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李师师的一生到底有多少男人为其痴迷?

楼主:清風明月逍遙客 字数:2255字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李师师是北宋末期汴京红极一时的歌妓。

关于她的故事,散见于各种史籍、笔记、话本、小说中,如《三朝北盟会编》、《东京梦华录》、《贵耳集》、《墨庄漫录》、《浩然斋雅谈》、《宣和遗事》、《李师师外传》中均曾提及。但这些记载并不详尽,而且往往传闻异辞,甚至互相抵牾。宋以后的小说、戏曲虽不乏以李师师为题材者,但多是根据这些记载敷衍铺张而成,李师师的形象逐渐扭曲变形。

特别是《水浒传》,将李师师扯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百回本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描写了宋江为讨得一纸招安诏书,不惜走李师师的门路,对其深加结纳的故事。作为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流传甚广,更是将李师师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个不甚光彩的形象。

不过, 历史中的李师师和宋徽宗究竟有无交往至今尚存争议。

据考证,北宋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李师师。

第一个李师师,约出生于公元1062年左右,是一个工匠的女儿,4岁时父母先后去世,被开妓院的李妈妈收养,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15岁就成为色艺俱佳声盖京城的名妓。青年时期曾先后与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人交游。

张先为李师师留下了一首《师师令》风靡百代。自此以《师师令》为规为矩创此词牌。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 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 唇一点、小於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晏几道是晏殊的儿子。有宋一朝,大晏小晏,家喻户晓。“三日一小晏,五日一大晏”的口头禅,说尽父子词坛风流。晏几道为李师师作《生查子》,凭借此词的风靡传唱,李师师名压群芳,风头无两。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首,北宋最大的婉约词家。早年李师师风头最甚之时,秦、李过从甚密,一度传闻二人山盟海誓有白首之约。秦观为李师师写下一首《一丛花》,才子佳人,却奈何天命难违,纵使痴情也是枉然。

年时今夜见师师, 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 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 偎人不起, 弹泪唱新词。佳期谁料久参差, 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 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 当时明月, 两处照相思。


周邦彦,北宋最权威最负盛名的词人,当时是朝廷音乐机构的首脑。他的每一首词,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他与李师师交往亲密,为其《洛阳春》《少年游》,作风雅绝伦,每按谱制曲,则琴瑟和谐。据载,周邦彦触犯权贵遭贬,离京前与李师师话别,李师师吟唱周邦彦所作《兰陵王》,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柳荫直, 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 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 年去岁来, 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 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 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望人在天北。凄恻, 恨堆积。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 露桥闻笛。沈思前事, 似梦里, 泪暗滴。
第二个李师师约出生于公元1090年左右。

喜好奢侈、追求声色犬马生活的宋徽宗慕名而来,微服私行以大商人赵乙的身份和李师师见面,等了许久才姗姗而至的李师师在皇帝眼里“不施脂粉,衣绢素,无艳服”,“如出水芙蓉”,态度非常傲慢,对来者似乎不屑一顾,连招呼都没打,尽管“商人赵乙”礼意不薄。李师师与宋徽宗的第二次交往是她已知来者的身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时,却依旧以淡雅素洁的妆容迎接圣驾,和浑身打颤、四处躲藏的李妈妈相比,她态度从容,坦然自若,丝毫没有受宠若惊之状。

两次会面让徽宗彻底被李师师迷住,为了便于和李师师幽会,徽宗令人从艮岳专门修筑暗道,这样一来两人有了频繁的往来,李师师因此得到的赏赐价值不下10万两白银。宋金交战,河北告急,师师把皇帝的赏赐悉数捐入官府,来资助河北的军饷,然后自己出家做女道士。金兵攻破汴京,金主帅久闻师师大名,卖国贼张邦昌投其所好,把李师师抓住献给金营。李师师誓死不从,吞簪气绝而亡。

而在《水浒传》中,李师师出场不多只有两次,一次是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一次是第81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计出乐和”。

书中李师师不仅接受梁山好汉,而且也理解他们所从事的梁山事业,对梁山好汉品德的肯定,认为他们是一群重义之人,而非高俅之流所说的匪盗。高俅等奸人隐瞒真相,才使得好汉们无法施展抱负而寄身梁山。然后她用机智和勇敢帮助燕青取得徽宗赦书,并且使燕青得以向皇帝当面禀报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事实,表达一心一意招安的愿望。李师师身为一个风尘妓女,却能烛隐洞微,明讲是非,扶助正义,与蔡京、童贯、高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奸臣辛辣的讽刺。

关于李师师的结局,有传言说是金兵入汴后,张邦昌将其送与金帅,李师师吞金簪自杀。也有的说李师师被掳北去,死于异乡。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靖康元年年底,金人攻陷汴京后,教坊乐工、大晟乐工、诸般百戏、走马筑球以及大官僚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家歌儿舞女等,被掳北去的达数千人。但是李师师在金兵围困汴京时,已经因为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失去靠山的李师师被籍没家财,所以侥幸躲过一灾。据考证,当时只有李师师和袁绹二人没有被俘,原因就是二人遭到“籍没”,在金人二次围攻汴京前,逃出了京师,随难民南逃,流落湖湘,渡过了凄凉悲惨的晚年。

赵佶的荒淫腐朽固然是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微行出入勾栏瓦肆也是确凿的事实,但他与李师师的罗曼史,实属无稽之谈。


清風明月逍遙客2023-01-31 09:38:51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