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连载——唐朝发生了哪些故事

楼主:haha走过夏天 字数:19554字 评论数:8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今天我们来说唐朝的故事,先从李世民父子说起。

李世民的父亲叫李渊,他们家是军事世家,李渊的父亲在北周时期就是柱国大将军。

后来北周被隋朝取代,李渊也步入仕途,隋炀帝杨广在位之时,李渊当上了卫尉少卿(一种管理皇宫礼仪活动的官职)。

在隋朝后期,由于杨广多次发动战争,不爱惜民力,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堪重负的人们纷纷起来反抗,很多地方出现了起义军。

当时山西有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叫毋端儿,他聚众造反,杨广就派李渊前去平叛。

李渊很快露了一手。

他带兵来到龙门城,恰好遇到毋端儿率众攻城,二人开始过招。

毋端儿手下有几千人,声势很大,李渊艺高人胆大,居然只带了十几个士兵出城。

对方立即围了过来,李渊不慌不忙,拿出一手绝活:他连续射箭,例不虚发,弓弦一响,就有一个敌人倒下。

这种打法太震撼,毋端儿等人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神箭手,匆忙撤退。

李渊箭术过人,其子李世民的个人能力也很强。

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去北部巡视,突然遭到数十万突厥部队的偷袭,杨广当时没带多少人马,只好就近进入雁门城坚守,同时命令各地官军过来支援,李世民就在其中一支援军里。

这支援军由将领云定兴指挥,当时李世民只有16岁,虽然他年纪小,但是他很会分析局势。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对方用重兵袭击皇帝,肯定是觉得我方在短时间内难以调来足够人马,所以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靠近敌人,让敌人认为我们来了很多人,他们就会知难而退。”

这番分析很有道理,云定兴依计而行,成功地威慑了敌人,这时突厥首领始毕可汗又收到后方遇袭的情报,左思右想之后,始毕可汗带着人马跑了。

由此可见,李世民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谋略,可谓少年英雄。

李世民父子能力过人,不过杨广最倚重的还是大臣宇文述、苏威等人,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

宇文述出身官宦世家,在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立下不少战功。

宇文述心思细密,擅长揣测人心,起初隋朝的太子是杨广的哥哥杨勇,杨广只是被封为晋王,杨广想当太子,为此他积极拉拢宇文述,想让宇文述支持自己。

杨勇虽然是太子,但是他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父亲杨坚不太满意,宇文述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他决定站到杨广这一边。

更换太子是件大事,一般官员在杨坚面前说话不管用,宇文述想来想去,打算从杨素那里找到突破口。

杨素是隋朝名将,足智多谋,他的话对隋文帝杨坚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宇文述很难接触到杨素,怎么办呢?

宇文述灵机一动,去找杨素的弟弟杨约。

杨约喜欢赌钱,宇文述就经常约他赌钱,故意输很多钱给他。

赢的多了,杨约也有点不好意思。

这时宇文述趁热打铁,对杨约说:“是晋王(指杨广)让我这么做的。”

杨约吃了一惊,宇文述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希望杨约和他的哥哥杨素支持杨广争太子。

杨约也知道太子杨勇已经失宠,斟酌一番后,他答应支持杨广,还把哥哥杨素也拉到了杨广这一边。

就这样,在宇文述的帮助下,杨广争取到了重臣的支持,他顺利夺得太子之位,最终成为隋朝的第二个皇帝,宇文述在这中间立下了不少功劳,因此杨广对他很信任,任命他为左卫大将军。
haha走过夏天2021-02-16 20:33:4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苏威也是隋朝老臣,早在杨广的父亲杨坚在位时,苏威就是朝廷重臣。

苏威此人心直口快,隋文帝杨坚的宫殿里有一些银制的装饰品,苏威就劝杨坚要注重节俭,隋文帝十分感动,马上下令撤走了这些东西。

有一次杨坚大发雷霆,想杀某个人,苏威认为此举不妥,硬是拦着杨坚,等后来杨坚气消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赞赏了苏威。

由此可见,苏威是个敢于劝谏的人,杨广登基之后,苏威依旧如此。
但杨广不是杨坚,他不一定能接受苏威的直言,事实很快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杨广实行暴政,无法忍受的老百姓们揭竿而起,很多地方出现了起义军,面对这么严重的危机,杨广会怎么应对呢?

某一天,杨广把重臣们叫了过来,问他们关于外面起义军的情况。

宇文述了解杨广,他故意说好听的话,说起义军越来越少了。

苏威是这么说的:“不知道他们的人数,只知道他们逐渐逼近都城。”

其实苏威说的是实话,但杨广不愿意面对事实,他只听好听的,苏威的话刺痛了他,不久之后,杨广就把苏威革职了。

忠言逆耳利于行,敢说真话的苏威就这么被赶走了。

面对遍地烽火,杨广会何去何从呢?

他选择去江都。

江都在扬州一带,当年隋军进攻南陈之时,杨广是隋军统帅,曾经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他想故地重游。

不过目前的局势显然不适合旅游,杨广这么做更像是一种逃避。

公元616年,杨广让孙子杨侗和部分大臣守住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

此时的杨广就像一只鸵鸟,以为把头埋起来就没事了。
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各地出现的起义军越来越多,隋朝陷入了大范围的动乱。

当时李渊负责镇守晋阳(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其子李世民见天下将乱,开始积极结交各路豪杰,为将来做准备。

在晋阳,李世民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谋士——刘文静。

刘文静时任晋阳令,此人智慧过人,胸怀大志,认识李世民之后,刘文静很看好他,说李世民像刘邦一样豁达,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是个人才,二人成了好友。

可是不久之后,刘文静因为和李密联姻被抓了起来。

李密是什么人呢?他是瓦岗军的首领,瓦岗军是隋末起义军里实力很强的一支部队,因此李密被朝廷列为打击对象。

刘文静是李密的亲家,朝廷就把他投进了晋阳的大牢里。

好友有难,李世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特意去牢里看刘文静。

李世民和刘文静都是聪明人,对天下大势有自己的判断,二人在大牢里密谈,说出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

刘文静认为天下已经陷入动荡,需要有人来稳住大局。

到了这一步,李世民也不再隐瞒,说自己正是来找他共商大计的。

于是刘文静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规划:李渊动员自己掌握的军队,同时招揽周边豪杰,一举攻占关中,然后逐步统一天下!
关中大致在陕西中部一带,这个地区四周有险要的关口,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李世民深表赞同。

这个计划有个前提——需要李渊主动起兵。

但是李渊当时还没有下定决心起兵。

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不过光靠他一个人来劝李渊是不够的,李世民决定去找一个人——裴寂。

裴寂是李渊的好朋友,同时也是刘文静的熟人,刘文静当晋阳令的时候,裴寂是晋阳宫监(负责管理隋炀帝离宫的一种官职),二人曾经在一起聊到时局,裴寂感叹生逢乱世,将来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文静微微一笑:“时局可以预估,我们是朋友,不用担心。”

在分析时局方面,刘文静的确是高手,不过他还是低估了人性,此刻的他绝不会想到,将来自己的死亡就和面前的这个朋友有关。

当然,这时二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裴寂听说了李世民和刘文静的计划后,决定帮他们说服李渊。
haha走过夏天2021-02-16 20:52:2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恰好在这个时候,李渊遇到了麻烦。

当时突厥部队到马邑(山西朔州一带)劫掠,李渊是杨广任命的太原留守,马邑在太原以北200公里左右,李渊就派出下属高君雅,让他带兵支援马邑太守王仁恭。

结果王仁恭和高君雅没把仗打好,远在江都的杨广得知后很生气,准备把李渊和王仁恭抓到江都。

这个消息让李渊很害怕,杨广为人暴虐,曾经当场处死过劝谏他的人,李渊要是落到他手里,恐怕是凶多吉少。

人到了生死关头,思想有时会发生变化。李世民和裴寂等人乘机力劝李渊,说与其等死,不如起兵争夺天下。

被杨广这么一吓,李渊也坚定了起兵的决心,不过后来事情又有了转机,杨广不知是怎么想的,又下了一道新命令,恢复李渊和王仁恭的职务。

因此李渊暂时没有起兵。

不料王仁恭那里出事了。

王仁恭是马邑太守,他有个下属叫刘武周,刘武周武艺过人,王仁恭很倚重他。

知人知面不知心,刘武周利用王仁恭对自己的信赖,偷偷和王仁恭的侍女私会。

刘武周怕王仁恭知道后惩罚自己,加上时局纷乱,刘武周有自己的野心,他最终决定干掉王仁恭,抢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当时那里的百姓缺粮食,官库里有粮食,可是没有杨广的命令,王仁恭不敢把这些粮食拿出来赈灾。

刘武周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散布谣言,说王仁恭故意不放粮,想饿死大家。

于是群情激奋,刘武周趁乱除掉王仁恭,率众攻占了杨广的离宫——汾阳宫。

汾阳宫是杨广出游时住的宫殿,现在却被刘武周的叛军占领,按照杨广的规定,太原留守李渊会被严惩。

这下子是躲不过去了,李渊不想坐以待毙,决定起兵。

起兵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李渊面临两个难题:第一,他的兵力有限;第二,身边的高君雅和王威是杨广派来的探子,他们可能干扰李渊的行动。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李渊想了个计策。

某一天,李渊请大家过来开会,把汾阳宫被刘武周占领的事情说了出来,并说大家可能因此被严惩。

这把高君雅和王威吓得不轻,他们很清楚杨广定的那些严刑峻法,为了避免自己倒霉,他俩问李渊该怎么办。

李渊趁机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由上面来定,现在敌人这么近,天子远在江都,我们这么死板是不行的。”

话赶话,王威就说:“为了打败敌人,可以自己做决定。”

看到王威上钩,李渊立即以对付刘武周的名义派人出去招兵,短时间内就招来了一万人。

王威和高君雅也不傻,看到李渊突然如此大规模的招兵,他俩觉得不对劲,意识到李渊想脱离杨广的控制。

他俩就是杨广派来监视李渊的,为了阻止李渊,他俩准备在李渊外出祈雨时干掉李渊。

结果消息走漏,他俩反而被李渊处死,公元617年,李渊从晋阳起兵,开始争夺天下。
haha走过夏天2021-02-16 21:10:0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根据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制定的战略规划,李渊的首要目标是关中地区,他让四子李元吉留守晋阳,然后率众向关中进发。

关中的中心是长安,守长安的是杨广的孙子杨侑,杨侑自然不想把关中拱手相让,为了阻止李渊,杨侑设下了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隋将宋老生的部队,他们守在交通要道霍邑(山西霍州一带);第二道防线是隋将屈突通的人马,他们守在河东郡(山西永济一带)。

隋军还有很多人马,但是反隋的军队也有不少,除了李渊,李密率领的瓦岗军也是隋军的强敌,为了多结交一些盟友,李渊特意给李密写信,相约一起对付隋军。

李密很快回信,表示愿意结盟,不过他有个条件——他要当盟主。

盟主往往是联盟里实力最强的一方,李密领导下的瓦岗军的确很强大,但未必能胜过李渊一方,李密这么早就露出锋芒,太心急了。

相比之下,李渊就成熟多了,他想先拿下战略要地关中,不希望李密干扰自己,因此他痛快地答应了李密,假意支持李密当盟主,李密得知后很高兴,双方相安无事。

里子比面子更重要,李渊让出一个虚名,稳住了李密,让自己可以专心对付关中的隋军。

不过困难还是有的,李渊部队带的粮食不是很多,而且他们走到半路收到一个真假不明的消息——刘武周和突厥打算联手袭击晋阳。

晋阳是李渊的基地,军中将士们的家人还在晋阳,这个消息让大家很担心,很多部下建议返回晋阳,李渊觉得有道理,下令撤军。

如果他们就这么回去,可能错过夺取关中的时机。

关键时刻,李世民站了出来。

他对父亲李渊说:“大家是为了大义起兵的,一旦撤回就散了,到时被敌人攻击就完蛋了!”

此外他还指出:刘武周和突厥表面联合,其实他们也是互相提防,刘武周在没有打下距离自己较近的马邑之前,是不会来打晋阳的。

敌人并不是铁板一块,李渊想来想去,决定采纳李世民的建议,停止撤军,继续前进。

不久之后,他们接近了杨侑设下的第一道防线——镇守霍邑的宋老生部队。

这是出征以来的首战,李渊派出了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

宋老生占据地利,只要他坚守城池,李世民他们也没有太多办法。

当务之急,是把宋老生引出城。

为此李世民和李建成带人来到城边,大骂对手。

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被别人激怒,因为愤怒会干扰自己的判断。


然而宋老生没有做好这一点,他被城外的叫骂激怒,带兵冲了出去。

李渊部队也冲了过来,双方大打出手。

起初李渊一方并不占上风,李世民看准时机,带领一支分队冲击敌人阵营,打穿了敌人的防线。

此举让李渊一方信心大增,他们乘机大喊:“宋老生被抓住了!”

在李世民等人的冲击下,宋老生部队的防线已经出现缺口,再加上这句真假不明的流言,宋老生的士兵们陷入恐慌,很快被击溃,宋老生战死,李渊顺利攻占霍邑。

打败宋老生后,前进路上较强的隋军只有屈突通的部队了。

当时关中已经出现一些起义军,李渊先是收编了部分起义军,然后派下属王长谐去攻打屈突通。

这低估了屈突通,屈突通也是隋朝老将,他使用夜战的打法,击败了王长谐。

于是李渊亲自来对付屈突通,这时已经有不少人马投奔李渊,李渊兵力大增,他派兵围住屈突通镇守的河东郡(山西永济一带),屈突通坚守不出。

这怎么办呢?是攻破河东城再去打长安?还是直接去打长安?

李渊的老友裴寂建议打下河东城再走,防止己方被前后夹击。

这话有道理,不过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李世民认为己方部队应该不管屈突通,先去关中,早点把关中的那些起义军招致麾下,没必要和屈突通争一城之得失。

这次李渊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让一部分人马盯着屈突通,自己带领其余部队去关中。

对手不会乖乖待着不动,屈突通得知李渊分兵后,他也带兵去支援长安守军,但是李渊早就防着他,派刘文静率军堵在路上,屈突通无法达到长安。

如此一来,留守长安的杨侑(杨广的孙子)已经没有足够的人马抵挡李渊,李渊的部队顺利攻占了长安。
haha走过夏天2021-02-16 22:18: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2节 隋炀帝杨广是怎么死的?

这一节,我们来说隋炀帝杨广的故事。

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原本他大权在握,最后却死于他人之手,这中间发生了很多大事,我们先从杨玄感兵变说起。

杨玄感是隋朝名将杨素的儿子,能文能武,隋末枭雄李密是杨玄感的好友,李密曾经对杨玄感说:“论两军决战时对对手的威慑力,我不如你;论使用人才,你不如我。”

李密也是名将之后,其父李宽是隋朝高官,爵位是蒲山公,李密长大之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他喜欢读书,富有谋略。

能得到李密这样的评价,可见杨玄感也不是一般人,杨玄感很自信,隋末时局动荡,他暗中制定计划,想实现自己的野心。

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带领大军进攻高丽,让杨玄感在后方负责后勤运输。

杨玄感故意怠工,不把物资送到前线,杨广派人回来催,杨玄感就说是因为运输路上有强盗,无法及时运输。

这些都是杨玄感编的,他的目的是让前线的隋军主力得不到物资,自乱阵脚。

除此之外,杨玄感还宣称隋朝大将来护儿叛变了,他以平叛的名义在黎阳(河南鹤壁一带)召集人马,公开造反。

好友李密很快赶来,给杨玄感当军师。

当初李密说自己是帅才,我们来看看这个帅才出了什么主意。

李密给杨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趁杨广率军在前线作战,杨玄感带兵堵住他的退路,等杨广大军的物资用完,他们就会崩溃。

中策:迅速攻占关中(陕西中部一带),杨玄感以易守难攻的关中为基地,逐步统一天下。

下策:杨玄感带兵进击东都洛阳。

三个策略中,李密认为下策最险,但杨玄感认为这个策略最好,选择先进攻洛阳。

杨玄感的理由是:重臣们的家人大多在洛阳,只要占领洛阳,杨广的阵营就会大乱。

想得很美好,我们来看看他的进展如何。

起初杨玄感打得很顺利,他的部队一路打过来,遇到的隋军或逃或降,杨玄感很轻松就来到了洛阳城下。

不过在这之后,杨玄感的好运到头了。

镇守洛阳的是隋朝重臣樊子盖和杨广的孙子杨侗,他们积极组织人马去守城,杨玄感部队怎么打也打不进城。

一天天过去,形势发生了变化。

当时很多地方还在朝廷的控制下,得知杨玄感的叛军进击洛阳,留在长安的杨侑(杨广的孙子)马上派出老臣卫文升,让他带四万人马去打杨玄感。

杨玄感势头正劲,他丝毫不惧,调过头来和卫文升对攻,杨玄感打仗喜欢冲在前面,而且他和士兵们的关系处的不错,因此他的士兵们在战场上尽力拼杀,卫文升一方屡战屡败,危在旦夕。

此时发生了一个偶然事件——杨玄挺战死了。

杨玄挺是杨玄感的弟弟,也是杨玄感的得力助手,他的战死影响了杨玄感部队的士气,杨玄感暂时停止进攻,卫文升保住了自己的人马。
haha走过夏天2021-02-16 22:45: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欢迎大家多多评论
haha走过夏天2021-02-16 23:16: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haha走过夏天2021-02-17 20:08: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杨玄感兵变的消息传开后,杨广也率领隋军主力赶了回来,杨玄感一方有被夹击的危险,他的军师李密此时在干嘛呢?

李密依旧在为杨玄感出谋划策,只是杨玄感不再重用李密了,他认为自己遇到了真正的“智囊”——韦福嗣。

韦福嗣原本是隋朝官员,在和叛军交战时被叛军活捉,杨玄感没有为难他,让他在自己这边做文书工作,韦福嗣答应了。

其实韦福嗣内心有自己的打算,他被迫加入杨玄感阵营后,每次杨玄感找他研究行动计划,韦福嗣虽然也提一些建议,但每次都给自己留条后路,并不真心帮杨玄感,杨玄感浑然不觉,还把韦福嗣当成了亲信,疏远了李密。

杨玄感的打法属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他虽然打了几次胜仗,击败了洛阳派出的隋军和卫文升的援军,但他既没有攻破洛阳,也没有彻底消灭卫文升的部队,不久之后,他又迎来了新一波的隋军——隋军大将屈突通的人马。

没办法,杨玄感只好分兵抵挡卫文升和屈突通,留守洛阳的樊子盖乘机派兵突袭杨玄感,杨玄感被三方围攻,一败再败。

这下子,他在洛阳附近是待不下去了。

杨玄感发现大事不妙,想改用李密的其他策略,但是隋军主力已经在回来的路上,李密的上策无法再用,杨玄感决定改用李密的中策——向关中进军。

形势变化太快,各路隋军正在逼近,留给杨玄感的时间不多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杨玄感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在去关中的路上,杨玄感部队路过弘农(河南灵宝一带),镇守弘农的隋朝官员杨智积很聪明,他看出杨玄感想去关中,为了拖住杨玄感,杨智积使出了一个奇招。

当杨玄感带兵从弘农城外走过时,杨智积站在城楼上,指着杨玄感破口大骂。

杨玄感刚打了败仗,心里憋着火,被杨智积这么一骂,杨玄感彻底失去了理智,非要攻破弘农城,收拾完杨智积才肯走。

当对手故意激怒你时,你就要小心了,因为背后可能是个圈套。

李密知道现在时间宝贵,劝杨玄感不要逗留在此,赶紧去关中,但是杨玄感听不进去啊,他非要抓住杨智积才肯罢休,命令军队立即攻城。

城池可不是容易攻破的,打了三天,杨玄感一方毫无进展,各路隋军倒是越来越近,杨玄感这才知道怕了,率众离开。

这时已经来不及了,杨智积拖住了杨玄感三天,各路隋军得以追上杨玄感部队,在隋军的围攻下,杨玄感一方很快崩溃,杨玄感在逃跑中被人杀死。
haha走过夏天2021-02-17 20:20: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haha走过夏天2021-02-17 21:05:1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haha走过夏天2021-02-19 20:02:2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自己顶一下
haha走过夏天2021-02-21 20:20: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杨玄感死了,但是李密从乱军中逃了出去,几经辗转,他加入了瓦岗军。

瓦岗军是隋末众多起义军里实力很强的一支队伍,创立者叫翟让。

翟让起初是洛阳的法曹(隋朝时期司法部门的一种官职),后来犯了死罪,他就躲到瓦岗寨(河南安阳一带),自己组建了一支队伍,这就是最初的瓦岗军。

瓦岗军里有不少厉害的角色,翟让自己就很勇猛,他的老乡单雄信是个擅长用长矛的高手,后来鼎鼎大名的徐世绩也在瓦岗军里。

隋末天下大乱,不断有人来投奔瓦岗军,瓦岗军人数很快过万,李密就是在这时候加入瓦岗军的。

在瓦岗军里,李密显得与众不同。

翟让他们以劫掠为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过一天算一天,没有长久打算。而李密不一样,他经常和大家探讨未来的战略规划,时间长了,大家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翟让觉得李密是个人才。

光说不练是不行的,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李密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由于瓦岗军势力增强,威胁到了隋军控制下的荥阳,杨广就派出将领张须陀,让他带兵去攻击瓦岗军。

张须陀是隋军里的猛将,以前多次击败过瓦岗军,翟让对他有点发憷,听说是张须陀来了,翟让准备撤军。

这时李密拦住了翟让,他认为张须陀谋略不足,表示自己有信心打败他。

看到李密这么自信,翟让胆子也大了起来,他停止撤军,准备和张须陀打一次试试。

我们来看看战况如何。

古人说:“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这话是有道理的,张须陀因为赢过瓦岗军几次,心高气傲,不把瓦岗军放在眼里,而翟让因为吃过亏,反而比较谨慎,做足了准备。

不久之后,翟让部队和张须陀部队相遇,双方打了起来,张须陀勇猛依旧,带兵冲锋在前,翟让抵挡不住,打了一会儿就带人撤了。

一切看上去和之前的交手情况差不多,张须陀信心满满,乘胜追击。

他中计了。

瓦岗军的这次撤退是有意为之,根据李密事先的安排,翟让部队故意败退,把隋军引入了瓦岗军的伏击圈。

等隋军进入预定地点后,李密一声令下,埋伏在此的瓦岗军将士一拥而上,把张须陀部队团团包围,张须陀虽然勇猛,但是寡不敌众,最终张须陀战败被杀。

这一战让李密名声大噪,翟让佩服不已,为了奖励李密,翟让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权力——让李密有权组建自己的部队。

李密的爵位是蒲山公,因此他把自己的队伍起名为蒲山公营,和翟让散漫的管理方式不同,李密用军纪严格约束蒲山公营,获得财物就分给下属,在他的严格管理下,蒲山公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很强。
haha走过夏天2021-02-21 20:45:4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翟让还是老样子,想过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生活,在打败张须陀之后,瓦岗军获得了大量物资,翟让很开心,就和李密分道扬镳,准备回去享乐。

后来听说李密又占据了新地盘,翟让心动不已,又带人跑回来,继续和李密搭伙。

这时李密已经有了新目标——洛口仓。

洛口仓是隋朝修建的一个大仓库,用来贮存粮食,位于洛阳附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洛口仓里存了大量粮食,而且防守薄弱,李密就向翟让提出自己的计划——攻占洛口仓,用那里的粮食招兵买马,壮大实力。

翟让觉得有道理,于是瓦岗军立即去攻打洛口仓,轻轻松松就占据了哪里,然后瓦岗军开仓放粮,又招来了不少人马。

洛口仓距离洛阳只有50多公里,瓦岗军攻占洛口仓的行动让洛阳的隋军很紧张,留守洛阳的杨侗(杨广的孙子)很快做出反应。

杨侗派出将领刘长恭,让他率领数万隋军去对付瓦岗军,刘长恭等人认为瓦岗军不过是一帮喜欢劫掠的流寇,己方可以轻松战胜他们,刘长恭让下属裴仁基带兵绕到瓦岗军后面,准备前后夹击。

其实瓦岗军打了这么多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连情报工作也做得很好,刘长恭的夹击计划很快被李密知道了。

翟让和李密决定将计就计,他们特意设下伏兵,等裴仁基送上门来,然后他们带领其余人马去会一会刘长恭。

到了约定夹击的那一天,隋军正式出动,刘长恭心浮气躁,隋军士兵们一大早还没吃饭,刘长恭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们出发,去打瓦岗军。

刚开始在和翟让部队的交战中,隋军还是占上风的,但是隋军士兵们都饿着肚子,时间一长就顶不住了。

这时李密带着自己的人马冲了出来,猛攻隋军,身心俱疲的隋军被击溃,刘长恭狼狈逃回。

刘长恭战败的消息传来,裴仁基吓了一跳,本来他和刘长恭相约夹击瓦岗军,没想到刘长恭这么快就败了,裴仁基不敢再去和瓦岗军打,选择按兵不动。

不过这也不是个事,一旦朝廷知道裴仁基没有按计划行动,一定会严惩他,裴仁基不知道该怎么办。

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而李密的观察力就很强,他很快发现了裴仁基的尴尬处境,派人去游说裴仁基,裴仁基左右权衡后,加入了瓦岗军。

这对李密来说是个好消息,裴仁基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其子裴行俨是隋末著名猛将,李密一下子得到了两个人才。

除了他俩之外,程咬金、秦叔宝等人也在这时投奔了李密,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猛将,李密实力大增。

之后瓦岗军和隋军反复争夺洛口仓,瓦岗军胜出,再次夺得洛口仓,为了给己方造势,李密特意找人写檄文广发天下,揭露杨广的罪行,檄文里有句话形容杨广的罪状之多:“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罄竹难书就是出自于此。

这时杨广在干嘛呢?

他在江都游玩。

杨玄感兵变动摇了杨广的统治基础,但杨广没有反省,他继续大肆享乐,下令建造一批豪华的龙舟,去江都游玩了。
haha走过夏天2021-02-21 21:03:5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瓦岗军逼近洛阳,留守洛阳的杨侗(杨广的孙子)坐立不安,他派使者元善达去江都,请杨广率众返回洛阳。

洛阳是隋朝的东都,地位重要,当时洛阳周边很多地区已经被瓦岗军占据,元善达冒险通过了瓦岗军的防区,去江都见到了杨广,把洛阳被围攻的事情告诉杨广,请杨广回去稳住大局。

但是杨广已经失去了理性。

大臣虞世基对杨广说:“如果情况真像元善达说的那么严重,那他是怎么从洛阳出来的?”

言下之意,元善达在撒谎,情况没那么严重。

杨广一心只想在江都游玩,自我麻痹,他不愿面对严峻的现实,因此他采信了虞世基的话,赶走了元善达。

后来瓦岗军多次击败洛阳的隋军,杨广才肯派兵去支援洛阳守军,自己却不肯去。

当时关中(陕西中部)被李渊的部队攻占,中原又有瓦岗军和隋军作对,杨广不想再回去,打算把丹阳(南京)定为新的都城。

消息传出后,杨广身边的骁果军不高兴了。

骁果军是杨广手下的禁军,隋朝都城起初在关中的长安,骁果军的大部分士兵都是来自关中,他们护卫着杨广四处走,原本指望杨广能带领他们回关中老家。

没想到杨广突然说不回去了,骁果军的士兵们很失望,他们早就想回家乡了,再加上时局动荡,一些士兵就偷偷跑回关中。
如果都这么跑,杨广早晚会成为光杆司令,他自然要阻止,但是他的阻止方式简单粗暴,就一个字——杀。

将领窦贤带着自己的部下向关中方向跑,杨广知道后,马上派兵干掉了他。

这让骁果军的指挥官司马德戡很害怕,他经常和骁果军待在一起,知道士兵们想回关中,可是他又不敢和杨广说,说杨广一怒之下处死自己。

不说也不是办法,照这样下去,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骁果士兵逃亡,到时杨广一样饶不了司马德戡。

说是死,不说也是死,怎么办呢?

司马德戡想来想去,自以为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和骁果军一起跑。

这么办的话,司马德戡估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为了保证计划成功,他又拉了不少官员入伙,准备一起跑。

想逃走的官员有很多,不断有新人加入,不久之后,宇文智及也知道了这个计划。

笔者在第一篇文章里介绍过,宇文述是杨广重用的老臣,此时宇文述已经去世,宇文智及是宇文述的儿子,宇文述还有个儿子叫宇文化及,杨广爱屋及乌,任命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管理皇宫工程的一种官职),任命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

以前宇文述帮过杨广很多忙,但是现在形势不同了,杨广如今完全是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宇文智及不想再跟着他走下去。

自弃者,扶不起。杨广天天在江都用酒色麻痹自己,不想面对现实,连自己都放弃自己了,又能指望谁来帮他呢?
在得知司马德戡的逃跑方案后,宇文智及没有去报告杨广,而是帮司马德戡把方案改了一下。

宇文智及认为杨广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司马德戡他们逃走,估计最终会被杨广派人干掉,如今天下大乱,宇文智及提议发动兵变干掉杨广,利用掌握的军队去争夺天下。

司马德戡觉得有道理,迅速展开行动,他先派人去骁果军中散布谣言,说杨广痛恨这些想逃回关中的骁果士兵,准备用酒把他们都毒死。

因为杨广不让他们回故乡,骁果士兵们本来就对杨广心怀不满,现在又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士兵们人人自危。

看到时机成熟,司马德戡就对骁果军宣布了自己的兵变计划,被假消息搞得惶惶不安的士兵们表示支持,计划就此敲定。

某一天晚上,司马德戡带兵杀入宫内,杨广听到喧闹声后,心知不妙,慌忙躲避,最终被造反的士兵抓住,骁果军军官令狐行达勒死了杨广。
haha走过夏天2021-02-21 21:18:1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朋友多多评论
haha走过夏天2021-02-22 21:25: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自己顶一下
haha走过夏天2021-02-22 22:19:2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3节 西面的强敌

李渊一方虽然攻占了长安,但周边并不安全,西面就有一个强敌——薛举。

薛举在金城(今天的甘肃兰州一带),起初是金城校尉(校尉是一种低级军官),隋末天下大乱,金城周边也出现了一些强盗,金城的长官郝瑗就交给薛举一些人马,让他去打强盗。

为什么选薛举呢?因为他勇猛过人,郝瑷觉得他适合带兵作战。

薛举的确勇猛,不过他并不打算听郝瑷的指挥。

隋末时局动荡,群雄逐鹿,薛举也有野心,他没有带兵去打强盗,而是带人劫持了郝瑷,聚众造反。

薛举很有钱,平时就喜欢结识各路人士,他起兵之后,周边一些人来投奔他,薛举很快聚集了不少人马,他不断派兵攻城略地,攻占了陇西(甘肃东南部)的许多地方。

薛举胆子很大,不久之后就称帝了,定都在天水,让儿子薛仁果当太子。

这个薛仁果打仗很猛,但是他为人残暴,喜欢虐待俘虏,其父薛举说他“苛虐无恩”,担心自己建立的政权败在他手里。

后来的事实证明,薛举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是后话。这时薛举的势力还是很强的,他不断招兵买马,部队扩充到数十万人,他从陇西逐步向东扩张,想攻占长安。

不过他慢了一步,这时李渊已经拿下了长安(笔者在第一篇文章里介绍过)。

薛举不甘心啊,他想和李渊拼一拼,让儿子薛仁果带兵进攻扶风郡。

隋朝时期的扶风郡位于陕西宝鸡一带,是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一带)西边的屏障,如果扶风郡被薛仁果占领,长安就危险了,李渊不敢大意,派李世民率军还击。

双方都是派儿子出征,最终结果是李世民技高一筹,他带兵击溃了薛仁果部队。
haha走过夏天2021-02-23 20:25: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不好意思,第一节的标题忘记加了,第一节的标题是“李世民父子的故事”,特此说明,欢迎大家多多评论
haha走过夏天2021-02-23 20:29: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这个结果让薛举大惊失色,他这人情绪变化太快,前一阵子还嚣张地称帝,现在打了一次败仗就怕了,向下属们问了一个搞笑的问题:“以前有归降的皇帝吗?”

看样子他准备向李渊投降了。

后来因为李世民没有带兵追过来,薛举才暂时稳住了局面。

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李渊这时又接到喜报——屈突通归降了。

笔者在第一篇文章里介绍过,屈突通是隋朝大将,奉命阻击李渊部队,结果李渊率众绕过屈突通的军队,直取长安,并派下属刘文静带兵拦截屈突通。

刘文静是李世民早期的谋士,深通谋略之道,屈突通带兵和他的部队对峙了很长时间,找不到任何破绽。

无奈之下,屈突通再次使出夜战打法,派下属桑显和带兵夜袭刘文静一方,当初屈突通就是用这招打败了李渊的下属王长谐。

同一个战术重复使用就容易被人看破,刘文静显然比王长谐高明,他有所防备,桑显和的偷袭毫无成效,反而损失了不少人马。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屈突通又听到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李渊已经攻占了长安。

屈突通是隋朝老将,当初就是留守长安的杨侑(杨广的孙子)派他来阻击李渊,结果他没有完成任务,现在李渊占了长安,控制了杨侑,屈突通深感自责,打算去洛阳投奔杨侗(杨广的另一个孙子)。

主意打定,屈突通让部下桑显和守住潼关,自己带其余人马向洛阳方向走。

但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和他一样。

由于杨广的暴政不得人心,很多隋将不愿再为他卖命,再加上关中被李渊控制,一些隋将有意向李渊投降,包括屈突通的部下桑显和。

所以屈突通离开后不久,桑显和就向刘文静投降了,刘文静不希望屈突通去为杨侗效力,马上派人去追屈突通,屈突通势穷力竭,只好归降。

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李渊在攻占长安后,没有急着称帝,而是立杨侑为皇帝,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怎料形势变化太快,几个月后,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了杨广。

杨广死后,李渊于公元618年称帝,唐朝就此建立,李渊就是唐高祖。

薛举依然和李渊为敌,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薛举卷土重来,率军逼近李渊控制下的高墌(陕西长武附近)。

不打败薛举,刚刚建立的唐政权难以安定,李渊又派出英勇善战的李世民去对付敌人。

李世民立即带兵赶到高墌,做好了防御措施。

不巧李世民突然生病,无法亲自指挥战斗,只好把军务交给下属刘文静和殷开山处理。

李世民认为对手军粮有限,急于求战,所以己方应该先坚守,消耗对手,越晚决战对己方越有利。因此他要求刘文静等人不要开战,以坚守为主。

结果刘文静和殷开山误会了李世民的意思。

离开李世民的住所之后,殷开山对刘文静说:“秦王(指李世民,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怕你打不赢,故意这么说,对手知道秦王生病,有轻敌之心,我们更应该震住他们!”

被殷开山这么一激,刘文静也不再冷静,二人把部队调出来耀武扬威。

其实有轻敌之心的可能是殷开山等人,唐军之前打败过薛举,因此殷开山等人不把薛举放在眼里,光顾着耍威风,却没有做好防御工作。

危险悄然而至。

薛举看清了唐军所在的位置后,悄悄带兵绕到唐军后面,发起突袭,防备不足的唐军被击败,损失了一半人马,李世民被迫撤军,薛举占据了高墌。

不过薛举也没得意太长时间,不久后他就因病去世,其子薛仁果继位。
haha走过夏天2021-02-23 20:51:0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4节 瓦岗军的衰落

薛举突然病死,他建立的西秦政权陷入动荡,而李渊此时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李密。

话说李密之前不是带着瓦岗军在攻打洛阳吗?怎么来长安投奔李渊了呢?

下面就来说说李密这段时期的经历。

公元617年,李渊率领瓦岗军逼近洛阳,隋军作战失利,当时杨广还活着,他命令王世充等人去支援洛阳的隋军。

王世充以前担任江都宫监(宫监是一种管理皇帝离宫的官职),此人擅长逢迎,每次杨广去江都游玩,王世充都会送一些珍品给杨广,拍杨广的马屁。

后来王世充又立了一些战功,杨广很欣赏他,因此在瓦岗军逼近洛阳之时,杨广让王世充率领隋军去支援洛阳守军。

留守洛阳的是杨广的孙子杨侗,他手里还有一些军队,王世充带兵赶到洛阳后,隋军共聚集了十几万人,和瓦岗军隔着洛水对峙。

大战一触即发。

王世充首先出招,带兵渡过洛水,在黑石安营扎寨。李密率众来战,结果初战失利,瓦岗军分批撤退,一部分人躲进了附近的月城。

王世充乘胜追击,带兵把月城围得水泄不通,想一举歼灭里面的瓦岗军。

可是他忽略了一点——李密并不在月城里!

瓦岗军是分批撤退的,李密那批人跑到了其他地方,得知王世充围攻月城,李密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带兵直接攻击王世充设在黑石的大营。

隋军主力尽出,大营里的守军很少,他们慌忙点燃烽火求援,王世充只好又带兵离开月城,跑回来支援大营,疲于奔命的隋军被瓦岗军迎头痛击,王世充大败而退。

虽然打了胜仗,但是瓦岗军遇到了新问题——内讧。

瓦岗军毕竟是翟让创建的,翟让有一帮老将支持,现在李密上升势头这么猛,有人不高兴了。

翟让的哥哥翟弘对翟让说:“你该自己当皇帝,怎么能把权力给他人?”

这话明显是针对李密,翟让听后一笑了之。

李密在瓦岗军待了这么长时间,自然也有自己的耳目,他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对翟让产生了看法。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李密和翟让的矛盾激化了。

瓦岗军里有个人叫房彦藻,他是和李密同时加入瓦岗军的,二人关系不错,房彦藻把打仗得到的战利品送给了李密,这事被翟让知道了。

翟让十分贪财,房彦藻没把战利品给他,翟让很不爽,他就对房彦藻说:“李密是我扶上去的,后面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祸从口出,有些话不能乱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翟让的话杀气腾腾,房彦藻很担心,就跑到李密那里,把这些情况告诉了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岗军逐渐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翟让为首的老将们(这个老主要指的是资历),另一派是以李密为首的新人,由于李密打了不少胜仗,李密集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引起了翟让等人的嫉恨,房彦藻等人担心翟让对己方下毒手,劝李密先下手为强。

李密反复考虑后,决定干掉翟让,为此他摆下鸿门宴,请翟让吃饭,翟让不知是计,结果在饭局上被李密的人干掉了。

李密从此完全控制了瓦岗军,他继续和王世充率领的隋军对峙。

自从上次交战之后,瓦岗军和隋军已有很长时间未交手,瓦岗军忙着处理内讧,隋军则受粮食不足的困扰,双方暂时没有开战。

不久之后,有个来自隋军的逃兵到了瓦岗军这边。

听说逃兵是从王世充那里来的,李密来了兴趣,本着知己知彼的原则,李密马上把这个逃兵叫了过来,询问王世充最近的动向。

逃兵表示:王世充一边在扩充兵力,一边在赏赐士兵。

这看起来很矛盾啊,隋军明明粮食不够,为什么还要增加人数呢?那不是加速粮食的消耗吗?

除非王世充的确需要这么多人马来实现军事目的!

李密很聪明,通过这些迹象,他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王世充最近想搞一次大袭击!

于是李密将计就计,设下伏兵,不久之后,隋军果然大举来袭,早有准备的瓦岗军发起猛攻,王世充大败而退。
haha走过夏天2021-02-23 21:13:28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