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藏路

楼主:fanziqi 字数:255354字 评论数:116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写在前面
fanziqi2014-05-13 13:25:0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秦初统六国时被阻于崤山以西,秦国采取的对策是:东结秦晋之好,西、北取戎狄之地,当然关键胜负手在于南取巴蜀膏腴之地,最后成就大一统国家。穿越藏路若能有所影射,则我心澎湃不已,若无可能,权当大家谈资,相互学习哈先。。。
fanziqi2014-05-13 13:45:55 发布在 国际观察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况乎藏路难哉?藏路就是天路!
fanziqi2014-05-13 13:49:5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fanziqi2014-05-13 13:53:5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关角山横亘在位于青海省天峻大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是通过柴达木进入青藏高原的“东大门”,平均海拔3800余米,气候严寒,空气稀薄,四季飘雪,长冬无夏。
从这里出发。为什么从这里出发,我也反复地问我自己,答案却远不能令人满意。
是2014年4月15日16时,历时6年零5个月,全长32.645公里的青藏铁路西格二线控制性工程——新关角隧道双线正洞全部贯通的那声“轰隆”巨响?
还是新老关角山隧道那前后跨度达近60年(1958-2014)超长建设工期,以及一代代建设、维护工人的前赴后继?
还是我们这个几千年的民族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的热爱和眷念?
。。。。。。
没有答案。
套用句话抒发下感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并不是为悲伤而流泪,因为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让我时时感动。。。
出发!
fanziqi2014-05-14 18:06:09 发布在 国际观察
老关角隧道,1958年开建、1978年通车,不到18公里的直线距离,海拔落差却有500米,列车只能降低速度、迂回盘旋,以保证安全,关角山也成为青藏铁路西格段最后一个没有实现双线电气化运行的“卡脖子”工程。
新关角隧道于2007年11月6日全面开工, 采用钻爆法施工,2014年4月15日隧道双线正洞全部贯通,全长32.645公里,最高海拔3497.45米,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二线控制性工程。隧道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青藏铁路天棚站至察汗诺站之间,设计时速160公里。正式运行后,列车穿越关角山将由现在的2小时缩短为20分钟。正式运行后,列车穿越关角山将由2小时缩短为20分钟,从而大大缩短青藏铁路西格二线的运输时间。
青藏铁路西格二线东起西宁西站,经湟源、德令哈等站,西至格尔木站,全长763.5公里,线路规划运输能力为客车20对、年货运量5000万吨。新关角隧道的贯通,为西格二线全线开通创造了条件。西格二线建成后,不仅将大大提高青藏铁路运输能力,而且也为今年即将开通运营的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和未来的拉萨至林芝铁路等储备了运力,对完善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两省区的铁路网结构,加强青藏两省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促进国土开发、增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
之所以详列这些新闻报道内容,就是想大家有个深切体会,那就是登天的路无比艰难。。。
关角山,只不过是从兰州折向湟水河谷,绕行至青海湖西,再南下柴达木盆地的一个节点而已。但就这么个节点,我们在穿越她时就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由此可知穿越天路的难度,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后人会看到我们留下的足迹!
fanziqi2014-05-19 10:24:29 发布在 国际观察


fanziqi2014-05-19 10:27:55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度娘释义: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fanziqi2014-05-19 17:10:1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fanziqi2014-05-20 08:56:5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再高的山脉在经年累月的侵蚀下也会沟壑纵横,再高的高原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也会高低起伏,板块的剧烈冲撞、地质运动的频繁活跃,让这片广袤的高原地形地貌不时发生着变化。今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地形复杂、多变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形态,风景迥异、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也许不能用言语来表述一切,⊙﹏⊙b汗!
就度娘表述的亚洲内陆高原-青藏高原的范围,应当涵括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高原、狭义的青藏高原,想想也是,这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割线,只是苦了我啦,没想到一下子摊了这么大饼,怎吃?呵呵。。。
fanziqi2014-05-20 12:06:08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稍稍了解下青藏高原的气候状况,由于高海拔的缘故,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地形复杂、距离海洋的远近、季风的强弱及三大洋水汽输送的多寡,高原上气候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从侧面也说明了高原实在太广袤了!)。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由于地势太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因而很多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形成大片无人区(阿克赛钦、藏北高原、可可西里)。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足10℃(50℉),无绝对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犛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圆根、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加上光照条件好,春夏温度偏低,延长了小麦生长期。雅鲁藏布江河谷因为对接两大文明核心区的相对方便(青藏线对接东亚文明区,亚东线对接印度文明区),所以成为整个青藏高原的核心区。
由于青藏高原地广人稀,人为干扰破坏相对较轻,大部分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当然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破坏。
fanziqi2014-05-21 08:59:0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中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中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所以我们更应关注这片雪域高原,不管基于何种理由,只这一条就够了,我们应该怀着颗感恩的心,且行且珍惜。。。。。。
fanziqi2014-05-21 10:31:45 发布在 国际观察
高原上很早就有人类生活。随着现代考古的发现,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象雄文明得以隐约浮现在世人面前。据著名学者朵桑坦贝见参skal bzang bstan pvirgyal mtshan)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说》》(vdzam gling yul bsbad)记载,象雄地域分三部:里象雄-波斯(Par zig)、巴达先(bha das shan)和巴拉(bha la)、中象雄-枕巴南喀(dran panam mlchav)的修炼地穹隆银城(khnyung lnny ugul dmkhav)、外象雄-以穹保六峰山(khyung po ri stse drng)为中心的一块土地,也叫孙巴精雪(sum pa gyim shod)。象雄宗教为原始苯教。象雄古国的都城为穹隆银城(穹隆-大鹏鸟居住的地方)。公元前五世纪前就产生过极高的远古文明,并创制了象雄文。 古象雄部曾统一了号称十八万户部落的十八国,建立起了威震中亚的象雄王国,并经历了有影响的十八代象雄王朝,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其疆域十分广阔。
fanziqi2014-05-21 16:32:56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吐蕃的历史相信大家耳熟能详,是时即便强盛如大唐帝国,尚不能抵其锋芒。唐蕃之间的连年战争,客观上将高原的视野拉到了中央之国,通过遮断进而占领安西、北庭都护府,高原民族突入了河西走廊,从此这片神奇的高原和中央之国注定水乳交融。虽然高原民族-吐蕃的发端,主要在于继承象雄文明和吸取南亚次大陆文明营养,但是由于南亚次大陆的悲催-始终很难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即使说中国之国是这个蓝色星球上的另类也不过分),注定了高原与印度次大陆越行越远。
fanziqi2014-05-21 18:47:20 发布在 国际观察


fanziqi2014-05-23 22:10:09 发布在 国际观察
郑重声明下,借用外国地图展示下吐蕃全盛时期疆域,不代表认同今日地图疆域。
fanziqi2014-05-23 22:16:57 发布在 国际观察
真正使雪域高原与中央之国密不可分的,是发端于中央之国北方的民族—蒙古族,因而就不得不提那神来之笔的多达那波奔袭(史称武装侦察)。1239年秋,多达那波率3000名蒙古骑兵,从甘、青藏区出发,途经青康多堆、多迈和索曲卡,进抵藏北当雄孔道,留驻两年,分化瓦解、恩威并施,整个吐蕃割据政权都为之颤抖,和谈洽商吐蕃诸部归附事宜成为惟一选择。1247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携弟子八思巴与阔端(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在凉州(武威)会盟,议定了吐蕃诸部归顺蒙古的具体条件。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之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政教合一的萨迦地方政权统治西藏的开始。强势的蒙元囊括了整个青藏高原!顺带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军事上无坚不摧的蒙古族在直面伊斯兰世界时,宗教信仰方面并不自信,藏传佛教(佛教加强版)成为最好的选择—1260年八思巴成为“大元国师”(1269年八思巴奉召创制了蒙古文)。蒙藏两族密切交流成为佳话。
fanziqi2014-05-28 12:06:24 发布在 国际观察
从1264年由政教结合的萨迦政权统一西藏之后,一直到固始汗(蒙古和硕特部)和五世达赖喇嘛(格鲁派)1642年联合建立的噶登颇章政权为止,在这约400年时间里,西藏历经了萨迦(当时后藏地区实力最强的一派)、帕竹(山南雅隆河谷乃东地区)、仁蚌巴(日喀则仁布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等政权的更替,进入了西藏历史上的“各教派统治时期”。
fanziqi2014-06-09 18:17:11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客观地讲,蒙元、明两代中央之国与西藏的联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总的说来,蒙元与藏地是各有所需。蒙元依赖藏地宗教首领强力渗透藏地,而藏地宗教首领仰仗蒙元势力加强统治。1251年继位为蒙古大汗的蒙哥汗,下令在蒙古汗国统治下的广大地区进行扩户(清查户口)。在派人进藏清查户口后,蒙哥汗将西藏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前藏止贡、后藏藏郭莫—蒙哥汗;前藏蔡巴—忽必烈;前藏帕竹、雅桑和汤卜赤—旭烈兀;前藏;达隆巴—阿里不哥;后藏萨迦—阔端)。这些蒙古王子在西藏得到封地,随即与该封地内的主要教派联系,将其宗教首领奉为自己的上师,委派地方首领为自己的官吏。
获蒙元支持的萨迦教派领袖八思巴,1265年返藏后,依照西藏各个地方政教势力管辖范围的大小,将他们划分为千户和万户,委任各政教首领担任千户长和万户长(藏文史籍习惯上称的十三个万户)。萨迦政权配合中央政府统一管理西藏。
随着内部分裂松散的萨迦政权瓦解,在群雄争斗中兴起的帕竹政权(1360年),迎来了中央之国朝代的交替,相应地中央之国和藏地力量在藏区此消彼涨。明朝皇帝无力在这一区域行使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权,只能通过给西藏宗教领袖以各种封号,行使象征意义的统治权(明朝皇帝承认藏地政治现实)。当然不能据此说明朝对藏地没有影响力,只不过说明朝对藏地没有最终决定权。萨迦大殿重归故主事件(1413年)即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如果我们把这一切放在另外一个大背景—农耕和游牧(古典时期两种不同生活习性)下看待,一切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fanziqi2014-06-10 18:29:32 发布在 国际观察
北方高原与中原政权长达两千多年的博弈与交流成就了浑圆饱满、有血有肉、内容丰富、混为一体的中央之国内涵(渔猎民族满族在古典时期行将结束将这一切变为事实,当然也因为其衰弱外加老毛子的唆使,使得以喀尔喀为核心的部分蒙古部落独立出去)。蒙古和藏地在藏传佛教信仰文化上极为紧密、深刻的联系,随着蒙古南下对中原政权的强取豪夺,使藏地内部(统一改宗佛教和交通阻隔而撕裂的藏地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向于中央之国的原动力,从而使藏地最终被牢固地纳入了中央之国政体之中。
fanziqi2014-06-17 17:42:15 发布在 国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