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议论(上)

楼主:闪苍山人 字数:1412字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婚俗议论(上)
义序真人

O 前言
大儿子在老家福州工作。为了大儿子的婚事,我和老伴回福州将近二个月。虽说基本事务都是由儿子自己决定和处理,但是还是切身经历了不少事情,感触良多。下面将遇到的事情及其引发的思绪(对婚俗的议论),罗列于后:

1 前提事务
现在结婚的前提条件是男方要有房子。房子要买,可是现在新建房都是毛胚房,只好装修;其实一家一户地搞装修,是极大的浪费!而家具、窗帘、灯等是婚前小两口商量买办的;这些东西,虽然是必不可少,但是仍然有值得推敲之处;总的原则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在时尚和节俭之间取折衷。
婚照、婚检和结婚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我总认为昂贵的婚纱照没有多少必要。结婚要办戒指、耳环、项链之类,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家家都有这类的‘积压物资’,有的‘家珍’不知道传递了多少代。我认为,如果有闲钱,买一些作为结婚纪念是可以的;如果手头钱紧张,还要花巨资买这些赘物,实在不智。这类非必不可少的东西,只要夫妻感情深,有闲钱了,随时都可以找个理由买一二件作纪念。

2 结婚模式
我一直认为,结婚是一对新人决定的事,双方父母只是资助、帮助和建议。现在过分恢复了的传统风俗是倒退复辟;而五六十年代流行的结婚模式(就准备个家具和日用品,在会议室办个仪式,分个糖果即可)是可取的。
结婚的传统模式是男娶女嫁,特殊情况是男上女家。现在城市青年结婚,多数婚后独立居住,不与双方父母住在一起,已经无所谓‘娶’、无所谓‘嫁’;不过,还是习惯地保留男方准备房子和负担结婚的主要费用以及新生儿跟父姓等传统。我认为,城市青年结婚模式已经折衷模糊化了,可以执行男女对等原则。

3 写请帖
第一件让我感到不快的事是关于写请帖的台头与落款问题。
我认为:我家亲友以我夫妇名义发帖(即落款为我俩姓名),儿子的同事朋友以儿子的名义发帖(即落款儿子姓名);至于台头,亲者在前、疏者在后,例如妹妹在前、妹夫在后。
可是我意想不到的是上述意见遭到至亲的一致而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请帖的落款应该是本家族中辈份最大者,台头应该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这个习俗我事先是知道的,但是我不同意:因为本家中辈份最大者未必是很亲的,妹妹总是比妹夫亲一层。血亲关系是终身制,姻亲关系则取决于该婚姻的状况。还有一项习俗我不同意:例如我姐夫不在了,不能给大姐写请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我容易理解,也有思想准备的;可是这样一致而强烈的反对,大大出乎的预料;实际上剥夺了我的决定权,我又不好因此而翻脸。究竟何谓‘读书读到头了’?我认为,拘泥传统、穷讲究不变通才是迂腐。关于‘别人会笑’ ‘人家会说闲话’:别人的反应当然应该注意,但是首先自己要有主见,有的事要尊重舆论,有的事可以我行我素。至于‘不合礼仪习俗,有人会拒收请帖’,我看是杞人忧天。
于是我想起(体会到)上世纪上半叶的革命烈士,例如秋瑾和彭湃,反对习俗的超前行动需要多大的勇气,应该承担多大的压力啊!
有一个相关的例子:2006年我外甥女结婚,妹夫写请柬想落款他哥,他哥说不妥,还对他讲了一通习俗大道理;想落款他的一位堂哥,堂哥也‘谦虚’地说本家还有一位叔叔在世;无奈之下,只好落款一位在台湾的很生疏的叔叔。我拿到请柬感到这样落款很别扭,这项习俗要改变。到今年(2008年)一月他哥小儿子结婚,请柬落款是他哥本人,妹夫觉得不是滋味:不知是他哥思想与时俱进了,还是对人一套对己另一套。

(待续)

2008-1起草,2008-3-5定稿,随后不断修改
闪苍山人2022-11-14 09:43:59 发布在 天涯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