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楼主:凌峰公子2020 字数:420811字 评论数:81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第八十七章 收编忠义军
得益于忠义民兵的救援,樊城的危局暂时得以解除。但襄、樊二城被围的局面仍旧还存在着。而今的蒙元朝廷还在不断向襄阳增兵。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吕文焕眼看着襄阳城内吃、喝、穿、用等生活物资的将近枯竭,再也等不住了。之后,吕文焕于襄阳城内以重金招募善泅之人,在经历过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躲过蒙军的水上封锁,自汉水往东南泅渡而去,来到宋廷救援襄阳的军事司令部所在地郢州,将襄、樊二城眼下的情况报告给李庭芝,范文虎、夏贵等人!
往襄阳运送物资这种事,属范文虎和夏贵经历的比较多,李庭芝再次寄希望于范文虎和夏贵二人再次临危受命。但是,范文虎这次哪怕是当众和李庭芝闹翻,也不愿意再亲自护送物资冲破蒙军的封锁进入襄阳。而老将夏贵,此次也以自己老迈为由,表示实在无力再次入援襄阳!
二人都不去,这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襄、樊二城的军民饿死在城池里。此时的李庭芝脑海里浮现在出了忠义民兵的身影。
自樊城一战之后,李庭芝闻获忠义民兵之名,便派人深入均、房二州,遍寻忠义民兵的踪迹。在李庭芝的认知里,救援襄、樊二城,范文虎之流是指望不上了。此时此刻,自己所能倚重的人不多,而日前樊城外围出现的忠义民兵似乎可以作为救援襄阳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
不几日,李庭芝得部下奏报,在均州的大山深处,寻访到忠义民兵的踪迹。李庭芝闻之大喜,随后他的脑海中酝酿出了一个入援襄阳的绝佳计划。
……
又是在一个春水暴涨之日,满载着生活用品的南宋战船,又一次在郢州的汉水之上拔锚起航。鉴于夏贵和范文虎不愿前往,李庭芝也不再勉强。在李庭芝的安排之下,此次以物资入援襄阳的任务就落在了沿江置制副使孙虎臣,湖北安抚副使高世杰的身上。
李庭芝深知此次入援不同于以往,个中凶险之处,不同于往年。在船队拔锚起航之时,李庭芝一改往日的救援部署,命令孙虎臣,高世杰二人将物资入援襄阳之后,切不可自汉水而归东南。而是继续往西北而行。届时,他将亲率兵马,在均州接应。而后,众人再由陆路返回郢州!
孙虎成,高世杰二人领命之后,自汉江往西北涉水而去。而统帅李庭芝则在兵马的护卫之下,一路经江陵往西北的均、房二州而去。
李庭芝此行,不仅仅是为了兑现亲往均州接应孙虎成和高世杰二人的承诺。除此之外,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更重要的人要见。
数日前,身在郢州的李庭芝得到部下的奏报,他们已经在均、房二州的山林间寻访到忠义民兵的栖身之所。现在,作为京湖统帅的李庭芝为表示诚意,要亲往这批忠义之士的栖身之处,说服这批人接受他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壮大救援襄阳的军事力量。
……
凌峰公子20202021-04-07 18:26: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荆襄四月,桃花盛开,芳菲尽染。李庭芝一行打马走进枯木逢春的山林,穿越过河水叮咚的溪流,走在前往房州(今湖北房县)的路上。
远离了京湖统帅的治所,远离了厮杀的战场。在老林间穿行的李庭芝很快就在向导的指引之下,来到了忠义民兵的驻军之处。
房州的大山深处,几处简易的营寨之外,一高一矮首领般模样的两个人,在寨门口将李庭芝亲身迎接。二人虽未见过什么大世面,但识人的眼力还是有的。之前通过与南宋官方的联络,而今又看到前来之人的气场。此二人已经断定眼前之人乃是京湖统帅李庭芝。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承载着一方安危的战区统帅,竟然真的能屈身前往这深山老林之中,二人心中对于李庭芝的敬意和崇拜又提高了三分。
二人将李庭芝迎入寨内,没等之前负责联络的人员介绍,矮者便向李庭芝言道:“制置使大人屈尊造访于我等穷山恶水之间,如此胸襟和和胆识,我兄弟二人深感敬佩,日前大人派人招募我等,我等确有犹豫之处。今大人亲身前来,我等对大人深信不疑,关于招募我等之事,全凭大人安排!”
李庭芝没想到此二人还没等自己开口,就答应的如此痛快,便心有疑惑的问道:“二位壮士确为爽快人,只是这招安一事,事关重大。寨中之事儿,二位壮士能否全权做主?是否需要和寨中兄弟商议一番?”
听完李庭芝所说,二人也明白李庭芝心中所虑。只见矮者一脸憨笑的说道:“大人所虑甚是,均、房二州多山野之人,民风彪悍。然蒙军南下,毁我家园,掳我亲人。我等无奈,唯有结寨聚兵,守土抗敌,护我家园。吾乃粗鄙之人,名叫张顺,兄弟众人皆以‘矮张’唤之。”
介绍完了自己,张顺又指着同坐的另一人,向李庭芝言道:“我兄弟,张贵!众人称其‘竹园张’。今日,我等也不自谦,寨中之人,以我二人为首。寨中之事,我等皆可做主!”
张氏兄弟这一番话说完,让李庭芝再想到范文虎那一干人等。两相对照,那完全是天壤之别。如若有心报国,就算一山野农夫也可为之;如若无心报国,即使高居庙堂,手握数万兵马,亦无寸微之功。
经过张氏兄弟和李庭芝的一番会谈,这批忠义民兵正式被南宋朝廷收编。张氏兄弟也被李庭芝正式任命为都统,节制本部的忠义民兵。
就在李庭芝翻山越岭,收编忠义民兵的时候,孙虎臣和高世杰二人也不负李庭芝重托,冲破蒙军在汉水之上的层层封锁,终于将用于救援的物资,成功的运抵襄、樊二城。
二人在物资运抵之后,按照李庭芝的交代,由汉水继续往西北均州而去。按照日前孙虎臣,高世杰二人和李庭芝的约定,李庭芝应该在均州(湖北丹江口)接应二人。而李庭芝也不负所言,此刻正在均州等待着他们的到来。而跟随着李庭芝一起的还有张氏兄弟二人。所以,忠义民兵被朝廷正式收编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接应孙虎臣和高世杰二人的突围。
且说孙虎臣与高世杰二人沿樊城以北的安阳河西进,一路冲破蒙军的围追堵截,向着均州的地界挺近。而此时刘整所编练的蒙古水师,依然在身后穷追不舍!
照蒙古人的想法,孙虎臣和高世杰二人,要么被他们消灭在这安阳河之上,要么被截杀在安阳河两岸。然而,意外总是时有发生。就在蒙军水师眼看着就要追上孙虎臣和高世杰二人之时,在安阳河的上游,那支高悬着“忠义”二字的残破水师,又一次出现在江河之上。
他们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
孙虎臣,高世杰二人虽说没有亲眼见识过这批忠义民兵的战斗力,但是樊城一战,忠义民兵的名声,甚至已经盖过了他们这批政府军。而统帅李庭芝在开会时数次提到忠义民兵,并派人四处寻访的事实。让他们想不知道忠义民兵的名头都难!
随着两方战船的逼近,孙虎臣和高世杰二人在那面高悬的“忠义”大旗之下,看到了三个清晰的面孔。而中间一人,孙虎臣和高世杰已经再熟悉不过,此人便是他们的京湖统帅李庭芝。
李庭芝果然没有食言,不仅亲赴均州地界接应,更是不惜以身涉险。如此气魄,绝非范文虎,贾似道其人可比。而站在李庭芝身旁的,正是张顺,张贵兄弟二人!
随着李庭芝与高世杰两路舟师的江上会师,那面迎风飘扬的“忠义”大旗,也进入了蒙古水师的视线。对于这批“忠义水师”的虚实,沿江两岸有无伏兵,别说安阳河之上的蒙军水师不知道,就连被接应的孙虎臣和高世杰二人都不知道!
想当年,在蒙军围城襄阳之前,阿术统率五万大军南下,劫掠荆襄,在回军的路上,正是在这安阳滩被宋军击败,狼狈的逃回汉水北岸。现在,蒙军不知虚实,双方舟师,在安阳河之上对峙半刻之后,蒙古水师不敢轻敌冒进,便调转船头,往襄阳城下而去。
在目送着蒙古水师离去之后,连同李庭芝在内的忠义水军,都轻轻的舒缓了心中的一口凉气,而后从容的撤回到均州的山地之中。
李庭芝一行从安阳河撤退之后,再次来到忠义民兵的山中营寨。对张氏兄弟关于筑寨、练兵、造船做出一番指导和安排,并将此次从郢州带来的战船赋予张氏兄弟二人之后,李庭芝率领孙虎臣,高世杰二人沿陆路回到郢州治所。
接下来,在李庭芝的策划之下,针对襄阳的救援工作,即将再次展开,而这次救援的主角,就是这批刚刚被收编的忠义民兵!
凌峰公子20202021-04-08 18:06: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八十八章 汉水忠魂
四月草长莺飞,五月江水泛滥,从房州回来的两个月里,李庭芝源源不断的将生活物资以及轻舟,战船,弓弩,火炮等等作战物资经陆路运往张氏兄弟所在的民兵营寨。其中作战物资是用来装备这数千忠义民兵的,而那堆积如山的生活物资,则是用来入援襄阳的!
获得官方援助的这批忠义民兵,早已不再是两个月前的残破之师。此时的忠义民兵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对于入援襄阳之事,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已经万事具备,现在唯一所欠的便是上天给予的那一点东风。好在五月渐去,六月将至,在这春夏交替之际,汉水的上游,奔腾的江水顺流而下。忠义民兵等待良久的入援襄阳的时机终于来了!
初夏的夜间仍旧微凉,特别是在这均州的大山深处,仍旧有丝丝寒气。忠义民兵的营寨之内,灯火通明,在营寨的校场之上,三千忠义民兵高举着手中的火把,将这大山深处的夜空映照的如同白昼一般,而那面悬挂在营寨中间的“忠义”大旗,在火光的映照下,一如既往的显眼!
校场之上,张顺在出发之前言道:“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当离去,勿害了吾等救援襄阳大事!”
出征之前,把话说透也好,三千民兵,也是三千颗不尽相同的心,在这捐躯赴国难之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视死忽如归。然而,张顺在说完这句话之后良久,现场出奇的安静,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之声!
三千多人的集体沉默,不是他们昧于担责,而是他们已经做好了从容赴死的准备!张贵见状,内心澎湃,感觉体内的热血正在沸腾。在这寂静的夜空下大喝一声:“出发!”
随着出征命令的下达,三千民兵走上了救援襄阳的道路。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樊城东北青泥河流经的团山脚下,数千黑压压的民兵正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他们已经连续两夜未曾休息了。在微弱的月光下,数百艘战船,已经被他们秘密的拖拽到这里。而就在今夜,他们将趁着这些早已预备好的船只,沿着青泥河南下汉江,去挑战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随着二更天的到来,河面的舟师之上,亮起了一盏红灯,众将士都知道,这是出征的信号。随着红灯战船的出发,河面上的诸多船只从港口内鱼贯而出。红灯战船之上的主将,正是人称“竹园张”的张贵。当大部分战船都游离港口之后,另一名主将张顺才开始登船出发。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其兄弟二人的分工很明确,张贵负责开路,张顺负责殿后。出发的前一刻,兄弟二人相约共同保重自己。而同行的人之中,还有朝廷任命的京湖都统范天顺。其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便是范文虎的亲侄子。
夏水暴涨的青泥河之上,南宋的忠义水师,三舟并行,士兵林立。如果时人仔细观察会发现,三船之中,唯有中间的船只吃水最深,船上满载着士兵和物资。而左右两舟,则是空舟而行,而且都没有船底。只是在深夜之中,忠义水师的战船异常,一切都不为外人所知……
自蒙军围困襄阳以来,汉江入口早已被蒙军铁索连江,其舟船水师,遮蔽江面,即使在这深夜之中,蒙军仍然有着十二分的戒备。张贵兄弟二人若是想进援襄阳而去,非经历一场血战不可!
夜已三更,张贵兄弟二人所率领的舟师终于来到了青泥河进入汉江的入口处,而在江口巡游的蒙军舟船,很快就发现了他们!
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前锋的张贵意识到,决战的时刻已经到来了。在他的引领之下,这黑夜中前行的数百艘舟师朝着蒙军那连江的铁索战船冲撞而去。
这两个多月以来,他们从李庭芝那里装备了大量的强弓劲弩和精良的火器。此时他们的装备,是丝毫不弱于蒙军水师的。在还未和蒙军水师进行近距离接战之时,他们就凭借着手中的强弓劲弩和火炮与蒙军进行对射。一时间,整个汉江江口,炮火连天,箭矢如雨,偶有人伴着惨烈的嚎叫之声落入汉水之中!
在张贵等人的奋力冲杀之下,忠义水师的战船已经冲杀到蒙军的阵前。这时的张贵等人,以利斧斩断铁索,带领着舟师冲入了蒙军的水师战阵。在近距离接战之下,蒙军在武器和战船都占不到任何优势。此时的蒙军打算倚仗人多的优势,相继跳入忠义军的战船之上,进行近身的肉搏。而这,一直是他们的强项!
只是这一跳,蒙军中的大部分人相继跳入了忠义水师那没有船底的战船之上,也就相当于直接跳进了冰冷的汉江里!
黑夜之中,前赴后继的蒙军水师,不明就里的落入到张贵兄弟二人所预设的计谋之中,稀里糊涂的葬身鱼腹。而后经过忠义水师的一番冲撞和射杀,蒙军水师的船阵出现了混乱。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张贵很好的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带领着数百艘战船从蒙军水师的缝隙之处进入到汉水之上。而前来阻击的蒙军,由于不了解忠义水师的战略战术,要么是再次跳入忠义军的空底战船之上,而落入汉水,要么是被忠义军的强弓劲弩和火炮射杀!一时间,整个汉水之上的蒙军水师遭遇大乱。
忠义军再趁此机会,一路向襄阳城下冲杀而去!
凌峰公子20202021-04-10 06:48:2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对襄、樊二城的城内军民来说,后半夜的襄阳府,已然是一个不眠之夜了。汉江之上的火炮声和厮杀声早已经将他们惊醒。而随着时间的推近,这场水战的声音似乎离他们是越来越近!五年来,在襄阳军民的印象里,没有哪一次的水战,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在这种情况下,襄阳吕文焕是无法入眠的,樊城牛富也是无法安睡的。日夜企盼援军的吕文焕更是亲自来到了襄阳城下宋军所控制的水师港口查探情况。但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汉水之上,吕文焕什么也看不见。直到黎明将至之时,吕文焕才在一片灯火之中,看到了那面飘荡着“忠义”旗帜的水师船队。
当看到战船逼近的那一刻,吕文焕的全身上下被一种无以言表的激动所包裹,亲自将为首的张贵,范天顺迎接上岸!
然而,就在吕文焕和张贵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负责殿后的张顺的战斗却并没有结束。
黎明尚未到来,江面依旧汹涌,张贵的前军虽然进入了襄阳城,但是负责殿后的统领张顺,却被蒙军的水师却死死咬住不放。无奈之下,张顺只能带领着部分舟船,回身邀击蒙军水师。在即将破晓的夜幕之中,与蒙军水师在汉水上展开缠斗。
时间渐渐步入清晨,江面一片朦胧,当张顺眼看着大批的忠义水师已经渐渐远离了自己的视线,这才下令所属的船队,开始调转船头,不再与蒙军缠斗,往襄阳城下的方向加速前进。
然而,船只仅仅前行了数米之遥,却忽逢江面大风骤起,张顺的船不受控制的往北岸漂去。
而北岸,正是蒙军水师的大营。随他一同阻敌的战船,此刻也遭遇着同样的情况。在蒙军的围攻之下,他们射光了战船之上的所有箭矢,发射了战船之上的全部火器,当战船被大风从江心吹响北岸之时,他们已经弹尽箭绝。等待着他们的,只能是被俘的命运!
但此时的张顺,并不打算接受命运的安排。作为一个以忠义标榜自身的人,他绝不接受被俘的命运。况且,他的兄弟张贵已经冲进了襄阳城内,如若他就此做了一名俘虏,岂不是要让他的兄弟难堪。
张顺果断而绝决的拿起了手中的短刀,操纵着自己的船只,向汉水北岸的蒙军发起了自杀式的冲锋。
一阵厮杀之后,江面恢复了平静。战船之上,张顺依旧傲立在船头之上,怒发冲冠,傲视蒙军。只不过此时,他那伟岸的躯体之上,已经身中四枪六箭,嘴角的鲜血正在缓缓流下。
在残存的意识还没有消亡之际,张顺缓缓的倒在了汉江之中。此时,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夏日的汉水。张顺的躯体被江水吞噬,整个汉水之上,一片血红。
天亮之后的张贵,开始在襄阳城内清点自己的兵马,却始终无处寻觅自己的兄弟张顺。事情到了这里,张贵的心里很清楚,他的兄弟,恐怕已经凶多吉少了。
两日之后,在襄阳通往樊城的汉江浮桥之下,宋军水师从江面打捞起一具栩栩如生的躯体。只见此躯体身披甲胄,手执弓刀,身中数创,怒目而睁,犹如战神一般。打捞的宋军将士不禁为之英雄之气而肃然起敬,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守将吕文焕等人。
当城内的张贵和吕文焕一同前来辨认之际,方知此人正是自己的兄弟张顺。
如此英雄,襄阳百姓感其忠义,守城将士敬其忠勇。自发将其依江而葬,立庙祭拜,终日香火不断!
凌峰公子20202021-04-10 18:17:4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此图,两边的船,便是没有船底的……


凌峰公子20202021-04-10 23:25:1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对于张顺的战死,作为兄弟的张贵并没有太多的伤感。自从拿起武器守土御敌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随时准备着接受这种命运的发生。现在的他只需擦干眼泪,承载着兄弟未走完的路继续前行。
襄阳城内,有了张贵所带来的物资的援助,城内军民的生活大为改善。然而,吕文焕和张贵都知道,粮食和物资都有吃完用尽的那一天,如此下去,终非长久之计。而唯一的自救之法,便是邀约襄阳外围的宋军,对围攻襄阳的蒙军进行东西夹击。
休整月余之后,张贵决定再次动身,将忠义民兵主动出击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下去。
在张贵的招募之下,襄阳城内又觅得两名善泅的奇人异士。而后,此二人手执张贵的蜡书,往东南郢州方向泅水而去。李庭芝获悉张贵等人的计划,不知为何,把这艰巨的任务又一次赋予范文虎。而这范文虎也不知为何,一口答应于七月初七,在襄阳下游的龙尾洲共击蒙军。
于是,负责泅水传信的二人又带着范文虎的承诺,溯游而上,秘密潜回襄阳城内,将情况传达给张贵等人!
襄阳城内的张贵久处山野,不知范文虎其人,对约定出兵的日期深信不疑。但作为襄阳守将的吕文焕却深知范文虎其人,极力劝说张贵留下共守襄阳就好,这范文虎靠不住。而同张贵一起来到襄阳的京湖都统范天顺,作为范文虎的亲侄子,他太了解自己这位叔叔的不靠谱之处,也力劝张贵不要以身犯险。
只是,率性耿直的张贵婉拒了吕文焕和范天顺的好意,执意要赴范文虎之约。城内的吕文焕,范天顺二人无奈,也就由他去了。
盛夏七月的黄昏,匆匆流过的汉水并没有带走夏日的高温。即便到了日暮时分,整个江畔还是一片燥热。也就在这时,张贵告别了吕文焕,范天顺等人,又一次再出发。
然而,在临出发之前,张贵却发现一名士兵开了小差。而开小差的这名士兵,又偏偏这两日因违反军纪而被军法从事过。战争的警觉性告诉他们,日前拟定的军事计划,可能已经被泄露出去。
只是这张贵也是艺高人胆大的主,他料定蒙军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制定出什么有效的军事部署,仍旧带着他的一腔热血上路了。
为了冲破蒙军的江面封锁,张贵仍旧和来时一般,于夜间采用“无底战船”的战法,斩断连江铁索,以火炮攻击蒙军江上舟师,顺汉江东下。
夜间遭遇军情蒙军舟师,又一次吃了张贵“无底战船”的大亏,蒙军溺水者不可胜数。仅仅在前半夜,张贵就已经冲破蒙军数道封锁线。
但是当张贵他们按照和范文虎的约定,南下到襄阳外围之时,却没有看到范文虎派来接应的舟师在哪里。
尽管如此,张贵仍旧在士兵大量战斗减员的情况下,拼命向与范文虎约定的龙尾洲靠近。心想着,只要坚持到龙尾洲,自己和部下就安全了!
张贵和他的士兵们,抱着必胜的信念穿行在江面。不久之后,他们已经能在朦胧之间,看到龙尾洲上军营的灯火以及飘扬的军旗。
但是张贵想不通,江面的厮杀之声如此惨烈,为何龙尾洲上的范文虎会如此无动于衷。
殊不知,此时的范文虎和他的士兵们,根本就不在龙尾洲上。
此刻灯火通明的龙尾洲上只是插着宋军旗帜的空空营寨。其真正的驻守者,是潜伏在黑夜中,正等待着张贵和他的忠义军落入圈套的蒙古军。
要说这范文虎也确实来过,但那只仅限于两日之前。当范文虎在汉水之上获悉蒙军的兵马调动之后,便已早早的退守到三十里外的汉水下游。
可怜的张贵,即便到了此刻,仍旧还在等待着范文虎的接应。当张贵的水师离龙尾洲越来越近之时,埋伏在暗处的蒙军水师突然高举火炬,将整个江面照亮。这时的张贵才发现,眼前出现的是蒙军水师。
一番血战之后,精疲力竭的张贵身受重伤,在欲投江之际,被蒙军生俘。
次日清晨,奄奄一息的张贵被带到了阿术和刘整的面前。二人惜才,力劝张贵降蒙。此时的张贵虽然身受重伤,但意识尚算清醒,对阿术等人破口大骂,随后英勇就义!
随着张贵的就义,这支在三月份才崭露头角的南宋忠义之师,在仅仅归建半年之后,就以集体殉国的悲壮方式,为南宋在襄阳的战事,谱下了一曲汉水绝唱……
凌峰公子20202021-04-11 19:03: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八十九章 李庭芝的反间计
多雨的七月,襄阳城的上空无限阴沉。
襄阳城外,四名身着南宋军服的士兵,正抬着一具身披甲胄的将军遗体,缓缓的向襄阳城下走去。但襄阳城楼上的守军却没有要给他们开城门的意思。守城的军士清楚,尽管这些人穿着南宋的军服,但他们已不再是他们的战友。
城下四名身着南宋军服的士兵,他们在数天前还是襄阳的忠实守卫者,但此刻,他们的身份却是投降蒙古的降卒。
行至城下,降卒向城内喊道:“我等奉蒙古汉军都元帅刘整之命,特向吕大帅献故人遗体一具。尔等可识得此人?此乃矮张——张贵是也!”
襄阳城头的守城军士,听闻张贵阵亡,这才在城楼之上远距离细看。
由于张贵此前在襄阳休整一个多月,守城军士经过仔细辨认,确定城下四人所抬者,确是张贵。于是守城将士不敢怠慢,当即派人去帅府向吕文焕禀报。
这是张贵离去之后,吕文焕第一次获知张贵的消息。没想到,首次获得的消息,便是这样的一个噩耗。在得此噩耗的同时,吕文焕也看明白了刘整此举的险恶用心。这刘整是想利用张贵的死,来瓦解襄阳军民的斗志。
既然看明白了这一点,吕文焕觉得自己就更不能让刘整的奸计得逞。于是,在襄阳城内吕文焕,决定要以一场隆重的仪式,迎接英雄的归来。
在吕文焕的安排之下,襄阳的城门缓缓开启,襄阳的军民接过降卒手中的担架,将阵亡的张贵抬回城内。而那四名充当蒙军使者的降卒,此刻又成了宋军的俘虏,尽数被斩。
张贵的遗体进城之后,获知消息的襄阳军民开始自发的前来缅怀这位逝去的英雄。怀着对英雄无比崇高的敬意,他们虔诚的擦拭着张贵那身受重创的遗体,细心的将其入殓。之后,将其与先前阵亡的兄弟张顺合葬于汉水之畔,立双庙祭祀,让他们在死后也能凝望着曾经战斗过的滔滔汉水。
英雄归葬之后,襄阳那阴沉了数日的天空,落下了瓢泼的大雨。这是上天对英雄的落泪,也是长空对襄阳的悲悯。在那大雨瓢泼的雨夜,吕文焕对自己的将来,对襄阳的将来充满了悲观。
刘整的攻心之计,最终还是发挥作用了。吕文焕虽然在军民面前展现了一个主帅的坚守和笃定,但是在那独自一人的孤寂雨夜里,天知道,他的守城之路,还能坚持多久。
就在吕文焕于雨中神伤之时,京湖统帅李庭芝的一封弹劾奏疏再一次把范文虎给告了。
数年的畏敌不进,不服调遣,临阵脱逃,加上这一次的丢弃友军的行为,让范文虎已经臭名昭著。当李庭芝的这封弹劾信公诸于朝堂之时,满朝舆论哗然,关于严惩范文虎的呼声不绝于朝堂。此时,就连一向护犊子的贾似道也保不住他了。在一片唾骂声之中,贾似道解除了范文虎的兵权,将其调往安徽重镇,知安庆府(安徽安庆)。
在南宋朝廷的一纸调令下,范文虎被调往了安庆府,而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另一道加封刘整为卢龙军节度使,燕郡王的圣旨又渡过了淮水,正往襄阳城下而去。
此事说来稀奇,南宋方面未曾知会忽必烈和刘整的情况下,便单方面公然挖起了忽必烈的墙角。
身在大都的忽必烈,听到这则消息之后,立马派人彻查此事。而襄阳城下的刘整,则是吓出了一身冷汗。获此消息的刘整已经顾不得眼下襄阳的战事,随即策马飞奔大都而去!
凌峰公子20202021-04-12 18:53:01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当身在郢州的李庭芝获知刘整离开襄阳战场,往大都而去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刘整既去,前途未卜,襄阳城下自此去一强敌。而这离间忽必烈和刘整君臣关系的主意,正李庭芝向南宋朝廷建议的。
话说刘整快马飞奔到大都,见到了百忙之中的忽必烈。果不其然,正如刘整所料,眼前的这位大汗皇帝根本就没给他好脸色。而且还略带讽刺的问道:“燕郡王来此何事?”
忽必烈这一问,可把刘整吓的不轻。这燕郡王可是南宋给刘整的爵位,刘整再傻,他也知道这句话从忽必烈口中说出来对他意味着什么。脸色被吓的惨白的刘整当即匍匐在地,声泪俱下的向忽必烈辩解道:“陛下如此圣明,断不可轻信宋廷谣言啦!宋人恨臣用兵襄阳,欲以此离间之计杀臣。宋廷授职封王之事,臣实在不知,望陛下圣裁!”
其实刘整断断不用如此声泪俱下,忽必烈通过简单的调查,便已经识破南宋所行的离间之计。而刚才所问,实乃试探刘整而已!
刘整话已说到此处,忽必烈又向刘整言道:“爱卿自归降我朝以来,为我朝勉励国事,鞠躬尽瘁,朕知之甚深。朕深知爱卿确无背离之心,但如若宋人诚心招降爱卿,不惜以裂土封疆许之,爱卿当如何?”
刘整知道,此时的忽必烈是在考验他。如果今日他拿不出一个让忽必烈满意的回答,就算能保全性命,从此君臣之间的信任也将从此不复存在。
然而刘整就是刘整,老泪还在纵横的他毫不迟疑的回答道:“天下有十,而圣朝独占七八。圣朝铁骑所至,州郡望风归降。今宋之一隅,何以抗我朝之天下。江南之地,终归陛下所有,此乃天道所至。十年之内,宋必不复存。如此,宋之藩王,又有何用!臣所求富贵功名,唯陛下能赐,宋之残国,枯槁而已!今臣冒死以见天颜,只为自证清白而来,还望陛下明鉴。”
刘整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向忽必烈表明立场。南宋已经行将就木,他没必要再回到南宋那艘破船上去。他需要忽必烈明白他的忠心,他更要让忽必烈明白,他刘整所要的东西,只有忽必烈能给他。其它的人都不可以,也给不了。
当然,他还是在不经意间暗示忽必烈,若想十年灭宋,离不开他刘整!
忽必烈通过对刘整的一番试探,那颗不淡定的心平静了下来,起身搀扶起匍匐在地的刘整,向其言道:“爱卿之忠,朕已深知。襄阳战事,爱卿当勉力为之,朕于此静候爱卿捷报!”
忽必烈的一番言语说完,彻底解除了刘整有生命之虞的警报。只是从宫殿出来之后的刘整,后背仍旧有着刺骨的寒气。
从最开始的责问,到中间的试探、敲打,再到后来的认可。看来,由外族入主中原的忽必烈,也深谙《韩非子》那传承千年的帝王驭下之术!
清白既已明了,刘整便没有在大都做无谓停留,为了他心中想要的东西,他又火速回到了襄阳的战场!
凌峰公子20202021-04-14 06:17:3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九十章 日落襄阳府
重返襄阳战场之后,刘整知道是南宋这边在使坏。一向有仇必报的他像打了鸡血一般,领兵进入到对襄、樊二城的攻打之中。
京湖这边,高兴了没两天的李庭芝,突然发现刘整又回到了襄阳战场,他那忧国忧民的心底,又出现了莫大的悲凉。战局发展到这一步,李庭芝已经黔驴技穷了。他不是没办法了,他是真没办法了。这时他不得不向朝廷直言上书,请朝廷择有能力,有威望者来接替自己。
很明显,这“有能力,有威望者”指的是谁?
贾似道是也!
但局势发展到这一步,贾似道却已是根本不打算再去了。在贾似道的眼里,襄阳已经没有解围的可能了。他犯不着去为襄阳殉葬。
而自刘整重返襄阳之后,在史天泽的主持下,襄阳城外的蒙军高级将领们已经就如何一举攻破襄阳在做最后的讨论。
参与讨论者有蒙军统帅阿术,汉军统领刘整、回回将阿里海牙,万户张弘范,张宏,水军总管张禧、李桓等等。
多年来,襄、樊二城之间,以浮桥相连。襄、樊二城在南宋朝廷援军无法进援的情况下,一直依靠着横亘于汉水的浮桥,互为唇齿,缓急相救。即使到了如今这艰苦卓绝的时候,樊城守将牛富依旧数次以利箭将书信射往襄阳城内,相约与吕文焕以死固守,互为救援。
而仗打了这么多年,蒙军之中,也不乏有见识之人。其中回回将阿里海牙就在会议上言道:“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断其声援。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
久违了的张弘范也言道:“襄、樊二城,互为唇齿,我攻樊城,则襄阳出舟师来救,我攻襄阳,樊城断其后。故终不可破。今日之计,当截断江上通道,断其援兵,水陆夹攻,如此,樊城必破。樊城破,则襄阳无所恃!”
对于襄、樊二城之间的江上通道——汉水浮桥,水军总管李桓再熟悉不过。这些年来,他可以和宋军水师鏖战于汉水,封锁汉水江面,却始终无法控扼汉水浮桥。以致于让襄、樊二城互为救援那这么多年。这时的李桓也在这场军事会议上言道:“襄、樊二城夹江而筑,宋人横铁索,置木桩于江中。今若断索毁桩,以绝其援,则樊城必下!”
蒙古总攻襄阳的战前军事讨论会议到这里已经差不多统一了意见。首先,他们确定了先樊城,后襄阳的战略攻取计划。而后对于攻取樊城的战术运用,张弘范也做了具体分析。襄、樊二城的战争中的结局,在这场简单的军事会议中,已经被大致确定!
而军事讨论会议结束之后,蒙军对于樊城的总攻也就发起了。
时值深冬腊月,汉水之上,寒风呼啸。襄阳的天空,却不曾有一片雪花飘落。
冬日的夜晚,严寒刺骨。在冰凉的汉水里,数十名熟悉水性的蒙军,正在汉水中深夜泅渡。他们的目标,那是要斩断和烧毁连接襄、樊二城的浮桥,将二城之间步军的联络通道彻底断绝。与此同时,汉水之上的蒙军战船里,也已堆满了硫磺,焦炭和火油。船内的蒙古士兵即将在主将的带领下,去焚毁襄阳守军的水师战船。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发生。襄、樊二城的守军没有丝毫的察觉。就在这月明星稀,北风刺骨的冬夜里。蒙军的水师战船在行至江心之时,被蒙军尽数点燃。瞬间,江面之上,一片通红。一艘艘火红的战船在北风的鼓吹下,朝南岸宋军停泊的战船喷吐着火舌而去!就在这火光冲天之时,泅渡于浮桥之下的蒙军乘乱以利斧斩断浮桥之上的铁索,而后锯掉江心木桩,纵火将浮桥焚毁。
这一夜,是六年来,襄、樊二城最不平静的一夜。看着江面之上的大火冲天。汉水两岸的吕文焕和牛富二人都意识到,这场持续了近六年的战争,已经到头了。而他们很不幸,即将成为失败的一方!
冬日江面的大火,持续到后半夜才熄灭。次日天明,浓烟还未散尽,围城六年的蒙军,从樊城的东北,西南发动了进攻。
眼见蒙军压城而来,樊城守将牛富却显得平静异常。就在昨晚那个火光冲天的时刻,牛富就已经部署好了一切,准备迎接着自己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战。
由于战船浮桥被毁,吕文焕只能在襄阳城的城头之上,目视着对岸樊城之战的全过程。
每天看着蒙军的水、陆、骑三军,以雷霆之势,连番的向那孤独而弱小的樊城碾压而去。吕文焕却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无能为力。
当白热化的攻城之战进入到第十天之后,蒙军仍然未能突破这座在寒风中傲立的孤城。最后,蒙军统帅阿术调来了数十门从波斯征来的“回回炮”。
而这,是当时冷兵器时代,全世界最强大的火器。
当所有的火炮就位之后,蒙军的攻城士兵开始如潮水般退却。寒风之中的樊城,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是这宁静的背后,接下来是更加疯狂的进攻!
公元1273年正月初十清晨,随着阿术的一声令下,数十门“回回炮”带着震天的巨响,向樊城发射而去。
在强大的火力面前,樊城的城楼,民居以及防御措施,根本就不堪一击。半天下来,大片的城墙塌陷和城楼倒塌。
待午时过后,汉水之畔的炮声终于停止,但战场却并没有就此平静。休整半日的蒙军士兵,又一次如潮水般向樊城碾压而去。此时,残破的樊城,再也无法抵挡住蒙军的攻城。坚守了六年之久的樊城就此被蒙军攻陷!
樊城之内,主将牛富在蒙军攻陷樊城之后,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在那残破不堪的古巷老街之上,牛富与蒙军展开了最后的巷战!不久之后,牛富周围的宋军都已死伤殆尽,而他本人和副将王福,也已身负重伤。看着源源不断的蒙军向站着的自己奔来。他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捍卫着自己最后的尊严!
随着蒙军的不断逼近,主将牛富在数次撞柱未死的情况下,投身大火而去。副将王福眼看主将以身殉国,大喝一声:“将军死国事,吾岂能独生!”随之纵身赴火,追随牛富而去!
……
凌峰公子20202021-04-14 17:17:1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樊城陷落,让站在襄阳城头的吕文焕陷入到了巨大的恐惧之中。
这个恐惧,来自于他对生存与毁灭的思考;也来自于他自己对于生前身后之名的抉择,还来自于整个吕氏家族的即将何去何从。
樊城陷落之后,那些几乎把樊城夷为平地的“回回炮”现在已经调转了炮口,开始对准了襄阳的城头。尽管蒙军还没有立马发动进攻,但这也只是迟早的事儿。每次吕文焕登临襄阳的城头,巡视城防之时,一想到自己孤立无援的境地,都会南望恸哭。
即使在这一刻,吕文焕还是想当一个南宋的忠臣的。
针对眼前的局势,吕文焕没有放弃,在加固城防的同时,吕文焕不断派人泅渡到汉水的下游,将樊城失守的消息传递给京湖统帅李庭芝和江南的朝廷,日夜企盼着汉水的东南方向,有一支南宋水师会逆流而上,救援襄阳而来。每一个夜里,他都会沉浸在援军到来的这样一个美梦里不愿醒来。
就在吕文焕还在幻想着王师增援的场景之时,襄阳城外的一声炮响,将他拉回到现实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一声炮响,是蒙军的震慑之声,也是警告之声,更是恐吓之声。
襄阳军民在樊城城破之后,又听到这犹如从地狱中传来的一声炮响之时,心理素质极差者,就已经翻下了城墙,投向了蒙军的大营。
然而,就在这襄阳旦夕可下之时,关于对襄阳城强攻还是招降的问题,却在蒙古上层将领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具体到个人,那便是汉军统领刘整和回回将阿里海牙之间的争论!
刘整主张强攻,阿里海牙主张招降。而这个从表面上来看是主帅之间军事决策上的分歧,其实却是二人之间的立场之争。
刘整和吕氏家族结下了梁子不是一天两天了。襄阳大战之前的事,自不必细说。单说五年前,阿术和刘整围城襄阳初始,刘整孤身来到襄阳城下劝降,被大义凛然的吕文焕一箭射透,差点丢了小命。从而二人之间的积怨更深。记仇的刘整在后来的日子里,不遗余力的攻打襄阳,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生擒吕文焕,杀之以泄私愤!
此时,如若在这襄阳旦夕可下的“大好局面”里招降吕文焕,那刘整这“大仇”将终身难以得报。所以,在这次的事件上,刘整主张强攻。
只是,刘整心里的这点小九九,阿里海牙怎么会不知道,阿术又怎么会不知道。但他们很清楚吕文焕这个吕氏家族的领头人,这个影响南宋半壁江山的旗帜性人物的价值所在。
争论到最后,阿术与阿里海牙二人对刘整言道:“吕氏家族,在南朝树大根深,其兄弟子侄皆于南国身系要职。为日后取江南所计,今日得吕文焕一人,犹胜于得十万之师,百十座城!”
与汉将刘整相比,作为蒙古贵族的阿术和回回人的阿里海牙更习惯于从蒙古的利益去思考问题。同时,也因为这一事件,让刘整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他们发现,这不是一个百分百忠诚的人,从而为刘整后来的结局埋下了悲剧的开端。
招降的决策既定,为表示招降的诚意,阿里海牙在请得忽必烈旨意之后,单骑来到襄阳城下,亲自宣读忽必烈的圣旨。
襄阳城下,阿里海牙凛然宣御:“告吕文焕将军,尔等据守孤城,于今五年,宣力其主,固其宜也。而今势穷援绝,将置数万生灵于何地?今日若能纳款,将既往不咎,且加官进爵!”
忽必烈现在之许诺,和五年前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这时移世异,五年前吕文焕还能在襄阳城头大义凛然,义愤填膺的慷慨陈词。然而,五年之后的局势,已经非他所能左右。人为刀俎,他为鱼肉。曾经那个热血抗敌的襄阳守将已经不复存在了。
城楼之下的阿里海牙,眼见吕文焕不再慷慨陈词,面生犹豫之状,就已经知道吕文焕动摇了。阿里海牙知道,城楼之上的那个人,已经不再是五年前那个吕文焕了。继而又以为将者的身份劝道:“将军以孤军守城数年,今飞鸟路绝,我陛下深感将军之忠。特命我等不得伤将军分毫。将军今日以襄阳而降,仍不失终身富贵!”说完,阿里海牙折箭为誓,以表绝无加害之心。
尽管阿里海牙说了这么多,但是城楼之上的吕文焕还是不为所动,吕文焕知道,打开一扇门容易,只是这扇门一旦打开,他生前的一世名声和死后的万世之名,都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阿里海牙似乎看出了吕文焕的心中所想,先是以高官厚禄许诺,而后以荣华富贵引诱。见还未奏效,便又威胁道:“我圣朝之师,所攻未曾有不取者,汝孤城绝路,外无一援兵,今欲以死守求空名,置城内百姓于何地?”
当集体的生存与毁灭,都压在吕文焕一个人身上时,吕文焕感觉这已经不是自己所能承受得了的。在这一个决定便可以影响万千生灵生死存亡的时刻,屈辱的生存最终战胜了悲壮的毁灭!
最后,在获得保全襄阳满城生灵的承诺后,吕文焕妥协了。
公元1273年二月二十七日清晨,在吕文焕的命令之下,那扇对蒙军关闭了六年之久的襄阳城门打开了。随着这扇大门的开启,南宋王朝的国之西门也不复存在。从此,南宋王朝的国势就犹如襄阳城外的涛涛汉水一般江河日下!
就在吕文焕走出襄阳的城门纳款献城之际,襄阳的城头之上,却有一双眼睛正紧紧的盯着他。吕文焕蓦然回望襄阳城头,只见楼上之人,指着吕文焕仰天大啸道:“好汉谁肯降!便死,也做忠义鬼!”
而后,此人在襄阳城头,自缢而亡,为襄阳城留下了一颗忠义的灵魂。
那个自缢襄阳城头的人,就是一年前同张贵一同来到襄阳的荆鄂都统范天顺,范文虎的亲侄子!
看到襄阳城头那刚烈的一幕,吕文焕百感交集。范天顺的选择,对于吕文焕来说,那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五年前,也是在这个城头,他说过和范天顺同样的话语。但是事到如今,吕文焕不仅没有兑现自己的誓言,而且背叛了曾经的自己!
就在范天顺自缢身亡的那一刻,曾经那个作为襄阳主将的吕文焕,已经随着范天顺一同死去,而且死的彻彻底底。现在,在襄阳城下献城的那个吕文焕,已经在投降后获得了新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将会一路飞奔,和当年的刘整一样,将曾经生命中所坚守的忠义、家国、道统无情的抛诸身后,去向虚无的权势、富贵和荣华拼命靠拢!
凌峰公子20202021-04-15 17:14:22 发布在 煮酒论史
襄阳陷落了,南宋的京湖防线,从汉江上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凌峰公子20202021-04-15 20:43:50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九十一章 伯颜南征
襄阳失守,南宋朝野震动。吕文焕降蒙,临安举朝哗然。
这二者看起来虽然只是一件事。但是其细究起来,却分明是两颗重磅炸弹的同时爆炸。
这襄阳是什么地方,这吕文焕又是什么人。这襄阳要是和吕文焕一起没了,大不了朝廷给吕文焕开个追悼会。可这吕文焕偏偏没有以身殉国,反而投了敌,这可就难办了。
襄阳的失守,标志着南宋荆襄的门户已经大开。吕文焕的投敌,让满朝的文武意识到,曾经那个支撑帝国半壁江山的吕氏军事集团,如今已经变成了帝国存亡的重大隐患。
现在,连吕氏家族的掌门人都投了敌,那还在国境之内,且身居要职的其它吕氏家族成员,还值得信任吗?
自打吕文焕降了蒙古,这南宋君臣的日子不好过,而吕氏集团那些吕文焕的兄弟子侄们也终日诚惶诚恐,不能自安,纷纷请辞。但贾似道却在这个时侯站出来保下了他们。
在贾似道看来,降了一个吕文焕没什么。只要能继续笼络住这批吕氏家族的成员,尽快从他们中间培养出一个新的领头人。在家族的荣耀和个人的权势面前,他们很快就会把吕文焕遗忘。到时候,这批人依旧是能为他所用的。
在贾似道的庇护之下,这吕氏家族的事情目前可以不深究。但是关于这襄阳失守之后的战事问题,却不能不讨论。而南宋要谈论襄阳失守之后该怎么办的问题,那此时就应该关注蒙古攻下襄阳之后要干什么的问题!
话说吕文焕在襄阳城下投降之后,便亲切的拉住了蒙将阿术的手,表示要立刻马上去攻取汉水下游的郢州(湖北钟祥),并且告诉阿术,自己已经想好了取郢州的策略。
此时的阿术那是深深的被吕文焕的降将觉悟所感动,但还是连连摆手道:“不急!不急!还是先前往大都向陛下报捷为要!”
攻下襄阳之后,参与围城的大部分蒙军高级将领荣誉归朝,接受忽必烈的封赏和聆听忽必烈的下一步指示。而吕文焕作为敌军阵营投诚的最高指挥官,也一同北上大都,去瞻仰忽必烈的天颜。
但让人奇怪的是,蒙军自攻下了襄阳,北返大都之后,却又突然没有了动静。一时间让南宋的君臣很不适应。
蒙军此时虽然没有了动静,但对于此刻的南宋来说,“敌不动,我不动”的策略显然不可取。而“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的预防和补救,似乎才是南宋王朝当下该做的。
于是,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南宋王朝,准确的说是贾似道针对襄阳失守的危机展开了一系列的兵马调动和军事任命。
在南宋朝廷的任命之下,汪立信被任命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总领湖广;张世杰为荆湖统领,守郢州;高达为湖北安抚使,知峡州;陈奕为沿江制置使,知黄州;李庭芝为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夏贵为淮西安抚制置使,知庐州;张钰为四川制置使,知重庆府。
随着一道道军事任命的下达,京湖,江淮以及川蜀前线战时统帅的军事任命,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从任命下达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南宋帝国的安危存亡,就掌握在这批人的手里。
襄阳失守之后,江河日下的南宋王朝,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而在北方,蒙元帝国目前那宁静的外表之下,已然暗藏着的巨大的战争漩涡。而这个漩涡一旦出现,就意味着要吞噬整个天下!
……
凌峰公子20202021-04-16 19:59:27 发布在 煮酒论史
六年的襄阳大战,以蒙元的胜利而告终。但作为胜利方的蒙元,在攻下襄阳之后,也免不了元气大伤。而这,正是在吕文焕投降之后,蒙军再没有南下用兵的原因。
不是忽必烈不想战,而是无力再战!
在襄阳战事结束之后,身处在川蜀,京湖,江淮前线的蒙军,在巩固了既定军事成果的基础上,兵归于府,将归于朝。这些北归的蒙军,在后来的日子里,开始在广袤的中原大地,造船于江湖,练兵于荒野,筑垒修城,屯田积栗,为即将到来的灭宋之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转眼间,北风吹雁,胡天飞雪,时间来到了公元1274年的正月。
这是蒙古迁都燕京的第三个年头。在这新年伊始之际,各路将帅齐聚大都,在这新建的都城里,向忽必烈献上了最为诚挚的祝福。
整个正月里,大都燕京到处弥漫着马奶酒和烤全羊的味道。这使得旅居大都的不少人百姓都不禁的感叹:“这没有战争的日子真好!”但是这些身处权力外围的人却不知道,在那王侯将相酒足饭饱之后的皇宫里,一场关于要战争,还是要和平的辩论正在激烈的进行!
大都燕京的皇宫之内,忽必烈正在宴请群臣。酒足饭饱之后,忽必烈问计灭宋之策。
这一谈到正事,群臣此时的酒兴便已减退了三分。瞬间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酒宴之中,忽必烈端起酒杯,带着三分醉意将手中的马奶酒一饮而尽,尚算清醒的向朝臣问道:“圣朝改制,承继秦汉,已欲三载。今天下未平,朕欲效法秦皇汉武,扫清六合,混一车书。众卿以为如何?”
此时,年过花甲的刘整,生怕自己来日无多,无缘这一统天下,报仇泄愤的好时机。便第一个建议道:“今襄阳已破,临安摇矣。若将所练水军,趁势长驱,长江必非宋所有。”
然而,谋士姚枢却不同意刘整的看法,反驳道:“襄阳小城,倾全国之力,逾六载之久,方才攻克。如若大军南征,宋之坚城,数以百计。恐国力不能继。”
而后,左丞相许衡也赞同姚枢的说法,向忽必烈言道:“宋立国三百余年,人心坚固,城郭完备,兵精粮足,谋臣布于朝野,将士驻于坚城。我士卒征战数年,久战不息而兵疲力衰。取宋之事,当延缓数岁。数岁之后,待仓禀丰足,兵力完备,必能一鼓作气,平灭南宋。”
作为武将的阿里海牙,尽管他因吕文焕的事和刘整产生了隔阂,但是此时却和刘整在关于灭宋的问题上保持着相同意见。只见阿里海牙简单明了的说道:“襄阳既破,汉水上游已为我有,宜趁胜顺流长驱,宋必可平!”
说完,阿里海牙不屑的看了一下那些他一直看不起的文臣谋士。
阿里海牙这不屑的一看,谋臣刘秉忠不乐意了,心想着:“你们当武将的不当家是真不知道国家的困难多啊。襄阳大战的六年,帝国消耗了多少兵马钱粮你们知道吗?西北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杀掠天山南北多少次你们知道吗?帝国的西北边疆现在是什么境况你们清楚吗?”
刘秉忠在详细的介绍完海都反叛的情况之后,又向忽必烈进言道:“臣以为,今北疆未靖,宜暂缓用兵于宋。宋国之事,当驻军襄阳,屯田练兵,待北疆稳固,再全力伐宋。”
只是,刘秉忠说完,年轻的张弘范却一点不给面子的插嘴道:“今襄阳既下,当趁破竹之势,席卷三吴。此正当时也!”话如其人,这样行事,符合小年轻张弘范的性格。
看着文臣和武将之间争执不下。忽必烈将目光投降了阿术,这个他忠实的心腹。只见阿术稍加思考之后,一脸肯定的说道:“年前,臣略地江淮,备见宋兵弱于往昔。今圣主临御,释乱朝不取,臣恐后日又难于今日。”
阿术既能说出此话,看来这阿术是实地考察过的。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武将们都看到军事和地理上的优势,文臣们都考虑着民生和经济上的劣势。战与不战的问题,成了文臣和武将之间辩论的主题,双方各不相让。
只是,酒后吐真言,忽必烈既然在酒后把这个问题拿出来问,其实他是想战的。毕竟此时的忽必烈已近花甲之年,灭宋之事若是再拖下去,恐怕他此生也无缘见证那一统天下时刻。这对一心想“囊括四海,混一车书”的忽必烈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
在古代那封建,迷信的时代,如果一个问题争论不下,但又必须做出决定之时。除了举手表决和投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简单却又极具权威的方法。
这个方法,在民间叫做算命,在朝堂之上,叫做占卜。也就是让上天来帮忙做选择。
但作为一个在朝堂之上,以给皇帝和天下算命为生的江湖人士。如果想长久的吃这碗饭,而且还保证自己一直有脑袋吃饭。那么首先要学好的却不是《周易》这门专业课,而是《韩非子》这门辅修课。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一个给皇帝算命的,如果不懂皇帝的心思,而贸然去给他的天下算命时。那么这个算命的人很可能算到皇帝和国家的命运,却算不到自己的命。而《韩非子》是两千多年来,所有帝王爱好者和想要了解帝王心思人士的权威教材!
秦始皇时代的卢生和徐福,也算是行业中的翘楚了。作为给始皇帝算命的两个人,到最后,一个溜之大吉,一个东渡日本。而那些来不及跑的江湖术士,却因为不懂这个道理,以至于被坑杀在咸阳的郊外。
所以,给皇帝算命,属于高危职业……
此次给忽必烈占卜的是个叫田良臣的术士,同时他也是一个懂事儿的术士。所以,他的占卜,自然是占卜出了忽必烈想要的结果。
殿前占卜,出兵大吉。这是由上天做出的决定,具有无可挑战的权威,即使他忽必烈也不可以。
于是,灭宋之战,就此开始!
凌峰公子20202021-04-17 21:11:4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战争是热血与残酷的,但准备战争却是漫长而繁琐的。在象征着权力的巍峨宫殿中,蒙元帝国的上层将南下灭宋的战争敲定之时。一个被忽必烈雪藏了十年的当世名将横空出世。
十年前,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斗结束之后,蒙古八邻部人伯颜受伊利汗国旭烈兀之命,不远万里从西亚地区来到开平,来调和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兄弟矛盾。
伯颜的到来,以其缜密的心思、广远的见识、不凡的谈吐,恢弘的气量将忽必烈彻底的征服,从而让忽必烈在短时间内将阿里不哥宽待。但从此之后,忽必烈也挖了旭烈兀的墙角,将伯颜笑纳,让其跟随左右,朝暮相伴。
与征服一个女人相比,征服一个男人往往需要更高的水准。而要是想征服忽必烈这样一个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领土最广,兵力最强的蒙古大汗,伯颜却出奇的不是依靠色相。那么伯颜这个人就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了。
如今一晃十年过去了,仍旧没有审美疲劳的忽必烈,决定让他这个最为看重的人,去立下那数百年才能遇见一次的“丰功伟业”!
经过蒙元朝廷的最终决议,伯颜被忽必烈推上了帅坛。而昔日,那荣耀一时,征战天下的蒙古名将阿术,阿里海牙,阿刺罕,刘整,张弘范,李桓,董文炳以及刚刚投降不久的吕文焕等人,都投拜在伯颜的脚下。
多年以前,初到开平,伯颜征服了那个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多年以后,汉水萧瑟,伯颜将要去征服整个江南。
为了保证灭宋战争的顺利进行,在伯颜尚未统兵出征之前,南宋帝国那川蜀和两淮的战火首先燃烧了起来。
在忽必烈的命令之下,川陇之地最大的汉将家族——汪氏家族的汪良臣,开始全权负责起蒙军对四川的战事,一时间,成都,泸州。重庆周边的战火开始蔓延。南宋这边,四川制置使张钰统领着只剩下半个川蜀之地的军民合力拒敌;
待川蜀之地的战火燃烧起来之后,一直极力鼓动忽必烈破襄阳、入汉水,渡长江,下江南的刘整,因为此时和吕文焕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被忽必烈调往安徽,与山东的董文炳共同出兵攻打江淮。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以眼下京湖战区的形势来看,降将吕文焕在军事征服中的作用,已经远远大于刘整的作用了。而这,是刘整在攻取襄阳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所以,刘整去了江淮,吕文焕则跟着伯颜即将回到襄阳。以一个蒙军先锋的身份,回到了他曾经镇守过的襄阳。
公元1274年六月,在蒙军攻破襄阳府一年之后,忽必烈正式下诏伐宋。
诏命既下,中原之地的兵马,进入了紧张而频繁的调动之中。
当蒙军即将大举伐宋的消息传至江南之时,已经在病榻上躺了有些时日的宋度宗在疾病的摧残和局势的恫吓之下,中年而亡。
这生的高贵,活的憋屈,死的潇洒的宋度宗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了,身后留下的却是弱不禁风的孤儿寡母和千疮百孔的南宋王朝。
春秋时期,陈成公卒,楚共王伐陈,闻陈丧则止。礼曰:师不伐丧。时观今日,宋度宗崩,值此南宋国丧之际。蒙军统帅伯颜,却在南宋王朝举国上下的一片凄凉之中,率领众将离开大都,开拔南征。
多年以来,忽必烈扬言承制秦汉,比肩隋唐,与南宋王朝争夺封建正统。以眼前之事观之,忽必烈以铁血之师,伐国丧之朝,置中华正统之礼法于不顾,可见其空有改制之名,实无改制之心。其所求者,不过是扫清六合,混一车书的征服快感而已。
其一生的功业与始皇帝扫六合、平天下,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前瞻性相比。忽必烈在武功上或许可以和秦始皇比肩,但是在政治上的超前性和划时代性,将不及秦始皇之万一。
宋度宗病逝,四岁的皇子赵㬎(xian)即皇帝位,以宋理宗皇后谢道清临朝听政。
就是在南宋孤儿寡母的眼泪之中,伯颜来到了襄阳,开始在这鏖战了六年之久的城池里,大会兵马、分任将佐,收才勇之士,揽天下豪杰。
当一切准备就绪,伯颜亲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舟师横陈于汉江之上,旌旗绵延数十里。
九月的襄阳依旧忧伤,滔滔的汉水日渐微凉,这是宋蒙之间故事开始的地方,这也是南宋王朝发出最后一声叹息的地方。随着伯颜的一声令下,二十万蒙古舟师,水陆并进,于汉水之中,蔽江而下,兵锋直指汉水下游的郢州!
凌峰公子20202021-04-18 18:33:5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九十二章 张世杰死守郢州
蒙军南下的战船在汉水之上一路乘风破浪,随行的吕文焕故地重游。
看着襄阳的山水草木随着舟师的扬帆前行,不断的朝着自己的身后离去,吕文焕到了该和过去做最后诀别的时候了。尽管一年前的他还姓宋,但是现在,他已经姓蒙了。现在,他将和这号称百万的蒙军一路南下,永不再回头……
蒙将伯颜在这汉水之上,造了这么大的声势。襄阳下游的郢州(湖北钟祥)城内,都统张世杰早已提前做好了准备。
自一年前张世杰镇守郢州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明了自己所处的形势。这一年多以来,张世杰凭借着手中的五千人马,效仿襄、樊二城,将汉江以西的郢州,汉江以东的新郢两城,以铁索相连,互为唇齿;以火炮封锁江面。将其打造的如同当年的襄、樊二城一般。
当张世杰侦获蒙军即将大举南下之时,他又上奏朝廷,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张世杰调集周边战船千艘,兵马十多万,封锁汉水百里。当一切都部署好之后,张世杰就在这里静静的等待着,等待着蒙军的带来。
一年之后,蒙将伯颜,终究还是带着二十万大军来了。
二十万蒙军,兵至郢州坚城,上万艘战船遮蔽了汉水。但是,统帅伯颜却没有要开战的意思。只见此时,蒙军之中一青年,单骑来到了郢州城下,朝着城内的张世杰喊话。
此人便是蒙军南下灭宋的先锋张弘范。但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郢州都统张世杰的族弟!
郢州城外,张弘范单骑来到城下向张世杰劝言:“你我本是同族,弟实不忍同根相煎,手足相残,战守之事,还望兄长三思。”
作为堂哥的张世杰早就听说过这个堂弟的厉害,也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尽管二人有血缘关系存在,但现在各为其主,还是立场分明的回应道:“河北张氏一门,有奸必有忠。族叔带你等投效蒙古,屠戮华夏,已属不忠不义,背弃祖宗之举。而我,南下归宋,护华夏道统,只为百年之后,张氏一门,还有无愧于祖宗之人。你我各为其主已久,同族之谊,早已无存。战场之上,绝不留情。速去!”
张弘范本想依着这点微薄的血缘关系跟自己的族兄套近乎。没想到这张世杰根本不买账,还把他和他那死去的爹一起骂了。
眼看这套近乎不行,但张弘范还是不想放弃,接下来他打算对张世杰晓以利害。
紧接着张弘范又陪着笑脸说道:“元兴宋衰,此乃天道。今圣朝取残宋而代,已是大势所趋,族兄又何必逆天而行。河北张氏昔日不过一小姓,家父投诚前不过一末吏。然多年来,我等顺应天道,投效圣朝,皆被委以重任。以致千户,万户,元帅多出于张氏之门,家族门楣亦在我等手中光大。而族兄你自投效南国以来,终身不为当朝所信,以致于数受排挤,有功不赏,有过必罚。以族兄之功,之才,足可独当一面,统帅四方。如今却官不过都统,地不过百里,统兵不过万。弟深为兄长不公。兄若以郢州来降,日后权势地位将远胜于今。”
说完之后的张弘范,抬头仰望着城楼之上的张世杰。想从张世杰的脸上捕捉到一丝动摇。但城楼之上的人儿,面容平静道:“你张氏一门的荣耀,到底沾染了多少汉人的鲜血;你张氏的门楣,到底是由多少的白骨堆砌,恐怕你们自己都不知道吧!”
见张弘范一时间无言以对,张世杰顿了顿又说道:“富贵,名声,权势,我也想要。但是在要这些之前,我还是想保留作为一个人的信仰,道统和良知。就依你所言,负我者,朝廷也,非百姓也,非国家也。为人臣者,当为君王尽心,为百姓尽力,为国家尽忠。即使君王负我,我亦报之以忠诚。时至今日,我当为尊严而战,为道统而战,以求上无愧于苍天,下无愧于百姓!”
张世杰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张弘范还能说些什么。他可以认为他这个族兄迂腐的可怕,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这个族兄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无奈之下,张弘范不得不默然离开,一脸平静的回到蒙军大营。然而,此时等待良久的吕文焕看着张弘范回来了,却立马迎了上来。言语中带着焦急的问道:“劝降如何?”
对于吕文焕所问,张弘范没有说话,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而吕文焕立马就明白了。而后在众人面说道:“要不,我再去试试!”
这时,张弘范则是再次无奈的摇了摇头,继而没过脑袋的又补上了一句:“你不行,没用的!”
本来张弘范是好言的随口一说。没想到吕文焕这一下就不乐意了。自己这么大岁数人了,竟然被一个后辈说不行。吕文焕不服,而后亲见伯颜,表示自己非要去劝降不可,一定要证明自己绝非张弘范所说的不行。
而这伯颜,看着眼下郢州的城防和聚集在周边的十多万宋军以及江面的数千艘战船,也是不想强攻的。他可不想再像襄阳之战一样,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别那时南宋没打下来,把蒙元帝国给拖垮了。
在吕文焕的再三自荐之下,伯颜同意让吕文焕再去试一次!
凌峰公子20202021-04-19 17:16: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郢州城之下,这刚走了一个张弘范,现在又来了一个吕文焕。
照说,这吕文焕和张世杰的关系,可比张弘范要深的多。张弘范和张世杰充其量有那么点血缘关系。但吕文焕和张世杰之间,曾经也是有过命交情的。张世杰当年从张柔手下逃离,隐姓埋名归宋之时,便是被吕文德发现并一手提拔起来的。在吕文德病逝之后,张世杰又成了范文虎部下。按派系划分,这张世杰绝对是吕氏家族的人。
有了这层关系在,吕文焕既没有晓之以理,也没有动之以情。只是简单说道:“张都统,作为统兵将领,你我都知道,宋已不可救,你这又是何必呢。听我一言,宜早日自谋啊!”
听这话,吕文焕倒不像是来劝降的,反而像是来解救张世杰的!
郢州城头,张世杰对吕文焕说道:“坚守襄阳六年,你力竭降蒙,本情有可原。但我可听说,你降蒙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蒙军献取郢州之策。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为生存也好,为邀功也罢,这一切都已经过去,我已不想再多说!借用你昔日一句话:张世杰一心报国,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亦不言投降二字!’”
张世杰借用的这句话,对于吕文焕来说,是多么的熟悉,也是多么的讽刺。那是五年前襄阳降将唐永坚手执着忽必烈的诏书前往襄阳城下劝降吕文焕之时,吕文焕对襄阳,对国家做出的承诺。没想到今日,吕文焕不仅自食其言,还成为了他曾经所不齿的人。
就在吕文焕恍惚之际,张世杰弯弓搭箭,箭矢带着刺耳的风声,从吕文焕头顶飞过。鉴于昔日的交情,张世杰没想射杀他。张世杰只是想告诉他,再不离去,下一支箭,一定会像他射刘整一样,穿透他的身体。
劝降不成反被羞辱一番的吕文焕于是不再自讨没趣,悻悻的从郢州城下离去。
事实证明张弘范说的没错,要劝降张世杰这种人,吕文焕也不行。事实还证明,血缘关系也好,生死之交也罢,都不足以让一个有信仰的人背叛自己的信仰!
事已至此,看着张世杰如此坚决的态度。伯颜亦知道郢州城再没有被招降的可能。
汉水之上,蒙军水师百舸争流,万舰齐发,朝着横陈江面以铁索相连的宋军战船冲撞过来。然而,就在蒙军战船进逼郢州和新郢二城之时,汉水两岸,万炮齐发,蒙军水师遭遇到两岸炮火的巨大攻击。
强攻不行,伯颜又命步、骑两军分别从汉水沿岸对郢州和新郢二城展开攻城之势。
奈何郢州,新郢二城,城高池深,坚固无比,张世杰指挥得当,又以重兵坚守。其防守实力远胜于多年前的襄、樊二城。蒙军攻城数十天,连二城的护城河都没跨越过。
没想到南下的第一战,就遇到如此难缠的钉子户。
然而,就在蒙军上下为郢州之事而上火之时,南宋境内却是国之将亡,宵小辈出。
凌峰公子20202021-04-20 17:23:34 发布在 煮酒论史
不久,蒙军士兵在攻城之余于新郢城外,捕获一役夫模样的人。而这被捕之人自称隐居郢州数年,静观天下之变。声言今有奇计献上,欲见主帅伯颜,助其立不世之功。
蒙军士兵上下打量着此人,怎么看,这人也不像是隐居山野的世外高人。捕获这人的蒙军士兵的第一反应是,此人要么是奸细,要么是贼。如今被抓获,为了保命才在此大言不惭。
照着蒙军士兵的意思,管他是奸细还是贼,一刀砍了了事。然而此人命好,偏偏遇到了前来观察地形的张弘范。
看着蒙军士兵对张弘范毕恭毕敬的样。役夫像看到救星一样挣脱蒙军向其飞奔。他明白,讲理要找明白人,献计要找识货人。若是错过了眼前这个人,他就只有去向阎王爷叫屈了!
役夫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张弘范的注意。在向底层士兵了解完情况之后,本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弘范将其带回蒙军大营伯颜的帅帐!
伯颜的帅帐之内,役夫投败,张弘范身居其后。当张弘范将情况简单的向伯颜言明之后。伯颜耐住性子问道:“你说你有奇计献上,今天你若是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戏耍了本帅,你可知道后果?”
役夫言道:“某今日前来,可助大帅,引水陆两军,直下汉水!此不正是贵军一直所求而不得之事?”
伯颜道:“汉水之上,宋军舟船横江,炮火连天,纵使有战船近万,亦无法进取。汉水两岸,宋军陈兵数万,郢州,新郢二城,以铁索浮桥相连,横绝于汉水之上,今除破此二座城池之外,还有他途?”
役夫一脸自信道:“汉水之上,确无它途,然汉水之外,却有道路!”
役夫这一说,让伯颜当即怒道:“不沿江而进,二十万大军的近万艘战船怎么办?若无战船,本帅拿什么取江南!”
役夫看到伯颜发火之后,也吓的不轻。慌张的说道:“大帅听我把话说完。这汉水之上确实无路可走,郢州二城亦非短期可下,然新郢黄家湾堡虽有宋军驻守,然兵力薄弱。最为重要乃是黄家湾堡以西三里之处有沟宽数丈,此时正值多雨之期,沟渠足以让舟船通行,此沟南通藤湖水域,藤湖再往南而行,距汉水下游仅数里。大军舟船由藤湖再入汉水,则已经绕过郢州、新郢二城!”
此人话一说完,伯颜当即找来地图。然而,地图之上,虽有藤湖,却对此人所说大沟并无标注。不免狐疑的说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役夫言道:“昔日宋将曹彬取南唐,有书生樊若水垂钓于长江燕子矶之上,名为垂钓,实为勘测长江水位。待曹彬引军至江北,樊若水以长江水位图献之,曹彬于江上设浮桥而轻取江南。樊若水由此为平灭南唐立第一大功,富贵终身。在下身居郢州十数年,今日不才,愿做樊若水第二。岂会轻戏大帅。”
伯颜听完此人所说,意味深长的看了旁边的张弘范一眼。
张弘范闻其意,而后默然点头。
……
经过简单的准备之后,伯颜命大军即刻攻打黄家堡。黄家堡半日拨之,而后数万大军进驻于此。
当郢州城内的张世杰获知黄家湾堡失守之后,很快就明白蒙军这是想干什么。当他想派大军前往争夺之时,发现为时已晚,数万蒙军铁骑屯驻此地,已非他所能撼动!
蒙军抢占黄家湾堡,在简单的侦查一番地形之后,发现役夫所言确实无误。在接下来的几日里,蒙军破竹席地,将战船于黄家湾堡登陆,再由破竹铺陈于三里旱路之上,将战船拖拽于大沟之内,而后战船由大沟入藤湖,由藤湖再入汉江。当蒙军近万艘战船和二十万大军再次出现在汉水之上之时,郢州和新郢二城,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在蒙军绕道的这数天里,张世杰不断率兵强攻,想阻止蒙军由藤湖入汉江,却始终无法奏效,只能眼看着蒙军出现在汉水的下游!
眼见着蒙军的二十万大军出现在郢州下游,郢州城内的副都统赵文义却不干了。火速带着两千水师去追击蒙军的二十万大军,而伯颜早有准备,以伏兵殿后,将赵文义斩杀!
就这样,蒙军以绕道的方式,放弃的对郢州坚城的攻取,南下汉水而去……
凌峰公子20202021-04-22 08:09:38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九十三章 蒙古军浮汉入江
郢州下游,沙洋(荆门沙洋)。
蒙军绕过郢州的那天,郢州下游沙洋城的夜晚,如往常一般平静。城内的军民,伴随着日渐苍凉的汉水已经入眠。京湖宣抚使王虎臣,守将王大用也早早的睡下。
虽说他们知道蒙军已经从襄阳大举南下。但是郢州失守的消息并没有从汉水上游传来。有张世杰领导着十多万的兵马在郢州御敌,这个觉,他们睡的很安心。
然而,在蒙军绕过郢州之后的第二天,这里的一切都不一样了。
那是一个江雾弥漫的清晨,沿江守城的宋军将士如往日一般登上了沙洋的城头,眺望着朦胧的汉水。在迷雾之中,他们依稀发现,江中有不明之物在隐约晃动。随着一轮火红秋日的升起,江中大雾散尽,眼前的情景让他们愕然。
此时,他们目之所及之处,插有蒙军战旗的舟师布满江面,显眼的军旗,在秋日的阳光下,伴随着清晨的江风,呼呼作响。
城内最高的行政长官王虎臣和王大用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军情所叫醒。他们不知道郢州发生了什么情况,即使现在知道了,也没什么用。
现在,已经轮到他们作抉择的时候了。
是战,亦或是降?
沙洋小城,其城池,兵力,地利,绝比不了襄阳,郢州。王虎臣和王大用二人清楚,战则必亡,降或可保全自身性命和一城百姓。二人看着布满舟师的江面,又相互对望一眼之后,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坚定的目光。
这坚定的目光背后,代表着炽热而悲凉的战意……
虽然王虎臣和王大用二人选择了战斗,但蒙军此次南下,还是以招降为主。毕竟有着吕文焕等一干降将的资源和表率在这里,不用白不用!
沙洋城下,伯颜以为这区区沙洋小城,基本不用吕文焕出马,只用派一名信使晓以利害,便可将其招降。
在蒙军的驱使之下,一名宋军的俘虏,一手持着蒙军南下之时,忽必烈签发的招降皇榜,一手提着汉水之上被伯颜斩杀的赵文义的人头,来到了沙洋城内。
只是,这名宋军战俘,虽然走进了沙洋,却终究没有活着走出沙洋。
沙洋城头,王大用诛杀劝降使者之后,当众将忽必烈手书的皇榜焚毁,以示必守沙洋之决心!
沙洋守将如此刚烈的态度,出乎伯颜预料。但伯颜还是想让沙洋守将以城来降。因为这一路上,他不可能逢城必攻。而招降,既可以减少兵马的损失,也可以引起南宋沿江投诚的连锁效应。
接下来,又是用到吕文焕的时候了。伯颜寄希望于吕文焕与王虎臣和王大用的交情,能换来沙洋投诚的三分薄面。
只是,沙洋城下,吕文焕往日的三分薄面,在忠义之士的面前,抵不了二两酒钱。王虎臣和王大用可不像张世杰那么客气。
在一阵乱箭之下,吕文焕狼狈而逃……
吕文焕劝降失败的消息传至伯颜处,伯颜丢掉了劝降的耐心,下令蒙军全力攻城。
半日之后,王虎臣、王大用二人城破被俘。伯颜下令,沙洋全城,鸡犬不留!至此,伯颜南下的招降观念也从此改变,如若不能以利招降,那么便以威迫降!
凌峰公子20202021-04-22 22:20:39 发布在 煮酒论史
沙洋既破,第二日,蒙军又来到了沙洋下游的新城(沙洋新城)。
新城守将边居谊并没有被蒙军屠戮沙洋的恶行所吓到。反而更加坚定了坚守城池的决心。就在边居谊据城不降之时,蒙军将沙洋军民的人头罗列于新城之下,当众斩杀沙洋守将王大用和王虎臣二人,以此恫吓瓦解新城军民守城之决心。
当然,伯颜这样做,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就在当日,不少军民便私自出城以降蒙军。但整体上,边居谊仍旧控制着新城的局面。
此时的边居谊已然知道,新城无论如何是守不住的。他这样做,只是在做无畏的抵抗。但是,他依旧说服了大多数人和他做着这无畏的牺牲。不仅如此,纵使城破在即,他依然要为他忠实了一生的大宋王朝,除掉当下最大的一个祸患。而这个祸患便是了解京湖防务,兄弟子侄遍布长江两岸的吕文焕。
次日,摇摇欲坠的新城城头,边居谊高举起了白旗。蒙军攻城的阵势随之渐缓。此时的边居谊朝城下喊话,声明投降可以,但是点名要与吕文焕谈有关于投降的细节和利益问题。
随蒙军南下两个多月,现在终于有人买了吕文焕的帐。喜极而泣的吕文焕终于从边居谊的身上,找到了些许存在感。在去招降的路上,吕文焕骑马偶遇张弘范之时,不由得挺起了胸膛,昂起了头颅。那意思分明再说,让你张弘范看看我到底行不行!
而张弘范也好奇,这吕文焕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将这新城边居谊招降。便尾随吕文焕之后,也来到了新城城下。
新城城下,吕文焕拍马上前。
来到了城门下的吕文焕,昂起了脖子,扯起了嗓子,故意相较于平时将声音又提高了几个分贝问道:“边将军可在,吕某今日特应边将军之请,前来商谈你等投降事宜,你等速速奏报边将军出来谈话!”
说完,立于马上的吕文焕还不忘回望身后的张弘范一眼!
听吕文焕说完,边居谊应声而出。只是出来时,边居谊的手上多了一张神臂大弓,二话不说,一箭射穿了吕文焕的右臂。新城之上的守军,也没打算就这么放过吕文焕,随后都操起弓箭,向吕文焕射来。眼看着吕文焕就要被射杀之际,身后的张弘范也顾不得看热闹了。当即调动周围的军马,冲入箭雨中,将吕文焕救了出来。
而这,已经是吕文焕第三次因招降而遭遇守城之人射杀了。当吕文焕再见张弘范之时,已经羞红了老脸。
新城的劝降以吕文焕差点丧命告终,伯颜再次下令攻城。新城一日便破,边居谊赴火而死,以身殉国!
随着沙洋和新城的陷落,汉水之上已无险可守,南宋此时唯有死守长江防线。
江南的朝廷在经过一系列部署之后,命镇守淮西庐州的夏贵引军自长江西进,增援鄂州而来;命镇守江陵的京湖安抚使朱禩孙领兵自长江东下星夜驰援鄂州。
秋水渐凉,落叶纷纷,就在南宋各路援军云集鄂州之时,蒙军招降了南下汉水的最后一座城池——复州(湖北仙桃)。
复州之后,千里汉水之上,已再无重镇可以阻挡蒙军蔽江而下,不久之后,他们将再次陈兵长江北岸……
凌峰公子20202021-04-23 19:59:36 发布在 煮酒论史
第九十四章 鄂州失守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蒙古二十万大军南下仅仅两个多月,昔日拱卫南宋的汉水中下游防线,除了汉水与长江交汇之处的汉阳外,其它的城池已尽数为蒙军所突破。下一步,蒙军只需拿下汉阳,多年来那梦寐以求的“浮汉入江”的战略计划便可实现。
但是,伯颜要是想真正实现浮汉入江的战略计划,却也并非那么容易。当伯颜大军来到汉阳之时,淮西宋将夏贵,已经率领舟师,来到了鄂州(今武昌)的长江江面,部署重兵把守江南,江北的长江渡口;而自江陵(今荆州)东下的京湖宣抚使朱禩孙则率舟师进抵汉阳江面。
对于南宋来说,一场新的鄂州保卫战,又将在这万里长江上开始了;对于蒙军来说,他们将在征战的历史上,第二次进军长江,挑战拱卫南宋一百多年的长江天险。
北方的星空,在冬日的寒夜里落寞而寂寥。身在大都的忽必烈,正在寝宫之中,密切关注着伯颜大军的进军情况。两个月以来,伯颜每在汉水之上拔掉一座宋军的城池,忽必烈都会命人将新夺取的城池,绘入蒙元帝国的版图之中。当下之夜,在伯颜大军进驻汉水以南、长江以北的蔡甸之时,忽必烈的目光也随着伯颜大军的进程,来到了汉江的尽头。
寝宫高悬的地图之上,蒙军的旗帜已经插满了汉水两岸。忽必烈的思绪,回到了十五年前。
就差那么一点点,忽必烈就可以在十五年前亲手完成“一统天下,混一车书”的“壮举”!
只可惜,上天没有给他那个机会!
十五年后,蒙军的水陆两军,又一次陈兵江北,忽必烈那颗日渐苍老的心,在这冬日的严寒里,炙热的跳动了起来。
也是在这个冬日的夜晚,缓缓流淌的长江,带着两岸山水的孤寂,将大战将临的气氛,传到了钱塘江畔的临安。
南宋的小皇帝赵㬎,此时没有忽必烈那般帝王的雄心,他已经在西湖的白雪纷飞中早早的睡下了。他只有小小的四岁,南宋帝国的重担,他承受不了,他也没法承受。但是,贾似道的目光,却不得不盯在了鄂州城下。那里,曾经是他一战成名的地方,当年的老对手忽必烈,就是在他领导的阻击下,从那里撤退。
十五年后,蒙古大军卷土重来。尽管贾似道已经针对即将到来的鄂州会战,做出了在他看来最为妥善的安排。但是今日的南宋,已经不能和十五年相比了。而今日的蒙军,来势要比十五年前迅猛的多,他隐隐约约已经感觉到江南的天已经快黑了。
还是在这个冬日的夜晚,刚刚到达长江北岸的伯颜,也进入到了失眠的状态。大军渡江,拿下鄂州,他将一战功成。进取江南,他将立不世之功。但这一切在目前尚属盘中餐,嘴边肉,只要还没吃到嘴,一切都还是未知。
之前,在其还未到达蔡甸之时,他就派遣前军对汉阳展开攻击。以期拿下汉阳,横绝长江,再拿下鄂州。但是现在,攻城数日,直到他今夜亲自前来,南宋汉阳的守将依旧在据城坚守。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大都的忽必烈,临安的贾似道,汉阳城外的伯颜,这三个主导当时天下格局的历史性人物,都是各怀心事。
就在伯颜为汉阳久攻不下而无法入眠之时,蒙将阿术,来到了他的帅帐。
当阿术就着幽暗的烛火走近伯颜之时,身处案牍之侧的伯颜毫无铺垫的直接问道:“汉阳久攻不下,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阿术倒也爽快,随后便直言道:“依末将之见,大军过江,由汉阳而渡,路途最近,却非最好!”
听阿术说完,伯颜先感觉到的不是疑惑,而是突然间想到了什么。
十五年前的那场鄂州会战,阿术也是参与其中的,而且当时,忽必烈的大军已经完成了横跨长江的“壮举”,兵临了鄂州城下。
想到此处,伯颜对阿术所言重视了起来。而后伯颜问道:“十五年前,陛下亲领大军横绝大江,兵临鄂州,此为将军亲历。陛下当时从何处登岸?”
阿术道:“青山矶!”
伯颜再问道:“当时从何处渡江?”
阿术道:“阳逻堡,沙武口。”
既然已经有过成功渡江的先例,伯颜也不在坚持从汉阳渡江的作战计划。在这灯火幽明的帅帐之内,伯颜详细了研究了十五年前忽必烈的渡江作战。而阿术则手执帐内的青灯,与伯颜走到帅帐之内悬挂着的长江作战图前。
幽暗的灯光恍恍惚惚,油灯紧贴地图。阿术手指着汉水东面十余里一条不起眼的河流介绍道:“此乃沦河,再往东南方绵延数十里,可通武湖。”
伯颜是聪明人,阿术将话说到这里,他已经全明白了。有郢州的例子在前,此时的伯颜接过阿术手上的青灯,一手执灯,一手指着地图之上沙武口的位置说道:“此沙武口,上接武湖,下通长江,战船由此入江,往西可夺取阳逻堡;往南渡江则进驻青山矶(今武昌青山),进而再往西可攻取鄂州!”
此时,阿术作为一名副将还是不免提醒道:“阳逻堡至沙武口一线,宋军有重兵防守!”
伯颜轻声问道:“守将是谁?”
阿术道:“宋将夏贵!”
夏贵此人,伯颜素有了解。听阿术介绍完,伯颜忍不住仰头大笑,兴奋的笑声透过帅帐,传至军营各处。
此时,天已微亮!
凌峰公子20202021-04-24 19:40:35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