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漫评残唐五代史 一段看似混乱的历史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523073字 评论数:107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序篇 五代史上最牛的三个执政官


第一节 从大梁执政官敬翔谈起

让我去说,五代史中最牛的三个执政官,排名第三的就是敬翔。

敬翔是大梁开国皇帝朱温的执政官。

黄巢进入长安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整个残唐五代史上,最风云的、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朱温;相比而言,李克用也逊色很多。
李克用在历史书上比朱温风光,仅仅是因为他儿子(李存勖、李嗣源)是最后的胜利者。单以李克用的成就,实在难以和朱温相提并论。

朱温二十五六岁时,还是一个底层的屌丝。
突然有一天,黄巢来到了他们家乡,于是朱温加入了黄巢的队伍,开始了他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注1]

因为朱温在黄巢的队伍里,一再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很快成长为一个市师级大佬。那一年,朱温32岁。[注2]
当然了,也就是在那一年,朱温突然投靠政府军,成为皇帝亲自任命的市师级大佬。[注3]

朱温此时的成就,已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了。问题是,如果朱温的成就只停留在这里,那他肯定也就是一个军阀甲、军阀乙的角色,我们能不能在史书的字缝中找到他的名字,都是一个未知数。

朱温之所以是朱温,是因为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从无数诸侯中脱颖而出,渐渐成长为北方无可争议的霸主,后来成为五代史上的大梁开国皇帝,并且大有一统天下的架式。

朱温在历史上,一直以臭名昭著的形象出现,大约是因为他起自底层叛乱,而且立国时间很短,所以传统史书在说到朱温时,自然没有什么好话。


我朝起家于底层叛乱,所以在写历史时,自然会给底层叛乱的人都镀一层金。在这种背景下,黄巢之类在传统史书上臭名昭著的人,也都变得金光闪闪了,但是朱温没有搭着这班快车。因为上纲上线一些的说,朱温就是农民起义的叛徒。所以这班快车来的时候,朱温非但没有走上好运,反而又让自己变得更臭了。
泪痕春雨2017-05-10 08:59:2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抛开种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朱温以一个屌丝青年,在乱世之中杀过重重海选,一路过关斩将,称雄北方三十年,并成为时代最风云的人物,足以称之一代之雄了。

在此过程中,敬翔一直是朱温的主要助手。

史书上说敬翔与朱温的关系时,大约是说:朱温绝胜千里、英明神武(褒义的说法)、狡猾奸诈(贬义的说法),无人能猜透朱温的心思,但是敬翔总是一眼就能看穿朱温的意思,并且充分弥补朱温的不足。所以朱温一见敬翔就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军机、民政都咨询敬翔。[注4]

史书说敬翔与朱温的关系时,大约是敬翔孤身投奔朱温,在此后三十多年时间里,协助朱温成就霸业。在此过程中,敬翔军事、政治、经济全面负责。而且敬翔和朱温合作的非常默契,据说朱温有什么错误,敬翔只要流露出迟疑的样子,朱温会就明白,并且马上改正。[注5]

敬翔对于朱温,大约就好像张宾对于石勒、王猛对于苻坚、刘穆之对于刘裕。
总而言之,他们辅佐强势君主,成为强势君主的左膀右臂,并且协助强势君主,建立了世人瞩目的功业;更主要的是,在关键时候,他们能超越强势君主做出决策,强势君主也尊重他们的决策。
最经典的就是在处理朱珍、李唐宾的事件时,敬翔害怕朱温感情用事,所以就把这件事拖了整整一白天,直到晚上才向朱温汇报。发生了重大的事件,敬翔故意不及时汇报,朱温并不恼怒,关键是,朱温还按敬翔拟定的方法处理相关事件,并且处理的很成功。[注6]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0:0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在五代最牛的执政官里,我把敬翔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敬翔的政治地位,随着朱温的死,很快就若有若无了。因为敬翔的江湖地位太高,所以朱温的儿子缺乏驾驭他的信心,于是就让敬翔边缘化了,而敬翔也接受了这个事实。[注7]

第二、敬翔最后的结果,是梁国灭亡,敬翔自杀而死。[注8]

这两个事实的存在,多少证明敬翔的一生有点失败,所以只能把他排在第三位。
但是这两个事实的存在,却也证明敬翔是以忠臣形象退出历史舞台的。第一、大梁先帝去世后,他没有做过任何背叛大梁后主的事。第二、大梁灭亡后,他也没有向征服者屈服。

更主要的是,在五代那种混乱的年代里,有敬翔这种功业、结局的执政官,那也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在说五代最牛的执政官时,我还是把敬翔入选了。

相对而言,郭崇韬很牛,但是郭崇韬辅佐唐庄宗,君臣之间猜忌的非常厉害,最后郭崇韬因此死于非命了。[注9]

安重诲很牛,但是安重诲辅佐唐明宗,君臣之间猜忌的也很厉害,最后安重诲也因此死于非命了。[注10]

桑维翰很牛,但是桑维翰辅佐石敬瑭,一手策划与契丹结盟,从功业上说,与敬翔似乎不能相提并论了。而且,桑维翰最后也是死于非命。[注11]


至于等而下之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更主要的是,郭崇韬、安重诲、桑维翰辅佐的主公,李存勖的老爸是李克用,李嗣源的干爹是李克用,石敬瑭的岳父是李嗣源。从这层意义上,他们主公的江湖地位取得,很大程度是因为上面有人;而敬祥的主公,则纯粹是是靠自己打天下的。

从这层意义上,说敬翔为五代最牛的执政官之一,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1:0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敬翔的历史地位,之所以被人们低估,主要就是因为敬翔的主公是朱温。

朱温这个人,起家于底层叛乱,本身就容易让人非议。因为这种屌丝逆袭的人,在阶级固化的传统社会中,本身就容易受人非议,因为穷鬼就是穷鬼,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啊。
更主要的是,朱温一出道就跟着人打砸抢(美其名曰杀贪官污吏打土豪劣绅),更是标准的贼寇。
最不能让人饶恕的还在于,你当贼寇,就一心把贼寇当到底啊。当了贼寇,后来还要接受政府招安,这叫什么事呢?
当然了,这些大家也忍了。问题是,你接受了招安,后来还要把皇帝踢到一边,自己去当皇帝了,你做人还有点底线没有了?

敬翔辅佐这样的君主,建立了巨大的功业,在卫道之士眼中,那就不是功劳,而是罪过。

更主要的是,梁、唐、晋、汉、周这五个朝代,梁帝国是一个异类,因为唐、晋、汉、周(甚至宋)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梁是独立存在的。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一直就有“伪梁”的说法。[注12]
敬翔辅佐这样的君主,虽然建立了巨大的功业,也很难得到人们的好评。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1:5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许多人都认为五代史很混乱、很复杂,其实呢,往简单了说,五代史很简单啊。

话说,黄巢之乱愈演愈烈时,大英雄李克用出山了,于是三拳两脚就把黄巢打了个落花流水。[注13]
但是从此之后,大英雄李克用折腾了一辈子,也没有折腾出个什么结果,相反还让逆贼朱温打得捉襟见肘;让幽州刘仁恭、契丹阿保机玩得不知所措;最后大英雄李克用含恨而终了。[注13-1]

大英雄李克用死后,他的儿子李存勖开始闪亮登场了。李存勖一登场,逆贼朱温就说了,李克用没有死啊!生子当如李亚子啊!结果不用说,李存勖随后拳打契丹阿保机,肘撞幽州刘仁恭,脚踢大梁朱温,建立了后唐帝国。

再往后,李存勖年纪轻轻的,就老年痴呆了(或是骄傲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他的干哥哥李嗣源,为了天下人的利益,就灭掉李存勖,接管了帝国权力。

李嗣源死后,应该儿子继位呢?还是应该养子继位呢?抑或是应该女婿继位呢?经过一番折腾,他的女婿上位了。李嗣源女婿的名字,大家非常熟悉,因为他叫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

石敬瑭死后,石敬瑭的儿子(血缘关系是侄子)一时冲动,把天下折腾的乱七八糟,石敬瑭的亲密战友就出来接过这个烂摊子。石敬瑭的这位亲密战友,大家也应该也比较熟悉,因为他叫刘知远(后汉开国皇帝)。

刘知远死后,应该让刘知远的儿子继位呢?还是应该让刘知远的亲密战友继位呢?经过一番折腾,于是刘知远的亲密战友继位了。刘知远的这个亲密战友,大家应该也比较熟悉,因为他叫郭威(后周开国皇帝)。

郭威死后,因为他的养子柴荣比较牛,所以这次皇权交接没有引起争议。
柴荣死后,应该让柴荣的儿子继位呢?还是应该让柴荣的亲密战友继位呢?经过一番折腾,于是柴荣的亲密战友继位了。柴荣的这个亲密战友,大家肯定非常熟悉,因为他的名字叫赵匡胤(大宋开国皇帝)。

赵匡胤上台后,让帝国事业不断发展,却在传言中的“烛影斧声”中死了。
赵匡胤死后,应该让他的儿子继位呢,还是应该让他弟弟继位呢?经过一番折腾,他弟弟上位了,再后来,就是赵匡胤的弟弟统一天下,混乱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当然了,有点美中不足,就是幽云十六州,成为大家永远的伤痛。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4: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你看,这样看这段历史,不要说五代了,就是加上大宋,它也就是一个帝国的成长、发展史。
所以呢,所谓的五代(包括后来的在大宋),也就是大家在李克用的基本盘上争权夺势。最后,赵氏家族成了最后的赢家,并且牢牢控制了相关权力。

甚至而言,这也是因为李嗣源当时比较谦虚,否则李嗣源一个不高兴,我们看到的五代史,就变成了六代史了。
事实上,李嗣源上位后,一直在考虑该不该改国号,为此大家争议了很久,后来才决定不改国号了。否则,五代史直接就会变成六代史。[注14]
所以大家感觉五代史复杂时,还真应该感谢李嗣源;因为李嗣源当时改了国号,我们看到的将是六代史;我们觉得五代史都很复杂,看到六代史那还了得。
其实呢,就是变成六代史,你如果按我前面说的主线去看,他也非常简单,因为什么五代、六代;就是变成七代、八代,也就是大家在一个基本盘上争夺皇位罢了。

本来呢?御用文人也想这样记录这段历史,因为这样记录这段历史,就有一条相对清晰的主线连贯着。更主要的是,如果这样记录这段历史,弘扬主旋律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因为这样一写,朱温和黄巢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总而言之,都是过街老鼠般的贼寇罢了;在这种背景下,说后梁为伪梁,就可以理直气壮了。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6:3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事实上,民间野史在讲述这种段历史时,都是这样讲的啊。

问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如果他们敢按民间野史的套路去写这段历史,肯定全家都得上刑场。因为按这种写法,皇权的神圣性又在什么地方?

一切是显然的,按民间野史的套路写历史,大宋真宗皇帝上位前的上百年历史,实有点像民主共和政治啊。
在那段时间里,什么父死子继,那就是扯淡,只要大家拥戴你,随便一块黄布裹在身上,你就是皇帝。
总而言之,谁能当皇帝?谁应该当皇帝?说得霸道一点,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说得温柔一点,谁能拉到的票最多,谁就能当皇帝。再总而言之,干哥哥能继承皇位,女婿也能继承皇位,弟弟也能继承皇位,战友能继承皇位。
关键是,在那种年代,皇帝年龄、道德、才能不足以胜任皇位,就得赶紧下台,否则小弟们一生气,弄得君不君臣不臣的,那就不好看了。

在皇权时代,一个有头有脸的学者,敢把历史写成这个样子,估计交出自己的人头,他也得大念阿弥托佛。因为这就应该杀他全家啊。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7:1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在这种背景下,残唐那段历史,就变成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五代史体例。总而言之,既然能称帝,就都是传说中的真龙天子。
于是在最初的《旧五代史》的朱温本纪中,朱温也是充满了神迹。
比如,朱温出生那一天,突然天降红光,附近村民都以为那里起了大火,于是都跑过来救火,却惊讶的发现,原来是朱温诞生了。[注15]
再比如,汉高祖刘邦斩白帝之子(也就是一条白蛇)起兵,而朱温酒醉后,经常幻化成一条赤蛇。所以朱温未发迹时,人们都看不起他,只有一个地主婆非常看好她,因为这个地主婆曾亲眼眼见过这种景像,所以认为朱温绝不是凡人。[注16]

当然了,说到朱温的统治时,那也是一代明君的气象。
比如,说到朱温的人品时,那就是“励精求理,深戒逸乐”。多欣赏一会歌舞,都觉得那是一种罪过。[注17]
再比如,说到朱温的统治时,朱温那是最关心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了。总而言之,大梁帝国的赋税一直比较轻,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当时天下大乱之后,而且战争不断,但是梁帝国的老百姓也有着起码的幸福感。事实上,直到唐庄宗灭梁后,老百姓才开始苦不堪言了。[注18]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7:5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如果是这样,敬翔辅佐朱温建立梁帝国,我说敬翔是最五代最牛的执政官之一,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问题是,朱温怎么说,也是一个异类。
第一、朱温最初是黄巢的小弟,这本身就证明他出身贼寇。
第二、唐、晋、汉、周、宋都是一根藤上长出来的,而梁是个例外。
在这种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演,朱温的形象自然是越来越差。于是,朱温身上各种神迹、伟光正的内容,渐渐都被抹去、淡化,更有各种乌七八糟的东西越来越多。

因为类似的原因,许多人说起朱温时,总就会津津乐道一些三流小说中的内容。总而言之,朱温到一个大佬家,那那个大佬家的女人全睡了[注19];朱温把自己儿媳妇全睡了[注20];敬翔的老婆,以前就是朱温的女人,后来嫁给了敬翔,还经常陪朱温睡觉。[注21]
这些内容可信吗?许多人觉得非常可信了,因为这都出自于传说中的正史。
关键是,大家一说这种内容,那就是感觉兴奋异常,于是总是说了又说。

既然如此,当我说朱温是一代之雄,敬翔是五代最牛的执政官之一时,许多人难免会嗤之以鼻了。且不说,敬翔伺奉一个禽兽一样的主公,有什么可骄傲的;更主要的,敬翔本人就是一个绿帽子王,有什么好牛逼的?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8: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其实呢,用类似的观点去看残唐五代史。就好像,在网络时代以前,人们在写民国历史时,用各种正统的官方的资料,居高临下的嘲笑老蒋一伙人。
总而言之,老蒋一伙脑残弱智、变态邪恶,到了不可思议的境地。

更主要的是,如果大家喜欢看八卦故事,老蒋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氓,而且连点底线也没有了。

比如,老蒋曾软硬兼施的,让一个13的小女孩(陈洁如)变成了他妻子。
那个13岁的小女孩[注22],在老蒋的软硬兼施下变成了蒋夫人。不久后,却发现自己得了性病,自然不用问,性病自然是老蒋传染给她的。[注23]
相关内容可不是出自什么街头小报,因为它是出自陈洁如的回忆录。

比如,中山先生死后,老蒋一度想娶孙夫人,只是孙夫人不答应,于是只好作罢。这种说法的可信高不高,很难确定,但是它在美国流传非常广。[注24]
在美国人眼中,老蒋与孙夫人妹妹结婚,就是为了贪图孙大哥的政治遗产;当然了,想娶寡居的孙夫人为妻不能得逞,老蒋就退而求其次,娶了孙夫人的妹妹。[注25]
这种内容,幸好孙夫人地位崇高,否则顺着这种故事胡编下去,孙夫人也有可能被糟蹋成不像样的。

比如,老蒋在和好朋友玩共产共妻,最后女方生了一个男孩,这两个好朋友也不知道这是谁的种了。
有一种说法,这是蒋介石好朋友的儿子,因为老蒋就没有生育能力,不仅纬国不是蒋的种,经国也不是蒋的种。[注26]
另一种说法,这是蒋介石的儿子,因为蒋的那个好朋友后来说,他年青时嫖娼无数,性病把他的生育能力毁了,所以这个种肯定是老蒋的。[注27]
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种呢?一度成为许多历史史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看这种历史,虽然极具戏剧性,而且极具观赏性,但它显然没有什么营养。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反方的资料越来越丰富,我们自然会发现,这种极尽戏剧性的内容,通常也就是一些政治宣传内容,或是狗血八卦的内容。

更主要的是,这种内容即使有几分真实性,一个人研究历史时,如果把目光就集中在这种八卦内容上,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你说他能客观吗?
泪痕春雨2017-05-10 09:08:5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注1]:唐僖宗乾符中,关东荐饥,群贼啸聚。黄巢因之,起于曹、濮,饥民愿附者凡数万。帝乃辞崇家,与仲兄存俱入巢军,以力战屡捷,得补为队长。

[注2]:二年二月,巢以帝为同州防御使,使自攻取。帝乃自丹州南行,以击左冯翊,拔之,遂据其郡。

[注3]:九月,帝遂与左右定计,斩伪监军使严实,举郡降于重荣。重荣即日飞章上奏。时僖宗在蜀,览表而喜曰:“是天赐予也!”乃诏授帝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

[注4]:全忠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惟敬翔能逆知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全忠大悦,自恨得翔晚,凡军机、民政悉以咨之。

[注5]:翔自释褐东下,遭遇霸王,怀抱深沉,有经济之略,起中和岁,至鼎 革大运,其间三十余年,扈从征伐,出入帷幄,庶务丛委,恆达旦不寝,惟在马上 稍得晏息。每有所裨赞,亦未尝显谏,上俯仰顾步间微示持疑尔,而太祖意已察, 必改行之,故裨佐之迹,人莫得知。

[注6]:使者晨至梁,敬翔恐太祖暴怒不可测,乃匿使者,至夜而见之,谓虽有所发,必须明旦,冀得少缓其事而图之。既夕,乃引珍使者入见,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翔因从容为太祖画。

[注7]:及太祖大渐,召至御床前受顾托之命,且深以并寇为恨,翔鸣咽不忍,受命而退。庶人友珪之篡位也,以天下之望,命翔为宰相。 友珪以翔先朝旧臣,有所畏忌,翔亦多称病,不综政事。

[注8]:翔返室叹曰:“李振谬为丈夫耳!硃氏与晋仇雠, 我等始同谋画,致君无状,今少主伏剑于国门,纵新朝赦罪,何面目入建国门也!” 乃自经而卒。数日,并其族被诛。

[注9]:崇韬颇惧,语其故人子弟曰:“吾佐天子取天下,今大功已就,而群小交兴,吾欲避之,归守镇阳,庶几免祸,可乎?”......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

[注10]:重诲自为中门使,已见亲信,而以佐命功臣,处机密之任,事无大小,皆以参决,其势倾动天下。虽其尽忠劳心,时有补益,而恃功矜宠,威福自出,旁无贤人君子之助,其独见之虑,祸衅所生,至于臣主俱伤,几灭其族,斯其可哀者也。

[注11]: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

[注12]: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而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

[注13]:二年十一月,景思、克用复以步骑万七千赴京师。三年正月,出于河中,进屯乾坑。巢党惊曰:“鸦兒军至矣!”二月,败巢将黄鄴于石堤谷;三月,又败赵璋、尚让于良田坡,横尸三十里。是时,诸镇兵皆会长安,大战渭桥,贼败走入城,克用乘胜追之,自光泰门先入,战望春宫升阳殿,巢败,南走出蓝田关。京师平,克用功第一。

[注13-1]: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注14]:所司议即位仪注,霍彦威、孔循等言:“唐之运数已衰,不如自创新号。”因请改国号,不从土德。帝问籓邸侍臣,左右奏曰:“先帝以锡姓宗属,为唐雪冤,以继唐祚。今梁朝旧人,不愿殿下称唐,请更名号。”帝曰:“予年十三事献祖,以予宗属,爱幸不异所生。事武皇三十年,排难解纷,栉风沐雨,冒刃血战,体无完肤,何艰险之不历!武皇功业即予功业,先帝天下即予天下也。兄亡弟绍,于义何嫌。且同宗异号,出何典礼?历之衰隆,吾自当之,众之莠言,吾无取也。”

[注15]:以唐大中六年岁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 生于砀山县午沟里。是夕,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里人望之,皆惊奔而来,曰: “硃家火发矣!”及至,则庐舍俨然。既入,邻人以诞孩告,众咸异之。

[注16]:帝既壮,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谴杖。唯崇母自幼怜之,亲为栉发,尝诫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家人问其故,答曰:“我尝见其熟寐之次,化为一赤蛇。”然众亦未之信也。

[注17]:帝在籓及践阼,励精求理,深戒逸乐,未尝命堂上歌舞。是日,止令内妓升阶,击鼓弄曲甚欢,至午而罢。

[注18]:梁祖之开国也,属黄巢大乱之后。以夷门一镇,外严烽堠,内辟污莱,厉以耕桑,薄以租赋,士虽苦战,民则乐输,二纪之间,俄成霸业。及末帝与庄宗对垒于 河上,河南之民,虽困于辇运,亦未至流亡,其义无他,盖赋敛轻而田园可恋故也。 及庄宗平定梁室,任吏人孔谦为租庸使,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民产虽竭,军 食尚亏。加之以兵革,因之以饥馑,不三四年,以致颠陨,其义无他,盖赋役重而寰区失望故也。

[注19]: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其子继祚愤耻不自胜,欲剚刃太祖,全义止之曰:“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击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继祚乃止。

[注20]: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

[注21]:太祖平徐,得刘氏嬖之,属翔丧妻,因以刘氏赐之。 及翔渐贵,刘犹出入太祖卧内,翔情礼稍薄,刘于曲室让翔曰:“卿鄙余曾失身于 贼耶,以成败言之,尚让巢之宰辅,时溥国之忠臣,论卿门第,辱我何甚,请从此 辞!”翔谢而止之。

[注22]:当时我快十三岁了,个子瘦高但体态匀称,人们都以为我至少十八岁........。

[注23]:噢,妈妈。”我哭诉着,“我得了花柳病。是大夫告诉我的。看看我这些毛病。”不到半小时,介石来了,解释说这病是轻度的,用六零六针药可以痊愈,这是他自己的旧毛病,传给我了。

[注24]:“据说,他曾通过中间人,主动向已为成寡妇的孙中山夫人求婚,遭到拒绝后,他把注意转到了宋美龄身上。”芭芭拉·塔克曼《史迪威在中国》

“在孙博士1925年去世后,蒋通过一个中国媒人向她求婚。她认为这是政治,不是爱情,于是断然拒绝。”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一个更牛、更为国人所熟悉的名字叫《西行漫记》

[注25]:“孙中山逝世后,蒋迫不及待地想以某种方式同圣洁的孙博士以及同宋家的威望和财力建立关系”,“蒋派了一个中国传统媒人———显然是张静江———向失去丈夫的宋庆龄提出了一个求婚的建议”。施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

[注26]: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蒋纬国自觉一生受到哥哥蒋经国的压制,内心里有一事总觉得不吐不快:养母姚治诚曾告诉他,“父亲”在幼年时阴囊曾不小心被暖炉烫伤,祖母为他抹猪油疗伤,却因此在雪地里被狗咬,以致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哥哥蒋经国其实跟自己一样,也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

[注27]:我和校长( 蒋介石 )共居一室,雇一日本下女服侍生活。那日本下女供奉得我们非常体贴,于是我们两个青年人竟然遏制不住自己,就和她同居了。我因为过去在沪长期纵欲,已经染上恶疾,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翌年日本下女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校长的二公子纬国。我看到校长连得经国、纬国两子,而我犹是伯道无儿,常自恨自悲。几十年来每想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痛恨自身青年时期的荒唐。” 据说出自戴季陶的回忆。
泪痕春雨2017-05-10 09:10:0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最后打两个广告。

http://www.ximalaya.com/8187909/album/7383509  傀儡生喜玛拉雅播讲的《泪痕漫品三品 英雄传奇背后藏了啥》

不要二分法网友的微信公众号lszhhui  汉唐归来8
泪痕春雨2017-05-10 09:21:1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王无敌于天下 2017-05-10 09:26:02
《教父》不更了?
五代执政官里面,最为人所知的应该是不倒翁冯道
-----------------------------

在我这里,敬翔也是排名第三啊。
教父不更了,教父本身就是南宋、五代连载之间客串的作品。在连载开始时我就说了,它注定会太监的,希望大家有心理准备。
泪痕春雨2017-05-10 09:28: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感谢诸位网友的鼓励与支持,再更新一节。
开篇就有这样多的网友前来捧场,实在感到万分荣幸,希望自己会把这个作品写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大家的支持。


第二节 从四朝执政官冯道谈起

在我看来,五代史最牛的三个执政官,排名第二的人就冯道。

历史上的四朝执政官虽然稀罕,却绝非独一无二。像冯道这种四朝执政官,却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别人伺奉的四朝通常都是一家一姓、最多无非两家两姓。而冯道伺奉的这四朝,却是四家四姓。
甚至往细了说,冯道伺奉的这四朝,那是八家八姓啊。因为简单的看,后唐一直是李氏天下;问题是,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这样说来,仅后唐就是三家三姓了;后周郭荣是郭威的养子,关键是,后世说起郭荣时,常常都是柴世宗,而很少说什么郭世宗。[注1]
更主要的是,如果辅佐一个皇帝就算一朝,冯道实在称得十朝元老了。[注2]

这样说来,传说中的三姓家奴实在不足形容他老人家了。

所以,如果我说冯道是五代最杰出的执政官之一,人们难免要嗤之以鼻了。因为这种有奶就是娘的家伙,也配称最杰出的执政官。
问题是,帝国换了一个又一个,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大家都是让冯道来当执政官,你说冯道是不是最杰出的执政官?

这就好像,所有的大公司,都争着抢着让冯先生当首席经理人,你说冯先生是不是最杰出的经理人?

事实上,写到这里,有人难免都会奇怪了,因为我把冯道排在第二,第一将说谁呢?因为当时所有的帝国、所有的皇帝都争着抢着让冯道当执政官,那个时代,还有人比冯道更牛的执政官吗?
泪痕春雨2017-05-12 08:44:2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五代前后,人们说起冯道来,都是一脸的崇敬;总而言之,冯道就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注3]
因为在那种乱世,任你风吹雨打,我只笑看花开花落;凭你帝国如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我也是当百官之首。这份潇洒,这份从容,就会让人觉得,冯道太牛逼了。

更主要的是,翻开《五代史》,你在正文中,很少能看到冯道的负面内容,因为无论道德[注4]、文章[注5]、胆色[注6]、胸怀[注7]、劝谏[注8],冯道都是第一流的。总而言之,冯道就是当最优秀的执政官。


在《五代史》正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看到冯道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当然了,冯道忧的、爱的并不是一家一姓之国,而是那个多灾多难的、无数人共同生活的国家。
所以,管你谁当皇帝,冯道只是干着他的本职工作,尽量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至于谁当皇帝,冯道常常是懒得多管了,关键是,他也无力去管啊。
所以,冯道当时有奶就是娘,但是当时的人都非常尊敬他[注9]


当然了,用这种欣赏、赞赏的文字书写完冯道,史官总忘不了补充几句。
怎么说呢,这就好像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贵妇,她的风度让人着迷,他的美丽让人疯狂,她的圣母之心让人崇拜,怎么看,她也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啊。问题是,这个女人就是喜欢和男人随便上床。这叫什么事呢?
泪痕春雨2017-05-12 08:46:1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冯道在五代结束时,能享有如此高的声望、荣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冯道一生身居高位,门生故吏自然是遍布天下,愿意为他抬轿子的人,自然是漫山遍野。

想当年,袁绍一家四世三公,后来说起大话时都是,我们袁家的门生故吏遍天下,所以随便跺跺脚,天下也得颤一颤。
冯道一个人就是四代执政官,在五代结束时,门生故吏有多少,大家想想就可以知道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冯道有这样大的影响力,所以谁当皇帝,也得请他当执政官;总而言之,您老人家就算不出来处理俗务,也得当帝国的挂名执政官啊。因为除了您老人家这种德高望重的人,谁能压住场子呢?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郭威想篡夺皇权,却看到冯道并没有对他下拜的意思,直接就沮丧到了极点。因为冯道没有向他低头的意思,他穿上龙袍也不像皇帝的。[注10]

当然了,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不要说后世了,就是当时的皇帝,恐怕也都认为,冯道这种有奶就是娘的人,根本不值得重用。问题是,他们也只能重用冯道;因为你不重用冯道,怎么能坐稳皇位呢?

这就好像,男人为了事业,明知道那个女人是“破鞋”,明知道那个女人不会为自己守妇道的,但是咬咬牙,还得娶这个女人。
当时的皇帝,在重用冯道时,大约就是这种心态吧。

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司马光给冯道盖棺定论时说了,冯道奉行有奶就是娘的原则,也不能全怪冯道。这就好像,女人喜欢当“破鞋”,就难以出嫁,女人自然会恪守妇道的;问题是,女人喜欢当“破鞋”,男人都哭着喊着想娶她,这能怪女人喜欢当“破鞋”吗?从这层意义上,这得怪当时的皇帝,因为当时的皇帝,竟然都喜欢让冯道这种人当执政官。[注11]

泪痕春雨2017-05-12 08:47: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冯道在五代结束时,能享有如此高的声望、荣誉,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当时大宋朝堂之上,从皇帝到宰相,从文官到将领,大家谁也别说谁,谁也别笑谁。
总而言之,谁也别扯什么好女不嫁二男,忠臣不仕二主。首先,大家都也没有资格扯这种话,更主要的还在于,你扯这种话,是不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应该继续忠于柴氏皇帝啊?

所以,在大宋开国初期,就是大宋太祖皇帝,也会有意无意的暗示御用文人,你们在写五代史时,尽量写出皇权的神圣性就可以了,什么好女不嫁二男,忠臣不仕二主的话尽量少说;至于什么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天下呀,什么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呀的话,更不要随便乱说。
因为,你这样胡扯,可别怪我疑心你指桑骂槐,因为你明知道老子头发掉光了,你却开口秃驴,闭口秃驴的,你这是骂谁呢?

在这种背景下,冯道在当时的历史书上,自然是金光闪闪,有如活菩萨下凡。
当然了,冯道这种有奶就是娘的总代表,御用文人自然会对他提出温和的批评。问题是,御用文人只能温和的提出批评,因为你批评的狠了,大宋朝堂之上,从皇帝到宰相,从文官到武将,脸上都不好看。因为,什么叫有奶就是娘,你的打击面也太大了吧。

所以,旧五代史给冯道盖棺定论时说,冯道是一个优秀的、近于完美的执政官。只是,怎么说呢?冯道效命于四个王朝,给六个皇帝当过宰相,这个从大道理上说,实在有点说不下去了。所以,盖棺定论时,依然可以说冯道伟大光荣正确,但是忠呀、贞呀的赞美,却实在不能用在冯道头上了。[注12]

冯道七十三死的,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这实在是高寿。
更主要的是,孔子也是这个年龄死的,所以敬佩冯道的人都说,冯道也是一代圣人。[注13]

冯道死的时候,柴世宗听到这个消息,停止上朝三天。
虽然说,柴世宗从心里看不起冯道。[注14]但是在礼节上,柴世宗依然不殆慢。[注15]
泪痕春雨2017-05-12 08:49:23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说冯道不是五代最杰出的执政官,谁信呢?甚至而言,我说冯道在五代最杰出的执政官中,排名第二,难免有人都会隐隐在猜想,排名第一的是谁呢?因为,你说冯道排名第二,谁敢排名第一呢?

当然了,看到人们竟然都用各种尊敬、赞美的语气说冯道,直惹得卫道之士要死要活,因为这还有天理没有了?一个四姓家奴,五姓家奴,竟然享有如此高的荣誉、地位,这叫什么事呢?
问题是,卫道之士虽然气得要死要活,却也不敢乱喷冯道。因为什么三姓家奴,四姓家奴?这种话,也是随便乱说的?

不用问别人,你问问赵匡胤是几姓家奴,如果他没有伺奉过三个姓的皇帝,你找我来。
当然了,你也可以问问朝堂上的将相王侯,都是几姓家奴,如果他们没有伺奉过三个姓的皇帝,你找我来。
更主要的,看你一脸的清纯,好像是处女。问题是,你是几姓家奴?如果你没有伺奉过三个姓的皇帝,你也没资格立于朝堂之上。因为朝代如同走马灯一来乱转,大家想当一姓家奴,得有机会啊?

更主要的是,你也千万别扯什么,生是某家人,死是某家鬼;更别扯什么,谁敢欺负皇帝,你就和谁玩命。因为你说这种话时,老子都不用和你上纲上线,也能把你推入大狱的。因为柴世宗的孤儿寡母在什么地方呢?柴世宗的亲密战友,曾干过什么呢?
在扯淡的时候,就想踩着别人的脸,表现你的忠贞了,在赵大、赵二欺负大周皇帝孤儿寡母时,你干什么去了?你当时把这些话说一说,我们也佩服你是条好汉!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宋代初期,人们看冯道时,才会一脸的羡慕、尊敬。因为,冯道一生都是任你风吹雨打,我只是笑看你花开花落,而且都是站在高台上看。
泪痕春雨2017-05-12 08:51:0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不过,时间过得飞快,大宋帝国转眼就存在近百年了。
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自豪的说,我生是赵家人,死是赵家鬼了。虽然说,赵氏皇帝被人欺负时,他们会做出怎样的表现,只有上帝知道,但是当他们说自己生是赵家人时,谁也不能反驳了,因这就是事实。

关键是,冯道的政治能量,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没有多少遗留了。于是,卫道之士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嘲笑冯道了。总而言之,这种有奶就是娘的家伙,在史书上也能享受极高规格的地位、待遇,这叫什么事呢?于是,各种非议冯道的人、各种非议冯道的言词,自然是越来越多。

欧阳修在给冯道盖棺定论时说了,冯道这种人,竟然把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在高台上,笑看它花开花落,当成一种荣耀,真是不知廉耻到了极点。[注16]

从此以后,冯道的历史形象终于开始越来越低了。
泪痕春雨2017-05-12 08:53:0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其实呢?赵匡胤一家与冯道相比,也就五十步与百步之别罢了;甚至而言,那就是一样一样的。总而言之,冯道是N姓家奴,赵匡胤一家,也是N性家奴啊。在那种年代,大家想当一姓家奴,得有机会啊;关键是,就一姓家奴那种死心眼,早被时代淘汰了。

赵匡胤的老爸开始给幽州刘仁恭一系效力;后来就给唐庄宗效力。
李嗣源火并唐庄宗后,赵匡胤的老爸就给李嗣源效力;当然了,石敬瑭取代后唐,赵匡胤的老爸就给石敬瑭效力;刘知远取代后晋,赵匡胤的老爸就给刘知远效力;郭威取代后汉,赵匡胤就开始给郭威力效力。

用英雄传奇的角度看赵匡胤,赵匡胤实在太牛逼了,因为赵匡胤在34岁时,就开创大宋帝国。关键是,开创大宋帝国后,就靠一桌菜,几杯酒,就解决了困扰晚唐五代二百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这用英雄史观看,真是如果没有赵匡胤,天下混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赵匡胤起步的资本,是哪里来的呢?
扯淡的时候,自然是赵匡胤英明神武,一套无敌神拳,一根五花棒横扫天下四百州。
套用民间野史故事去看,自然是赵匡胤闯荡江湖,与未发迹的柴世宗结拜为兄弟,于是等柴世宗死后,就有机会欺负柴世宗的孤儿寡母了。

其实呢,赵匡胤可以拥有这种资本、机会,就是因为他老爸一路有奶就是娘的向上爬。总而言之,当三姓家奴不行,咱就当四姓家奴,不行,当五姓家奴也是可以考虑啊。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家族势力越来越大了。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赵匡胤在二三十岁时,就已成为一个非常牛逼的军二代了。[注17]
当然了,再接下来的事,就是赵匡胤顺手一推,就结束了混乱的五代历史。如果赵匡胤、赵匡胤的老爸,真是一心忠于某个主子,会有后来的成就吗?肯定是没有的!
泪痕春雨2017-05-12 08:54:20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