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之殇:太平天国记记

楼主:莫一伊2012 字数:141518字 评论数:28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有人说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几个跳梁小丑上演的一幕闹剧,也有人说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起义。怎样评价这一段历史取决于评价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从人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起义是人类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之一,近1亿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战争。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累加起来的数字。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死于战火是6000万,要知道二战时候的职业杀人犯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小伙伴们使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杀人机器。尤其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更是工业化流水线的杀人方式,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力量和化工产品。这和他在中国的同志洪秀全大教主用大刀片子和火铳要先进一万倍。当然了两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如果让希特勒再喘息几年,他杀人的数量或许能赶上他的中国前辈洪秀全。
很多人不喜欢太平天国的这段历史,认为这段历史充满了愚昧、暴力、血腥、杀戮、阴谋。事实也确实如此,但这段历史也是被当今世人误解最深的历史。出于某种目的,写这段历史的人往往迎合了某种需要,使得这段历史的叙述偏离了历史原来的样子。要写好这段历史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至于我为什么不自量力的跳出来写这段历史,原因含简单,我喜欢历史,更喜欢看到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不敢说我写的就是历史的原来样子,这其中未眠杂糅了我个人的臆断,但至少我在尽我所能的拨开那些蒙在历史上的灰尘,不让历史霉变溃烂,就足以。至于我的能力几何,就另当别论了。
在中国这个人口泛滥的国度里,生命像稻草一样廉价,领导者们心血来潮的一场革命就能让千万人人头落地。生命的廉价让中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常常忽略了人作为一鲜活的个体在历史上的存在。在他们的眼中那些死于战火的千千万万鲜活的生命只是一组冷冰冰的数字。对生命的漠视是让人心寒,而对建立在千万枯骨上功名显赫的领导者的歌功颂德更让人不寒而栗。笔者写这些历史,只是让人们从作为人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没有歌功颂德,也没有恶意贬低。
文中可能出现戏谑的表述,只是让读者容易接受,如此而已。笔者对待历史态度绝对是一本正经的,而文中的主要情节绝对基于可靠史料,并非来自笔者杜撰。
莫一伊20122014-12-19 20:35: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一回 洪仁坤屡考落第 耶和华又添一子(1)
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十年正是中华帝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当时的大清王朝朝纲崩乱、吏治败坏,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大清国的众大人们在忙着斗蝈蝈和吸大烟中不亦乐乎。
举国上下都沉浸在鸦片的烟雾中醉生梦死,白银如流水般的花在鸦片上导致的国库亏空日益突显。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林则徐他老人家实在看不下去了,凑报道光皇帝:“(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大人不愧是一代名臣,句句都点中了这个道光皇帝的痛点。这位中国最勤俭的皇帝看完奏折,不由得头皮发麻,他挠了挠头,也顾不上理会头上簌簌飘落的头皮屑,急忙叫太监传唤林大人进宫商量禁烟之策。
1839年,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
林则徐到达广州,他立即组织一支城管队伍,发布告示,包围商馆,抓捕毒贩,雷厉风行的扫毒行动让英吉利的毒贩们都惊呆了:林大人竟然来真的,这是不给我们活路了啊。
林大人第一次禁烟就成果丰硕,光查缴英国头号毒贩义律(此人当时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的鸦片就有20283箱,总重量1188127公斤,按照现在贩卖一公斤鸦片就判枪决的标准来算,这位仁兄可以被枪毙一百万次,足以把他阁下打成粉末,撒到海里当鱼饲料。
虎门销烟的一系列壮举让日不落帝国震惊了,贩毒集团纷纷向英女王诉苦:陛下清国的林大人忒蛮横,把我们的毒品都给毁了,你要为我们做主啊。
当时的英女王是号称欧洲外祖母的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把其众女儿嫁到欧洲众皇室,因此得名),早就过了更年期的祖母,一听到毒贩们的汇报就发飙了:敢烧我日不落帝国的毒品?看来要出兵把清国修理一下。
怒归怒,只是英女皇不同于中华帝国的皇帝这样权倾天下。到中国旅个游还有坐半年船,何况派兵打仗这种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事关重大,祖母要问问议会的意见。议员们也并非个个都是糊涂蛋,听说女王是为了毒品,而出兵修理大清国,很多人都反对,甚至咒骂:这帮毒贩把毒品运到人家国家去贩卖就已经丧尽天良了,还要我们出兵修理人家,实在是说不过去?
女王说:大清国财大气粗,他们向我国倾销茶叶丝绸,赚了我们太多的银子,我们卖点毒品算是把以前的银子挣回来。既然国会拿不定主意,那就投票决定吧(注:这是笔者根据史书上的意思编的对话,你翻破书都不可能找到的)。
长话短说,经过投票,主战派以9票的微弱的优势胜出,同意出兵攻打大清王朝。
1840年6月,大英帝国集结了一个庞大的舰队,军舰16艘,运输舰28艘,武装汽船4艘,载炮540门,舰队的总人数包括海军陆战队12000人左右。
舰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印度洋,试图要修理一下地球另一端虚胖的大清帝国。
当时的大清帝国虽然庞大,军队受到鸦片常年的侵蚀,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英军舰队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和毒贩子查理?义律(两人是表兄弟)的领导下,沿着大清的海防线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天津。
在节节败退的局势下,大清道光帝不得不在1842年派耆英和伊里布为钦差大臣,与大英帝国签订《南京条约》。
如我们所知,这只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开端,从此雄踞中华帝国的大清王朝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上国,而是被西方列强打翻在地的还要踏上无数支脚的“东亚病夫”。
中华民族也将走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重灾难。
然而没有战争贮备的大清朝,怎么赔付战后庞大的赔款?这些年为了买毒品,库银早已亏空殆尽,国库中除了一堆老鼠屎已经别无他物。
为了筹集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做一件激起民愤的事:征税。
大地主们本来就家财万贯,增加一点赋税也只算是挠痒痒,何况大地主们都有不用交税或偷税漏税的习惯,就算加那点税也全部转移到佃农身上,受伤最大的永远是劳苦大众。
不仅如此,天灾人祸祸不单行,1846年至1851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的水旱灾害不断。太平天国的老巢——广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连年不断。
1849年,长江六省大水灾为百年所未见,估计直接受灾的人数达3000万。
1851年,黄河在江苏丰北三堡决口,大清国的一半国土都变成了一片泽国。
在这样的形势下,清政府救灾不力已经点燃了百姓的怒火,增加赋税更是在百姓的怒火上浇油。一时间炮声响彻中华大地,群雄并起,吃不饱的或者吃饱了没事干的都纷纷起来对抗当时岌岌可危大清王朝。
道光末年,天地会(又名三合会)在南方兴起,并迅速在湖、湘、粤、桂、台湾等省发展开来,规模之大让清廷始料未及。
天地会想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敬爱的人民艺术家韦小宝同志就是该会成员之一。韦小宝当然是金庸先生虚构的人物,但是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却确有其人,天地会的八拜歌中就提到:“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五拜五祖,六拜万云龙大哥,七拜陈近南先生,八拜兄弟和顺。”
歌中的“万云龙大哥”是郑成功,而陈近南是郑经统治时期台湾的政务总管陈永华,后受人排挤,忧悒成疾,病逝台湾。
天地会是一个很顽固的民间秘密武装帮会组织,我们不能单纯的说天地会是一个黑社会组织,尽管天地会有些分支确实在干一些谋财害命的勾当,又不能说天地会是一个军事组织,各地天地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武装。
天地会一直以“反清复汉,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组织活动,这个组织在康熙年间就存在,生命力及其顽强,一直到民国期间还盛行于世。
据说天地会还曾资助过孙中山和黄兴的革命运动(孙文也是天地会会员)。甚至解放后香港的“三合会”、“洪门”、“新义安”、“和胜和”、“14k”等黑社会组织都是天地会发展而来的,当然帮会的“劫富济贫”性质已经变了。
除此以外,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8(清同治七年)于黄河、淮河流域爆发捻党起义,也是搅乱当局的一支比较大的起义军。在天平天国的中后期,捻军还曾加入太平军,成为太平军中很大的一股力量。
还有四川重庆一带的哥老会,上海的小刀会等民间团练组织这些就不细述了,这些帮会跟太平天国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后面还会说到。
这些帮会和起义军的兴盛,足以说明当时的官民矛盾的已经相当尖锐,清朝统治者之下百姓们食不果腹,他们只有依靠民间组织抱团取暖。
就在这样纷乱的大背景下,拜上帝会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莫一伊20122014-12-19 20:38: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一回 洪仁坤屡考落第 耶和华又添一子(2)

好了,做好了以上铺垫,下面掌声有请我们本文主人公闪亮登场:
“大家好!我叫洪秀全,客家人,今年200岁(1814年-20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
洪秀全的名字是后来他自己改的,出生的时他爹给他起的名字叫洪仁坤,小名叫火秀。我们不知道他爹为什么给他起这个小名,估计是他阁下命中缺火之类的,不管怎么样,相对于什么洪狗剩、洪丫蛋、洪二癞之类的小名,火秀这个小名起的还算有点水准。这与洪爹(洪镜扬)的出身不无关系,洪镜杨是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及临近诸村的保正。
保证不是官衔,是吏的一种,相当于今天的治安队队长之类。
我们常把官吏放在一起,以为都是公务员,其实不是。两者有质的区别,官是主,吏是仆。很多人以为古代当官很容易,把生殖器割了就能混个一官半职。其实不然,太监根本算不上政府官员,至多算是皇帝家的保姆。况且阉割这种手术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拿着一把小刀在火苗上晃一晃,然后手起刀落就解决问题了。在医学上阉割是很具有科技含量的手术。为了防止有人看到此文后回家模仿,我们在这里就不深入探讨了。
古代的官员跟现在的差不多,要当官就必须走科举考试(公务员考试)程序。而吏都是给官员们跑腿的,平时主要是干一些帮忙出谋划策、缉拿犯人、强抢民女之类的工作。
比如《红楼梦》里草菅人命的贾雨村就是一个经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典型,而跟在他身边指导他乱判葫芦案的那个叫门子的衙役就是吏。
门子同志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读完就到一个破庙里当了和尚,后来他阁下工作的那座庙起火被烧毁,他走投无路就做了衙役。可见当上吏是不需要多大的文化水平的。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一旦当了吏就不能考科举当官,这是规定。
没有公务员编制的洪保证就是个跑腿的,为官老爷们跑前跑后,受尽了官老爷们的冷眼和呵斥,心里肯定憋屈。
越是憋屈,老洪对权力的渴望越是强烈,当然了他已经老得连自己姓什么都快忘了,更不可能再去考什么功名了。再辛苦几年混个退休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洪镜扬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四儿子火秀身上。火秀这孩子不错,人算得上聪明伶俐,希望他能考个功名,谋个一官半职,好实现老爹一辈子未能实现的夙愿。
史料上说,火秀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火秀的两个混账哥哥洪仁发、洪仁达我们以后还会说到。有两兄弟种地了,老四红火秀生活上算是有了基本保障,火秀也可以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念书上。
火秀很听洪老爹的话,一心埋头苦读,他7岁进私塾读书,16岁参加乡试,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火秀第一次考试以落榜告终。
近十年的寒窗苦读,到后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这对还年轻的洪火秀来说不算什么。青春才刚刚开始,还有时间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然而他绝不会想到这一次失败只是他一系列失败的开始,还有很多的打击在等着他。
1836年,经过六年的准备,洪仁坤再一次信心满满的赶赴广州考试,15年了,他从懵懂的儿童长大成为了二十多岁的青年,这些年来他背负了父亲太多的希望和寄托,他不仅仅为自己而考试,也背负着父亲的所有期望,背负着整个家庭的荣辱兴衰。
22岁的洪仁坤正是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纪,如大多数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一样,洪仁坤同学对新鲜事物多少有好奇之心。这一次考试从乡下来到广州,免不了要到处逛逛,见见世面。
莫一伊20122014-12-19 21:00: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一回 洪仁坤屡考落第 耶和华又添一子(3)
尽管当时鸦片战争还没打响,广州已经是西方商品和思想向中国流通的一个窗口,伴随鸦片和西方工业品等流入中国的还有西方传教士。
宗教作为西方思想的主要载体之一,它的传播不像鸦片一样充满恶意,而是出于拯救世人的目的。
即便出于善意,但出于上国的傲慢和优越感,闭关锁国的大清国对外来宗教一律持反对态度,不管他是什么目的。西方的传教士只好私下里发点小广告、小册子已达到传教目的。
洪仁坤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传教士。
他逛到广州龙藏街的贡院门时,只见那里熙熙攘攘,有个假洋鬼子传教士身穿一袭黑色长袍,一边发着小广告,一边唾沫横飞的吆喝。火秀带着好奇心挤上前去,也想拿一份。
那是一本叫做《劝世良言》的小册子,他漫不经心的翻了翻,也不在意,随手就塞在书包,满怀期待的考试去了。
与之前两次考试一样,洪仁坤信心满满的等到考试放榜那天,他又一次挤在张榜前的人群里,急切的想从上面看到自己的名字。
如你所知,那次考试洪仁坤也是无功而返。
这是他第三次考试,也是第三次失败。如今每年一次的高考,都有考生因为没考上理想分数,想不开跳楼的。
而在当时洪仁坤的乡试可是三年举行一次,洪仁坤考了三次连个秀才都没考上,这样的打击之下,洪仁坤竟然没有精神分裂,他心理素质算是比较好的了。
有人说从第三次考试失败以后洪仁坤心里就埋下了革命的种子,立志要推翻腐朽的清王朝,那都是瞎扯。
那时的洪仁坤生活都难以为继,孩子嗷嗷待哺,老婆指着鼻子骂他没出息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不敢对洪秀全当时的心理妄加揣测,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考试,付出这么多心血,洪秀全对科举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现实的残酷让这个别人眼中的有为青年几乎绝望。
对考试制度的怀疑和偏见激起了洪仁坤心中莫名的怒火,他恨书本,恨考试,恨那些把考题出得这么难的考官们。
洪仁坤心情的低落到了冰点,他整天郁郁寡欢,加上老婆的唠叨,老父亲的失望,兄弟的怀疑,邻里的议论都让洪秀全几乎陷入疯狂。
恼羞成怒的洪仁坤失去了对科举制度的耐心,他把总总不如意都归为社会对自己的不公,他感到压抑,他不敢出门,一出门就似乎感到别人的嘲笑。带着这样不断加深的压抑,总有一天他心中汹涌的愤怒会以别人想象不到的能量迸发出来。
从这我就可以看到洪仁坤对社会和制度的心态:他自命不凡,但又一次次受到的现实打压。他不堪受到命运的束缚,却无法冲出命运的铜墙铁壁,此时的洪仁坤就如同牢笼中的困兽,他向往功名和权贵,无法冲出面前的困境,他只能对着眼前的牢笼咆哮。
然而回看整个科举史,洪仁坤所受的挫折仅仅是无数读书人的一个缩影,无数像洪秀全一样的读书人由青丝熬成白发,到头来依然穷困潦倒,两手空空。
毕竟金榜题名的也只是极少数,像范进一样的到老了混个举人已经是相当幸运的了,这也难怪范进中举之后要发疯。
我们在嘲笑他们迂腐之余,也应该为他们为了理想的默默付出报以一丝敬畏。
有人把这都归罪于科举考试制度僵化,科举有什么错?
科举考试为穷书生改变命运的提供了一个窗口,甚至是唯一可行的窗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疆场的拼杀中建立功勋,特别在和平年代,读书成为了获得高官进爵的捷径。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众多制度里最为具有人文主义光辉的先进制度,也是选举治国人才最有效的渠道。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科举,将会有多少人才在默默无闻中孤独终老,即便他们有再大的才气,再高的报国热情,再远大的志向都会在壮志难酬的哀鸣中化作一把尘土。毕竟不是每个人才都像诸葛亮那样盛名远播引得刘备们的三顾茅庐。
就是科举给他们希望,他们愿意为梦想而奋斗终身,这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制度本没有错,错的是使用制度的人,在唐宋的开明年代,科举考试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只要你是一个贤能的人,对国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有可能成为治国的将才。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19 21:30: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一回 洪仁坤屡考落第 耶和华又添一子(4)
只是到了明朝,从这个黑暗的朝代开始,文字狱的盛行让科举制度变得极度扭曲,写什么都有可能惹怒掌权者而人头落地。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将科举考试的内容框定在四书五经的之内,尤其是臭名昭著的八股文兴起,让科举这个散发着人文主义光辉的制度蒙上了黑暗的色调。
考场的失意让洪仁坤陷入绝望,如果他甘愿接受这样惨淡的结果,愿意向命运低头,那他永远只是一个领着低保的民办教师。
他要是还有点闲心像蒲松林老先生一样在家埋头写鬼故事或者盗墓小说,至多也是一名畅销书作家。
然而洪仁坤是个不服输的人,他必须向命运抗争,以一种别人都想不到的方式。
郁闷的洪仁坤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无所事事,偶尔翻出垫在桌脚下的小册子《劝世良言》。他随意的翻看几眼,立即被这本通俗易通的宗教宣传小册子内容吸引。
而就是这本《劝世良言》小册子给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提供了主要素材。
《劝世良言》作者是中国的基督教徒梁发。这人很有意思,梁发是本就是一个半文盲,没上过正规的师塾,因为做过雕版印刷工人,所以略识文字。
1811年梁发冒着杀头的危险收受了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钱财,偷偷的印刷中文版的圣经,还受马礼逊的洗礼成为中国第一位传教士。那时的大清朝还不允许西方教派随意传教,哪怕是出于善意的目的。
我们可以想象梁发先生本来就是略识文字,他不可能对《圣经》有多么高深的见解,更不可能编制出多么精湛的宣传读物,他只能靠自己浅薄的知识和对基督教的想象编制粗糙的《劝世良言》。
尽管由该书由马礼逊亲自审核出版,但马礼逊见小册子编的通俗易通,又顺应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读起来朗朗上口,他也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
《劝世良言》大多内容都出自圣经,但都是断章取义的摘录,没有系统的诠释基督教的教义。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的《劝世良言》除了对上帝大力弘扬之外,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民间宗教和巫术风水之类的迷信习俗进行了猛烈抨击,还引入十八层地狱、阴曹地府、阎罗王和牛头马面之类的精彩人物。内容丰富,故事跌宕起伏,老少皆宜,童叟无欺,不愧是居家旅行必备读物。
这就不难理解洪秀全在读了《劝世良言》之后,对基督教认识的极大偏差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刻骨仇恨。
传教士梁发绝不会想到,就是他编辑的这本毫不起眼内容粗糙的小册子,将改变千万人的生命,也将大清帝国推入战争的泥潭之中。
这本内容简陋通俗易通的小册子正对洪仁坤胃口,他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小册子。读完之后他不由得心生感慨:难怪我经历这般磨难,原来这世间受到了世间妖孽的蛊惑,只有笃信上帝才得永生。
也许是心中积蓄了太多的愤懑,积怨成疾的洪仁坤大病了一场,连续几天高烧不退,脑子被烧得七荤八素。平时所看的《劝世良言》中的情景在脑子里一遍遍的闪现。
迷迷糊糊中洪仁坤看见几个黄衣童子抬着轿子,说要请洪二哥到天国一趟,洪仁坤不明就里,茫然前往。
到了天国,一个长得标致高贵自称是他母亲(圣母玛利亚)妇人,带着洪仁坤来到了天河边,对他说:“你在人间这么久,已经受到尘世污秽东西的污染,待我帮你洗礼一遍。”
说完,他母亲就命人剖开洪仁坤的肚子,把心肝脾胃肾大小肠等下水都掏出来在天河里洗了一遍(这场面太血腥,实在不忍细述),洗完之后再塞回洪仁坤的肚子里缝好。
这一系列手术做完之后(想不到圣母玛利亚还是一名出色外科医生),他母亲要带洪仁坤去见他父亲。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0 20:27:4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一回 洪仁坤屡考落第 耶和华又添一子(5)

在一座金銮宝殿里,洪仁坤见到他父亲耶和华(当时翻译叫爷火华),那是坐在宝座之上一个满头白发的糟老头。老头身披龙袍,头戴高高的帽盔,一缕长至肚脐的金胡须闪闪发光。

见到洪仁坤,耶和华老泪纵横,感慨的说道:“你可回来了,你在人间受苦了。世间人们都是我生、我养,人人所吃的粮食,所穿的衣服都是我赐予他们的,可是没有一个人纪念我、尊敬我。而是将我赐予他们的东西去敬畏魔鬼,人们却不知道他们已经受到了魔鬼的引诱和戕害,他们不知道我的愤怒和怜悯。”

洪仁坤被他爸声泪俱下的哭诉打动,问道:“父亲,你的权力如此之大,能让活人死,让死人复活,既然魔鬼这么横行,那为什么不铲除他们呢?”

上帝回答道:“我的儿啊,不是我不想铲除他们,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洪仁坤忿忿不平道:“妖魔如此横行,我请求父亲让我为您斩杀他们吧。”

上帝回答道:“如今魔鬼已经遍布人间,甚至已经到达了三十三重天,你想将天界的妖魔诛杀之后,在下凡为世人清除妖孽,为父交给你一把剑,你要小心行事。”

说完上帝交给了洪仁坤一颗金印和一把名叫“云中雪”的宝剑,让他在兄长耶稣的协助下杀出三十三层天界。洪仁坤挥舞着宝剑,他的兄长耶稣则手捧金印立于身后,发出火光,令妖魔丧胆。

这些妖魔被洪仁坤赶出下天界,最后落到地下,洪秀全和兄长率大队天兵穷追不舍。

洪仁坤杀累了,坐下来休息时会有天女围拢来保护他,给他吃黄色的果子以恢复体力。

妖魔的首领阎罗王,是妖邪的首领(这就很有中国特色),变化多端,时而现身为蛇,时而为狗背上的虱子,时而为一群鸟,时而为一只狮子,很难对付。

洪仁坤好不容易抓住了阎罗妖,但他父亲命他放走这妖魔,因为阎罗妖是杀不死的,留下这样一个俘虏将污染天界,且会化成蛇继续骗人。洪仁坤服从父命,饶过了魔王阎罗妖,只将阎罗手下的小妖,屠戮殆尽。

洪仁坤在天国的快活的生活让他乐不思蜀,他早就忘记了人间的妻儿老小,还与他在天界的一个妻子住在天堂东边。他温柔美丽的妻子给他生了个儿子,他们居住的天堂到处是悦耳的乐声。上帝耐心地教导洪仁坤阅读劝善教德的经文,等待他改变,当他毫无变化时,他的父亲便和蔼地逐字逐句教他,他的兄长则对他的愚顽很恼火。

此时他的嫂子(耶稣的老婆,不知道是不是《圣经》中描述的那名妓女——马达林的玛丽)便居间调停,劝抚丈夫安慰洪仁坤,洪仁坤逐渐视她为第二母亲。

洪仁坤白天斩妖除魔,晚上研习经文,日子过得不亦乐乎。本来这样的故事应该像很多美丽的童话一样,从此男主角洪仁坤在天国过上快乐而幸福的生活。

就在洪仁坤在天国醉生梦死之际,他的父亲耶和华老头却要他回到下界,天国的妖魔已经诛杀殆尽,地上的妖魔依然泛滥成灾,芸芸众生还是放荡不羁,必须要洪仁坤下去让他们改化。洪仁坤的听从了他父亲的号令,作别天国的妻儿背着宝剑下凡人间为捉妖事业继续奋斗。

洪仁坤在天国上是过得快活自在,他在人间的家里却闹得鸡飞狗跳。被烧得迷迷糊糊的洪仁坤满嘴胡话,一下子跳起来说要“斩妖”,一下子说自己是太平天子,家人都以为洪仁坤脑子被烧坏,疯掉了。

几天之后洪仁坤病好了,但留下了后遗症,逢人就说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而且坚决不承认洪镜杨是自己父亲,除了耶稣,拒不承认自己还有别的兄弟。

还把老爹给他起的名字改成了洪秀全,不能叫火秀了,据说是要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讳。洪老爹见老四这般胡闹,气得假牙差点掉地上。洪秀全的兄弟见老四闹得家里鸡飞狗跳,把洪秀全捆起来毒打一顿,还把他关起来,限制了他的自由。

被锁在家里的洪秀全寂寞的,是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这时间没人能够理解他,在他看来人们正置身于水深火热的苦海之中而不自知,他们受到妖孽的迫害却浑然不觉。他因为不能斩妖除魔救世人于水火二狂躁不已。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1 18:36: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解释一下,为什么洪仁坤要改名成“洪秀全”而不是洪秀牛、洪秀马。
洪秀全的“秀全”拆开就是“禾乃人王”,翻译成人话就是:I’m a king!
希望同学们有问题提出来一起探讨……
莫一伊20122014-12-21 23:58:2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一回 洪仁坤屡考落第 耶和华又添一子(6)
村里人都以为洪秀全疯掉了,正当人们在为洪家惋惜,开始习惯一个疯子洪秀全的时候,洪秀全出乎意料的恢复了正常。

他又回到私塾当他的民办教师,教书之余又拿出史书典籍埋头苦读。洪爸爸又感到了欣慰,这才是他儿子,他的儿子没有疯,再过几年又要考试了,希望老三的刻苦能够换来回报。

6年之后,将近而立之年的民办教师洪秀全再一次踏上了考试了旅程。为了考取一份功名,这六年他呕心沥血,无数个孤灯冷月的夜晚,劳累一天之后人们都在梦中沉沉睡去,他却还对着昏黄的孤灯默默苦读。

为了生计也为了功名,为了心中的理想他甘愿孤独,甘愿忍受无数个寂寥的夜。6年,对于一个寒窗内苦读的学子来说是漫长的,但是如果所有理想能实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一次考试洪秀全胜券在握。

然而命运是何其残酷,与前三次考试一样,这一次的考试仅仅只为洪秀全的失败的数量上增加一个数字而已。这已经是第四次失败,对于一个而立之年的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事无成更让自己感到羞耻。

为了这次考试他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精力,也就是因为抱了太大的希望,所以在失败之后才更加绝望。

洪秀全崩溃了,他近乎疯狂的把家里的孔子牌位和圣贤书付之一炬,从此再也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衣。

他觉得自己受到愚弄了,自己二十四年埋头苦读,却换不来一个小小的秀才,肯定是受到了科举制度的愚弄了,是制度的僵化和掌权者的愚弄才让我名落孙山。洪秀全心中早已被怒火填满,他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这个残酷的社会和那些他读了二十多年的圣贤经典上,还有那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

为了生计,洪老师依然在私塾里干着民办教师这份很有下岗机会的职业。

然而对科举制度的刻骨仇恨却又让他无心教书。他想起了几年前所做的梦,一切都还沥沥在目,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怎么能从事这么卑微的职业,是该起来铲除妖孽的时候了。

洪秀全找来了同样考场失利的表兄弟冯云山(此人甚猛)述说了他在天国干的那点事,还一起研读了《劝世良言》深入交流了革命思想。

同样屡次落第,同为民办教师的冯云山的境遇和洪秀全惊人的相似,屡次落地让他对清朝的科举产生了刻骨的仇恨。

洪秀全和冯云山兄弟两人一拍即合,还煞有介事的找铁匠打了一柄“斩妖宝剑”。这事搞得跟真的似的,还说服家里人受了洗礼,成为了他们的第一批信徒。

利用教学之便,洪秀全开始向他的学生们宣传他的教义,洪冯两人还身体力行的开始干些打砸孔庙的活动。学生们都惊呆了,洪老师这是疯了吗?

惊呆了的小伙伴们纷纷回去告诉家长,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的家长们听说洪老师打砸孔庙,烧圣书典籍,都很震惊。他们的反应跟现在的家长一样:向校长告状去。

校长急坏了,他以为洪老师和冯老师是因为考试失败而导致的精神分裂,还从县里找来了几名秀才,组成劝导组对洪秀全和冯云山进行心理辅导。

然而这些秀才劝导团是说服不了一个内心充满愤怒的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埋在他们心底的恨是这些秀才们所无法理解的。

洪老师毫无疑问的被踢出了民办教师这个光荣的行业,这对于以教书为生的洪秀全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等于直接断了洪秀全的生路。二十七年的苦读让他早就丧失了种地的技能,况且出于知识分子的清高,他也不可能回家种地。

现在连基本的生活来源都已经断绝了,换成是别人早就找个破碗穿上破衣服上街干起乞讨这份很有前途的行业了。

可是洪秀全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是洪秀全。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2 12:16: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一回 洪仁坤屡考落第 耶和华又添一子(7)

洪秀全的愤怒更加变本加厉,他想不通自己苦口婆心的要拯救这些受魔鬼诱惑的人们,他们不仅不理解,反而对他百般排斥。

锐气受挫的洪秀全伙与冯云山带着几名信徒踏上了异地传教之旅。他们先后到顺德、阳山、连山等地,然而这些地方民众比较开化,见过真正的基督教,他们对洪秀全歪理邪说嗤之以鼻。

当时内忧外患的大清王朝危如累卵,但对于这些穿惯了清朝衣的顺民来说,洪秀全离经叛道的教义还是让他们难以接受。毕竟当时读书人很少,像洪秀全一样屡屡受挫的读书人更是少之又少。他们大部分人对科举并没有多大的恨,他们只求守着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好让家人得以温饱。

至于那虚无飘渺的上帝,那些关于上帝的信仰,离他们太远了。

信仰一斤能值多少钱?

当然和洪秀全冯云山一样的糊涂蛋还是有的,尽管寥寥无几,但总算有所收获。

洪冯两人眼见广东一带的人们顽固不化,便弃他们而去,远赴广西贵县投奔了洪秀全的亲戚黄盛均。

在广西贵县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民风淳朴,洪秀全和冯云山尽显他们忽悠绝技。除了传教的光荣事业,洪秀全为当地人干一些预测生死凶吉祸福的算命勾当,以显示他作为上帝教教主的神威。

奇怪的是洪秀全的几次预测都很意外的应验了,这把当地人吓坏了,看来洪教主果然料事如神,法力无边。

为了表示独尊上帝,洪秀全和冯云山两人带上几名教徒组成拆迁大队,在当地见佛杀佛,见庙拆庙。将当地的土地庙、孔庙还有各种神庙砸个稀烂,热热闹闹的胡搞一阵,弄得民怨沸腾。

黄盛均家中本来就不富裕,日子过本来就拮据。突然来了上帝二儿子洪大教主和一帮教众还闹出这么大动静,自然容不下这位法力无边的洪大教主。

洪秀全与冯云山商议回广东老家,再谋生计。洪秀全带领众人砸庙时,一个亲戚被捕入狱,他先留在贵县想营救之法,让冯云山先回广东。

冯云山回家途中经过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发现这里山高林密,民风剽悍,有很多干苦力的矿工和烧炭工人。出于普度众生的教义,冯云山决定在此地驻扎下来。

但是如何谋生是个问题。

冯云山只能给当地的老监生曾槐英打短工,他白天干活,晚上吟诗弄月,恰巧被他的雇主老监生曾老爷子听见了。两人一交谈,曾老爷见冯云山的谈吐儒雅,知道他念过几年书的,就推荐他到当地显贵曾玉珍家当家庭教师(塾师)。

冯云山一边当家教营生,一边趁着闲暇时到紫荆山区宣传拜上帝教,以他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了大量在紫金山区烧炭的工人。那些水深火热中的烧炭工人本来日子都过得苦不堪言,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听入了会(拜上帝会)就能“有衣同穿,有食同享”,何乐不为。

经过冯云山的宣传,附近来归附者甚众,这其中包括后来声名显赫的太平天国开国元老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和李凤祥等人。

冯云山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使得拜上帝会势力迅速得到壮大。加上杨秀清、萧朝贵等人的极力鼓吹,拜上帝会在桂平县一带遍地开花。

他们使用各种宣传手段形式多样,除了到处贴点小广告,还把教义的融入戏剧、山歌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便于底层民众的接受。经过大力宣传,一年之间竟有三千多人入会,拜上帝会借用当时天地会反清的思想基础,竖起了反清复汉的大旗。

由此拜上帝会开始从一个宗教团体转变成一个准军事组织,为此冯云山发挥了他天才般的管理才能,拟定了严格的十条宗教训条,并编成便于记忆的顺口溜让教众们日夜背诵。

紫荆山烧炭佬和矿工众多给拜上帝会的传播提供了丰厚的民众基础,紫荆山地势险要,山高林密,也很利于防御来自各方武装力量的袭扰。

倘若交通便利,又接近官道,拜上帝会倒可以像梁山好汉一样占山为王,搞点打家劫舍之类的活动,或许也能混个中产阶级的收入。

然而就在拜上帝会顺利发展的同时,厄运也随之而来。

冯云山将要会有怎样的遭遇,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2 18:29: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回 洪秀全洗礼遭拒 紫荆山平地惊雷(1)

冯云山在紫荆山把传教的星星之火逐渐成燎原之势时,洪秀全回到的广东花县老家,由于没有生计,洪秀全还是干着他的老本行:民办教师。

或许当地实在是缺少老师,之前洪老师砸孔庙,砸老夫子的牌位,烧圣贤书闹出那么大动静,乡亲们也既往不咎。

然而痴迷于上帝教事业的洪秀全是不甘心在教育事业上苦干终老的。

教书只是一个表象和一个谋生手段,其余时间洪秀全还忙于拜上帝教的理论建设,并把拜上帝教的教义编成顺口溜,写成了《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歌》、《百正歌》《改邪归正》等通俗易通朗朗上口的作品。

这些理论太长,而且内容枯燥,我们不一一抄录了。举例说明,《原道醒世训》有一句“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还有顺口溜:
“上帝原来是老亲,水源木本急寻真;
量宽异国皆同国,心好天人亦世人。
兽畜相残还不义,乡邻互杀断非仁;
天生天养和为贵,各自相安享太平。

我们咋一看,不禁怦然心动,还以为洪教主要建设天下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

这样的教义对于那些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劳苦大众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诱惑。他们见到太多的战乱和亲人的非正常死亡,他们所处的社会给他们太多的不安。在那个头上脑袋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别人利刃之下的玩物的年代,生命如同水中浮萍,说不定什么时候的一个小浪花就足以让他们流离失所,甚至生命的终结,就是这样的人们,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平静的港湾。

突然有一天一个自称为上帝之子的人,在向他们招手,他说归顺组织就能得到温饱,就能得到活下去的保证。这是什么样的诱惑,这是暗淡生活中的一缕曙光,这是社会急流中挣扎的人们眼前的一根救命稻草。

写完这些宣传资料,洪大教主不由得暗暗自喜,他不禁为自己的智慧折服,他巧妙的从传统的文化和当时神秘西方宗教杂糅在一起,对那些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众生们发出充满诱惑的呼喊。这样的呼喊让那些整天惴惴不安中生活的人们欲罢不能。

当然只有教义还是不够的,洪秀全还需要有一个名分。1837年洪秀全叫上了他忠实的追随者,他的族弟洪仁玕前往广州——那个让他几次梦碎的大都市。这一次他不是去考试的,他永远也不会参加那个对他来说难得有点变态的科举。这一次要是来会见一个人,这个人会给他应有的名分。

在一个秘密的教堂里,洪秀全见到了他想要找的人——中国基督教浸信会的创始人,来自香港的外国传教士罗孝全。

罗神父见两人有诚意,便让他们参加圣经班学习,记忆和背诵圣经,每天听课两小时。在这里,洪秀全第一次读到新旧约全本。然而他看到的《圣经》与他看到的《劝世良言》相距甚远。基督教与他所理解的完全不搭调,最让他受不了的是他爹上帝先生不是一糟老头,而只是一种信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神。

这一切都将推翻他之前发烧时做梦看到的一切。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3 21:01: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回 洪秀全洗礼遭拒 紫荆山平地惊雷(2)

三个月之后,他请求罗孝全神父为他洗礼,罗孝全让他说说这三个月以来他学到的东西。罗神父先生听到洪秀全说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时,他立即被这个狂妄无知的民办教师气得鼻子都歪了,他对洪秀全的回答很简单:滚他妈的蛋。

洪秀全肯定不会明白,由于无知,他已经极度亵渎了罗神父的信仰。

洪秀全灰溜溜悻悻而归,这一趟他不仅得不到名分,还被气愤的罗神父扫地出门。

我们可以想象三个月的培训,洪秀全应该是对基督教的《圣经》和基督教的教义有所了解的,然而在此之后他依然坚称自己就是上帝的二儿子。

我们至少可以推测出两点:一、洪秀全不是真心的要皈依基督教。二、尽管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离经叛道,但是对于对权力的渴求和对社会的仇恨让他宁愿放弃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而自立门派。

洪秀全回到家,收到了表兄弟冯云山在紫荆山那边的来信,信的内容大概是:这里山高,林密,人傻,易忽悠,速速前来。

洪秀全没有犹豫,卷了铺盖,欣然前往。

这时冯云山在紫荆山已经发展了三千教徒,都是紫荆山一带烧炭为生的炭农和矿工,这些人工作之余也没有斗地主、打麻将之类的娱乐,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听评书艺术家冯云山同志讲关于《耶和华和他私生子洪秀全的那些事儿》。

任何忽悠话,听了一万遍都有可能信以为真,何况冯云山口才又实在太好。

除此以外,这些人大都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如果不是赖以生存的土地没大财主们兼拼,谁愿意深入深山烧炭挖矿为生。就因为如此,这帮在生与死间游走的难民对朝廷的刻骨仇恨深入骨髓,这些人也是后来太平军中最铁杆的拥护者。

洪秀全来到紫金山,受到了教众的热烈欢迎。平时都是在冯云山的评书中听到神乎其神的上帝之子洪秀全,今天终于见到活的了,众教自然欣喜若狂。

洪大教主也难得见到这么多教众对自己顶礼膜拜,一种快感也油然而生。

凭着浩大的声势,在洪教主的大力倡导下,拜上帝会干起了他们一直想干的勾当:捣毁庙宇偶像,铲除异教,扬拜上帝会神威。

只在紫荆山一带活动显然不足以显示拜上帝会的神威,1847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等人听说象州县那里有座甘王庙香火鼎盛,为了显示拜上帝会的神功盖世,什么神都敢惹。洪冯两人率领拆迁大队把甘王庙给拆了,冯云山把甘王像的眼珠子都挖出来,头发割掉,身上的衣物给他撕个稀烂,手脚折断,洪秀全也恨不得在神像上淋上一泡尿。

估计甘王像是泥塑的或者是木偶之类做成的,如果是石像,冯云山大概还要费一番周折。

捣毁甘王庙让洪大教主快感如潮,他不由得诗意盎然,在墙上赋诗一首:
题诗行檄斥甘妖,该灭该诛罪不饶。
打死母亲干国法,欺瞒上帝犯天条。
迷缠男妇雷当劈,害累世人煷(火)定烧。
作速潜藏归地狱,腥身岂得挂隆(龙)袍!

且不说这首诗写得水平如何,单看这几行打油诗就有两个错别字,可见洪大教主的文化修养实在不敢恭维,看来清朝的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很公正的。

砸坏人民拥护敬爱神庙必然引发当地人民的极大地愤怒,愤怒的革命群众纠集起来,想要找洪秀全等人算账。

就在此时,人群中的一个小孩一声闷响倒地不起,过了半晌,才翻着白眼从地上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众人听着,我是上帝附体,下来指导你们,洪秀全等人砸庙行动是正义行为,你们不可阻拦。小孩说完,应声倒地,片刻之后才苏醒过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

小孩的表演实在精彩,可惜小朋友没有生在现代,若是他去拍电影必将拯救国产电影业于水火。

这样的“降童术”在我们现在看来很拙劣,但在当时却让被愚昧蒙蔽的人们深信不疑。
这件事让愤怒的人们止住了怒火,他们甚至有点害怕了,看来是上帝真的显灵了,要不然洪秀全砸了甘王庙非但没有受到神灵的报复,连上帝都降临为他说话。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4 21:28:5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回 洪秀全洗礼遭拒 紫荆山平地惊雷(3)

砸了甘王庙的痛快确实让洪秀全肾上腺素分泌陡然上升,他很过瘾,而且越砸越兴奋,回到紫荆山时顺手把当地的花雷、天泗等社稷神坛也悉数捣毁,还蛊惑当地民众只能信奉他爹——真神皇上帝(耶和华)。

然而让洪秀全想不到是,他这么一闹没有引来神灵的怪罪,却给他引来了一场牢狱之灾。

拜上帝会的大部分会众都是在村社的械斗中落败的客家人,这些人和当地的壮族团练或会党向来水火不容。以前由于缺乏组织,客家人总是被壮族的团练和会党揍得满地找牙。现在好不容易加入了拜上帝会,找到了组织的客家人胆子也逐渐壮大,惹是生非的事自然也不少干,以至于客家人和当地士绅和团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捣毁庙宇的活动,成为点燃火药桶的引信。

184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武宣县石人村的士绅秀才王作新带领家丁、团练袭击了拜上帝会的总坛,以毁庙、宣扬妖书为罪名,活捉了冯云山。

二当家的被妖人捉去,这还得了。

冯云山的表兄卢六立即组织人马在王作新押解冯云山途中救回冯云山。

可就在冯云山刚回到组织,还没到一个月,王作新又组织团练数千人直捣拜上帝会,这次他收获颇丰,一起将洪秀全、冯云山、卢六、曾玉珍都捉了,押送大湟江司。

也许是觉得洪秀全和曾玉珍没什么关押的价值,或许有别的原因,不多久巡检王基就把这两人放了。洪秀全被释放后,匆匆离开紫荆山回到了广州击鼓鸣冤,试图救出远在广西桂平县的冯云山,不巧的是当时的两广总督调离了广东。

王作新把冯云山和卢六押送桂平县,告两人谋反。

正值桂平知县刚上任的,遇到这档事当然要小心行事,就把王作新叫来对质。王作新怕拜上帝教报复,就没有到庭指正。

当时朝廷以下了文书,不干涉洋教的传教活动。听说冯云山只是传教,砸坏了几所神庙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巧的是卢六又在狱中病死,刚上任的县太爷怕人说他刑讯逼供,逼死了卢六。正好这时教徒们凑齐了钱,四处打点,走关系,知县只把冯云山关押了几个月,就被当做没有办暂住证的流民放出来了。

但不能就这样算了,还要遣送回广东花县原籍。

两名差人押送途中,非常有戏剧性事情发生了。

行走途中冯云山作为评书艺术家的职业病发作,口若悬河劝说两名差人:你们两人够辛苦的,长期出差在外,老婆在家独守空房,又没什么补贴,每个月就那点工资,连老婆孩子的养不起,还不如加入我们拜上帝会。加入我们教会就受到上帝保佑,不仅这辈子不愁吃穿,死后进了天国,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不仅这辈子吃穿不愁,拜上帝会连下辈子的工作都给他们安排好了,受到上帝保佑,下辈子肯定投胎到官宦人家。

这样的好事去哪找,两个差人听得激动,一拍大腿,说:干,不干是孙子。

冯云山怎么忽悠两位差人加入拜上帝会的我们不得而知,上面的话是笔者臆想出来的。总之结果是三人又欢欢喜喜回到了紫荆山。

而就在冯云山、洪秀全被抓期间,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拜上帝会以及之后太平天国的形势。

两位头领走后,拜上帝会群龙无首,会众们人心涣散。有一个姓黄的家族有了离开拜上帝会的意思,还四处散布谣言说拜上帝会要解散的消息,以至于拜上帝会上下人心惶惶,大部分人都已经收拾包袱回山里干起烧炭的老行当。

就在这时,一个传奇人物的出现不仅拯救了危局,还让拜上帝会的凝聚力前所未有的增强。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5 17:34:4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莫一伊2012 2014-12-25 17:34:49
第二回 洪秀全洗礼遭拒 紫荆山平地惊雷(3)
砸了甘王庙的痛快确实让洪秀全肾上腺素分泌陡然上升,他很过瘾,而且越砸越兴奋,回到紫荆山时顺手把当地的花雷、天泗等社稷神坛也悉数捣毁,还蛊惑当地民众只能信奉他爹——真神皇上帝(耶和华)。
然而让洪秀全想不到是,他这么一闹没有引来神灵的怪罪,却给他引来了一场牢狱之灾。
拜上帝会的大部分会众都是在村社的械斗中落败的客家人,这些人和当地的壮族......
-----------------------------
发现我的标题搞错了,本来是《天国之殇:太平天国记忆》的,那天不知道怎么了,大概是最近工作压力太大导致内分泌失调,以至于打字的时候手抖了一下就写成“记记”了(见鬼),以后大家看到文中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谐音错字,都可以以此类推……
莫一伊20122014-12-25 21:36: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回 洪秀全洗礼遭拒 紫荆山平地惊雷(3)

这个人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杨秀清。

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具有非凡的军事天才和惊人的领导才能,在太平天国中,无人能望其项背。

冯云山翘辫子以后,他的地位一直无人撼动,在他的辉煌时期,他的地位曾一度超过天王洪秀全。因此,对于他的华丽出场我们有必要给他做一个隆重的介绍。

杨秀清祖籍广东梅州,出生在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平隘新村的客家人,五岁父亲饿死,九岁母亲饿死。忍着饥饿好不容易长成帅小伙,上山砍柴的时候又被刺瞎了一只眼睛。

当时的清王朝土地兼并严重,杨秀清成为了无数失地流民中得一员,他只能靠烧炭,卖炭为生,照这样下去杨秀清有可能变成卖炭翁杨秀清,如果他运气好至多就混一个煤老板杨秀清。

然而命运的作弄注定让杨秀清不能在这行业里待下去,商家对炭价的恶意打压,让杨秀清连烧炭这份职业都干不下去了。在这青年人短暂的经历中,他经历了亲人的非正常死亡,失业、饥饿以及他人的欺凌,命运对这个青年人而言没有任何公平可言。

老天似乎把所有的苦难都压在了这个弱小的人身上,走投无路让他早在心里埋葬的仇恨种子开始发芽,终有一天他会让人看到他的愤怒。

就在此时,拜上帝给杨秀清准备了一条路,一条通往荣耀的路,也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

1846年,二十三岁的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但一直被洪秀全和冯云山光环笼罩的杨秀清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他和大多会众一样,投靠拜上帝会也许只是在期望在纷乱的社会里有一个依靠。

那时,他需要的很少,也许只求温饱就足够了,他不敢奢求太多的东西。

然而命运注定让他不凡。

随着洪秀全和冯云山的相继逃亡被抓,拜上帝会一下子群龙无首,人心涣散。人们开始担忧拜上帝会能否支撑下去。

杨秀清是不甘心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组织可以依靠,眼看着又要各分东西了。无论如何他也不想再回到山里,干着那些受人欺凌的烧炭工作,他吃尽了这其中的苦,也受尽了那些官商们的欺压和白眼。他必须在这一时刻挽救拜上帝会的危局,然而他身份低微,谁又会听他的号令呢?

1848年3月3日,拜上帝会上下人心惶惶,人们议论纷纷,讨论是去是留,就在拜上帝会就要分崩离析的时候,一道灵光从杨秀清的脑海中闪过,他一下有了主意。

杨秀清当众扑通一声倒地不起,口吐白沫,手脚抽搐,不省人事。教众们一下子慌了手脚,以为杨秀清癫痫病犯了,急忙掐人中、灌姜汤,忙活的一阵也不见效果。谁曾料到诈尸的杨秀清一招鲤鱼打顶,腾空而起,这一招把众人吓傻了,小杨这是怎么了?是中了邪了还是精神病发作了。

只见杨秀清目光如炬,神情肃穆,营养不良的瘦小身子也显出了从未有的威严,他指着众人呵斥道:“小子们听着,我是天父下凡,托杨秀清身体向你们传达圣旨。”

会众们是见过见天父托洪教主附体传旨的,现在洪教主不在,杨秀清成为了天父传旨的工具,可见天父真是无处不在。

杨秀清威严和刚毅的目光彻底镇住了在场的拜上帝会众,他们惊讶的下巴都差点掉地上。中国人大都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恶习,缺乏怀疑精神,倘若有人有所怀疑,照着杨秀清的脑门来一锤子,立马就露馅。杨秀清毫无破绽的精彩表演让会众们深信不疑,他们坚信眼前两眼放光的杨秀清就是从天上远道而来的上帝。

这也不由得他们不信,这种神灵附体的仪式在广西盛行已久。笔者小时候(九十年代初期)还曾在我母亲的带领下有幸观摩过这种仪式。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6 08:39: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回 洪秀全洗礼遭拒 紫荆山平地惊雷(4)
每年到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全村的女人坐在晒谷场围成一圈,坐在中间的是村里最有灵性的女孩,此女孩一定要是处子之身,女孩用一张毯子盖住全身。

随着月亮的慢慢升起,围坐在她周围的女人们用壮语念起咒语,念咒语时一定要怀着对神灵绝对虔诚,如果心不诚,神灵是不会降临的。倘若毛毯下的女孩抖动起来,说明神灵已经附在她身上,外围的女人们就可以询问她吉凶祸福,女孩会一一回答。

这样的仪式让我母亲这一辈的老人深信不疑,但也有预测不准的时候,预测不准只说明坐在中间的女孩灵性还不够,预测准确了那当然神灵显灵。这算不上是民间迷信范畴,至多算是民间娱乐活动,也算不上是宗教仪式,壮族人本来就没有的宗教。

言归正传,众人见杨秀清神灵附体,立即虔诚的拜倒在地,聆听“天父”的教诲。“天父”好不容易下凡一次,免不了做一下广告,吹嘘一下自己乃万物之主,普天之下都受其主宰。他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只是自己在天上太忙,委托拜上帝会承担在人间斩妖除魔的重任。如今拜上帝会百日之内有一劫难,考验你们忠心的时候到了。“天父”要求各地拜上帝会齐心协力,一致面对这次劫难,信者将得救,动摇者有灾难。

“天父”传达圣旨完毕,大叫“我回天国去也。”(这有点像孙行者先生升天的桥段,只是悟空先生还有一片云做交通工具,“天父”连云都不需要,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只见杨秀清四脚抽动,又一头栽地上,晕死过去。片刻之后,杨秀清清醒过来,擦了擦嘴角的哈喇子,又恢复了抽风之前的神采奕奕。众人问他感觉如何?他说刚才好像睡过去了,还做了一场梦,刚才发生了什么吗?

杨秀清不愧是实力派的专业演员,这一切演得行云流水,毫无破绽,就像天父真的来过似的。这让本来还将信将疑的会众们更加信以为真。这件事让本来默默无名的杨秀清在拜上帝会中的地位也陡然升高,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替上帝传言。

会众的顶礼膜拜让杨秀清快感如潮,他显然很享受这种权力所带来的成就感,这也为他后来的急剧膨胀埋下了伏笔。

我们不敢妄加猜测杨秀清的这一出戏是否是蓄谋已久,姑且认为杨秀清这一举动是随机应变恰逢其时的神来之笔,不得不承认的是,杨秀清的这一出精彩剧目确实给拜上帝会带来了神奇的效果。本来即将分崩离析的拜上帝会又一次紧密团结在以杨秀清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

扰乱军心的黄姓家族也被剔除在拜上帝会之外。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杨秀清颇为满意,他不仅力挽狂澜解救了危局,自己在拜上帝会的地位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一直在洪秀全和冯云山光环之下的杨秀清终于崭露头角,然而这只是开始,有的人不鸣则已,一鸣了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不久的将来,杨秀清将用他过人的才华和非凡的军事证明他才是拜上帝会的真正统治者。

从那次“天父”托杨秀清之身临危下凡之后,杨秀清作为“天父”代言人的身份正式得到会众的承认。

在此之后,杨秀清每次在需要的时候就代“天父”传言,而且这套玩得太多了,也轻车熟路。后来还几次杨秀清还假传天父圣旨下凡教训洪秀全,说洪秀全生活不检点乱搞男女关系。老子教训儿子这也就天经地义,洪秀全明知道杨秀清使诈,但也不好拆穿,只是乖乖的给杨秀清当儿子。

神灵附体的把戏本来就是洪秀全的发明专利,他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版权,倘若拆穿杨秀清,就等于扇自己嘴巴。

拜上帝会的另一个头目萧朝贵见杨秀清神灵附体的把戏演得实在是好,他也照葫芦画瓢,假托耶稣附体,带“天兄”传言,表演的方式跟杨秀清代“天父”传言大同小异。
耶稣同志在天有灵看到这些把戏,估计会气得从天上掉下来。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6 21:48:2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回 洪秀全洗礼遭拒 紫荆山平地惊雷(5)

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些让人忍俊不禁把戏高明不到哪去,但在当时,消息的闭塞和教育的滞后导致的愚昧让这种伎俩盛行于世。

萧朝贵在太平天国中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据说洪秀全是他大舅子,作为妹夫的萧朝贵一度让洪秀全头疼不已。萧朝贵代“天兄”传言,让洪秀全一下子又当小弟,又当儿子,却又不能戳破这种谎言,这让洪秀全脑袋膨胀。

更严重的问题是动不动就被“老子”和“兄长”修理,这让洪大教主威严扫地,他的教主地位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与杨秀清一样,萧朝贵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阁下显然是代“天兄”传言的把戏玩上了瘾,自1848年10月至1852年5月的三年多时间,天兄下凡就多达120多次,下凡的目的也让人啼笑皆非。

不仅借天兄之名来给自己脸上贴金,还干涉洪秀全的私生活。多次以天兄之名对洪秀全和冯云山等人指指点点,这让洪秀全和冯云山颇为不爽,但又不能说破。

下面我们来说说萧朝贵的身世:萧朝贵是客家人,生父蒋万兴,估计是养不起就寄养给萧玉胜为子。蒋万兴桂平县平在山人,萧玉胜本是武宣县人,迁到桂平县平在山下古棚村居住。而古棚村以北的东旺冲就是杨秀清家,两人从小就应该是比较好的朋友,一起烧炭卖炭。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萧朝贵加入拜上帝会,他本来也是个无名小卒,也是从替天兄传言开始,萧朝贵的地位也随之平步青云。

萧朝贵的夫人就是被评书吹的神乎其神的女侠洪宣娇。据罗尔刚先生的《太平天国史》中记载,洪宣娇的姓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洪宣娇本姓黄,后来杨秀清认她为义妹,又改成姓杨。本来和洪秀全没有血缘关系,只是按照洪秀全的排辈,天父的大儿子为天兄耶稣先生,第二子是他洪秀全本人,第三子是冯云山,第四子为杨秀清,第五子为韦昌辉,杨宣娇为天父的第六女,也是天父唯一的女儿。

按照这样的排辈,洪秀全自然叫杨宣娇为妹妹,萧朝贵作为杨宣娇的丈夫被称为帝婿,也是洪秀全的妹夫。如此看来萧朝贵不仅只有洪秀全一个大舅子,还有包括耶稣先生在内的一大票大舅子。

据罗尔刚先生书中描述,萧朝贵和杨宣娇夫妻生活不和谐,这可能跟杨宣娇性格彪悍有关系,为了解决家庭矛盾,萧朝贵不惜动用他的杀手锏——代天兄下凡来教训杨宣娇。

1849年12月18日,估计是小两口吵架实在解决不了,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训斥杨宣娇:“尔为朕胞妹,总要炼得好好,替尔天上爷爷(耶和华先生他爸,也不知道叫什么)、妈妈(估计是指圣母)、哥哥(耶稣)、嫂嫂(耶稣媳妇:妓女马达林的玛丽)争面光,又要替尔秀全兄、云山兄、秀清兄、韦正等争面光也。”不知道作为天父女儿的杨宣娇听了这些教训有何感想,大概也是哑巴吃黄连。

除此之外,萧朝贵和自己的养父萧玉胜的关系也不和(不知道他阁下跟什么样的人合得来)。教训完了老婆,感觉意犹未尽的萧朝贵,顺便把自己的养父也教训了一顿:“萧玉胜为父母要平心,朝贵是尔子,是朕妹夫,又是秀全妹夫,又是云山、秀清等妹夫,尔切不可轻南重北也,尔要真草(心)到底,方可享我高天福也。若不遵命,天父有眼认得尔,朕有眼认得尔,秀全有眼认得尔也。”

与杨秀清的临危代“天父”下凡不同,萧朝贵所代言的“天兄”,有事下凡,没事找点事也下凡。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7 20:12: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二回 洪秀全洗礼遭拒 紫荆山平地惊雷(6)

《天兄圣旨》里面记载,有一次天兄可能闲着没事,天兄又下凡了。这次下凡也没别的事,就是想找他二弟洪秀全聊聊家常。

洪秀全问“天兄”:“天兄天兄,我们天父身穿黑龙袍,小弟还记得也。但天父头上所戴,小弟却不记得矣。”

天兄道:“尔升高天见过天父多少,尔就忘记乎?天父金须拖在腹,头戴高边帽,身穿黑龙袍,其坐装两手覆在膝。”

洪秀全道:“天兄,小弟在狮旺(思旺,平南县的一个地名,后面会提到)遇难时,见无数天使来救小弟。”

天兄道:“那时不是差兵将救尔,恐尔难矣。”

洪秀全道:“有数妇人焉,是认乎?”

天兄道:“其中有一是高天尔妻子(洪秀全在天国的妻子)也。”

天兄又谕洪秀全道:“洪秀全胞弟,星宿说及龙妖,尔还不觉乎?海龙就是妖魔头,凡间所说阎罗妖正是他,东海龙妖也是他,总是他变身缠捉凡间人灵。尔当前升高天,同天兵天将战逐这个四方头红眼睛妖魔头就是他,尔今忘记乎?”

洪秀全道:“微天兄说明,小弟几不觉矣。”

更荒唐的是萧朝贵不仅能代“天兄”下凡,还能代洪秀全正东宫(洪秀全在天国的妻子)和天嫂(耶稣先生的妻子)下凡,《天兄圣旨?卷一》也对此作了记录。

天兄谕洪秀全道:“洪秀全胞弟,朕欲带尔妻同尔讲话如何?”

洪秀全道:“正好。”

俄而正东宫下降道:“尔爷认得我么?”

洪秀全道:“是我妻子否?”

正东宫道“是也。”

正东宫凄凉,洪秀全也凄凉。

正东宫道:“尔爷下凡几十年,还不回朝到几时,我因为尔心肠都激烂也。”

洪秀全道:“我妻放心,我做毕爷事,自然早早回朝也。天兄说我在思旺遇难时,我妻亦来救我也。”

正东宫道:“然也,那时我来救尔,我认得尔,尔不认得我也。”

洪秀全道:“那时我见有数妇人,我不认得那个是我妻也。(在人间的花花世界太久,自己天上的老婆的不认识了,估计天上的老婆也漂亮不到哪去。)”

正东宫道:“子十二岁矣,还未安名也。”(洪秀全下凡几十年了,天上的儿子才十几岁,这孩子哪来的?建议洪秀全先生回天国的时候做个亲子鉴定。)

洪秀全道:“待我回朝时,然后同子安名也。”

正东宫道:“我打马回朝矣,尔爷好早早回朝矣。”

洪秀全道:“我妻放心带子,我自然早早回朝也。”

不知道分别了几十年的夫妇俩会面时要不要亲热一下,但是正东宫依托萧朝贵的身体,这事就比较棘手。

正东宫升天之后,天兄基督的妻子也下降道:“叔叔,尔认得我么 ?(天嫂也是闲的,不在天上接送孩子放学,跑到人间来干嘛。)”

洪秀全道:“是天嫂否?”

天嫂道:“是也。叔叔下凡几十年,还不回朝到几时,尔妻及尔子时时挂望也。”

洪秀全道:“天嫂放心,为叔做毕爷事,自然早早回朝也。天嫂我记得当时升高天时,天兄或有怒我,天嫂即劝止天兄,真真难得这等思量我也。”

天嫂道:“我实是思量叔叔也,叔叔,尔好早早回朝矣,我打马上天矣。(天嫂好不容易来一趟,也不在人间吃个饭再走)”

洪秀全道:“天嫂放心,为叔自然早早回朝也。”

凭着萧朝贵和洪秀全的高招的演绎水平,这样的即兴剧本演得精彩绝伦足以以假乱真。

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这种对话看似无聊,但也不是没有目的的。通过这种对话既能神话洪秀全和萧朝贵,还把拜上帝会的谎言给圆得滴水不露。

拜上帝会的兴起究竟面临怎样的考验,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8 12:19: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三千物语 2014-12-29 00:55:56
马克一下,一直对太平天国这段 历史 有兴趣,好文
-----------------------------
感谢支持!
莫一伊20122014-12-29 17:25: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海内存知己2015 2014-12-28 17:18:09
天嫂来也

-----------------------------
哈,可爱
莫一伊20122014-12-29 17:25: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三回 金田村风云突起 道光帝驾鹤归西(2)

就在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的那年春天,广西面临大饥荒。天地会趁势揭竿而起,领导饥民起义。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广西的贫困和远离清王朝的权力中心,加上交通的滞后, 要寄到北京也要大半个月。因此,山高林密的广西成为了农民起义的乐土,随着广东流民的进入,广西的起义也越演越烈。

饥荒之年,为了活下去,村镇之间的饥民,向地主索取钱粮。

地主们大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地主组织的团练常常把上门索取钱粮的饥民打得满地找牙,县衙门不仅对此不予以制止,反而纵容这种行为。天地会作为劫富济贫的模范代表,将饥民团结起来,成为了起义的先锋力量。

十二月,长江流域洪灾泛滥,湖南天地会也率领义军加入广西天地会起义军。天地会闹得轰轰烈烈,拜上帝会此时也蠢蠢欲动。但是光冲动是没用的,打个群架还要有几把西瓜刀,何况造反这种技术活,手里没有几把家伙就顶着天灵盖跟人玩命的,不是神经病就是有精神病。

打造武器的任务由天父的五儿子韦昌辉负责。

跟现在一样,当时不能大规模公开的打造武器,韦昌辉只以打造农具的名义在自家大院里造了十几座铁炉。为了掩盖打铁的声音,韦昌辉兼职作了养殖专业户,大规模养殖鹅。大院之外还设置哨岗,二十四小时值班,已有人进到大院就拿出农具装模作样的敲打。

打好的武器藏在村头的犀牛潭中。犀牛潭深不见底,韦昌辉还叫人散布谣言说犀牛潭中有蛟龙出没,把众人吓得不敢靠近,从这可以看出韦昌辉是个颇有谋略的人。

与杨秀清、萧朝贵这帮穷光蛋不一样,韦昌辉算是个土豪,他的父亲韦元玠拥有水田二百六十亩,光金田村范围内就有六十亩。

你以为韦昌辉是个地主,但他不仅仅是个地主,他们家除了租给佃农收地租外,还搞多元化经营,比如放高利贷、榨油、贩牛等等,在金田村一带,韦昌辉的家族企业也算是当地的垄断企业。

这样的收入是连寸土都没有的杨秀清和萧朝贵想都想不到的。

如果按阶级划分,韦昌辉当之无愧的被光荣划分为地主阶级,按照常理韦昌辉应该是感谢皇恩浩荡才对,然而他阁下却舍弃富足的生活,甩开膀子跟杨秀清和萧朝贵这些无产阶级一起走上造反之路,这就有点费解了。

其实理由也没有想象中复杂。

韦昌辉当然有他的苦衷,韦家虽然家财万贯,但韦元玠的发迹属于暴发户之流,行事粗鄙。而当时的上流社会哪个不是高官厚禄,即便不是学富五车也算是有点文化,一个个都自恃清高,他们当然看不惯粗暴无知的暴发户韦元玠。

光有钱没有势力的韦元玠,跟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老爷们不同,他财富来源只能耍一些小手段,用欺诈的方式敛财起家。还有就是韦元玠这人尖刻吝啬,这就更会招来他人的嫉恨。

家庭的熏陶让韦昌辉形成了表里不一和争强好胜的性格,表面一团和气,背后却给人捅刀子,为此,人们给他送个卓号叫“花头鸭”。

韦昌辉还嗜赌如命,有次上桂平县考试,他赌瘾大发,考完试顺道到赌场玩了几手。

赌博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为破坏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韦昌辉也立志在这方面做点贡献,从乡下来到县城,恰好又带着钱,不赌一把就不像他的风格了。

赌过几把之后,输是必然的,但是就算是输,韦地主也输得很有新意。他阁下不仅把身上带的钱输个精光,连长衫都输掉了,只好光着身板回到家。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韦昌辉进城考试没有随身带着老婆孩子,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他老爹见到儿子光着身子回来,以为在路上耍流氓被人扒了衣服,等问清楚了怎么回事,老头气得七窍生烟,立即把韦昌辉捆起来,就是一顿王八拳,把韦昌辉一顿海扁。

——未完待续——
莫一伊20122014-12-29 18:37:07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