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七杂八

楼主:大槐公主 字数:67193字 评论数:9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泼雷

不爱去那边回帖子!就在这里跟你说一下宝刀的问题吧!

他用词偏激了点,这个我不护短!但是,他批评他们的观点是值得思考和赞同的!

他的观点是,《红楼梦》的作者不管是曹雪芹还是高鄂,只能是一个人。这个就是颠覆了我们教科书的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高鄂续书的观点。所以,不管是谁夸或者是贬后四十回,就是承认两个作者。他他为什么要否认两个作者?这就是有人想把红楼梦说成了反封建作品,要写的如何如何,结果被高给改的如何如何了。这样一来,形成了探轶考证索隐等等乱象。这个乱象不要紧,关键是国家拿钱养活了这些没用的红学家。使得一些人为了评职称和名利又信口开河来加剧红学乱象!

那么,向我们这些普通人不知或者看不出整个120回红楼梦是个全壁也就算了。做为文化昆仑的老钱夫妻,也过长篇小说的人,看不出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出自一个人之手,就得说道说道了。他们要是真的看不出,那就是水平有限。要是看出了不站出来纠正,加剧红学乱象,就是人品问题。这个是宝刀打假的大致观点!

大槐公主2020-03-03 21:12:17 发布在 寓言格言
、、、、、、、、、
【评语】作品亮点:文从王所长,为了拯救半死不活的事务所,打开了法律擦边球,暗地里接调查的活,引出了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行文诙谐幽默,将过年最常见的赌博现象牵引出来,王所长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惩治了这些赌博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得到的钱财他没有占为己有,而是一部分给手下的兄弟们发福利,一部分给了儿童福利院买了用品,可见王所长这人的内心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情节有趣灵动,值得阅读和欣赏。(守望天使)



【点评】一篇以典故《大禹治水》的故事而改编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小说,小说在大禹治水到了瓶颈处的时候,百般冥思苦想得不到真解的大禹,遇到了他曾经解救过的松鼠精段小干,没想到这松鼠精也是感恩戴德之人,看到大禹治水遇到了困难,就把自己如何加入教会,使他们受到感动而帮助他赢得红利,而他们自己也从中得到好处的故事讲给大禹听,大禹听了以后深受启发,知道治水不一定要堵住水,而是要疏通排水,从而达到了治理水患的目的。小说集故事和传奇为一体,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是一篇很精致的小说,如果把小说再精确一点那就更好了。
小说的亮点,是小松鼠段小干的机智和大禹的聪明使得小说整体发生了逆转。(小白兔)
(徐得荣)不足之处:大禹的智慧只能说是受到了小松鼠的启发,或者说是借助了神仙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正面人物的价值,在塑造英雄人物上显得单薄了些
大槐公主2020-03-09 18:51:26 发布在 寓言格言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与散文的区别

1、小说的定义


众所周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为衬托,来反映社会生活百态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我现在更倾向于小说就是讲故事这一说法。试想,一件事情或者多件事情聚集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错综复杂,这样的故事串联起来变成作品,阅读着是不是更具意义呢?能够吸引读者有着强烈阅读欲望的小说就是一篇成功的小说,它往往体现出作品的价值性与纯粹性。



2、小说的特性

(1)小说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人物一定有特别之处。都说“小说素材来源于生活,又高出于生活”。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中许多人物的综合,他集中每个人最有意义的特征,组成一个复合体人物。把虚构的人物写得像真的一样,这就是小说的主要任务,写出不同的个性、写出逼真的形象,叫人物的典型性,或者叫典型人物。

以我写的《铁柱》为例。铁柱这个人物原型,就是我们村的瞎子叔叔,小说中,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则是多位乡亲的综合。闰儿的生活原型就是我自己,根儿的原型就是我弟弟。而花婶子原型则是我的邻居。邻居花婶子家的儿子认铁柱为干爹,花婶子老公早逝,得到铁柱叔叔许多帮助。弟弟没认铁柱叔叔做干爹,却成了眼科博士。而且,我们姐弟每次回乡,都会看望铁柱叔叔。

所以说,小说的灵魂就在于人物的塑造,同样的,通过语言描述来深度挖掘人性,这就是小说独特的表达方法。

我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例我的散文《老木,你慢点走》,创作之初是作小说写的。人物原型是我公公和婆婆,在先生读大学的时候,老两口同一天出殡。文章以第一人称代入法,以婆婆的语气,把我从先生口中听到的故事还原。这是一篇非常动人非常抒情的人物散文。但是作为小说,某种特性就显得欠缺。

(2)小说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小说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某一件事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

小说就是故事。没有故事就不是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都是精彩的故事吸引了人,许多人追着剧看,是因为想知道剧中的故事会如何发展下去,他们甚至会凭借自己喜爱的人物来设想结局。

小说必须用故事来吸引人,那样才显得精彩纷呈,大家都知道,故事来源于生活,往往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而这些故事一旦出现在作品中,就是作者经过了加工与凝炼。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者,他的写作主旨就是让读者在故事的发展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举个例子,我的小说《闰儿》,小说中的原型就是我自己。这篇小说的创作目的,就是以自己的切身经历,给打算让孩子早早读书的父母有所启发。闰儿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在学校受到了许多同学的欺侮,即使被挨打,即使是去上学路上被那只大黑狗汪汪叫着追着也不敢对父母说。可是,倔强的闰儿把对外界的恐惧,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完成自己成长和强大的过程,原文写到闰儿三年级登上领奖台,就结束了。这篇初评没有精品。我找出原因,是故事不具备完整性。修改时加了第四小节,写了闰儿读初中时的遭遇,以及闰儿考上师范学校,这个故事才具有完整性。

我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我早期写的小说《眼神》,讲述法人健和医生婷婷之间的故事。健是现代不安分、总想猎艳婚外情的成功男人;婷婷是一个思想传统、性格泼辣、反应敏捷的女医生。婷婷面对健一次次骚扰,她一次次巧妙化解。这个故事似乎没有完,健不会死心,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回头再看这篇,感觉才写到三分之一。现在看,这篇小说的创作明显是不成功的,它没有小说本身的味道,更没小说所具备的故事完整性。

(3)小说必须给出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环境

小说中的故事,一定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我参加社团许多绝品文章的修改,举两个例子:

宁静的小说主编裴善荣的绝品小说《两个人的王朝》。作者用蒙太奇的手法,塑造了两个敌对双方的士兵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描绘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且以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逼真的环境渲染,反映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与对生的渴求。但是,文中没有时间地点。在修改绝品时,我建议在摘要中加入这必不可少的要素“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之战。”试想,如果没有英阿战争,不是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两个元素,小说的故事是不是站不住脚?

宁静社长助理宫国军的绝品小说《债》,曾有文友提出疑问,“门大伟巧立名目乱收费,贪污公款1000元,开除党籍、公职。”一千块钱构成犯罪吗?其实,文中是有时间交代的,那是在八十年代。有了这个时间来参考,贪污罪是成立的。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发现一个问题,这就是时代背景和环境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



3、小说与散文的区别

小说、散文和诗歌是最常见的文体。诗歌好区分,小说和散文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人物散文和小说更容易混淆。那么,小说和散文到底有哪些相通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说和散文不是故事的真实性来区别。小说里的人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有时候甚至可以错位,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代入感。小说可以说是在讲故事,一篇好的小说一开头就能够抓住读者,让你有一种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下去的欲望产生,这样的小说一般来说,它的故事往往会有高潮,甚至引人入胜。

或许大家都知道,小说是一种最自由的叙事性的文学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若尘看过的一些写得好的小说,这些作家不会把自己的语言或抒情写在文中。他们总是通过人物刻画、故事刻画、场景刻画这些手段,让作品中的人物直叙自己的爱恨,他们把自己的情感与见解代入到人物身上,有时候甚至不惜用大篇幅来描述人物的心态,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故事的情节而变化,这应该是小说与散文的根本所在。

若尘认为小说是一门不说的艺术,我们要学会把内容隐藏在故事里,这样才能使得小说的故事性更强。大家在小说创作的时候,肯定会这些想,短篇小说我们可以写意境,甚至可以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但是大家要明白一点,就是我们不能过度去修辞,过度反而影响作品的节奏。小说不同于散文,小说是讲故事,散文是由故事想到的抒情。在小说创作中,若尘认为故事结构和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说来,散文是抒情的载体。不管是写景、写人还是叙事,任何一篇散文都是借文抒情。你可以含蓄地抒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你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情感写入文中,你可以夹叙夹议,让情景交融。

相比于小说而言,散文的语言优美,胜过故事逻辑,从而达到美的境界。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们在创作前,脑子里应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要有一种信仰,或者可以说是一种人文关怀,这就是正能量。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与比较,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人物、时间和空间、外貌、对话、故事情节。

(1)人物

散文人物是真实的。小说的人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某个人的影子。

散文:散文人物可以是一个“你、我、他”始终不出现具体的姓名和形象,甚至可以若有若无,让读者自己去感觉。在小说中,即便是短篇小说用“你我他”,也会用细节烘托出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然后描述这个人或者这几个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比如只留阳光的《新婚之夜》,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代入,一个男人在新婚之夜回忆自己的爱情史,小说从多处细节做人物刻画。

(2)时间与空间

散文:散文里的人物时间可以是模糊的,比如:那天、那时等等;环境也可以模糊,比如:山上、小河边等等。但纪实散文、报告文学除外。

小说:小说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可以从前往后写(顺叙)、从后往前写(倒叙)、在顺叙和倒叙中挑一个时间段出来写(插叙)。小说里的环境,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与故事有某种关联。比如宫国军的绝品小说《债》,就有二种时间的存在。老石带着买苞米的钱去门家坉门广义家,是按时间先后,采用顺叙的手法来描写的,这是一根主藤。门大伟和石君的出现,这些时间是用插叙的方式来突出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小说的空间、地点是随着故事情节来设计的。即便是故事人物的虚幻想象,也离不开故事情节。

(3)外貌

散文:散文的人物外貌不是重点,除非配合文章主题,需要特殊的描写。如果叙事散文过多描述外貌,就有喧宾夺主之势。

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非常典型的,特殊的外貌描写,特异的服装,都是突出人物个性特征的一种手段。比如伙苗的绝品小说《寻找小锦花》对爷爷的描写“终日酗酒、胡子拉碴、眼睛迷离、眼屎滚边、衣服带垢”。对小锦花最初印象的描写“小锦花长得不像花,像山野刺猬,整日整夜地在山野间晃荡乱窜,还时常咬人”。后来见到小锦花的描写“短发,瘦高,白皙精致的脸蛋上有股傲气和倔强,两只眼睛没有同龄人应有的纯真,透着锐气,目光中隐约带着仇恨”。一篇小说,根据故事情节需要,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同一个人物的描写都不相同。

(4)对话

散文:散文的对话说用来烘托散文的主题情感。散文的对话和小说中的对话很难区别,尤其是人物散文。比如朱自清的人物散文,几乎每篇都有对话,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后面也有一段对话。若一定要找到蛛丝马迹,来区别小说和散文对话之不同,就是故事和讲故事的人。散文中的故事是第三者在讲,而小说中的故事是人物自己在讲。其实,小说和散文的界定有争议,有人说小说可以是散文,而散文绝对成不了小说。还有人说沈从文的小说都是散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望文友们自己琢磨。

小说:小说里的对话往往就是故事情节,对话是小说里必不可少的东西。甚至有些短篇小说,有三分之二的对话,比如时光社团晗夫的微小说《把手机留下》中的片段:

你俩,服了,不想家啊?快一年了都。

娘忍耐不住,开始数落。

想,咋不想!

三凤幽幽地说。

那咋不回来?

娘停住筷子,望着三凤。

三凤嘴巴张了张,目光扫向大柱。

挣钱呗。

(5)故事情节

散文:散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不会设置悬念,埋
大槐公主2020-03-26 16:59:29 发布在 寓言格言
故事情节

散文:散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不会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散文也可以有故事,也可无故事,人物散文肯定要有故事支撑。不过散文的故事并不要求完整,只是零碎、或并无关联的片段。

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小说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有或明或暗的线串联,也就是说故事有前因后果、故事的发展有关联性。即便是意识流小说中的故事碎片,也由一条线索串连完整。

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预先设计好,既有合情合理的设计,又有意料之外的惊喜,还要符合逻辑。

在故事情节的区别上,我举例说明:

以宁静常务社长雪凌文字的《茶炉》为例。雪凌投稿之后,我看一眼就告诉他,这篇是散文。而且告诉他,改散文肯定精品,小说体裁肯定精不了。最后,果然如我预言。《茶炉》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把茶炉和文中的主人,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作为小说体裁,缺乏高潮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肯定不能成为精品。

以我的小说《铁柱》为例,这篇小说,一开始我写成人物散文《铁柱》,里面的人物设置也很简单,只有铁柱、我和弟弟,讲述我和弟弟与铁柱叔叔之间发生的故事。

后来我增加了人物设置,同时穿插了铁柱、花婶子、闰儿、根儿的故事,我讲述铁柱的一生,铁柱是如何无私地帮助花婶子孤儿寡母的,闰儿根儿成年之后,又是如何回报铁柱,这样一来,情节变得生动多了,细节也出来了,读起来就有一种饱满的感觉。

有兴趣的朋友,课后可向我索要散文《铁柱》,来比较散文和小说之间的区别。





二、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我写小说,从零开始,学写的第一篇小说是《铁柱》。早期的小说,都是写身边的真人真事,稍加艺术化。所以,我像写散文一样,随性而写,想到哪就写到哪儿,往往写得很实。

我有一个优点,就是喜欢阅读,阅读中我甚至会去思考,每看到一篇文章,就思考自己会如何写这个主题,自己写的与原文有哪些优势和缺点。我喜欢向老师们请教,只要是心目中的高手,我就会问他们如何创作小说。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创作知识的不断积累,我对创作的要求变得更高了。创作小说,已经从写周边的真人真事,发展到某个人或某件事所想到的,随笔写来早已不能满足创作的需求。现与各位老师分享我写小说的创作入门。




1、广泛阅读,留意身边的人物和发生的事

读书是充实写作的关键。广泛阅读,吸取众人所长。我阅读最多的是江山美文。自己的网站,免费的文章,每一篇精品都是活教材。我的许多文章,都是浏览江山美文后,自己想写就写了。

活在世界上,我们不是真空的,总会有许多人许多事在变幻着上演。生活中并不缺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角度。我的小说,都是根据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加工而成的,生活阅历是创作小说最好的老师,只有切身体验才能写出真实,才能让小说还原生活。。

比如我的《闰儿老师》描写的是一位高中物理老师。创作中途,由于物理知识缺乏卡壳,写不下去了。我没有上过高中,不知道高中物理学的内容。通过一番努力,我在高一的教室听了一堂物理课,然后再咨询专业物理老师,才完成创作。

比如我写《易立之变》,那段时间每周党课学习,刚好有一个在钢管厂工作的慢性病人在我的门诊看病两星期,这期间我多次与他交流钢管厂车间的工作情况,积累素材为创作做准备。



2、记下标题,写下框架

当遇到发生事情时,或看到美文自己想写时,就记下标题,并对小说大致内容和方向作出构思,把框架记下来。记下来后,不一定要及时写,每当闲下来,就可以在脑海里想想,想到好的构思,又可以记下来,充实文章的框架。

比如《新生》,就是我的同事妇产科医生,她夜班接生宝宝的小故事,我把自己那年遭遇的医闹,融入在小说之中。



3、完善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发展

如果说框架是骨架,那么完善人物塑造和故事发展则是血和肉。我创作的第一篇先有框架的小说是《最美的天使》。那是写比我低一届的校友,因患艾滋病去世,我内心触动很大。她皮肤白皙,个子高挑,因交友不慎而染病去世。

我上班闲时,迅速在随身带的小册子上记下标题,以及准备刻画她的大纲。而与我同届的护士班有一个同学,她家境贫寒,常带咸菜下饭。我经常用油豆腐换她的萝卜干吃,是想给她增加一点营养。她毕业后,吃苦耐劳,现在是护士长。我把她们两个人物,拧在一篇文章中,春香和刘娜反差极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把两个人都提升到了最美天使的那种境界。

对于小说而言,肌肉是作者一块块添上去的,任何操之过急的写作方法都是虎头蛇尾,这样的作品往往挖掘不出人性的闪光点,也写不出自己的个性。



4、精雕细琢,然后修改打磨

精雕细琢之外,还得不断地打磨,我对文章的打磨包括:

(1)去文章杂质。

写文章时,常常会像果农施肥那样充足,会畅所欲言,抽出许多枝蔓,修改时就得做减法,整枝、剪果。舍不得整枝,舍不得剪果,就结不出硕大美味的果子。

比如我的《新生》,小说到宝宝出生,晨曦初露结尾。原文还有一节,舒平听到早交班听到主任说刘洋艾滋病检测阳性,去检验科拿化验单,得知同名同姓两个刘洋,艾滋病刘洋是外科,不是妇产科。修改时,把画蛇添足的尾巴剪掉了。

(2)倒角圆润。

精修文章,就像玉石打磨。磨出镯子的圆润,磨出玉佩的光滑。小说每一个片段的衔接,进行无缝对接。每一个镜头之后,干净利落,没有重影,层次感强。

比如我的《独角戏》是以第一人称代入法,描写一位患痴呆的老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最初在虚实交替之处,衔接不够圆滑,后来经过修改,处理到位。

(3)雕凿开头和结尾

我曾经说过,散文要有黄金般的开头,古字画的正文,玉石般的结尾。小说创作中,开头同样重要。文章开篇吸引读者,让读者有看下去的欲望。这就是成功的开篇。小说正文就是讲故事,故事讲到什么时候结尾,也是需要好好把握。我看到有些小说的结尾,似乎没有完,我认为,不管何种形式,起码不能是断尾巴。记得我为《冬至》结尾加过一句:“冬至,雪纷飞,寒彻骨。”
大槐公主2020-03-26 17:00:39 发布在 寓言格言
三、精彩小说的要素

说了这么多,有人肯定会疑惑,到底怎么样的小说才精彩?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把这句话借用一下,“不管长篇短篇,能吸引读者的就是好小说。”一篇精彩的小说,首先肯定是吸引读者。读者是最好的评委,读者认可,就是硬道理。

江山打造五正文学品牌,用涉黄来搏读者眼球的旁门左道,行不通。只能用过硬的创作技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创作更好的文章,以饷读者。我总结小说精彩的要素如下:



1、语句通顺流畅,接地气;无错别字,无标点运用不当

如果一篇文章“的、地、得”“在、再”“像、象、向、相”多处错误,标点符号运用不当,一逗到底,我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我认为这篇小说的创作是失败的。同样的,如果语言不流畅,生僻字,新词等等用在小说中,炫耀文学功底,忽悠读者,我觉得那只是显摆。



2、故事前面,不要露出真相,捂紧到最后

小说创作就是先挖坑,后填埋。不能刚挖好坑,就告诉读者,等会儿会如何填满。而是,先把坑挖得越深,读者就越想知道,究竟后来怎么样了?小说继续缓缓回填,坑填得越无痕,小说越精彩。

比如小小村落的绝品小说《窗帘缝后的男人》,这篇小说是我见过捂得最紧,包袱抖开最利落的小说。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欣赏。



3、逻辑合理,结局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当真相层层剥开,故事结局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的感觉结局在意料之外,回味一下小说,却又在情理之中。

比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小说刻画流浪汉苏比,为了不再露宿街头,抵御冬天的寒冷,他一心想进监狱,换取三个月的食宿。他想尽一切办法,干几件坏事,警察却不予理会。等他在一条僻静的路边听到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的音乐,并受到感染,决心弃旧图新自食其力时,警察却逮捕了他。这篇微小说故事在情理之中,结局出人意料之外。

总之,无论写小说还是散文,都得多阅读,只有多阅读才能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写作视野。若尘认为,创作还是在于多读,多积累,多体验。读得多了,就会不满足于阅读,在阅读中会产生一种想要动笔写的意念。

小说的构思要杜绝雷同性,要挖掘人性,甚至刻画出人物的人性来打动读者,若尘认为,没新颖性的故事往往显得元气不足。尽量写自己熟悉的,写跟别人不同的生活体验,甚至可以撕开生活的表象,贴着人物写,让人物的情感复杂化。

若尘认为,在小说进行谋篇布局前,作者首先得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明白我为什么写作,这样的作品完成以后读者才会产生共鸣,才会觉得小说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一篇好的小说读者往往能够考量出作者的格局,见文如见人,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知识储备。同样的,小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求创新,但也得让作品有波澜,单一性的作品往往没有灵魂,甚至没有新鲜感,读者也看不到文字背后的人物,更不要说作者的思考了。同时,小说也忌写满,要有留白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中自己去把那份空间补充完整。

纯粹地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喜怒哀乐是小说写作的大忌。作者应该杜绝自我平庸,所选的题材要有深度,要有广度。

小说要有虚构之美,这取决于自我的虚构境界,小说有它固有的审美,这就是视角,游离于现实与虚构之间。提炼人物的形象,在虚构中还原人物的原型。就像汪曾祺小说的《徒》,写高先生初中未受聘,又回小学教书。实际高先生一直有高邮中学任教,虚构的情节,只为了渲染高先生的悲怆遭遇。但对高先生的为人治学,都是实写。

别把小说写成故事,但必须讲好故事,却不能故事化,你可以突然之间非常态化的切入。小说不同于故事,小说更注重人物刻画,它的厚重就在于故事背后真正的灵魂。一篇好的小说也可在平淡的生活中写出一些不平淡的故事来。让故事艺术化,把一个个故事串联,然后变成小说,突出故事以外的东西,从而调动读者的情绪,刺激读者的情绪。

小说的完整性不是要求作者把故事写满,不要让读者一清二楚,而是要有适当的留白。写得不留余地,小说就没有了灵魂。留白是最佳的境界,在短篇小说中,适当的留白,以少胜多,以短胜长。



以上是我对短篇小说精彩之处的几点看法。

今天就和大家探讨到这里,若尘目前正处于小说创作的入门阶段,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小说写作的大咖多多赐教,若尘不胜感激。

再次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和文友们的聆听,谢谢大家。
大槐公主2020-03-26 17:02:47 发布在 寓言格言
三、精彩小说的要素

说了这么多,有人肯定会疑惑,到底怎么样的小说才精彩?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把这句话借用一下,“不管长篇短篇,能吸引读者的就是好小说。”一篇精彩的小说,首先肯定是吸引读者。读者是最好的评委,读者认可,就是硬道理。

江山打造五正文学品牌,用涉黄来搏读者眼球的旁门左道,行不通。只能用过硬的创作技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创作更好的文章,以饷读者。我总结小说精彩的要素如下:



1、语句通顺流畅,接地气;无错别字,无标点运用不当

如果一篇文章“的、地、得”“在、再”“像、象、向、相”多处错误,标点符号运用不当,一逗到底,我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我认为这篇小说的创作是失败的。同样的,如果语言不流畅,生僻字,新词等等用在小说中,炫耀文学功底,忽悠读者,我觉得那只是显摆。



2、故事前面,不要露出真相,捂紧到最后

小说创作就是先挖坑,后填埋。不能刚挖好坑,就告诉读者,等会儿会如何填满。而是,先把坑挖得越深,读者就越想知道,究竟后来怎么样了?小说继续缓缓回填,坑填得越无痕,小说越精彩。

比如小小村落的绝品小说《窗帘缝后的男人》,这篇小说是我见过捂得最紧,包袱抖开最利落的小说。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欣赏。



3、逻辑合理,结局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当真相层层剥开,故事结局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的感觉结局在意料之外,回味一下小说,却又在情理之中。

比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小说刻画流浪汉苏比,为了不再露宿街头,抵御冬天的寒冷,他一心想进监狱,换取三个月的食宿。他想尽一切办法,干几件坏事,警察却不予理会。等他在一条僻静的路边听到教堂里传出的赞美诗的音乐,并受到感染,决心弃旧图新自食其力时,警察却逮捕了他。这篇微小说故事在情理之中,结局出人意料之外。

总之,无论写小说还是散文,都得多阅读,只有多阅读才能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写作视野。若尘认为,创作还是在于多读,多积累,多体验。读得多了,就会不满足于阅读,在阅读中会产生一种想要动笔写的意念。

小说的构思要杜绝雷同性,要挖掘人性,甚至刻画出人物的人性来打动读者,若尘认为,没新颖性的故事往往显得元气不足。尽量写自己熟悉的,写跟别人不同的生活体验,甚至可以撕开生活的表象,贴着人物写,让人物的情感复杂化。

若尘认为,在小说进行谋篇布局前,作者首先得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明白我为什么写作,这样的作品完成以后读者才会产生共鸣,才会觉得小说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一篇好的小说读者往往能够考量出作者的格局,见文如见人,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知识储备。同样的,小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求创新,但也得让作品有波澜,单一性的作品往往没有灵魂,甚至没有新鲜感,读者也看不到文字背后的人物,更不要说作者的思考了。同时,小说也忌写满,要有留白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中自己去把那份空间补充完整。

纯粹地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喜怒哀乐是小说写作的大忌。作者应该杜绝自我平庸,所选的题材要有深度,要有广度。

小说要有虚构之美,这取决于自我的虚构境界,小说有它固有的审美,这就是视角,游离于现实与虚构之间。提炼人物的形象,在虚构中还原人物的原型。就像汪曾祺小说的《徒》,写高先生初中未受聘,又回小学教书。实际高先生一直有高邮中学任教,虚构的情节,只为了渲染高先生的悲怆遭遇。但对高先生的为人治学,都是实写。

别把小说写成故事,但必须讲好故事,却不能故事化,你可以突然之间非常态化的切入。小说不同于故事,小说更注重人物刻画,它的厚重就在于故事背后真正的灵魂。一篇好的小说也可在平淡的生活中写出一些不平淡的故事来。让故事艺术化,把一个个故事串联,然后变成小说,突出故事以外的东西,从而调动读者的情绪,刺激读者的情绪。

小说的完整性不是要求作者把故事写满,不要让读者一清二楚,而是要有适当的留白。写得不留余地,小说就没有了灵魂。留白是最佳的境界,在短篇小说中,适当的留白,以少胜多,以短胜长。



以上是我对短篇小说精彩之处的几点看法。

今天就和大家探讨到这里,若尘目前正处于小说创作的入门阶段,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小说写作的大咖多多赐教,若尘不胜感激。

再次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和文友们的聆听,谢谢大家。
大槐公主2020-03-26 17:03:12 发布在 寓言格言
王朔:说说那些作家
马原确实不行了,给我英雄气短的感觉。他不敢坚持自己的路,然后想向现实妥协,又无处妥协,这是一个尴尬境地。他当年那些小说是怎么写的?是学的吗? 如果不是从心里长出来的,对不起,那你现在没得学,就瞎了。他的知识都过时了,完全和时代脱节。他的问题不是皮太薄,而是更厚。
余华,他要不沉下来,就没戏。我还不知道他呀,《兄弟》根本不用看。他去美国晃了半年,这岁数了还跑出去看热闹,还跟人炒股票,患得患失。关键是他看不得别人好。
朱伟带着他发烧古典音乐,附庸风雅,说实在的,我老感觉,李陀给他带出毛病来了,一定要掺和精英分子才有安全感,你犯得着吗?
余华,老强调虚构与现实,你跑不远,躺在屋子里是打不开内心世界的,得经历大悲大喜、生老病死,至少得在边上看一眼。你那点假泪无非是看完别人的东西留下的一点联想而已。那叫联想,行吗?
从《活着》开始,余华就被上海评论家排为和王安忆、莫言一排,你就跟着混吧,我看你露不露怯。前者你写不过《活鬼》,后者写苦难,你写不过阎连科、刘震云这些有农村经验的作家。你以为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老头哭,写出来就是苦难了?你无非是看到了个伤口,你知道痛苦是什么?耍这种小聪明。你要想冲到前面去,对不起,没你的份。要么你回到南方,写点散文什么的。
叶兆言的才子文章写得挺好的呀,也是一路。史铁生讲过一句话,我觉得对,每个人都是一部好小说,自己写完就得了,别学别人,学了也没戏。余华言必称卡尔维诺,犯得着吗? 余华是跪得最狠的,都跪出膝盖印了。你学别人,无非是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袭,就这点区别。
人格都是依据环境形成的,看到环境就知道作家的格局有多大。但有一点,活得太舒服的人,没戏。苏童、叶兆言,在南方的生活太舒服了,作协团结一气,像个大家庭一样,所以文章有闲适气、才子气、六朝气,小说也就一般般。《碧奴》也就超不过什么。因为烦恼出菩提,你没有烦恼,哪里有觉悟? 纯凭所谓的才气,耍江南才子范儿的,男的超不过胡兰成,女的就超不过张爱玲。我就敢说这些话。
格非啊,我接触过,不太熟,没看过他的东西,我感觉他太像一个知识分子了,非常拘谨,个性偏软,但小说没有锋芒也就没了利器。
先锋派就是从西方文学学了点皮毛回来卖弄,非常不成熟,那些作家大多从大学生开始出名,那时大多还是文学青年,自我认识还没开始呢。你要满足这个,那就永远长不大。说白了,先锋派在当年就是扯淡,在中国这个圈子里,那无非是翻译体的借鉴。
孙甘露当然是最好的,他的书面语最精粹。你们无非是内心敏感点,处理的故事摆脱了现实主义讲故事的那条路,偏重了内心,与现实也有呼应,有点像印象派,但要说那就是先锋派,太没见识了。不过是一群没有见识的评论家评论同样没有见识的文学青年。
02
作家写到最后,有一篇小说对得起自己,就是上上签了。有几个人最终能拿出东西来? 王蒙可以,张洁也可以,我觉得他们过去的作品,张洁比较灵敏,说实话,王蒙还有余地,他那人比他作品大,他过去经历过那么多事儿,至少还能写出特别伶俐、有思想的东西。从作家变成思想家,他是可以的。张洁的文笔很精粹。别人吧,资质都不如他俩高。

知青作家里,王安忆当然甚高,她的短篇小说写得多好呀。梁晓声,我觉得他也有戏,愤怒出诗人呢,他不是无动于衷的人。张炜、韩少功都有可能,但韩少功写得够多了,《马桥词典》《报告政府》《山南水北》,演大师演得不太像了。张炜非常有灵气,但要注意孔子就是一小学教员,修孔孟之道,没戏。包括张承志,你别看他不吭声,他那一定憋着一个东西呢。李锐在山西也可能“出来”。但贾平凹装神弄鬼,玩笔记小说的路子,多可笑,那跟吹他的小气候有关系。贾平凹的早期商州系列还好,但《废都》完全是扒厕所的东西,他真是颓废到无聊的程度,就别冒充“大家”了。阿来的《格萨尔王》我不期待,看《尘埃落地》你都能感觉到他是跪着写祖先的文化。铁凝、池莉、王安忆都是我姐姐。
池莉有个问题,她有一块“遮羞布”,总是从资产阶级的角度关心劳苦大众,她内心那么多事,都没写。站在窗户那看看人家,写小市民,你了解吗?
她的作品有隔膜感,但我也就敢当着她的面说她的哪部作品是臭大粪,文人虽然当面不聊作品,我那么说是因为我和她亲。她的中篇《一去永不回》可真好,剧本我都写完了,但被电影局灭了。
当年池莉已是一方诸侯了,她约了大家坐船游江,在船上,打了五天牌,我都和女的一家子,还老看她的牌,有人还为这猴急。其实以前大家都挺好的,后来就是媒体瞎传话,大家也见不到了,一句话伤了人很多年。
你们摸摸良心,在外面,我是不是都照顾你们? 排队加塞从女的那加,都是我去; 走哪,没一会,人都跟我亲人似的。
我也喜欢敌人,敌人相当于你的反物质面,没有敌人,我寂寞死了。我假装谦逊,演得我累死了呦,你们还认了真了。我给你们演道歉呢,这我太占便宜了。你是不是感觉受伤害了? 我这么大的腕,我说话呛着你了; 我没错,也给你道歉呀; 我小心眼,我爱攻击人,可跟所有人没仇。中国人就是互相不信任。
作品没出来前,我还没那么自信,我必须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大槐公主2020-04-22 15:24:26 发布在 寓言格言
今晚主要讲的是《浅谈叙事类散文与小说的异同点》,我们都知道,叙事类散文,是散文类的一个分支,“叙事”只是给散文定了一个范围,就是只能记人叙事。

叙事类散文,主要是记人叙事为主,文章针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而呈现出来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对人物叙述的认识和感受。而小说是针对(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进行勾勒出一个故事,并且还要细腻的描绘这三个要素,才能体现出小说的整体性、完整性,从而表达出故事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再者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所呈现出事物的本质,还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其中散文人物的刻画不与小说是有差异的,因为小说人物刻画更为鲜明,这一点要与散文人物区分开来。

接下来,我从两者的结构上、内容上和题材选择上都简单讲述一下。



一、叙事类散文与小说结构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的不同

散文的种类很多,今天只讲述叙事类散文。叙事类散文,是以真人真事来描写叙述,我们先讲述叙事作品,先举例樱水寒老师的绝品散文《村庄素描》中的片段:

有了河,便有了村庄。河的两岸,一岸是村,一岸是镇;一岸古朴,一岸繁华。

村,依山傍水,古老的瓦房,错落有致。炊烟落在河床,河便成了烟火的点缀。村里的人,过河,卖菜,买肥料,买些日用品,日子过得简单却宁静。

先看第一段落,便可以从脑海里呈现一副大致的村庄画面来。村庄,在每个人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不仅仅是儿时的记忆,更是一份思念,一份情怀。再者第二段,寥寥几句,把村庄的那份生活的热闹,描绘得淋漓尽致,把文中的物体,都写活了那般。如果不是生活过的村庄,难以能写出这篇佳作来。

还有记人散文,比如易辞的《外婆,我的奶奶》中的片段:

清晨,南方的冬天,虽然没有下雪,但依旧寒风凛冽。

清晨,村庄还在睡梦中,却被外婆唤醒了。

这篇散文,开头我便用两句环境描写,为下文外婆天未亮时,便起来操劳家务埋下伏笔。当然了,既然是描写人物,那外貌描写肯定是不能缺少的,在后文我也有写道:

(外婆)个子不高,驮着背;穿着人字拖,粗大的脚掌,粗糙的手掌。这是我第一次见外婆时的模样……

这与小说有些不同,便是开头,小说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叙事类散文可以直接对事物的描述。我们接着再举例鲁紫苏老师精品小说《狐殇》中的片段:

在南苫布国西北方向有座山,叫风华山;那里山清水秀,峰峦叠嶂。一条清澈纯净的山涧永不干涸地哗哗流淌着,四季绿树成荫。

先写出故事中的地点,接而描绘环境,而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在其后面的文段,鲁紫苏老师把环境描写得栩栩如生,这样能更加衬托出作品的意境感来。还有一点就是小说实虚可写,也就是说小说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根据自己所见所闻的真实故事编写,比如《狐殇》就是虚构小说。

还有一点,便是人物刻画。小说的人物刻画要比散文的人物刻画更加鲜明,因为小说的人物刻画,是文本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三要素之一。除此,叙事类散文没有复杂的内容情节,而小说的内容情节上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小说还可以在开头增加“序幕”和“尾声”)

简而言之,从散文的结构上一开始都是开篇点题,为下文埋下伏笔,与题目照应等等。这能让读者跟着文本来读,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作品,是作品能够吸引读者。而小说从结构上,用浓厚的文笔起一个故事的开端,为下文的情节做好铺垫。所以,散文结构上,比较直接性来描写的,情节上也不复杂;而小说则是着重描写,特别是情节上,环境上的描写。
大槐公主2020-04-28 20:29:10 发布在 寓言格言
(叙述方式不同)

③小说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在叙述方法上,要多穿插叙述方法,在《长安旧事》中,先是倒序描写李印然梦中出现的“不愈伤”,也正是身上的伤,先描绘故事一个悬念,为何李印然在梦中出现的伤与自身是一样的?还有用补叙描写了白玉兰与为什么要杀害杜鸣泊的缘由!让读者明白白玉兰为何要杀害杜鸣泊,有杀人动机,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从而推进情节的发展。

我们再举例玖爱似泉的精品小说《陪你一年又一年》中的开头:

“如果一个女生肯在你一无是处,一无所有的那个年纪陪伴你,而且这一陪伴就是十年,甚至更久,那她一定最值得你珍惜。”杨枫银前几天无意之间在贴吧里看到了这句话。它就像是一根导火线,引爆了杨枫银心中的炸弹,让他心绪不宁。

他想到了黎晶。

小说的一开头,便用一段话,把主角杨枫银带回到曾经的青春岁月,用倒叙的手法,把整个故事再娓娓道来一次。而这一开头,也引起读者的兴趣,十年陪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既然陪伴了,为何他还会心绪不宁呢?为何她没有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呢?这样的疑问,也许会出现在读者的脑海里。还有一点,这篇小说选择的是青春校园故事,题材选择得不错,因为每个人最珍贵的岁月,就是短暂的青春了,所以青春是最纯粹、最值得回忆的故事。

④散文的叙述方式:顺叙、插叙、补叙、倒叙等。

我们知道小说也有散文的这几种叙述方式,但是在散文里,有些叙述方式是不常用的,像倒叙一般很少用在散文,除非散文真的需要用到倒叙。还有一般都会以顺叙的方式来进行描写,这样写出来的散文,整体而有顺序。

比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出自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一文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最凸显的是后半句,最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然后再用顺叙进行描述父亲的背影。这样用倒叙方式,是有目的性的,那就是更好的去展开父亲的背影,围绕“背影”来写,对应主题。

两者在叙述上的不同,小说主要是用在人称上。小说主要塑造的是人物、情节、环境。从叙述上,主要针对主角的塑造,或是多个主角的塑造,我们在用倒叙或是插叙的时候,是回忆人物的过去,这样能够为小说添加完整性。而散文上的叙述方式,不管是顺叙还是插叙,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围绕主题,是直接性针对整篇文章来体现的,而不是间接性的,看似相同,但实际在运用上是不同的。




(表现手法不同)

⑤小说的表现手法:烘托、想象、联想、渲染、写实手法、对比、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等。

小说要多运用手法,能够添加小说文本的严谨性,逻辑性。比如文中可以设置悬念,对比等吸引读者,对文章感兴趣。

比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被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的贾府所吸引。刘姥姥作为人民百姓最底层,她深知贫穷的苦处,所以来到荣国府的种种表现,足矣与贾府这种贵族人家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二进大观园,那吃东西饮酒的模样,还惹得贾府一家老小哈哈大笑,多么鲜明的人物对比。所以,在运用手法上,能够更加吸引读者,想必看过《红楼梦》的人来说,刘姥姥这个人物应该印象极为深刻的吧!

⑥散文的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散文大都会用上基本的手法,比如借景抒情,通过景色来衬托出自己心中的愁绪。而抒发出来的心绪可以是欢乐的,也可以是悲伤的。比如冷眉老师精品散文《村庄最后的印象》中的片段:

堂哥说完,我们顺着儿时的记忆来到老屋前,只有两孔张着口的黑窑洞,似乎在说着什么。这是爷爷奶奶后来住过的小院,如今荒草丛生,厚土沉沉,物是人非,不能再看下去了。灰蒙蒙的天空,风里飘过几点雨滴。

曾经的记忆,只有在儿时,如今已是物是人非了。将看到的老屋,用三言两语,便把那份沧桑变化描绘得生动形象,接着再说道,灰蒙蒙的天空,风里还带着几点雨滴,给文章添加了更深层次的悲伤感。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村庄的印记,只能无声感叹着,借景抒发了对于岁月漫漫,对爷爷奶奶的思念,时光把儿时最是珍贵的画面带走了。

除此之外,还有小说的表达方式:夸张、象征、神化、荒诞等。

小说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玄幻、仙侠小说中添加神化元素,这样更能体现出小说的神奇之处,但这也是这类小说创作的基本背景。

总而言之,在选择叙事类散文或者小说写作时,区分两者的方式方法,才能运用自如,还有一点,就是人称上,两者都可以运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来写作,但是小说在人称上的刻画是最为鲜明的,两者也各有区别。
大槐公主2020-04-28 20:32:57 发布在 寓言格言
三、如何选择叙事类散文与小说的题材

(1)对于叙事类散文

①选择历史性题材:我们都知道,越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底蕴便越加深厚,特别是历史人物,我们要学习,传承其古人的人文精神,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在学校我们有学习历史,一个朝代,一位名人,都是历史散文题材的来源,而写出历史散文必须要正确,要深入研究其历史是存在的,不要妄自虚构,要尊重历史事实。

②选择接近生活性题材:散文来自于生活,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造就一个个故事,而把故事描绘成散文,这一点相信不难。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活,所以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往往更容易写好一篇散文。

③名著、民间故事等题材:题材选择要自己明白的,有了解过的故事,我们可以进行全方位阐述的,可以做出评论,说出赞扬的,或是批评等自我看法的。

在选择叙事类散文上,一般都会与自身的生活有关,所见所闻而发出心中的感叹,或是感悟,而抒发出来的情绪有欢乐,也有悲愁。所以,选择好的散文题材,是写好散文的基础。



(2)对于小说

对于小说,我们要先了解小说的种类:现代言情、悬疑推理、玄幻修真、魔幻科技、武侠灵异、游戏军事、仙侠盗墓、恐怖探险等。

①选择擅长小说种类:小说种类繁多,所以在题材选择上,我们应该要选择自己擅长的种类,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写出好的小说来。

②明确小说主要故事的题材:在写一篇小说的时候,我们会先给小说定个大纲,这个大纲是能够帮助你完成这篇小说范围的。从人物角色、情节描述、背景等也要仔细推敲的。

③层次鲜明、要有看点的题材:写小说不难,难得是整个故事的塑造,这个故事的开端,如何展开描述,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跌但起伏,这样的小说,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才会让人意犹未尽之感。记得赵总在夜校讲长篇小说《院里院外》创作谈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说创作的时候,要给小说铺上暗线与明线,然后由这两条线进行展开描述。(大家可以回过头再看一下赵总的创作谈,链接:http://bbs.vsread.com/thread-825982.html)所以说,小说添加明暗线是必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

小说题材选择上,不管选择哪种种类的小说,小说内容不能太过单调,这样没有看点;内容也不能太过复杂,这样让读者读起来会更加费劲。

最后两者从广义上的总结:

①散文是描写记人叙事的真实存在的事情;小说可以是虚构的。

②散文的内容叙述上相对简单明了;小说重在情节上的描写。

③散文和小说人称上相同,但两者在含义上是不同的。

④散文和小说所表达出来的主题意义是不同的。



在此所讲述的只是关于文学体裁的散文类之一的叙事类散文和小说,易辞学而不才,哪里讲得不好之处,还请老师们多提提意见,让我再向老师们多学习学习,在此谢过各位老师了!
大槐公主2020-04-28 20:39:42 发布在 寓言格言
作家畅谈中国短篇小说的调性



近日,在“众声喧哗,杂树生花——20位作家云上畅谈中国短篇小说的调性”暨《我亦逢场作戏人:2019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新书发布会上,邵丽、李修文、徐则臣、张莉、弋舟、张楚等来自天南地北的作家、批评家齐聚互联网直播平台,从各自的写作和阅读经验出发,畅谈中国短篇小说的调性。



何为短篇小说的调性

邵  丽:

每个小说家都在有意无意地寻找和追求调性。构成小说调性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小说的结构、表达的把握、核心思想和价值观,甚至包括字数和断句方式等等,多种因素混合而成才构成小说的调性。调性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有时候作者自身也很难把握,自己满意的作品读者未必感兴趣,不太满意的东西却意外被认可。因此,作家找准调子很重要。这些故事将读者带入普通人的私人生活,用特写的镜头、恰切的色调讲述他们在绝境中如何生存,如何尽自己一切力量在逆境中活出勇气、活得体面、保有尊严且心怀敬意。从我自己的创作体会看,调性是不断调整的。年轻时的作品追求精致、唯美、浪漫,但这些个体感受很难引起更多读者共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多了,懂得了那种疼痛感,哪怕很小的一部作品也要找到“痛点”。巴金老先生有句话特别触动我,他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人类的感情是共鸣的,带着感情创作出的作品,它的调性才有可能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

李修文:

于我而言,调性之所以重要,就是能帮我具体地分辨和亲近那些有着各异声音的个人,并且最终感受到这个时代内部涌动的人格力量。许多时候,我们写作的心路不是方法论的问题,不是纯粹的美学问题,是我们作为写作者深入这个世界的深度和难度。当问题像命运一样到来的时候,写作帮我们作出选择,我们也由此有了自己的调性。我特别重视今日生活里的真实力量,我会去走近那些真实的人,去听他们讲故事,但我绝不是在写非虚构,我想我是在用材料的真实去建造一种美学上的真实。在许多时候,“新异”并不仅仅意味着向外看,它还包括着向内看、向古典里看,我们的古典传统里埋藏着许多可以重新激活今日生活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这可能是完全符合我自身气质的,所以,这样写下去的念头也就越来越笃定了。我是那种需要生活和创作彼此袒露、彼此见证的写作者,而这样一条“说书人”的道路,令我沉醉和不断感受到“新异”带来的刺激。

徐则臣:

判断一个作家的“调性”要考虑三个方面:所操持的文体自身的规定性、作品呈现出的风格与作家内在的气质。调性首先文体上要协调。我们对短篇小说这一文体有一个基本判断:首先是从篇幅、节奏、密度等因素去判断它是不是短篇小说,能否区别于中、长篇小说;其次是作品呈现出的风格,有着作家鲜明独特的修辞风格;第三是作家本人的特性与气质,一个作家不可能一辈子都用假嗓子说话,文终须如其人。三者结合成一体之后,呈现出的也许就是一个作家的调性。

弋  舟:

我们说到调性这个词的时候,首先联想到的是某种独特的个性,但同时,我也想说说隐秘的共性,那是文学之事内在的标准。在《我亦逢场作戏人:2019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这本选集中,主编张莉把这20个短篇选在一个集子里面,一定有一个内在的准则,在这种准则之下,她确认了这20位作家内在的文学调性。当然,这种共性的表达又是各有声色的,但我相信,大家必定有着隐而不宣的根本起点。在这个意义上,选集重申了我们的文学理想,并将大家聚在一起,重启我们的文学生活。

张  楚:

这部年选确实是一部充满了调性和异质性的小说集。我觉得有些小说在文本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比如说《逛超市学》,它没有故事内核,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叙事者在进行一种自我精神状态的塑立,《沙鲸》《诞生》则是原小说叙事,《我亦逢场作戏人》完全是民间艺人在说书。另外一些小说对新旧世界的裂缝和精神冲突进行了梳理和反思,比如《天台上的父亲》,其他的小说也都在用独特清晰的声音,为我们呈现短篇小说那种“骆驼穿过针眼”的魅力和不可能中的可能性。

陈崇正:

短篇和长篇一样,都需要一个故事内核,当然长篇更具复杂性,但其实跑起来也不需要担心开始和结束,比较舒服,而短篇则不一样,需要瞻前顾后、反复思量,方寸之间见功夫。所以,短篇小说有自己的难度,对各种难度的攻克,也就形成小说不同的调性。由此看来,优秀短篇小说的调性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我非常喜欢逛寺院,我喜欢看十八罗汉,喜欢欣赏他们的神情和动作。小说有长篇和短制,在我看来,长篇应该是如来佛祖或者千手观音,而短篇小说就应该是罗汉,像罗汉那样精致、灵动、欢腾、安静、务实、紧凑,丰富各异而又非常有表现力。优秀的短篇小说应该是可以像罗汉一样平等地摆放在一起,无论是抡着棒子还是手结定印,都能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优秀短篇的调性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特质。比如优秀的短篇小说应该有包浆,技巧内藏,让它圆熟、可触摸,语言克制、叙事扎实。另一些同样优秀的短篇却充满了明目张胆的叙事圈套,有一种刺眼的光辉和锋芒,充满对固有叙事模式的挑战。

卢德坤:

调性是个很难定义的东西。我们知道,文无定法,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方式、自己的调性。我想,调性是跟每个人的阅历、识见、心性,以及偏好的美学方向有关系的。当然,还跟我们身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同样的,跟调性一样,我觉得新异性也挺难把握。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有时候如果追求一种特定的、看上去挺花哨的形式,出来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平平实实去写。理想的状态,新异是自然而然得出的结果。另一方面,我觉得,写作者可以在心中设立一个自我认可的标准。这样说好像挺正经的,好像是个什么硬性规定,其实不是,但我相信作家可能会感觉到这样一个标准。随着识见的深入,这个标准也可能会起什么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主要还是跟文学自身,跟求真这两件事有关。如果有一种确信了,有一个比较坚实的内核了,那就坚持它,调性没准就这样发展出来了。这是理想状态,我没达到,但我挺向往的。

王姝蕲:

我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所以留给写作的时间非常少,当我把一整年的时间攒巴攒巴,也只够写一个短篇小说。在这种情况下,“写什么”就尤为重要。《比特圈》这篇以比特币为题材的小说,实际上没有硬核高科技,它写的是人,而科技隐退到人的身后,成为背景。它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异”题材,但在这个题材中,我希望呈现的不是它与寻常生活的“异”,而是希望呈现它们的“同”。这个“同”在于,无论什么甚嚣尘上的新技术、新思想、新生活,剥开表壳,藏在里面的终究是人与人的关系。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比特圈》这篇小说最终呈现的调性,我觉得是“野艳”。野艳是我的一个执念。这个执念是从哪儿来的呢?我第一次读到弋舟老师的《随园》,真的是“野艳”。这样的小说它怎么就是一个大老爷们儿写出来的,而且弋舟的爱好还是盘核桃。作为女作家,我觉得应该挑战它。

林培源:

说到小说的“调性”,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风格”,比如卡夫卡小说的荒诞、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鲁迅的冷峻、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抒情、张爱玲的苍凉……在我的理解中,新异就是“新奇+异质”,但如果将这种“新异”扩大开来看,它不过是构成“调性”的一个方面,因为新异会让我们想起“陌生化”。小说要有调性,一定是提供了某种“陌生化”的效果,使得小说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气息和味道,这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别人无法取代的。“陌生化”作为一种小说的手段和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可以是语言、形式、结构、技巧,甚至故事,陌生化就是将读者从日常的认知、思维和阅读习惯中解放出来,告诉你,小说也可以换个方式写。我理解中的短篇小说的“调性”,还有一个地域性的问题,比如地方方言的使用,某种地方风情在小说中的渗透。总之,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融入其中的情感却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只有真实自然才能打动人。

“众声喧哗”意味着

容纳不同的美学和调性

张  莉:

很难用术语表达何为小说调性,它与作家的语言方式有关,比如使用白话还是文言文,这代表了作家及人物价值观的取向,但就整体而言,小说调性的建立恐怕更多与语词的选择、使用、配比,语句的长短节奏,作品的整体氛围相关。不同小说调性里,藏着作家对世界、情感及人世的不同理解。理想小说的写作技术、语言风格、故事氛围、人物关系等各个要素必须是相得益彰的。关于成熟作家,我眼里的新异性在于他的这篇小说是否能够呈现出他的新素质、他的新风格,要和他以前的小说有变化。对于年轻作家而言,我更看重作品的创新性和异质因素,哪怕他的作品有所缺憾,但我还会抱有期待。这本《我亦逢场作戏人:2019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是2019年我从近200部短篇小说中挑选而出,经过不断的筛选、比照、纠结,最终确定下来。我不能说它们是最优秀的,但它们是2019年度短篇小说作品中最别具魅力与调性的。其实我希望这本年选容纳不同的美学风格和调性,所以才叫“众声喧哗”。而且中国的年选也很多,各有追求,它们体现不同批评家的审美和标准,这也是一种众声喧哗。

邓一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写什么和怎么写不仅是写作问题,也是人类生存问题。对于我来说,它是冲突和悖论的现实。新异性是对大量同质化的反思,而这种常规写作仅仅提供了表象的现实,那不是真正的现实。但我们正活在这样的现实中。文学如何表现荒诞而异质的现实,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张  柠:

调性是一个音乐术语。调性对于短篇小说而言,首先是一个形式的概念,像语言的节奏、节拍,叙事起伏、缓急。一个成熟作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调性,但当他更为成熟时,调性反而会退居其次,精神性的东西会压倒这个调性。《刘玉珍》这个小说的调性除了形式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那就是童年的乡土社会的经验,是一种不适、不安、不满,和它形成的反讽和悲伤。生活在这种比较贫苦背景之下的农民农夫,在我的少年时代,在我心灵中留下了印记,我觉得它们在我的小说里面呈现出来了。如果说形式上的东西还有可能随着时代变化而不同,那么精神上的调性是不会过时的。

张惠雯:

健康的生态应该就是众生喧哗、杂花生树。小说是一门艺术,应当千人千面、风格各异,每一个风格其实都有它的魅力和光彩。在今天的小说界,我们不仅应该重视我们一直推崇的那种关于时代的、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还应该去重视关注私人生活的、关于家庭和情感各种关系的精致的写作。我们不仅应该鼓励小说家去关注社会的底层,也应该鼓励他们把目光放开,看到社会的层层面面。(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大槐公主2020-05-10 13:58:55 发布在 寓言格言
顶一下
大槐公主2020-06-21 17:20:35 发布在 寓言格言
联律就是一层窗户纸,凡是还没掌握的朋友,按我说的记,较为省事。

1,先弄清何为平仄。按拼音标调,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

2,何为单句平仄规律。一般诵读,是二字一个音节,即两字一拍。如:大江(江字一声为平)东去(去字四声为仄)浪淘(淘字二声为平)尽。让二四六位置上平仄交替出现即可。

3,对句平仄。在二四六位置,自身平仄要交替,与对句相同位置要相反。上联仄音收,下联平音收。

4,注意不要三平尾和孤平。三平尾是后三字全为平。孤平是除尾字外,全句只有一个平音。

………………

就这么简单呀(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大槐公主2020-09-22 20:44:05 发布在 寓言格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联)

这是最常用的两种,还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守则比如

仄平仄仄平平仄(上联)

平仄平平仄仄平(下联) 还可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

平仄平平平仄平(下联) 上联二四六位置平 仄 平下联对应仄 平 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上联)是这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给扭正了是不是?这种尽量少用(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大槐公主2020-09-22 20:45:40 发布在 寓言格言
排除了司棋潘又安鸳鸯姐姐,那么凤姐在自证清白中,提到的或许是贾珍的几个小妾过来玩落下的,这个有没有可能?呵呵,要是这个可能,王夫人还用兴师动众抄捡大观园吗?
那么,绣春囊到底是谁的?表急!听福尔摩斯月桂从头道来,破了这期断头案。
时间回放:在抄捡大观园的前夜,荣国府也发生了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查夜抓到几个小赌人员,他们交代了三个大头,也就是组织者。这三个人分别是柳五家的妹妹,迎春奶妈,和林之孝的两姨亲家。贾家,男主子聚众赌博是在贾珍家里,他是大头。大观园里女子较多,她们赌博没个靠山谁敢组织?看看这三个名不见经传,得靠他们的亲戚来表明他们是谁的人,要是背后没有靠山真正的主使者,借她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开赌局抽水赚外快的!
她们三个被抓,贾母也没深究责罚了一下撵出去就完了。她们背后的主人真正的大头,为此不会善罢甘休的,是不会这么轻易地放过查夜抓赌事件的始作俑者。
这个始作俑者是谁呢?就是晴雯!
大槐公主2020-10-22 20:26:41 发布在 寓言格言
到底是人是鬼?
初一生初二长,十五六正年轻。打卦算命三十正,二十九岁把命坑。按着这个月亮的谜面算来,农历十四的月亮也属风华正茂。

那年,因贾敬的过世,贾珍父子等有孝在身不宜过中秋节娱乐。贾珍就在八月十四的晚上,杀猪宰羊带着家里人要聚一聚热闹一番。

这么一个良辰美景,大家推杯换盏共度佳节的时候【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贾珍忙厉声叱吒,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没有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本来好好的一场家宴,宁国府众人却遇到了这么件灵异事儿。

按着曹翁的这回题目是【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许多读者就把这长叹一声,解读为贾家祠堂在宁国府,贾家的祖宗荣国公和宁国公看到后人如此不肖,对他们失望透顶,发出了警告之音,然后离开了祠堂。我对此一直持反对意见!

理由是这一声长叹到底是荣国公还是宁国公的亡灵呢?总不能两个亡灵发一个声音吧?之前,我觉得这个亡灵是贾敬或者是秦可卿。

贾敬他毕竟死了没过孝期,是为他守孝不能娱乐过节的,他亡灵看到了儿子儿媳妇们大吃二喝吹拉弹唱的,责怪他们不肖发出了一声叹息。

秦可卿是个有来历的女子,太虚幻境里警幻仙姑的妹子。她死时已经看出了贾家的弊端,托梦给凤姐要为贾家留退路。有这个来历能知道未来,当她看到贾珍等人不知气数已尽还在寻欢作乐时,也会发出一声长叹。

难道世上真的有鬼魂这回事?我为了破这个红楼悬案,又重新读第七十五回,发现了一段话,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那段话大意是,八月十四日,贾珍要小妾佩凤传话给尤氏,晚上提前过节。尤氏和佩凤对话中,【佩凤道:“爷说早饭在外头吃,请奶奶自己吃吧。”尤氏问道:“今日外头有谁?”佩凤道:“听见说外头有两个南京新来的,倒不知是谁。”】这里的外头,就是指宁国府的前面,这两个南京来的人,要是官场上的人,不可能要大清早的到宁国府私人家里吃饭。结合书里交代,贾珍守孝在家闲的没事(所以不可能处理公事),以练武功为由,暗地里开赌局。我琢磨着这两个人也是为了赌博而来,或者是为了别的事儿。他们大老远的从南京来了,不可能不到一天就离开宁国府。曹翁没有闲笔,他要是没有用意不可能多出这个一段话。我认为,曹翁就是在暗示发出那一声长叹的不是什么亡灵鬼魂,是这两个人中的一个。这个人在暗处听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又见他们行令划拳,不禁勾起思乡之情,或者是他和某人有关联,不由自主的一声长叹。

他的这声长叹被众人听到了,在贾珍质问时,天气突然的发生了变化刮起了一阵风,前面交代了【大家正添衣饮茶】说明有些冷,这阵风后觉得【风气森森比先前更觉凄惨起来了,看那月色时,也是淡淡的,不似先前明朗,】于是,这个人的一声叹息凑巧赶上了变天,就造成了这次宁国府里的灵异事件。这也是第二天,看祠堂里的排位什么照旧好好的和以前一样的原因。这要是真的如大多数读者想得那样,是贾府的祖先要给后人一个暗示的话,是那个祖先,那个的排位应该倒了,说明他离开了贾家祠堂不再保佑贾家了。曹翁为什么要把这个本来可以明说的事,写成了悬疑风格?就是为了吊起读者的兴趣继续往下读。他营造出这么一种氛围,不一定就是真的预兆。看这一回的题目下半部分“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不论是贾府的男子和女子,贾家败落结局都是薄命,能有什么佳谶?也就不难看出发悲音也不一定是预兆,只是个偶然巧合。至于在后面是不是曹翁要为这个突然出现的南京来的两个人有何贵干,他们是不是贾府惹祸的根源写上一回?我觉得曹翁留的伏笔高明就在于,后面看需要,他可以提出来发挥不使读者觉得突兀。不需要时,也不会被读者喷为前后不接洽。

那年农历八月十四日夜里宁国府赏月家宴时的一声长叹,需要时他就是人,不需要时他就是鬼。到底是人是鬼发出的长叹?还有比本人更好的破解吗?
大槐公主2020-10-24 20:44:23 发布在 寓言格言









大槐公主2020-11-17 09:32:21 发布在 寓言格言
版面还有好玩的帖子,就简单回复一下啊!
1、论金他的小说是虚构,难道我的小说就不是虚构还是真的一下子,瞎猫碰上死耗子,被我严重了?既然都是小说,都是虚构,也是会写小说和读过小说的人,能看出我的小说涉黄了,他写的男女不管单身还是有家世,又亲友搂滚床单就是文明典范了?信息时代再开放,也没有文明到要把男女回床单直播当典范吧?这个就像你说的,一个读书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们既然认为我为了推进小说情节和塑造人物立体感文一新为贵,写的情节是涉黄,我也可以认定你们一见面就又亲友搂滚床单是涉黄,你解释的再天花乱坠,在我看来就是在掩饰而已。你认为的有没有不文明感,不能代替全部人的想法!
2、论金写网恋1时,征集所有网友的意见了吗?至少,他就没问我,把我网名写进去了。所以,不要找这么多借口。大家半斤八两,论金要是直接出来举报我的小说涉黄,我也敬他是条汉子,披着“一地虾米”的马甲,人不人鬼不鬼的举报我,这个才是被人所不齿的啊!
3、你不是要走法律程序吗?悉听尊便!



(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大槐公主2020-11-19 19:57:24 发布在 寓言格言

大槐公主2020-11-24 09:23:16 发布在 寓言格言

大槐公主2020-11-24 09:23:31 发布在 寓言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