。





国家优秀文化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从来不是这群公知,而是“家国情怀”。

在这群人心中,“家国情怀”是永恒的主题。



这样的一群人并不活跃,但数量庞大。

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从不怀疑、无限热爱。

对于“公知”所掀起的任何风浪,他们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站在AO3背后的人,你们擅抖了吗?





​​​​
仲问柳2021-02-04 14:11:0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3篇:关于“文化输出”,我要说几句!

02-09 12:24阅读 2675

关于“文化输出”这个话题,我看到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其实我不是为了推广“斗罗大陆”才提到文化输出,我关注中国文化产业输出已经多年。

你们太多人并不懂“文化输出”代表着什么。

那不是商业利益,那是国家利益!





如果没有记错,2015年《甄嬛传》曾在美国Netflix网站付费播出,这是中国首部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的中国电视剧。

尽管该平台仅给了6集的时间,但国内制作方仍投入巨大人力重新剪辑,主创团队还增加拍摄了老年“嬛嬛”形象让这部作品更丰满。

从这个层面上就能看出我们国家有多么重视“文化输出”。

《甄嬛传》出征海外,不是商业行为,是国家行为。





多年来,我们国家已经对外输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大家熟悉的热播剧、网络有影响力的仙侠古装剧、现代都市题材剧几乎都曾在海外各大平台、电台播出过,而且播出效果很好,海外华人圈都有极高的评价和口碑。

但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男频玄幻”一直是个短板,一是本身这种题材作品本身就少,另一个原因是这种题材在国内受众就少,国内观众更能接受“女频”作品。





但“男频”作品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极受欢迎,仅从输入到中国的“美剧”上就能看出这类题材在海外有多高的“接受度”。

可以说,“男频”作品是最容易被国外“主流”接受的作品,但也正因为如此,“男频”作品在国际上的推广阻力重重。

因为“男频”一直是欧美人的天下。





一说到这里,我一直深深为《陈情令》遗憾。

如果不是这部作品在营销方面过于“商人近利”,这本是一部可以出圈的“男频玄幻”作品,但却终被死死的攥在“腐文化圈”手中,错失了可以突围的机会。





“斗罗大陆”在空降前 ,我还曾肯定的对朋友说:不会上星。

我是完全站在商人角度作出的判断。因为首轮独播,二轮上星是这部剧商业价值的最大体现。

然而当我看到这部戏首轮便是央视、网播、全球20多个国家同步,我知道:这将是一场大格局的合作。

商业利益终于在了国家利益面前低头。

我也终于理解,腾讯前期开通肖战的专属频道,油管开通肖战的专属区域,也许都是这次大合作的布局。

我从不认为这是肖战的机会,因为即便没有“斗罗大陆”,他也是可以带着作品上世趋的男人。

但命运是一门玄学,这种神奇的交织,他退无可退。

机会变成了责任,他必须要扛。





在文化输出方面,我们国家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

在海外,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品的印象,依然还是《红高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但提到日韩文化,则是动漫、是韩剧、是综艺、是青春组合……

我们不是文化落后,我们是输出上的落后,是在文化“多元化”输出上的落后。





我们太骄傲了!

我们只认可“四大名著”是优秀的,“国家宝藏”是优秀的,只有我们认定的“优秀”才有资格出征海外,低于这样的作品都是“丢人现眼”。

但文化输出,除了优秀,还要考虑国际上的“接受度”和“影响力”。

只有先接受,才能谈得上影响!才能让世界更全面的认识中国!





这两天收到一些私信,我也统一回复一下。

但凡我有私心,我可以写演技、写特效、写剧情,这些可以获得更高的阅读量,但这些我都没有写,我甚至没有夸过这部剧的任何演员,尽管他们每个人都表现优秀。





多年来,我网上看文都是付过费的,所以我好像不欠任何“文学家”的账。

推广网络文学不是我的责任,更不是我的义务。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高贵。

我看我的剧,你们看你们的书。

都是自己喜欢的,谈不上侵犯。

我始终认为,多读书可以让人变得彬彬有礼。

我不接受看过书就骂作者、骂编剧、骂演员的行为。

但我也不会与骂人的人对线。

两颗星球而已,不需要碰撞。

没有相濡以沫,只有相忘于江湖!





最后一句:

只有吞下委屈,才能放大格局!

仲问柳2021-02-09 12:40:1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4篇:豆瓣,你要糊了吗?

02-18 17:19阅读 66513

斗罗大陆,爆了!

我这么说,完全凭数据说话,别扯什么粉丝刷、数据水、榜单假。



“爆”剧的标准是在“斗罗大陆”播出之前大家就公认的。

说白了,先有的标准才有的“斗罗大陆”;总不能有了“斗罗大陆”之后,就硬生生把标准给改了吧。

你承不承认,反正我上班第一天办公室都在讨论这部剧;都不是粉丝,“超点”的就我一个,我还装傻充楞的听他们讨论20集之前的内容。





“斗罗大陆”播出到现在,横扫各大榜单,数据断层领先,七个国家海播热剧榜第一。一个榜领先你可以说水,但V榜、猫眼、骨朵、塔德文、云合、艾漫都领先,你总不能说所有榜都水吧,数据无情但最直观。

天天有人在分析“扑爆”,刷标题刷得不亦乐乎,可惜投资人看得是回报率,平台看得是播放量,观众看得是热度,还有播放前的业内看片会你当是组团玩啊?全网防爆防到这种程度还能出圈,那只能说斗罗大陆已成爆款。





也别拿另一部热播剧来对标,那也是我爱看的剧。怎么,同期不能有两部爆款剧吗?别忘了,2019年的《陈情令》和《亲爱的、热爱的》也是同期爆的啊!

当然,不服气的人大有人在,不过有一榜单,是公认的爆剧榜单。

“豆瓣评分人数榜”

因为这个榜单前排20名都是爆款剧。





看看“斗罗大陆”在这个榜单的位置:开播13天,豆瓣评分人数破61万。这个数字已经杀进“豆瓣评分人数榜单”第四名,前三名分别是《陈情令》、《隐秘的角落》和《庆余年》。





肯定有人对这个数据里的“粉黑”人数质疑,认为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真正观剧而纯粹是为了评分而评分的。说白了,这个人数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恶意黑评和对冲红评。

为此,我仅以我个人的数据处理经验做一个过滤,我过滤掉“粉黑”中的非观剧因素,所以五星和一星各裁去一半人。

之所以裁去一半人,是因为评分里有一部分是书粉和漫粉,要尊重他们对剧版和原版之间有落差而发表的评价,所以,尽管他们中有人会打一星,但他们不是黑粉。

也有许多红粉或路人因为一怒之下对冲一星,也放弃自己的打分原则,直接选择打了五星。

所以,截止我发稿为止,一星五星人数我各裁掉50%,也就是裁掉整个打分人数的32%,那仍然还有43万人参与打分。





43万人,排名总榜单的第九位。

按论坛公认的超过40万人为爆剧的标准。

斗罗大陆,还是爆了。

而这部剧也才刚开播13天而已。





但我今天要说的重点,并不是斗罗大陆爆不爆。

而是再这么搞下去,豆瓣就糊了。





豆瓣中大量水军黑装粉打一星,“斗罗大陆”并不是第一部。

最近几年,娱乐圈稍有点制作规模的新戏上映,总会有一群人跳出来打一星,我也会看到制作人呼吁:一部作品制作不易,请大家多多包涵。

为大众提供娱乐作品的人低到尘埃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随手搬出几部作品,我发现被疯狂打一星的很多,而这些作品在黑评的控场下,几乎都已经放弃挣扎,因为没有足够的多的五星对冲,只能认命。





而这次关于斗罗大陆的粉黑评分中。

我看到粉丝这边在呼吁同担:请多支持。

黑粉这边全部嚣张的喊着:给我打一星。

粉丝的五星是持续增长;黑粉的一星是一夜暴增。

所以,没有什么粉黑大战,更没有什么两军阵前的对垒,

因为,高下立见。

这群黑粉,不会只对“斗罗大陆”一部剧下手,这次不过是在给整个内娱展示肌肉。





这几天,大家都在气愤各平台在防爆“斗罗大陆”。

但我看来,有人可能不止想防爆这一部剧,而想通过这件事召告整个内娱:这个娱乐圈,我们说了算!

他们想扰乱内娱市场,让某些资本从中获利。

一个好好的内娱,不是百花齐放,而是小丑当道 。

而豆瓣作为一个提供作品评价展示的平台,至今没有拿出一套有效的防控办法。长此以往,不过就是把这公共平台拱手相让,最终变成职黑欢呼的阵营。

以后,不会再有人相信豆瓣评分!





前几天,我去豆瓣彩虹组“踢场”,这不是我平时的性格,但我看到一个原本有30万人的公共大组仅在几日之内变天,我在决定离开之前还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如果平台方再不采取有效的治理黑评的手段,那平台中所有黑评产生的不良舆论影响,终有平台方来承担。

闹大了,糊得不是黑粉,是平台!




仲问柳2021-02-19 00:03:3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5篇:斗罗大陆,一部关于成长的史诗!

02-21 16:12阅读 39338

“斗罗大陆”开播之初,我其实有点担心这部“热门”剧的热度。

这个大IP“关注”的人多;“听过”的不多;“想看”的人更少;“看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尽管原著和动漫有看上去庞大的群众基础,但这种类型的剧版从来都不是依靠“书粉”和“漫粉”来带动基本盘。





开播前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向朋友圈推荐这部剧。

没有缠绵悱恻爱情故事;没有强烈的事件冲突;没有世故圆滑男人之间的权谋争霸;甚至没有电视剧“相爱相杀”的重口味。

这个剧太“清水”,朋友一听我的介绍直接礼貌回我了一句:“不是我的菜。”





男频玄幻,她们都提不起兴趣。

你说特效好看,她会说:特效看多了眼花;

你说男主好帅,她会说:想看帅哥可以直接刷他的怼脸视频啊。





直到初九那天,朋友跟我说:“你要看吗?我有会员,我是VIP中的VIP。”

然后她乐呵呵地说:“我和我女儿一起看。”

我点惊讶,因为我知道她女儿混二次元,对饭圈并不友好,平时根本不追剧的。

此时我知道,这部剧确实好看!





一部电视剧要让人有了“追”下去的欲望,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讲了一个好故事。

“斗罗大陆”完胜在打破了原著中“升级打怪”的游戏设定,认真地讲了一个好故事。

讲述了一个名字叫“唐三”的男人的成长史诗。





编剧保留了唐三的基本人物设定,却给予了他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让他的成长更合情合理。

故事中依然有原著中属于“斗罗大陆”的庞大的构架,有属于“人”的两大王国、七大宗门;有属于“兽”的星斗大森林;以及这个魔幻世界的严格等级制度;魂师的能力由魂环决定;魂师身份由武魂决定。





而唐三,尽管是“上三宗”的小公子,拥有罕见的双生武魂,天生满魂力,但开局却是一个从山村小铁匠铺走出来的小人物。

因为他必须完成从一个从“人”到“神”的蜕变。





他的成长就像《阿甘正传》一样平铺直叙的打开,他的经历却像进入一座古堡推开一扇又一扇房门一样,充满着有惊喜和意外。

他不是出场就自带音效的江湖大佬;也不是出生就开了金手指的世家子弟;他没有霸道总裁的邪魅与狷狂;更不是大家想象中“美强爽”的绝世少年。

他由弱变强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像美式橄榄球场上的“四分位”,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漂漂亮亮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达阵”!

他控制了全场。

他强大的心理能力是他成长中最大的力量。

他拯救一群小兔子,只因为“强者应该天生保护弱小”;

他拯救他的队友,只因为他必须“带着父亲留下来的力量好好的活下去”;

他拯救一座城,只因为“杀戮不能带来希望”。

他被命运推着走,但他顽强的走在命运的前面。

“你选的路我不会走,我要走我的路。”

他是“史兰克七怪”的团魂、是最强者、是控场的核心,但他与每个战友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最强“外挂”,他与他们一起成长,一起辉煌。

这个男人,有“家国情怀”!

这种大情怀,注定了“斗罗大陆”将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开疆拓土。





这部剧难得的是连反派都有着丰富而饱满的性格。

逃亡到西思城大开杀戒后成为城里人人畏惧的大魔头王圣,在杀戮中得到他认为的“尊重”和“满足”;

不想按着长辈“养成废物”的道路成长的城主之子萧公子,认为毁掉比自己优秀的学员可以让自己强大。

渴望获得解脱的夜火村村长,坚信牺牲无辜人的生命换取“解脱”是值得的。

他们有他们的生存法则和人生哲学,可怜可悲,但你却恨不起来。

这种正邪之间的碰撞,并不是简单粗暴的黑白众生像,反而有其独特的韵味。

是玄幻也是人性!





这部剧魅力强大,完全没有硬伤。

合家欢可以一起看,有笑点有泪点有共同有话题;

孩子们看,成长、经历、变强、励志,全程高燃正能量;

职场人看,团队、信任、合作、精诚所至,成长伴随着成功。

是玄幻也是人生!

这部剧传递的理念太强大的,强大到模糊了这部剧的男频、玄幻的标签,反而让每个人都能“共情”到红尘中的自己,觉得里面总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





任性的上三宗世家小公主却骨子里透着不服输的宁荣荣;只想平凡成长不对自己有高要求的欧思客;想做强者拥有英雄情结的戴沐白;一心变强追求更高“自己”的朱竹清。

总有一个人,你觉得那就是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你。

你在追剧,你也在追你自己。



斗罗大陆,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史诗!

仲问柳2021-02-22 09:58:4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6篇:这不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这是网络时代的眼泪!




五分钟之前,发现在已经有人发长文了,但我的文章已经写好了,思前想后,我还是把文章发出来了。

我第一次提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时,那篇文章下的评论让我震惊了。

我看到了开闸的眼泪、无尽的悲伤和一个群体在创伤后呈现的“自闭”状态。





那篇文章我并没有提到“伤后治愈”,因为我不是心理学专业人士,我无能为力。

我咨询过我一位曾患有严重PTSD的朋友,她说:陪伴很重要,但还是要靠自己。

我那时终于明白,这场网络暴力,已经不是一个娱乐事件。





一个明星受到规模化网络暴力攻击,那他的家人、朋友、粉丝同样也会有被网络暴力攻击的钝痛感;

一起社会事件因当事人的职业而受到全网遣责,那从事这个职业的群体同样也会有羞愤感;

在被舆论歪曲的事实面前,在舆论指向性破坏公平公正的天平面前,任何重视品格修养的三观群体都会有强烈的自我否定感。

被“百般羞辱”后那种“百口莫辩”的压抑,你都能感同身受,这其实都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已经不是一种你想象中的“针尖对麦芒”般的尖锐伤害,有时更像“温水煮青蛙”,用颠覆你认知的手段,不断打击你建立起来三观。

“想不通”才是最大的隐患!

因为你可能会因为“想不通”而放弃你坚持的信仰!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事。

让无辜者背祸来平息舆论纷争,用切断大众喉舌来断定“公序良俗”,本身就是价值观体系一个十分别扭的观点。





去年227事件以及围绕227事件不断衍生的后续各类事件,其实都在扭曲一个社会的价值观。

饭圈事件上升社会事件进行多维打击;社会事件下沉饭圈事件进行恶性竞争。

227事件,根本就不是一场风花雪的事。





这一年的时间,我每次都是被动的根据形势发文,每次出现黑热搜、出现被控制的舆论或看到一些莫明其妙的言论时,我都会写一段文字来支持主流价值观,尽可能坚守住自己内心的“三观”。

这是我们这群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个平台上的“三观路人群”的常态,我们这群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靠谱。

我们不是以此为生,你没办法用“朝九晚五”约束我们。

我们之间最大的默契是互不干涉,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输出自己的观点,哪怕有时这些观点是不一致的。

但也正如我们的初衷一样,我们不入饭圈,我们不是为一个人而来,我们终究是放不下“家国情怀”的人。





可是这次,我们决定“主动”去做一件事,我们想建立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叫#温暖治愈的开始#,我们希望在一年里,曾经被网络暴力伤害到的人可以在这个树洞里诉说一下自己的心声。





这个树洞,不是为了控诉,而是为了倾诉,把心里的“想不通”说出来。

我知道很多人的心事,并不愿跟熟悉的人分享,但愿意跟陌生人分享。

所以电台的“午夜心声”那么火,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即是开解自己,也是寻找温暖的安慰。





于粉丝而言,把伤痛扔进这个树洞里,让它尘归尘、土归土,留下积极的心态继续陪着那个人向阳而生,把2020年当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于路人而言,把伤痛当作“时代的眼泪”,用最后的热情烘干它,埋进土里,转过头,微笑走下去。

因为,无论你们有多么不甘心,他全部买单了。

因为他只想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放过他的粉丝。





这个时代终将过去,这场事件,终会成为这个大时代中的一个小时代。

把你们的故事留在这个树洞里。

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面对那段日子,那总有一段文字是属于你们自己的诗歌。

…………



用文字抚平伤痛,不在乎文笔、不拘泥格式,但请注意保护自己三次元的隐私,毕竟只是一个树洞。

这个树洞的目的是对网络暴力后遗症的治愈,是温暖治愈,是用来心疼你们自己,愿你们以后的人生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仲问柳2021-02-27 16:58:4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8篇:告别,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03-01 15:44阅读 8476

当我决定开启#温暖治愈的开始#这个新词条的时候,我就已经准备向过去的一年做一个告别。

过去的文章于我而言都是黑暗时期的作品,但也确实代表了那一段时期三观路人的挣扎。





昨天的微博之夜,我突然生出一堆感慨:粉丝追求的是简单的快乐,而我们总是在挑战复杂的人生。

我们这群人,比芸芸众生多了一份清醒,却少了一份洒脱。

我们活在黑与白的夹缝中,真实而又残酷的体会着“世事无常”。

我们可能是这场事件中的一个“意外”,我们的出现到底是对还是错?

所以当大家都在谈“放下”的时候,我们反而“放不下”。

“何去何从”是我们这群人一直在争论的话题。





事实上这一年来有很多三观路人在这个过程中“路转粉”。

我跟他们说:当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先顾忌肖战和他粉丝感受的时候,你就去当他的粉丝吧,这样你会更快乐。





我们不是粉丝。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让肖战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活成肖战想要的样子。

我们来的这里的初心,其实与肖战本人无关。我们仅仅就是输出我们内心认为正确的观点,等待一个公平的评价,一个可以盖棺论定的结果。





有一件事你们可能都不了解,去年事件之初当我的“三观”碎了一地的时候,肖战仅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各类文章中的名字。我根本没有去注意到他本人,我甚至都没记住他的脸。

不是我没有审美,我只是没有去审美。

但事件过后的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其实真得差一点就“路转粉”了,或者说我有一段时间真得就是粉丝心态。

“考古”是个可怕的词,调查一件事件的同时必然要去调查“当事人”的过往,这的确会影响你的判断。

所以我曾经和粉丝想的一样:只要他回来了,我就会与这个世界和解。





但是,我们被撕裂的价值观不重要吗?

我们被深植在心中的家国情怀不重要吗?

我们认可的伦理道德不重要吗?

当肖战真正回来时,我们发现:有些东西还没有回来。





很多人忽略了“三观路人”的群体性伤害。

这个群体的心理创伤可能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我们这群人只想守住社会道德底线。

我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能不约而同的发出相同的呐喊,无非就是因为我们有信仰、我们有家国情怀、我们崇尚道德、敬畏法治,我们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民生和国家时政。





我们代表了中国这一代人的想法。

我们从不为自己而活,也从不为这一代而活,我们想要捍卫法制的尊严、国家的尊严,

我们能有什么错?

我们想要一个结果,不可以吗?





去年三月当这场风暴突如其来时,我们所有人的的状态其实都是懵圈的,因为这个瓜我们吃不明白,是真得吃不明白。

整个网络上占据“高位”,拥有“话语权”的人(或账号)侃侃而谈输的观点和立场让我大跌眼镜;主导网络的声音与我们的观点和认知大相径庭。

压抑和自我怀疑让我们备受煎熬、极度痛苦。

不仅仅是压抑和自我怀疑,更有一种恐慌和恐惧。

因为哪怕你说了一句与“他们”不一样的观点,你的评论区就会出现大量的恶毒言论,包括各种恐吓的声音。

那声音让你有一种画面感,你会觉得恶魔就在你的身边,无时无刻不盯着你,无论白天 还是深夜。

失眠困绕了我很久。

那段时间我甚至有点神经质的在网上搜索能让我认同的声音,可怕的是:这样的声音的确有,但在“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

现在想来,其实那就是一种被网络暴力后的状态。

我们的“三观”被网暴了。





我不敢网络发言,现实中也无法找到有共鸣的人,但生而为人的骄傲又让我不想屈服。

所以,我保持沉默,这是一种胆怯的勇敢。





于明星而言,沉默的代价是失去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名气”;

于我们而言,沉默的代值是开始接受扭曲的价值观;

于国家而言,沉默的代价是失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的民心。

我们真正恐惧的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崩塌。

我的文章中,曾谈到孤独和自闭,那是一种拒绝参与热闹的执拗。

即使现在春暖花开但,冰冷的心依然没有融化。

粉丝只关注一个明星;而我们关注了一个时代。

思考越多,我的心越乱。

社会事件,拿无辜之人祭旗,凭什么?这个牛角尖钻进去真的很难出来。

所以,我们其实都在用自己的力量突破。

这一年来,你们看到的破茧成蝶,不过都是用“勇往直前”换来一种“不堪回首”。

那些为“三观”而战的人,真得无法做到“轻舟已过万重山”。

真正能治愈我们的,还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朗朗乾坤下的结果。





我转向“网暴受害者治愈”这样的话题,只是因为我需要一个喘息,有些包袱要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

向阳而生,我尽力吧!



我们不会再去纠结在过去,我们也会努力去与各个阶层人的进行沟通和了解,这是一个复健和治愈过程,也是重塑我们三观的过程。

也许很漫长,但这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



仲问柳2021-03-01 16:13:5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7篇:青春期的伤痛——“你们根本就不理解我”!


这两天,又听到一个孩子跳楼自杀的消息。

其实这种新闻有时已经都不算新闻了,因为几乎每年每个地区都在发生。

表面上看是长辈拿走了孩子的手机,让孩子激愤之下选择轻生。

但深层次的答案应该是那个孩子内心想嘶吼出的一句话:“为什么你们不理解我?”





因为和年轻的群体打过交道,我深知这群孩子的心理状态:他们往往会在一个“点”上走不出来,而忘记了“全局”是什么。

就像当年我指责年轻的团队不知道节省,超支严重,却因为我说了一句:“现在是投资人在养你们,你们别不知轻重。”令他们几乎暴走,跑到投资人那里集体告状。

投资人完全不知道他们到底要表达什么?他们哭着说:“明明我们是自己养自己啊。”

可投资人说:“你们现在花的的确是投资人的钱啊。”

他们的愤怒更加不可遏制:“你们根本就不理解。”

后来过了很久,我才终于理解:那个“养”字,在他们的认知里,是“不劳而获”,是“好吃懒做”,但他们认为他们足够努力,只是还没有实现目标。

然而我理解这些时,已经过了很久,很多东西无法挽回。

他们为此闹了很久,最后惹得投资人拒绝二次投资,因为投资人觉得这个团队不可理喻。

这是一个速食时代,“耐心”是个稀罕物,无论是追求“利益至上”的投资人,还是追求“结果”的我。

我们都没有去理解这些人心理的时间。





平静之后,我深夜开始反思。

因为这一段时间,真得见识了太多思想打不开,走不出来还在较劲的孩子,这是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一个群体。

他们非常容易陷在一下坑里走不出来,然后在那里原地踏步,蹉跎了岁月。





事实上,三次元的生活中,我真得没见到那些在网络上言语偏执的人,我一直以为:这群人可能只是活在网上的一个账号而已,直到我同事把女儿带到我面前。





我同事的女儿,14岁,她在朋友圈每天喊“抵制”,在家长群、同学群里发口号。她的母亲说,她们之间无法用语言沟通,因为她的女儿只会对她做一件事:微笑着竖中指。

她母亲的担忧和我一样,怀疑她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





但小姑娘却异常喜欢我,仅仅是因为我能听懂她说的话,看到我会跑过来拥抱我。但我从来没有主动去拥抱过她,我做不到。我至今没有告诉她,我就是她口中一直在骂的那个“傻逼”。

她目光中跳跃着她那个年纪的单纯快乐,我无法把她和网络中那些刷出恶毒词汇的人联系在一起,但和她聊天,我还是能感觉到她思想被圈禁的严重。





她对动漫及特定文学作品之外的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是在她喜欢的圈子里,她也只对她喜欢的某个作品感兴趣。

谈别的,她拒绝。

同样都是热爱文学,我是包容性的,而她是排它性的。

这是我们俩人态度上的差异。





但和她的交流后还是让我有所发现。

“包容”于她们而言,反而是一种“轻视”,因为对于她们“挚爱的东西”,你的“无所谓”态度远比“不喜欢”更让他们气愤。

不喜欢,是你了解之后做出的判断;

无所谓,是你根本就没有去了解。

所以,她们会“排他”,因为她们“需要”我们看到他们的“不理解”。

就像一个孩子用打破花瓶来吸引家长的注意一样。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在认知上走入偏差,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需要心理疏导,但遗憾的是:我国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是课业最繁重的时期,他们学业之外的东西被忽略了。





这个时期的女孩尤其喜欢读“伤痛文学”。

色调灰暗、文风伤感,文章主题、立意和逻辑不重要,但一定要有“伤痛”,或心灵上的或身体上的,因为这种作品会麻痹她们的心理伤痛,那种喊不出来的伤痛。

论坛上,这样的作品很多。

网络时代,“阅读量”让很多写手投其所好;不为盈利,只为能被更多人看到。

这是喜欢武文弄墨之人的正常心理。

“我的作品,渴望有人看到。”

但这些作品,用成年人的话来讲:“无病呻吟!

所以,这种隔阂就产生了。



青春期少男少女最大的伤痛是“你们根本就不理解我?”

这种痛,成年人体会不到,因为成年人皮糙肉厚,没有喊痛的理由。





拯救,应该提上日程。

让这群孩子尽快回到三次元中,看看现实世界的花花草草,体会大自然的风生水起;去爬一坐山,去渡一条河;陪伴他们一起体验一把真正流血流汗的人生。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

这是我能想到的。

其他,我也无能为力。​​​

仲问柳2021-03-04 20:10:1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19篇:余生,都给自己留点回旋的余地!

03-09 14:26阅读 2767

大学时期,曾是班里最被大家看好的一对恋人,却在毕业后不到半年时间就分手了。

多年后的同学聚会大家又聚到了一起,两人似乎都已经释怀了往事却又好像仍没有完全放下。

女生们集体起哄,要男生公布当年的相爱“细节”。

男生微笑着喝下一杯又一杯酒,却始终对当年事守口如瓶。

聚会结束,他当年的女友发来微信,两个字:谢谢。

是的,她谢谢男生给她留下了体面,无关爱恨。

有些事仅是两个人的事,与吃瓜者无关;说话做事留余地,是给自己最大的尊重。

余生很长,给自己一个体面!





即将退休的老师傅终于抓住了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评定职称的机会,但需要同行和上级给出评语。

老师傅年轻时手段并不光明,为了自己的一些私利苛扣过不少年轻人的业绩,口碑很差。

但他拿着准备好的材料找那些已经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给他写评语时,却没有一个人拒绝。

那些在年轻时都或多或少被他压榨过的年轻人,心照不宣的都默默签了字。

不是他们心大而忘怀,仅仅是没有必要。

有些事,不算大事,就让它随风而逝,何必让它扎在心里给自己添堵。

有些人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做事留三分余地,利不可赚尽,福不可尽享,势不可用尽。





当年公司曾空降一位女强人来担任总经理,一位自负又强势的女人。

她上班第一天就把公关经理给狠狠训斥一番,其后便如家常便饭一般开始对各个部门经理进行轮番轰炸。

不分场合也不分时间,到最后连训斥的理由也变得越来越莫名其妙。

一位小员工和她穿一了件同款,也成为她释放威严的理由。

公司中高层在忍受四个月后,纷纷到我这里提出辞呈。

所有压力集中在我这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

最终我也只对股东说了一句话,送走了这位女神。

我说:她的简历是假的。

其实我一直知道她的简历有夸大成份,这个“成份”本也可以不成为理由,但她做事太绝,完全没有人情味。

职场是个根本没有强弱的战场,她不懂得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

凡事留余地,做事不做绝。

当一个人把别人逼上绝路的时候,也就注定了自己灭亡的那一天,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





人这一辈子,遇到让自己心里“堵”的事情太多了。

无论你是激动的直接反击还是算计之后的策略还击,最终你还是要自己去疏通。





我开车刚上路时,被男司机差点挤到沟里去,他还会得意洋洋的骂我一句:“蠢女人,瞎XX的开车。”

我能怎么办,追上他去撞他吗?

素里平生之人,都能当面口出恶语,你凭什么奢望网络上一串数字账号就能跟你讲道理。





我不想对粉圈指手画脚,如果不是“大王”突然发博离开,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简单了解一下,我想说几句。





“微博之夜”,原本就是一场“其乐融融”的拼盘晚会,谁的话题度高谁就赢了。

眼看着就要“双赢”时,却因为不知是人还是鬼的一句莫明其妙的口嗨,而最终演变成小范围内的争吵;这种争吵甚至发展到对偶像的攻击;紧接着开始上升到关于未来合作项目的宣传和臆测,洗脑小作文开始一篇又一篇的出现。

而最终结果是激情下场的“大王”选择离开。





无关对错,无关是非曲直,我只是感觉参与这场风波中的每个人,都忘记了一件事: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你只是你自己。





“每个人都有喜欢和讨厌的权利,不管是喜欢或讨厌,都应该被尊重、被允许在各自的表达空间里。”

“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被某某的粉丝这个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标签所代表,不要以此形成泾渭分明的立场 ,更不要以这样的立场去判定好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充分尊重个体的选择和发声的自由。”

“少一些网络世界、虚拟ID背后的撕扯、争执、对立,多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的努力与向上,只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述这几话,我相信你们都不陌生,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肖战说的。

一个长得赏心悦目的人,说出的最走心的话。





这几句话,我反复读了很多次。

我敬佩这个年轻人在言论上的不拐弯抹角,简单易懂。

短短几句话,可以让成千上万的粉丝放下对某些数字的敏感,回归追星的快乐。

甚至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做了预防。





我并不关心其她任何明星或粉丝的状态,我只想对虾圈说一句:那么多三观路人喜欢你们,仅仅是因为你们是不一样的烟火。



所以,也请你们每天看看肖战说得那几句话,体味这几句话的深谋远虑。

余生,都给自己留点回旋的余地!




​​
仲问柳2021-03-09 14:34:5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21篇:谣言摧毁了“网络文明”!

03-24 12:41阅读 3798

很多年前我在火车上遇到几个暑期结束返校的中学生,她们围在一起翻看一本杂志。

一个小女孩指着封面女明星开始品头论足:“长得真TM恶心,浑身上下都是一股子骚味。”

另一位小女孩说:“听说跟全剧组的人都睡过。”

旁边小女孩立刻附和一句:“自信点,把听说去掉。”

于是,她们就这样围绕这个话题热闹的聊了起来:都跟谁睡过;被谁的老婆堵在门口;半夜去敲了谁的房门……

这些莫明其妙的言论明明就是她们一时兴起“现编现卖”,但她们却“磕”得兴趣盎然。





她们的对话引起我些许不适,尽管我那时也只比她们大了不到三岁。

我有点惋惜这几个女孩在小小年纪就已经把她们完全没有任何理由的“不喜欢”发展成一种扭曲的“厌恶”。

后来网络世界发达了,我才知道她们的言论已经算是干净的了。





网上一部“亚文化暴戾史”几乎让我读出了心梗,因为那上面描述的每个网络暴力行为,其实都曾经出现在我们日常的茶余饭后,那些“似真似假”的用各种谣言编织出来的故事。

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远比火车上的小范围聊天要深远要可怕。





当那些言论经过“烈火烹油”,所形成的几乎以假乱真的传播之后,那些被网络谣言中伤的人所受到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而那些关心和爱他的人,同样也会有“椎心刺骨”之痛。



你不上网就什么都看不到;但你能让全世界都不上网吗?

选择无视,根本就是自欺其人。





这几天我一直反复问我自己:“一年了!什么样的谣言你没见过,怎么这次你就过不去了?”

是啊,一年了!正因为看了一年、思考了一年了,我才过不去。

因为你们看到是一个个谣言,我看到的是网络文明的消失。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谣言,最错误的做法就是“隔岸观火”,假装没看见。

没有求证和澄清,只想着等它自己慢慢消退。

我们都天真的以为谣言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就像再大的火都会熄灭一样,过了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消退了。

但别忘记,这场大火毁掉的是什么?



有一本书叫《十大神秘消失的文明》,讲述了十个历史上非常先进、繁荣的文明社会从鼎盛到没落的进程。

这十大文明社会大多已建立了相当规格的文化体系、经济体系,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有的甚至有了自己的文字。

但这些文明社会最终却消失了,有的只剩下一点断壁残垣;有的只剩下一段文字记载;有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这些文明社会的建立,个个历经千年;但毁掉却是朝夕之间。



很多专家学者总结他们消失的原因,不外乎是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外族入侵、内部矛盾、经济瓦解等。

但归根结底一句话:他们终究没有抵抗住摧毁的力量。

我不认为这种摧毁的力量有多么可怕或强大到不可抵挡,因为在面临同样的问题下,也有活下来的文明——古代中国文明。

历经无数朝代变迁和规模惊人的掠夺、屠杀却从未中断的中国文明。



原因只有一个:抵抗的力量超越了摧毁的力量。





如果我们放任谣言的发展,不去抵抗、不去反击,那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网络文明也会消失?

会的,一定会的。

网络的功能,不仅仅是舆论传播,更是文化交流场所。

是9亿网民多年来在有形无形中共同建立起来的一个虚拟的“文明社会”。

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下,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已经变得更越来越“立体化”,人们已经习惯了在这个“立体空间”中生活。

当网络谣言越来越猖狂时,驱逐的是网络上属于“真善美”的文明,留下的全是“假恶丑”的谎言。

“谣言”这场大火,烧毁的正是我们9亿网民建立起来的“网络文明”。

随着网络被越来越多的谣言占领,人们会逐渐放弃从每天交替出现在的网络上的谣言和八卦中寻求真相;对澄清和反转失去耐心;理性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小。

网络暴力赤裸而明显,黄泉之水刺骨而无声。

文明被驱逐。





我坚持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我不认为这是激进的。

这是我的自信,源于一个文化人的自信。

如果资本可以有800营销号,那我要活成另一个“营销号”,因为我不想成为消失的文明。

我永远记得我对我自己说过的话:一滴水也有卷起“千堆雪”的力量。

仲问柳2021-03-24 12:51:2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22篇:李宁

03-31 13:48阅读 17336

像我这个年纪知道李宁的人远多于知道任何一个明星的人数。

他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顶流。





早在1982年,李宁就已经在世界体操锦标赛中拿下6枚金牌。

是的,6枚!一共7个项目!

这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纪录,任何人都做不到。





1984年,李宁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拿下三块金牌、两块银牌、一块铜牌,创造了中国体操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很多人知道这段中国体操辉煌的历史,却鲜少有人知道这段“辉煌”背后的艰辛。





1983年, 国企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启动;

198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

第一次参赛,就在美国,在洛杉矶。





我至今记得当时运动员回忆比赛的场景:

美国运动员上场,全场寂静无声;

中国运动员上场,全场是潮水般的装有硬币的易拉罐的响声,声音吵得让人头晕。

体操比赛,场外因素占比很高,除了裁判,就是观众席的声音。





在一个“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情况下,你要拿金牌,你必须断层领先。

断层,懂吗?





人家腾空两周,你要三周;

人家屈体,你要直体;

人家落地可以迈一小步,你要纹丝不动;

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在现场裁判拿放大镜的观察下,完全挑不出毛病才行。

有多难?!





所以,那个时代的中国运动员运动生涯都会很短。

因为超负荷、因为高强度、因为伤病,用四年拼一场比赛,就是那个年代中国体育的现状。





而这一切,你以为仅仅是为了拼一块金牌吗?

他们是在为我们国家拼一个排面,一个机会,一个让世界摘下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机会。





金牌的背后,已经不是个人荣辱,而是一个国家的期盼,因为那个时代的中国迫切需要得到世界的认可。

中国运动员用一腔孤勇来为国争光,他们在国际上的征途是从来都是“风萧萧兮易水寒”。





李宁,是那个时代中国体操的领军人物。

在我的印象中,他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笑容满面。

尽管他伤病严重,尽管他压力巨大,但他从来“不卖惨”。

他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衰落,但你永远不会从他的脸上读到任何不满、抱怨,他从来都是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这份铮铮铁骨即便是从商也从未改变。

一个体体面面的中国商人;

一个为“国货”打江山的中国男人。





在我心中,“李宁”是最好的服饰品牌,没有之一。

这个品牌一直在为我们国家“时尚品牌”走向世界冲锋陷阵。

也正因为如此,他也成为诸多国际品牌的“眼中钉”,多年来一直处在被“联手狙击”的状态。

这些国际品牌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舆论势力,建立起国人穿衣的“鄙视链”,让“国货”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尴尬。

见面翻翻标签,打量品牌成为你商务定位的第一印象。

出门必备“国际牌”,关门全是“新疆棉”。

思想再奔放,但身体的触感还是清清楚楚告诉你:国货最舒服。





在品牌营销上,我们确实起步太晚。

当这种差距为国际品牌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也拉开了他们对中国消费者的亲和度,久居高位养成的傲慢也足够让他们尝尝翻车的滋味。



而这次,我也要给我们国家拼一个排面,让世界摘下有色眼镜看看中国。

这次穿什么,我心我主!

这与爱国无关,我只是选择让我有尊严的品牌。





对于那些还拿“品牌无辜”说事人,我想说:任何人都有穿与不穿的自由。

但有一句话一定要记清楚:请不要一边穿着那些“辱华品牌”,一边又看不上穿“国货”的人。





没有谁生来高贵!

决定你品味和人格的,从来不是你穿什么!




仲问柳2021-03-31 14:57:4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23篇:解密肖战的“顶流”之路!

04-03 11:27阅读 18467

何为“顶流”?

没有具体的定义,也没有具体的标准。

好像一提起“顶流“二字,大家就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那个人。




在路人眼里,每一代“顶流”的人生都好像金庸的武侠故事,拿着大男主的剧本,头顶光环、脚踏祥云、人生开挂、少年成名。




华山论剑中“天下第一”的郭靖;笑傲江湖中“唯我独尊”的令狐冲;倚天屠龙记中“谁与争锋”的张无忌,他们就是那一段江湖故事中的“顶流”。

至少他们支撑起“一代”二字。





山外总有山,人外还有人!那谁又是“顶流”中的“顶流”?

金庸的武侠故事里有一个人物,笔墨不多,不过百余字,却数次引领江湖“百年厮杀”,掀起无数“腥风血雨”。


他叫黄裳,《九阴真经》的创作者。

在我认知里,他才是“顶流”中的“顶流”,因为他从未出现过。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风月催。

“顶流”是各路高手的梦想,他们争先恐后登上光明顶,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拼尽一生。

但真正的“顶流”从来不在江湖。

………………………………………………





肖战,顶流!

他至少支撑起“一代”二字,或许还可以更高更远。

他的价值在于他不仅能创造“自己”的价值,他还能创造“别人”的价值。

看懂这一点的人,都赢了。

无论是商家还是合作伙伴。





看不懂的人还在继续“踩”他。

但他们无论制造怎样的“舆论”,扣什么样的“帽子”,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无论是做公益、做爱豆、做演员、做歌手,肖战都没有输过;他在你们用放大镜“扒”缺点的细微观察下,仍然做到了“断层”领先。

在娱乐圈,“屠榜”是顶流的标配,但“断层”才是不容小觑的硬实力。

因为“断层”,粉丝做不到,路人才可以。





你无法想象我们一群圈外朋友聚会时讨论他的场景。

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他的作品、他的气场一直聊到他身上有“我们的曾经”。

是的,“我们的曾经”!

他能勾起大家讨论的欲望,是因为话题最后永远是“我们”。

“老子当年也牛逼过,200页标书,我脱稿能把上面的数字清清楚楚的叭叭出来,拿到上亿的项目……”

“我做设计的时候在都舍不得离开办公室,困了就在桌子底下的行军床上睡一会儿……”





看,肖战身上有我们平凡人共情的经历,我们人生的前24年几乎一模一样。

在平凡中活出“霸道”,那是一种端起酒杯就想一饮而尽的畅快。





出道四年,成为娱乐造星工厂厮杀出来的“幸运儿”,所有人都以为他拿到了《九阴真经》,修炼了“绝世武功”,对他的成功进行反复研究。

于是他这四年时光遇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学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成为成功的“秘钥”,那些擅于用“娱乐工业化”来生产明星的人,都会按照这个工艺进行计算和模拟,设计出一套造星的“流程”。





他们以为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只要按照这个流程去做,你就可以成为下一个“肖战”。

各种“限定款”横空出世。

每一个都在和肖战比,从颜值到穿衣、从作品到采访。

个个都号称只做自己,却处处通稿不忘拉上肖战。



武侠小说中,拿到《九阴真经》的高手不少,但走火入魔的更多。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从背着一个小包袱踏进雁门关到华山论剑登顶,不到两年时光,你以为他是修炼了《九阴真经》、学了降龙十八掌吗?

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郭靖在踏进雁门关之前,他在大漠生活了二十年。



他厚道的为人处世,是与大漠中的朋友生死与共修炼出来的;

他深厚的内功心法,是每日深夜独自登顶巨峰,数年如一日积累下来的;

他坚定的家国情怀,是大漠中的七位师傅和他的母亲如涓涓细流般的教诲慢慢融入他生命中的。

他正式踏入江湖前那沉甸甸的二十年人生,才是他成为“顶流”的最重要的因素。





肖战也一样,他的顶流之路不是他出道四年经历了什么,而是他出道之前的24年人生经历了什么。

他的“光芒”和“与众不同”在于他拥有一个在娱乐流水线上任何一位“预备款”都没有的24年人生。

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

那些娱乐造星工厂挖空心思的模仿他的脸、他的穿衣、他的举止,甚至他的“网暴”,却无法复制他平凡的24年人生。

那段和大多数平凡人一样完整的“教育”和“社畜”经历的人生。





24岁出道,刚刚好。

正是这24年的人生经历,让他扛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风暴,成为幸存者。

也是这24年的人生经历,让他在“山呼海啸”的应援中保持清醒和冷静,用实力“扛”起作品。

更是这24年的人生经历,让他在人生的谷底中懂得韬光养晦,用作品来“一鸣惊人”。

这24年人生磨砺出来的控场能力,足够让粉丝不能也不愿对他的任何选择指手划脚。





他能让一群已步入中年的路人“提刀下场”,不是因为他用四年就可以绽放的光芒,而是因为她拥有和我们一样24年的平凡人生。

他这24年的平凡人生,才是我们眼中真正的“风华绝代”!

​​
仲问柳2021-04-03 12:08:1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24篇:肖战,你的时代开始了!

04-25 17:42阅读 3709

电影《梅兰芳》有一段情节,曾在职场中被多家培训公司引用。





已经“名动京城”的少年婉华,在一场看似平常的《汾河湾》表演中,大胆的给他饰演的 “柳迎春”改了戏。





柳迎春苦守寒窑等待薛仁贵多年,却等来了刚进门的丈夫批头盖脸的怀疑和指责,她低头不语,无声无息。

少年婉华百思不得其解:她不苦吗?她不怨吗?她就这么承受指责不反抗吗?

戏班子里的师傅说:这出戏几十年来就是这么唱,你也只能这么唱。





婉华每天登台,每天按这个路子来演,每天有人喝彩,每天有人打赏,可他却越发疑惑不解。

终于有一天,当他再次演到这个片断时,他不再低眉顺眼,不再按传统的戏路演绎,他倔强地微微抬头,眼中闪烁着欲语还休的幽怨。

这一抬头,堂下观众倒吸一口凉气,但随后迎来了满堂喝彩。



这一抬头,婉华不再是婉华,他是梅兰芳。

……………………



年轻时曾看过一场话剧,我坐在第一排却依然看不清演员的脸。

我那时很忐忑:这么好的位置起来上厕所会不会很尴尬?

我以为我会像观赏一场普通的电影一样,能欣赏到一群演员们“忘我”的表演,结果真正“忘我”的原来是我自己。





大幕拉开,我就和他们一起走进一个故事;大幕落下,我还在回味中,他们已经谢幕离开。

我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我记住了这个故事和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会和大家讨论这个故事,回味无穷。

正真入戏的是观众;无法自拔的也是观众。

这就是话剧的魅力,你以为你在看戏,其实你已经入戏。





话剧的表演,起点就高得可怕。

无论是明星还是演员,你的颜值、人气全部清零;没有特效、没有滤镜、没有镜头的切换、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大幕一拉开,成败在此一举,无法回头。





因为关注肖战,我开始关注话剧,从而去了解《如梦之梦》。而在此之前,我对《如梦之梦》的了解仅仅是前几年朋友圈流传的一个小故事。





一段假期即将如约而至,朋友圈内开启大型“装逼”聊天模式:

“我要去西班牙巴塞罗那看梅西”;

“我要去法国卢浮宫看维纳斯”;

“我要去美国看职业大联盟”;

“我要去南极看企鹅”;

……

最后群主的一句话结束了“八婆们”的茶话会:

“我要去北京看《如梦之梦》。”





虽然是朋友圈相互调侃时的幽默,但“脱口而出”的不正是你的一个梦想吗?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送到自己最想要去的远方。

一张《如梦之梦》的门票可能是很多人今年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想去的远方。

那不仅仅是肖战的远方,那也我们的远方。





肖战的舞台剧功力,其实早在“春晚”已经证明过了。

面对14亿人的直播,他表现的不紧不慢、中规中矩。

总有人说那个小品不够“惊艳”,但那本就是一个温暖的爱情故事,爱情是用来温柔岁月的。

在群英荟萃的春晚舞台上,我硬是记住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品,在欢声笑语中欣赏到一部演给年轻人看的爱情小故事。

那时我根本不认识肖战,这是路人的眼光、路人的评价;我记住了那个小品,但没有记住肖战的名字。

现在想来,这不正是一名演员应该具备的职业水准吗?让观众记住“角色”才是最成功的演绎。





《如梦之梦》武汉场首演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

不是担心他的表演,而是担心他“腥风血雨”的体质会引发诸多“场外因素”。

然而我们又多虑了。

场内,他是考生,在面临业内最严苛的评价时淡定的拿出了学霸级成绩;

场外,他俨然又是一名指挥官,于无声中指挥他的“千军万马”杀敌于无形。





时也,命也;

你不得不承认,

肖战,他迎来了他的时代。

这份转折和荣耀,不是因为他拿到了《如梦之梦》五号病人的角色,而是他成功的演绎了“又”一个五号病人。

是的,“又”;不是简单的传承,他赋予五号病人他自己的气质。





我翻看了网络上对肖战的《如梦之梦》的所有评价。

内业的、同行的、观众的、粉丝的……

总结出来四个词:惊喜、突破、出圈、自豪。



“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

“肖战值得所有的赞美”;

“是个优秀的演员”;

“他赋予了角色他自己的气质”;

“这不是他的顶点是他的起点”;

……



然而面对这些赞美,他却说:“还可以更好。”

我不觉得他是谦虚,而是他更清醒他的未来。

别人站在他的起点喝彩,他却着眼于突破下一层天花板。



这样的肖战,值得更多不负盛名而来为他捧场的人。

肖战,他终于迎来了他的时代。



仲问柳2021-04-25 17:50:4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125篇:承认一个人“优秀”那么难吗?

05-17 11:19阅读 7250

当年老公决定备考研究生时已经是工作三年之后的事了。

很多人给我们出主意:考本校更有优势;提前拜访导师更有优势;参加学校的培训更有优势;托人找找关系更有优势;否则,硬着头皮考,很难……

但实际上,上述意见老公一条都没有采纳。



他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吃完饭就半靠在写字台旁边的床上,像只猫一样四仰八叉的看书,我一般会去“打扰”他一次,因为我经常能听到他的呼噜声。



我真没看出他有多努力。

他即没耽误参加篮球赛,也没耽误给人家婚礼当司仪;他宁可周末去我妈妈家刷碗,也不愿意日日伏案埋头啃书,但最后他还真得硬考上了。



拿到通知书那天,我知道:我赚了。

这个男人拥有爱迪生说的那1%,就是“优秀”,可惜他99%的那部分差太多……





肖战成为“绝对顶流”的道路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他的起起落落,他的逆风飞扬;有人说是运气,有人说是玄学,有人说他背靠大树好乘凉;人们神化了他的成长经历,总觉得他背后有“资本”的加持,所以“爆”的肆无忌惮。



总有人在笑谈中自以为是的为他的“成功”找到各种理由,却唯独不肯承认他的“优秀”。

他是新人,还有机会;他是新人,演技肯定是稚嫩的;他是新人,怎么可以挑三拣四?

一句“新人”,表面是“肯定”,其实又何尝不是“借机否定”?

那些人似乎除了承认他的脸,根本不想承认他的作品。





承认他的“优秀”很难吗?

很难,因为承认了他的优秀,就是承认了他们的失败。

资本只能打败平庸,却无法打败优秀。





粉丝不敢夸,路人可心里门清。

即使他是“小白”入场,他也站在了别人的终点之上。

刻苦可以复制,但“优秀”是基因里带着的。

他不需要 “勤能补拙”,也不需要“笨鸟先飞”,他就是行业中每一位伯乐遇见后就会眼中放光的“千里马”。

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粉丝赚了。

因为他比优秀还更高级的地方在于:他更刻苦。

他日后注定会继续“腥风血雨”,但他也注定会乘风破浪,直达巅峰。





《陈情令》大爆。

舆论说他捡了“耽改”的便宜,却忽略了一个数字:《陈情令》也是他从当年30多部耽改剧中杀出了重围,而这个竞争的残酷不比任何题材的剧少。



说他一句“演得好”就那么难吗?

可明明他就是演得好啊!





《斗罗大陆》火爆出圈。

我听到很多理由:原著强大、题材好、编剧好、资方背景强大、特效牛、大IP……

却鲜少有人夸一句:因为肖战啊。





其实谁心里都门清,这部剧是如何被全平台“防爆”的。

出品方低调而又无力的宣发;各娱乐讨论组直接封禁《斗罗大陆》的话题;全娱乐平台鲜少见到对这部剧的评价;播出数据被全方位打折扣,弹幕的抓屏数只有两位数;还被恶意一星差评;被大量水军围剿……

但《斗罗大陆》依然以屠榜的方式成为了2021年上半年的爆款。

为什么?因为肖战啊。

因为《斗罗大陆》一番大男主是肖战啊。





有人说肖战依靠粉丝,那粉丝又依靠谁呢?

《斗罗大陆》在播出之前,粉丝以“万事皆可斗罗体”的造梗方式硬给杀出圈,人间酸鸡跳脚说他靠的是粉丝,难道他的粉丝不是因为他的优秀而自愿为他宣发吗?

不过是一群妈妈粉、姐姐粉、女友粉、兄弟粉,让朋友圈的好友给自家小朋友点个赞而已。



没有什么资源,也不是什么太子。

他有的,仅仅是“优秀”而已。





我在网络上看到两张开机照,一个是《斗罗大陆》,一个是《诛仙》。

一幅大红绸,一张八仙桌,有网友笑说比我家百十平米小院的装修开工仪式还朴素。

你可以笑说制作方不搞形势主义,但不要忽略一点:每一部戏,在开机那天,宣发就开始了。

哪一个资方会不知道开机仪式的声势有多重要?

不仅仅是讨个吉利,那是对作品的信心和底气。



娱乐圈是最现实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而这两部作品凭借A级的投资,硬是挣出一份S级的战报,不过是作品中的那个大男主是肖战啊。





从去年开始,总有人把肖战和他的粉丝拉入饭圈的沉浮中,每次“整顿”都拉出来第一个“修理”;作恶之人谤之辱之,无非是想给他扣一顶“资本捧出的流量”的帽子,巴不得他能像饭圈中的“月抛型”流量明星一样,快速划过天空,消逝到天际。

却不曾想,他硬是活成了顶流中的“钉子户”。



他的优秀不需要你们鉴定,更不需要你们盖棺论定,

无聊之人天天对着他粉圈下手,除了让他的粉圈更强大,还能有什么收获吗?

连“黑”的他的人,都在无形中跟着他的节奏走,对他放不下。





承认他的优秀就这么难吗?

都请看清自己的内心,好好想想,

优秀不是原罪,嫉妒才是。​​​


仲问柳2021-05-17 11:34:41 发布在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