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祖荣侃红楼之100:崇祯皇帝出家如皋定慧寺

楼主:老卡枪 字数:54763字 评论数:1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崇祯皇帝出家如皋定慧寺(4278个字)

钱祖荣


在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北岸,有一座美丽的古城“金如皋”,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定慧寺给她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原来,寺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大殿内的一对柱子上,写有一副含义若明若暗的楹联。这副楹联的内容既透露出了“金玉良缘”的秘密,又暗示了数百年前有一位皇帝来此出家的惊人真相。这副楹联上联是“金分乾亥龙游宿水护神皋”,下联是“玉立东南凤起丹山朝帝阙”,横批是“慧映中华”。结合其他证据,本文力求还原时隔377年的历史真相。



一、大殿楹联昭示崇祯皇帝出家如皋定慧寺
笔者对定慧寺有关楹联的解释,意为抛砖引玉,敬请方家赐教。
1、上联解释:
在上联“金分乾亥龙游宿水护神皋”一句中,“金分乾亥”是卜卦语言。从“天人合一”的命理哲学方面分析,“金分”是一种天与人的对应关系。“乾”象征“天”,也喻指帝王之“天子”。“亥”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地支中最核心的内容符号之一,也是属相末尾之数。那么,“乾亥”的寓意,则是指一个朝代帝王中的末世之君。
“龙游宿水”中的“龙”,代指皇帝应该没有异议。有一个出自明·高明《琵琶记·路途劳顿》的汉语成语“宿水餐风”,它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那么,“龙游宿水”的意思,即是经过艰苦周折的皇帝来到这里,干什么?
“护神皋”,即用行动护卫神圣国土上的如皋,也就是指挥当地军民进行了大约20年的反清复明大战(参阅钱祖荣撰六千余字的《<红楼梦>中“雪下抽柴”的故事隐叙了有关历史》一文)。



2、下联解释:
在下联“玉立东南凤起丹山朝帝阙”一句中,“玉”作何解释?在东汉许慎著作的《说文解字》中,把“玉”解释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所以,人们称呼“天帝”为“玉皇大帝”,把代表皇帝权力的大印称呼为“玉玺”。那么,据此解释“玉立东南”的意思是,拥有皇帝权力的人已经立足于京城的东南方向的这个地方。
“凤起丹山”与“丹凤朝阳”密切相关。在“丹凤朝阳”的成语中,镶嵌了“凤阳”一词,它是安徽省的一个县,是制联人寓意先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飞黄腾达的龙兴凤起之地。
“朝帝阙”,即此定慧寺的大殿门及正门,朝向北京皇帝宫殿前导引性标志建筑之门阙。
大殿门及正门朝向北京的原因,起码含有两种情况。一是体现制联人时刻怀念故都的情愫;二是体现制联人极度关注与其有瓜葛的当今皇上的执政状况,且须臾不敢懈怠的思虑。
3、横批解释:
在横批“慧映中华”中,有慧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本义为聪明、智慧。
佛教词汇中以“慧”开头的,则有“慧根”、“慧心”、“慧眼”等。
其中的映字有照射之意。“中华”即指中国,如《红楼梦》第63回就写有“‘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
结合上下联含义,“慧映中华”则解读为,定慧寺有“龙”,即天子的智慧映照整个中华大地。
4、概括:
原来,如皋定慧寺正门北向的“秘密”,就明明白白地表述在大殿内木柱的楹联上!
这就是,大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檢出家,来到如皋定慧寺的“御旨”。

二、1664年朱由檢亲书“福慧庵”山门匾额
在如城街道范围内,有一块在357年前由明朝末世皇帝朱由檢亲书的山门匾额,至今保存完好如初。匾额上刻有“福慧庵”三个主体字,匾额基质为钒石。右首刻着一行小字,内容是“大明崇祯甲辰年募建”,左首刻着“开山住持”四字。





据当地知情人刘焕来等老人回忆,他们年轻时听到庙里的师傅讲过一件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当年崇祯皇帝在定慧寺出家当上方丈后,在晚上睡觉时经常在梦中听到部将们在房顶上奔跑、且伴随战斗呐喊之声。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崇祯皇帝当时思虑最多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己来如皋指挥反清复明大战20年,牺牲了无数军民,他们的英灵尚且无处安身,应该为此建寺立庙以安彼魂。崇祯皇帝为了完结自己的心愿,就募建了福慧庵等一些寺院,并且兼任福慧庵开山住持,让在反清复明战争中牺牲的英烈永受香火。
海安李堡镇(明清时期曾经隶属于如皋县)镇海禅寺就立有因“太子朱潜”“弃帝位而明高志,建寺院以抚民心”的石碑,碑中内容阐明了修建寺庙之缘由。

三、被崇祯当枕头的皇宫琉璃瓦现置于大殿屋面至高无上处
在1644年甲申事变后,明朝遗民仍然魂牵梦萦着恢复大明江山。不少人还想方设法携带明朝皇宫的琉璃瓦当作枕头,表示时时刻刻惦记着反清复明大业。历史学家何龄修在所撰《李之椿案与复明运动》一文中写道:“沈士柱(在崇祯年间加入复社,反对阉党。南明灭亡后仍秘密从事反清活动,清 顺治14年被捕,顺治16年的清明节在南京被清政府杀害)有词云:‘三百年恩总未酬,宸居何意卧羁囚。先皇制就琉璃瓦,还与孤臣作枕头’”。一般人尚且用先皇制就的琉璃瓦作枕头,先皇的裔孙崇祯用皇宫琉璃瓦作枕头更是在情理之中。崇祯逝世后,这片被他当作枕头的明朝皇宫琉璃瓦,就高置于大佛殿顶部朝北屋面的第一排正中央的高无上处。远远望去,皇宫琉璃瓦与普通瓦的云泥之别就显而易见。这种待遇,其他人无与伦比,即使是崇祯太子朱慈烺,
也不能享受这种特殊礼遇。

此后,如皋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家中,如果有人去世,也把其睡过的枕头,恭敬地放到屋顶上,以示悼念。如今,在农村仍然看到存在这种习俗的现象。

四、铸有“皇帝万万岁”字眼的铜鼎置于楹联中央
在定慧寺供奉毗卢遮那佛的前面、上下楹联的中间,安放着一只大铜鼎(香炉),正面中央铸着“皇帝万万岁”的显著字眼。给人的印象是,当你拜如来佛祖时,就是在拜一位皇帝。如来佛祖是传说中人物,而所拜的皇帝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铜鼎有着异乎寻常的历史。当年明朝的吏部司勋司主事李之椿(1600-165年),字大生,号徂徕,是天启二年(1622年)文震孟榜进士,弘光朝的尚宝司卿。明朝北京政权丢失后,李之椿积极掩护、参与崇祯皇帝朱由檢指挥的反清复明斗争。以致招来如皋李府几乎是灭门之灾。浇铸铜鼎的原因是李之椿的母亲过大寿,天启皇帝和群臣盛情祝贺,皇帝敕命铸铜鼎纪念,定慧寺赀铜钱赞助。李府遭难后,铜鼎由定慧寺收藏。崇祯皇帝出家定慧寺后,请出铜鼎。
文革期间,铜鼎流落白蒲镇,险遭融化之难。定慧寺恢复旧貌时,寺主从好心的收藏者手中赎回。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在数十年前,到处写着“毛 万岁”的标语呢,并不说明毛 就到过那里呀。对呀,是这个理呀。
但定慧寺内铸有“皇帝万万岁”的铜鼎,是放置于如来佛像之前的,是供香客跪拜的,是出于既拜佛爷又拜皇帝的双重效果而巧妙设计的。实际上,拜佛像为虚,拜皇帝为实也。



五、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在乾隆年代发生了一起惊动朝野的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案中涉及“明日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违碍之词。
在徐述夔去世15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徐家被仇家蔡嘉树告发,乾隆为此发出了关于搜查徐述夔诗文的上谕,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搜查徐述夔诗集的浪潮。结果被处理的从礼部尚书沈德潜到底层的民众有200多人。虽然徐述夔父子二人均已病故,但“仍照大逆凌迟律,坐碎其尸,枭首示众”。
为什么乾隆严厉处理此案?因为相关内容暴露了大明天子在“甲申事变”中诈死的秘密,危及到满清朝廷统治的根基。
在“逆诗”“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一句中,含义非常明确。即他们与当年没有真死的大明天子朱由檢重新见面了。以“壶儿”喻“胡儿”,暗指满清皇帝。后半句的意思是,也就该当把满清皇帝搁到旁边去了。由此,康熙身世的真事隐就容易露馅。
在“逆诗”“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一句中,含义也很明确。即明朝期待振翮高飞,一举推翻满清统治的胜利在望。

六、后人在崇祯皇帝的行在处建了太阳庵
在当年清兵进军中原的年代,位于中国东南方的如皋地区,反清复明的义士们,利用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战斗。
从顺治二年(1645年)到顺治十四年,在如皋及周边地区“坚持抗清复明的主要联络者是如皋籍的李之椿,他“党结崇祯太子朱慈烺(历史学家何龄修语)”,四方联络起义军,暗中支援郑成功水师。但是,由于李之椿的家奴谢庭籣告密,李之椿、李元旦父子等被清廷抓捕。顺治十六年清明节,李元旦等48名抗清复明骨干分子在南京被杀害。李之椿拒不交代崇祯太子朱慈烺的下落,绝食7日而亡。李元旦的儿子李仙宗,被人提前救走躲避在如皋东场(栟茶盐场)。
此后4年内,以如皋为中心的反清复明斗争,仍坚持在暗中进行。与冒辟疆同是明末“复社”骨干和同乡的石璜在《赠友人序》一文中载:“往年海上余孽,震动吴越,盐徒、灶丁,出没荻苇洲荡之间者,不下数十万。”由此可见,当时参加反清复明战斗的人员不得少于30万人,这种战斗规模应该是战役性的。因为在解放战争的苏中战役中,双方投入的战斗人员也不过15万多人(国军参战的兵力为15个旅约12万人,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参战的兵力为22个团约3.3万人)。
当然,在这“数十万”人中,有“往年海上余孽”,有“盐徒、灶丁”。这些人,拿起武器能战斗;放下武器能种田和烧盐。
由于石璜的这位特殊友人的“工作”,如皋地区的反清复明斗争逐渐平息。对于指挥数十万人战斗的“总指挥官”,必须具有较高的威望,非一般人能够当之。对于李之椿以生命保护的崇祯太子朱慈烺,还不是当时的唯一合法人选,因为指挥数十万人战斗的指挥部,曾经有3个地点,后来都叫做“太阳庵”,它们的具体位置,在新中国成立后处在原戴庄公社戴庄大队、原磨头公社董堡大队和原林梓公社幸福大队。

在当时只有崇祯才能有“资格”被称为“太阳”,也只有崇祯才能有权威和号召力,带领太子朱慈烺指挥几十万军民,在如皋及附近地区进行多次反清大战。崇祯皇帝的战役指挥所——如皋“太阳庵”,至今仍有迹可寻。互联网上还能查到“如皋市戴庄‘太阳庵’船网厂”的信息。庵,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圆形草屋,小庙。本义是指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而早年的如皋“太阳庵”,据当地耄耋长者介绍,曾是崇祯皇帝指挥打仗住过的行在。
在大如州的太阳庙中曾经留下过一首《太阳经》,其内容是:
“太阳三月十九生,家家念佛点红灯。
庙上神明有人敬,无人敬我太阳神。
悟道传我太阳经,合家老少免灾星。
无人追我大光明,眼前就是地狱门。
太阳明明珠光佛,传于善男信女人。
朝朝暮暮诵七遍,重重災殃化為塵。
临终之时归净土,九泉亡祖尽超生。
务望虔心行到老,后世福禄寿康宁。”
不仅在大如州,在整个江淮平原建有“太阳庵”“崇祯观”的地方还有多处。同时,在“庵”“观”周围还建有不少“护国寺”。看来,当年崇祯在北京“煤山”上吊的传言,缺乏可靠的事实基础做支撑。
老卡枪2021-04-30 18:31: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应该有人关注此事!
老卡枪2021-05-01 15:25: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由《红楼梦》不避讳“檢”字探佚崇祯自缢之谜

钱祖荣

一部鸿篇巨着《红楼梦》,因为不避清朝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等历朝皇帝的名讳,则以无可辩驳的对满清皇帝“大不敬”之例证说明该巨著不是清朝人所著,即不是曹寅、曹頫、曹雪芹等曹家人所著!但是《红楼梦》也不避明朝皇帝朱由檢的名讳(详情见笔者的网文《胡适胡诌误导几代人》)。由此看来《红楼梦》的形成,与明朝皇帝朱由檢脱离不了干系,因为如果朱由檢谋划著作《红楼梦》,就不必在书中避自己的名讳(假如是当时的反明朝人士所著,另当别论)。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阅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一幅影射图的画面,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词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依据判词,结合书中不避讳朱由檢的“由”和“檢”字入手,首先探佚崇祯自缢之谜。
老卡枪2021-05-01 15:39: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一、凤凰和朱雀都是神鸟。
对于判词中的“凡鸟”,大多学者解读为“凤凰”。但判词影射的又是谁呢?
古语说“龙生九子,凤育九雏”,而朱雀是凤凰所生(此为神话,也有说凤凰是朱雀所生)。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初,存在的生灵,称为太古遗族,其中以元龙、初凤、始麟为三方巨头。初凤是凤凰一族的先祖,生了五胎,即居五个方位的神鸟,也被称为五色凤凰。分别是鹓雏、青鸾、朱雀、鸿鹄、鸑鷟(同音岳灼)。鹓雏,金黄色位居中央;青鸾,青蓝色位居东方;朱雀,朱红色位居南方;鸿鹄,亮白色位居西方;鸑鷟,暗紫色位居北方。
汉代《论衡》和隋朝的《五行大义》等书籍,都有关于凤凰和朱雀的记载。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元帝之初,有凤凰下济阳宫”,凤凰是“四星之精,降生四兽”。这里面的四大神兽,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朱雀就是朱鸟。《论衡》解释说:“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意思是南方的火星就叫朱鸟。
隋朝的《五行大义》载“国君行,前朱雀、后玄武、左苍龙、右白虎”,“火神朱雀,荧惑之精”。我国古代把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分别叫做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荧惑就是火星。在荧惑星神的光辉照耀下,羽虫出现了,而羽虫之神便是“凤”。
总之,凤凰、朱雀(朱鸟),还有玄鸟,都是中国古代人臆想出来的一种神鸟,神鸟自有神奇之处。《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意思是上天命令神鸟降落的地方,就产生了殷商王朝。就是说,神鸟与王朝有关。《红楼梦》的作者也把“凡鸟”与王朝的“末世”联系起来,即“凡鸟偏从末世来”。而且,如此一来,朱雀(朱鸟)也就与“朱”姓的大明王朝密切相关了。
老卡枪2021-05-01 15:39: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二、凤凰也代指男人。
在《红楼梦》作者的笔下,“凡鸟”就是一种凤凰、朱雀(朱鸟)与玄鸟相似的神鸟,只可惜生不逢时,它偏偏出现在“末世”,作者为之十分惋惜,“惋惜凤”谐音就是“王熙凤”。那么,这个“王熙凤”一方面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女角,另一方面又隐指现实中的佼佼男人。
作者的知识渊博,高深莫测,且应用娴熟,不可能直接把“雌凤”只比兴表意为王熙凤的。王熙凤在贾府大权在握、精明强干,人们“都知爱慕此生才”。但她心狠手辣、贪财害命……优缺点集于一身,对贾家的衰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作者把王熙凤又影射成历史上的另一位著名的男性人物。
很多人以为“凤”是专指女性的,其实是把这个字的含义搞错了。原来,“凤”是指雄鸟,用“凤”来代指人的时候,指的是男人。汉代的古琴曲《凤求凰》,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演绎的就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琴曲道:“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在《红楼梦》第四十三回中,作者也把贾宝玉写成凤凰。宝玉从水仙庵回到贾府,刚至穿堂那边,只见玉钏儿独坐在廊檐下垂泪,一见他来,便收泪说道:“凤凰来了,快进去罢。再一会子不来,都反了。”
在第五十四回也有一段内容,交代了王熙凤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男人。书中写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因此,王熙凤影射男人不无道理。
老卡枪2021-05-01 15:40: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三、冰山栖雌凤有寓意。
冰山是一块在海洋里自由漂流的冰,大部分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以下。有一个形容词叫做“冰山一角”,它比喻某种严重的问题,只显露出表面的一小部分。冰山在遇到天气转暖后即会消融成水,故人们亦把“冰山”比喻为不可长久依赖的靠山。
与“冰山”相关的典故有不少。如五代人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载:“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於人。人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杨公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
凌濛初(1580——1644年)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载:“那些人依附内相,原是冰山,一朝失势,破败死亡,此是常理。”
清·昭梿《啸亭杂录·英梦禅》载:“夫以封圻大臣,素丝自励,谨避嫌隙,犹恐察访不周,自招罪戾。岂可结交权要,倚冰山为巢窟,其祸不旋踵矣。”
在《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中,也有类似记载。上述所引之史例,阐明一个道理,即是如果倚“冰山”为基础,其祸患不久就会降临。正气就像太阳一样,一旦出现,那个象征腐朽权力的冰山就会马上融化,崩解殆尽。
老卡枪2021-05-01 15:40:4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四、朱雀进入“子宫”成为“失印之神”。
清代周易六壬学者周彲编纂的《大六壬寻源编》载“管子曰:‘朱子官符争必生,病符心痛事无成。(朱雀入子宫为失印神。朱雀子,损羽不能飞,屈志自伤忧己过,妄为妄作枉劳形,安守莫登程)’”。
上文引用《论衡》中“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之说。意即朱雀(朱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五行中主火。《红楼梦》中画了一幅“一只雌凤位于一片冰山上”的图,而朱雀(朱鸟)属于五色凤凰之类,凤为公,凰为母。雌,作为名词,解释为母、雌性。作为动词有张露,露出之意。作为形容词,还含有柔弱之意。
因为“雌”含有柔弱之意,只有把“雌凤”作为柔弱的凤来解释,才符合作者把“雌凤”与“末世”、“冰山”联系在一起的原意。
如前面所引之语,朱雀进入“子宫”( 在易经中,二十八星宿配十二宫,“子宫”被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三星宿所配。)后就成为“失印神”,即失去掌管大印(玉玺)的天子。这样深入剖析之后,作者所隐喻的目标自然指向了明朝末世崇祯皇帝朱由檢。
老卡枪2021-05-01 15:41: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五、崇祯死于“甲申之变”,证据无力。
《弘光实录钞》、《明季遗闻》、《明季北略》等书将陪崇祯一起在煤山殉国的人记为司礼太监王之心。《明史》等史书也记载崇祯一天五次让太监王承恩找百官和国舅托付太子……并未陪崇祯一起自缢身亡。然而,由于康熙皇帝下达有关圣旨,事实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编纂《明史》时,康熙明确指出:“朕于明代实录,详悉披览,宣德以前.尚觉可观。至宣德后.颇多讹谬.不可不察。”(《清圣祖实录》卷一四四p15)
在与崇祯一同上吊的太监是谁的问题上,康熙对熊赐履呈览的《明史》部分稿件提出质疑“至于随崇祯殉难者.乃太监王承恩。因此.世祖章皇帝作文致祭并市碑碣。此书载王之心从死.明系错误。至于本朝兴兵声讨之故.书并未记载。可问熊赐履、王鸿绪等。”于是大臣们把陪崇祯在煤山上吊的太监王之心改为王承恩。
汇合多种资料得知,崇祯甲申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夜,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由于一场突发的瘟疫严重削弱了守城明军的战斗力,20万大军能登城的不过6000人,绝无坚持的可能。在此情况下,崇祯带着十几名太监逃离皇宫,走到齐化门,守军不认识他,以为有诈,将其射回。三月十九日,农民军入城,遍搜皇宫寻找崇祯无果。直到二十二日,人们才在万岁山(即煤山)上发现一具以头发复面且面部肿胀的尸体,左手上(有的资料说是在尸体旁的纸上)写着“天子”二字,皇袍上还留下68个血字。经内廷太监指辨,认为死者是崇祯。也就是这手书“天子”两个字,露出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马脚,身着龙袍者,何必在手上书写“天子”二字,人们纷纷认为事情蹊跷,怀疑其中有诈。
美国人魏斐德在其所撰《洪业--清朝开国史》一书中,对崇祯是死是活的评价是:“皇上的尸体过了三天多才被发现,此时人们普遍猜想皇上已经离开京城,到别处建立临时行在了。”(p181)
明·冯梦龙(1574——1646年)在61岁被任命为福建寿宁县的知县,任期四年,曾编过当地的方志《寿宁待志》。到明末天下大乱,清兵入关,冯梦龙从南下避兵祸的难民中收集材料,写成《甲申纪事》,书中载:“(二十一日)是午,得先帝煤山凶问(信)……传闻先帝……潜走煤山,望见贼势甚盛,自缢。”(p9)
明清之际的吴梅村(1609——1672年)在《绥寇纪略》中载:“十九日质明,阁部大臣犹有传筹入朝者,俄闻城已陷,驾崩,王承恩对缢。亭新成,上所阅内操处也”(p326)
明清之际的钱士馨,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贡生,尝受知于吴伟业。“甲申之变”后不仕,以任侠往来河朔。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撰《甲申传信录》载:“二十一日午刻,賊卒李才報:‘上崩駕于萬壽山之巾帽局’”(p19),沒有說崇祯吊死萬壽山。
明清之际的彭孫貽(1615——1673年),出生于竖立“董小宛葬花碑”之地的浙江海盐武原镇。他在《平寇志》和《流寇志》中载:“(上)登煤山之壽皇亭……為繯山亭,俄而帝崩。(太监)王承恩再拜恸哭缢亭下,与大行皇帝相望。文武群臣,無一人知。”(p203、p159)彭孫貽没有当过京官,仅收集传闻记载而已。他曾撰文一语道破真相:“钟山斸遍孝陵柏,史书窜尽祯皇编”(《冒辟疆全集》p1557)意思是明朝灭亡后,埋葬朱元璋皇帝之明孝陵上的柏树,被砍遍了;史书也把崇祯皇帝的事,窜改光没有原则了。
清·樊彬在《燕都杂咏》中有诗云“巍巍万岁山,密密接烟树,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处。”其露出多处疑问,首先,北海公园琼岛上也有一座“万岁山”。第二,自缢于亭子上,还是自缢于树上。第三,自缢遗址,当时的人说“不知处”。
顾炎武(1613—1682年),在明清甲申之变后长期客居京城,四处活动,上下沟通,为民族兴亡之事操心。在他写的《昌平山水记》中,直接称呼崇祯皇帝的所谓“思陵”为“攒宫”,并加以解释说:“昔宋之南渡,会稽诸陵皆曰攒宫,实陵而名不以陵。《春秋》之法,‘君杀,贼不讨不书葬',实葬而名未葬。今之言陵者,名也。未葬者,实也。实未葬而名葬,臣子之义所不敢出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没有死,也没有葬,当臣子的不敢说出“思陵”就是葬崇祯皇帝的陵墓。
至于民间传闻找到崇祯自缢遗址,并绘声绘色地指称一棵树为“罪槐”,这是清兵以“为崇祯报仇”的名义入关,做样子笼络人心所办的“善事”。
287年后的1931年,有照片显示“罪槐”树胸径不过一尺。其树怎么生长得如此缓慢?其实,“罪槐”一直处在被造假之中。
老卡枪2021-05-01 15:41: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六、“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重叠指向朱由檢。
《红楼梦》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一般不易被人们正确解读,历代研究者均有不同说法。而朱由檢的“檢”字繁体写法,就是由“檢”字之中三个部分组成的,其道理浅显易懂。换言之,即用“拆字法”把“檢”分成三个部分。
其一,“檢”字的“一从”,即“檢”字的右下角是个“从”字。其二,“二令”,即“檢”字的右上角是个“命”字,古代“命”同“令”。 其三,“三人木”,即“檢”字左边的“木”中由“人”参与合成。另外,“人木”也是一种“木”,它是神话传说中源于古波斯的一种神木!
而“木”和“人”,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朱”、“休”两个字。
如此一来,“朱由檢”从“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中横空出世,浑然天成,而且寓意好事“休”矣,与“哭向金陵事更哀”完全吻合。
为啥“哭向金陵事更哀”呢?因为朱由檢由京都到达金陵时,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已经不认可朱由檢的存在了,世人也大多认为朱由檢死了。面对此时此景,朱由檢必然会情不自禁地悲从中来,流下哀痛之泪呀!
老卡枪2021-05-01 15:42: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七、朱由檢的去向。
那么,朱由檢后来到哪里去了,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呢?
我们从当年发生的“通海案”中,可以看出端倪。当年清政府认为反清复明的总组织者、联络者之一的李之椿,“党结崇祯太子”,四方联络起义军,暗中支援郑成功率领的水师“三下长江”。在事情败露后的顺治十六年清明节,李之椿之子李元旦等48名抗清复明骨干分子在南京被杀害。李之椿“拒不交代崇祯太子朱慈烺的下落”,绝食7日而亡。按当时情况分析,在李之椿绝食并“拒不交代崇祯太子朱慈烺的下落”的原因里,似乎还含有刻意隐藏崇祯皇帝足迹的动机。如皋《广福教寺碑记》载:为重修寺庙,“寺僧国玺者,慨然以施地”(海安陈琪先生提供资料)。寺僧叫做“国玺”,这就是挑明了着说,这位寺僧与国玺密切联系!
这诈死的崇祯皇帝,应该就是《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太阳在屋子里呢”一句中的“太阳”。因为,在当时只有崇祯皇帝才能被称为“太阳”。崇祯太子朱慈烺尚未登基,不能被称为“太阳”。
老卡枪2021-05-01 15:43:3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八、宝玉衔玉落草而生。
《红楼梦》第三回末段解说宝玉衔玉落草而生时,写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听得说,落草时从他口里掏出,上头有现成的穿眼”。
至于“衔玉而生”者,含有一国之主的之要义。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当年楷书时就把國字写成“国”。象征国家权力的国玺,自然是无价之宝玉。
“落草”, 百度解释义为: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现指胎儿出生。把“宝玉衔玉落草而生”连贯解读,而且又兼顾两种含义。只能从作者惯用“真事隐”的角度,解释为:这“宝玉”,本来就是掌握国玺的皇帝。然而,因为“天塌地陷”,发生惊天国变,“宝玉”迫不得已,逃入山林做了“强盗”。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解注之中就有
“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的警句。“作强梁”就是“做强盗”之意,在如皋指挥地方上的“数十万”人,打击清朝官军的人,不就是“强盗”吗?
从另一角度,太子也可以被寓为“衔玉而生”者,意为天生的国家权力的接班人。但是,只有崇祯皇帝朱由檢才能有权威和号召力,带领太子朱慈烺指挥“数十万”军民,在长江入海口北岸的战略要地、通往内地南京的咽喉--如皋及附近地区进行多次反清大战。吸引清兵主力,策应郑成功率兵攻打南京。
在当年清兵进军中原的年代,位于中国东南方的如皋地区,反清复明的义士们,利用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战斗。
南明弘光朝的光禄寺丞李之椿曾写有一首诗,描写当年“如皋反清大战”的情景。诗曰:“战城南 败城北,贼在城南降卒多。截城之北皆勍(qing,释义;强:~敌)贼,血刃成林白日红。腥尘结阵黄云黑,辱骂声同刹矢飞。城头气咽无人色,主帅深居不出城。但发游兵探消息,狡健挥戈先兽奔。惟余懦弱鼓声逼,吁喘未终魂已溃。势迫群羊为虎食,道路空怜热骨堆。将军仍挟娇颜匿,何不登城听哭声。谁守孤城甘辱国,城南若使将先驱,城北将士犹死力。”
老卡枪2021-05-01 15:44:4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敬请诸位行家里手不吝赐教!!
老卡枪2021-05-01 16:27: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鲁敏敏吧 2021-05-01 16:44:02
不错
-----------------------------
非常感谢您的鼓励!!
老卡枪2021-05-01 17:09:0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煳 2021-05-02 12:14:46
这个解释不错
-----------------------------
非常感谢您给予的精神支持!!
老卡枪2021-05-02 16:51:4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kisazjy 2021-05-02 12:40:27
SB, 崇祯要真能跑到如皋,南明还有别人的事吗?
-----------------------------
崇祯率兵守住长江口咽喉要道,掩护郑成功三进长江,与张煌言包围南京。成功后,崇祯到江宁做皇帝。
由于郑成功一时疏忽大意,中了清兵江南总督郎廷佐的缓兵之计,功败垂成。
老卡枪2021-05-02 16:59: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顺治十五年(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戊戌)五月,郑成功率十五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和三千艘战船北上,准备经长江口进攻南京,扰乱清朝后方以牵制进攻大西南的敌军。
八月初九日,郑成功大军与张煌言会师后经浙江舟山北上,进抵羊山群岛,快抵长江口时,陡然间乌云翻滚、飓风骤起、迅雷闪电、大雨如注、波涛汹涌。郑军舟船对面亦不能相见,不是互相撞击破裂就是被大浪掀翻,连郑成功的六位妃嫔和三个小儿子都被淹死,士兵遭溺毙者成千上万。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这番天灾让郑军兵将、器械损失巨大,船只损毁三分之一。心灰意冷的郑成功叹息“天意难违”,加之其一向活动在福建沿海,对舟山群岛以北海域的海况并不熟悉,只得下令返回浙江沿海整顿、再作缓图。
4、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己亥)四月,郑成功见清兵主力集中于西南,认为是扩大自己在东南势力的大好机会,于是与张煌言相约率兵十余万,战舰千艘再次北上。三十日,郑军全歼镇守定海的清军,夺取了定海,解除了进军长江的后顾之忧。五月初,郑成功的兵马分乘大小船舶,浩浩荡荡由吴淞口驶入长江。
六月十六日,攻破瓜洲。十九日,又在镇江登陆。二十二日占据了银山制高点。且立即兵围镇江,二十四日占领该城,附近的句容、仪真、滁州等地也望风归降。二十六日,张煌言率领的前锋舟舰已逼近南京。郑成功请张煌言率前军溯江西上拦截湖广、江西来援的清军船只,招抚上游各路州县。
七月初七日,郑成功的水师主力到达南京外城的观音门附近,郑成功踌躇满志,作诗云:“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郑军立营八十三座,在城周围分散驻扎。城内清廷江南总督郎廷佐只有三千多人,采用缓兵之计向郑成功递信道:“我等力争不敌,本应马上投诚。但清朝有制度,守城者坚守三十日,援兵不来,则失城者部罪家属,南京文武官员家属均在北京扣作人质,乞求宽限三十日到期,我等立即开门归降”。郑成功的部将潘庚钟识破清军诡计,向郑成功道:“此乃敌人缓兵之计,绝不可信,趁如今南京城内空虚,应即刻下令攻城”。郑成功认为南京已在掌握之中,只是围而不攻,以致丧失良机。
就在郑成功还沉浸于守城清军即将投降的梦幻中时,清军援兵已陆续抵达南京。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围城的部分郑军逐渐麻痹松懈,甚至有人开小差去江边捕鱼。七月二十二日晚,清军得知次日是郑成功的生日,郑军诸将卸甲饮酒庆贺,于是郎廷佐于天色微明之际突然率兵出城,以火炮开道,冲击。郑军无处躲避,顿时大乱。总兵梁化凤趁夜派兵将城东北角废弃的“神策门”悄悄挖开,出其不意地绕至郑军后方,并割取芦苇,放火焚烧郑军战船,切断郑军归路。围城郑军士兵望见战船起火,因挂念船上的家眷与辎重,顿时失去斗志,急忙飞奔下山救火,被趁势冲杀的清军杀死大半。
所有郑军士兵缺乏有力指挥,只能各自为战,最终是尸体漫山遍野,据说甚至“滴血有声”。
郑成功赶到江边,见火药船已被烧毁,急忙上指挥船催水师逃走。全军顺流东下,退出长江口,此役功亏一篑。
老卡枪2021-05-02 17:02: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kisazjy 2021-05-02 12:39:15
SB, 崇祯要真能跑到如皋,南明还有别人的事吗?
-----------------------------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老卡枪2021-05-02 17:30: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总是起床难 2021-05-02 17:14:17
来看看
-----------------------------
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老卡枪2021-05-02 17:31: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崇祯通过钱谦益的渠道来如皋找李之椿
老卡枪2021-05-03 09:14: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崇祯通过钱谦益的渠道来如皋找李之椿 :
“以稼轩绍介谒徂徕丈,遂令抠衣趋侍,乞延之幸舍,勿以弹铗客待之。幸甚!”

全文: 武林舟次,得接眉宇,乃知果为天下士,不虚所闻,非独淮海维扬一俊人也。救荒一事推而行之,岂非今日之富郑公乎? 闱中虽能物色,不免五云过眼,天将老其材而大用之, 幸努力自爱。衰迟病废,田光先生所谓‘驽马先之’之日也。然每见骐骥,犹欲望影嘶风,知不满高明一笑耳。
双成得脱尘网,仍是靑鸟窗前物也。渔仲放手作古押衙,仆何敢贪(叨)天功遥,他时汤饼筵前,幸不以生客见拒,何如?嘉贶种种,敢不拜命。花露海错错列,优昙阁中焚香酌酒,亦岁晚一段淸福也。高才入雍,自当领袖,学使即便想闻,俟机云入雒(洛)时,当与张茂先一流人谋赏识也。草復不多及,晤徂徕丈,千万致意。
江淮鼎沸,吴中一夕数警,岂知天台仙路近在淮南,桃花流水仍在人间世耶!
仪部之事托萧、张二君为料理,已许得当以报,想渔仲不难作浮图合尖也。
吴门李玉阳度曲之妙,为老教师领袖。诙谐谈笑,一坐风生,今之东方生、郭舍人也。以稼轩绍介谒徂徕丈,遂令抠衣趋侍,乞延之幸舍,勿以弹铗客待之。幸甚!幸甚!双成亦知其为人,应不以他客拒之也。捐惠哈酱,绝佳。更祈一甖以慰老饕。何时把臂?诸不多及,徂徕乞致相念。(《冒辟疆全集》p930)
老卡枪2021-05-03 09:55: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