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不搭车,一个女孩纯徒步西藏行

楼主:艺术系女神经 字数:173137字 评论数:115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徒步第十三天(六月二十四日)日地村—康定,17.8公里

因避雨的契机,骑友孙大哥在日地村住下,而我们就这么结识了。孙大哥从他的家乡河北一路骑行到这里,在路上已经一个多月了。在饭桌上聊得挺投机,便互留了联系方式。孙大哥的毅力惊人,他骑行至拉萨后,便独自骑行了新藏线。在此期间孙大哥也会好心的提醒有关前方的路况,很感谢他。

不知从何时起,在路上见到的每一处风景,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让我跳脱从前固有的思维,不再那么局限地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内向腼腆不爱说话,也不爱多交朋友,整个一暗黑系的阴郁少女。

早晨出发了一会儿,孙大哥便赶上了我们,停车帮我拍了一张照片留念。看到自己不经意间流露的灿烂笑容,不禁恍惚,何时有过如此愉悦的表情。虽然每天负重行走,不断地挑战身体的极限,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是快乐的,因为身心从未有过如此的放松与惬意。仿佛禁锢的枷锁已解开,而我重新获得了自由,领悟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骑友孙大哥拍摄)

行进峡谷地段,大渡河的支流,折多河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河水湍急汹涌,拍打在岩石上,飞溅起半米高的浪花。两边是险峻的崇山,因昨夜下了一晚的雨,令这清晨的峡谷云遮雾锁,神秘莫测,蛮荒洪原气息扑面而来。相比较成都至雅安那一星期里被炎热酷暑折磨,沐浴在这样纯净湿润的空气中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听着耳边流动的轰隆水声,观赏微风吹拂的遍山林叶,感到天地之间似乎已无人迹,让我忘却了尘间的烦恼,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就这么静静地感受着心脏的舞动。











到达康定城已是午后,在这将近二十公里的行程里,有三辆车要免费搭载我们去康定。因为坚持纯徒的信念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每天来往的车辆在身旁不停地穿梭,而我至始至终都不曾有搭车的念头。明确的目标与信念,让我知道当下该如何去实现与坚守。

同伴凯子曾经问我:“镜子,你会不会中途放弃?”
“不会。”我淡定地回答。
“那如果是你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你的意志呢?”
“也不会,大不了多休息几天。”
“要是这病很严重,必须得休养很长一段时间呢?”
“你这是在诅咒我吧,反正我就是不放弃!死也要走完!”

不知自己哪来这么深的信念,经受身体的极限与种种艰难的考验也要抵达拉萨布达拉宫的脚下。路上有许多人问我徒步去西藏的具体意义是什么,我回答不上来,我只知此行已改变了我原有的世界。

人类的视野有多大,活动范围就有多大。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19 12:40:43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各位周日快乐!晚上继续更新!谢谢大家!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19 14:42:34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康定情歌城

徒步第十四天(六月二十五日),休整一天

没来过康定,想必这首《康定情歌》大家都耳熟能详吧。
跑马溜溜的山上 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 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 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 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 看上溜溜的她哟
月亮弯弯 看上溜溜的她哟
......

来到了溜溜的康定城,却没见到溜溜的云。连续几天阴雨绵绵,也没能去溜溜的跑马山玩玩。自出发的第三天休整后,期间再也没休整,所以打算在康定好好的休整一天,为即将翻越高海拔的折多山养精蓄锐。

康定城被群山环绕,坐落于山间峡谷中,波涛汹涌的折多河流经市中心地段。给这座城市带来浓浓的藏族风情是在大街小巷里穿梭的藏族人。他们大部分人的皮肤呈红褐色,脸颊的高原红格外的醒目。因生活在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紫外线很强烈,就这样强烈的日晒加风吹,形成了脸上的高原红。正是因为它们而能轻松辨认出是否是藏族人,当然也会有例外。这些有高原红的可爱人儿,正是我所挂念的。

相比较泸定,我更喜欢康定。因为这里显然具有一些藏区特色。虽然整齐划一的楼房和公共基础建设,与内地城市没多大区别,但这里生活的人们是我所喜爱的。他们有的身穿藏袍,手持转经筒或手捻佛珠;有的头戴遮阳帽,身穿休闲的夹克或运动装;有的头戴黄色僧帽,身穿红色的僧服。而我发现不管男女老少,他们都爱穿运动鞋。

走在街道上,有时看着迎面而来的藏民出神,有时与他们眼神有所交流时,也会相互回以微笑。他们大部分普通话说的不太好,但是我们都能听得懂。当然也有一部分说得很好的。在一些偏远的村庄,他们基本听不懂普通话,更别说表达了。而我们也听不懂他们的语言。

吃完晚饭,我们便去了药店买肌苷口服液,这款预防高反的药是前两年徒步过的前辈特别向我推荐的,因为内地的药店没有卖,出发前他特意叮嘱我在康定或者雅江可以买到,所以几天前一直惦记着,就怕自己忘了。

回客栈的路上,正下着雨刮着风,穿着抓绒衣与冲锋衣的我,还感觉到阵阵寒意,而此时最低温度是十度。听本地人说山上在下雪,二十号之后,藏区就全面进入了雨季。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不知是这么的折磨人。简直不可想象这藏区的气候,明明是夏天的季节,在这里却是能体验一年四季的气候。

在房间与同伴凯子商量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如果按照攻略上,明天的目的地是位于折多山脚下的折多塘村。可思虑再三,我们决定明天就开始翻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因为我们已休整了一天半,体力已恢复了许多,而且经多方打听的消息,距离垭口还有几公里的地方有旅店,所以我们才决定翻山。

借用骑友孙大哥的话:“折多山是传统意义上的汉藏分界,以东是山地,以西就是高原。过了折多山再怎么起伏,海拔都不会低于两千米。波尔(他是川藏线骑行的先驱)说在此一半的骑友会被淘汰,有没有高原反应,能不能适应高原,就看在折多山的表现了。”

夜晚,因担心第二日发生高原反应而不能入睡。第一次要负重翻越海拔这么高的山,让我有点底气不足。毕竟听说严重的高反会死人,我们内地也有许多人因为害怕高反而止步于藏区。向我身边曾经进过藏的朋友倾诉自己内心对高反的恐惧,在他的劝慰开导下,我释怀了一些。对于死亡,相信大家都是有所惧怕的。虽然我有坚持到底的决心,但在死亡的考验面前,还是有点忐忑不安。












得好好说说与这酸奶的渊源!从成都至康定这一路,几乎每天都能在路面上见到它的身影,当时心想着这酸奶咋怎么火呢,见到了我一定买来尝尝!尝了之后确实挺好喝的。(丢这垃圾的人需要好好检讨。)
后面的路上我也一直喝。他们骑友都把喝可乐当成奢侈,恰恰相反我把它当成了奢侈。(可惜的是这酸奶我家木有卖!)


这药买来,药店的人说今晚就得开始喝了。回旅店看了说明书,让我愣了,上面写着主要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上网仔细查了这药,确定了能预防高反,这才战战兢兢地把它喝了。(这药是本地人预防高反的偏方,当我们去买时,药店的人还问我们是怎么知道这药的。)PS:有点效果。但,是药三分毒,还是少喝为妙。这一路我只喝了三回(三瓶),就再也没碰过。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19 19:50:56 发布在 旅游休闲
@云雾中缠绵 2017-02-19 21:14:17
明天勇闯折多山有点儿上战场的味道哇。不知上山后会有何惊险???
-----------------------------
痛苦的回忆......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19 21:38:48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徒步第十五天(六月二十六日)康定—折多山山腰,24公里【翻越第二座山:折多山,海拔4298米】

翻越折多山是我这一路来比较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其中的一个噩梦,令我刻骨铭心。搁笔了许久才决定继续写下去。


一大早伴随着灰蒙蒙的天气,我们走出城中心,便开始了爬坡。凯子因昨日在城里剃了寸头,山里的寒意让他把冬日的毛线帽戴了起来,被我笑话成小老头。凯子虽然年龄比较小,但处理事情上有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

走到上面的炉城镇时,见到了令人佩服的两位骑友,一路从贵州骑过来,已有一个多月了。他们是一对老夫妻,其中男的有七十岁,听了他报年龄,把我俩着实吓一跳。不敢置信地看了好大一会儿,才连忙称赞道。

期间他俩看到好的风景都会停下来,看着他们举着自拍杆一起合影留念,不禁替他们感到幸福。同时也在幻想自己暮年时,会不会像这位爷爷一样,有一颗豁达的心态。我们正值青年时期,不论做多疯狂的事情都有资本和承受能力,可他们虽至暮年,却依然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年轻心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拍了一张骑友大爷的背影)

铺满柏油的国道,一边是万丈深渊的悬崖一边是陡峭的崖壁,崖壁被一张铁网包裹了大部分,仿佛给沿此经过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期间又遇一波骑友拉着与我们合影,聊着是之前类似的话题。
“你们是要徒步去拉萨吗?”
“是的。”
”要走多久?”
“三个月吧。”
“你们是从哪里出发的?”
“成都。”
“那走多少天了”
“第十五天。”
“好厉害啊!”
“你们是哪儿人?”
“你们多大了?”
......

有时自驾游的大哥大姐们也会崇拜好奇地问着我们相同的问题。这样的对话一天基本要上演三四回。每次我们都会热心地回答所有人的问题,尽管是相同的,但从未表露出一丝不烦的情绪。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关心与鼓励,让我们此行收获了许多感动。

在川藏线上,有许多的牛人。他们一次次的突破自己身体极限,去挑战一些不可能。他们的事迹感染了许多人,也令一些人跟随他们的步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如果问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那便是感染周围的人去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











正午时分,距离折多塘还有几公里,一大片乌云不断地聚集在我们的头顶,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骑友在身边飞快地驶去,这几公里对于他们来说十几分钟便能到达,而对于我们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此时见到前方有一栋白色的小平屋,便朝那大步赶去。从小屋的后面走过,玻璃门后是一张简易的床、木桌和取暖器“小太阳”。从覆满灰尘的家具和锁着的玻璃门得知,这里许久未住人了,上方的屋檐太短,避不了雨。我们只好沿着墙壁往前走,拐过一个弯,眼前杂草丛生,枯烂的树枝正挡着脚下的石板路。凯子把它们往外拨了拨,才得以进来。

来到有足够空间避雨的屋檐下,面前有一面镜子和一个小的梳洗台,两边各有一个黑漆漆的入口,上面标着“男女”。才得知,我们来到了一个废弃的公厕。进去看了一眼,里面一扇扇门组成的小隔间,想不到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还会有如此高大上的公厕。只是现在无人打扫清理,隔间里早已是满目疮痍的景象,令人不忍直视。

等待了半个小时,雨势依然没有渐小的趋势,而我俩已经饥肠辘辘了。凯子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干粮,说道:“管它呢,赶紧吃吧,要不然没体力翻山了。”在他英勇的带领下,我也鼓起了勇气在这废弃的厕所外吃起了午饭。坐在冰凉的地上,吃着干巴巴的大饼,看着眼前一片绿色,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这种辛酸的遭遇,对于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经历。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0 13:02:28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折多塘村的房屋有着浓郁的藏式建筑,由整体灰色调和红黄色调石墙围成的碉房,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 一体,给人以古朴和粗犷的美感。乌云散去了,强烈的阳光从云层间透了出来,照射在这片雪域高原,彷佛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看到远处隐隐约约的贡嘎雪山,不禁让我俩为之兴奋。










午后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折多塘,踏向了翻越折多山之路。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偌大的汽车已成为了几个小黑点,在上方的盘山公路间缓慢地移动着。

逐渐开始爬坡,身体稍前倾,背包全部的重量顿时压在了后背上,感觉像极了笨重的龟壳。全脚掌着地一步一步地踏实走着,每一次迈步换腿时,听见关节“咯噔”一声,总让我有一种腿要骨折的错觉。不断上升的海拔和负重前行,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我俩紧绷着神经,彼此不语,专注在渐起的白雾里行走。

翻到半山腰,乌云又再次密布,瞬间硬币大小的雨点快速地撞击着地面,湿成了一片。手忙脚乱地穿上雨衣后的我们,也已淋成了半个落汤鸡。雷声四起,震耳欲聋,环视周围没有一处能够避雨的地方,我们只能冒雨前行。雨势越来越大,逆风而上,令我们举步维艰。鞋和裤脚早已被雨水打湿,戴着手套的手指也已被浸得冰凉,身体不停地打着哆嗦,而刺痛到眼睛里的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

在雨中前行的这段时间,有好几辆车停了下来,要免费搭载我们上去。向他们道谢并诉说了纯徒的信念后,他们也不再勉强,便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消失在了视线之外。在雨中行走的狼狈样子,怕是许多人会心生怜悯和心疼吧,但我们却是如此的倔强。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0 13:13:50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山间的雾气,阵阵扑面而来,带着些许寒意。愈往高,雾愈浓,不见了前方盘旋的公路,不见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只见汽车的灯光微弱地闪烁着,那原本清脆的喇叭声在雾中显得异常沉闷。看不清前方的路,只知道自己在不停地绕着,拐了一个弯又拐了一个弯,海拔越来越高,我俩的手机都没有了信号。没有网络导航也就不知道距离山顶的旅店还有多远,也就意味着此刻的路没有尽头。距离山脚下的折多塘也有一段距离了,已经是骑虎难下,只能是咬着牙关挺下去。

沉重的背包拉开了我和凯子之间的距离,也使我呼吸困难,凯子就这样消失在了大雾中,想要大声呼喊,可微弱的呼吸让我没有嘶喊的力气。

头痛欲裂,好想好想停下来,可大脑被理性所控制。在愈多愈浓的大雾中穿行,对于行驶的车辆和我们都处于红灯的状态,如果还停歇在路边,只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也会加大与同伴凯子之间的距离,让他担心。我不能贪图一时享受,让自己和别人陷入困境。

身体已很虚弱了,可意志还在支撑着我前行。终于缩短了与凯子的距离,看见他在一处加水点等我,我慢步过去。他看了看我惨白的脸色和发紫的嘴唇,焦急地问道:“镜子,你怎么了?”

我缓缓地摇了摇头,回答道:“我没事,只是头有点痛,呼吸也有点困难。”

“你不会是高反了吧?”凯子惊讶道。

“不会吧,还真高反了。可是明明早上就有喝肌苷口服液啊!”我不敢置信道。(那时我并不知这药要连续喝才管用,那一天早上喝过了,中午却忘了喝。)

“你这情况貌似严重了,不行我们就借宿吧。”
“额……借宿……能行吗?”
“试一试吧。”
“好吧。”








我们俩走进加水点的一家破旧的土坯房子里,一进门便能一眼望到底的单间,没有窗户,昏暗的光线下,生活用品堆满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间放着烧木柴的铁炉子,一根长长的管子通向了屋顶。两边各放着一张床,而床上都坐着一个人。看着此情况,我俩互相看了一眼,怕是住不了吧。

凯子小心翼翼地问道:“你们好,外面在下大雨一直未停,我同伴她高反了,我们能不能在这里躲一会儿雨?”

“可以。”这位藏族老爷爷和大姐微笑地点了点头道。

期间我的手一直揉着太阳穴,想让头痛的症状减轻点。这一小小的动作被他们注意到了。

随后,大姐拿起了一次性纸杯给我们倒了点热水,而老爷爷拿出了一包小药粉(阿咖分散,这种药是在应急情况下服用的,见效快,但不能长期服用。)给我,微笑地说:“吃吧,吃了头痛就会好的。”

我道谢接过老爷爷的药,看着他和大姐殷切的眼神,而凯子的眼神却有点担心。我还是打开了药粉,闭着眼睛放进了嘴巴里,咕咚咕咚地喝着水下了肚。

老爷爷这才放心的说道:“喝了就没事啦,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我们要走路去拉萨。”我回答道。
“走路?还有好远的路啊,你们带了帐篷吗?”老爷爷担心地问道。
“没有。这山顶是不是有旅店?”我有点焦急地问道。
“好像有吧。”老爷爷一副不是很清楚的表情。

老爷爷的回答让我开始有点质疑山上有旅店的存在。又聊了一会儿,我试探地询问老爷爷能否拍张照片留念,可被他谢绝了。虽然有点小遗憾,但还是很感谢他们的收留。向他们道谢过后我们便继续冒雨前行了。

路上凯子有点生气地问道:“镜子,你怎么能就这么吃下陌生人给的药啊!你不怕有毒啊!”
“怕啊,但我感觉他们没有那么坏。况且他们还是有虔诚信仰的藏民,我相信他们。”我淡定地回答道。
凯子摇了摇头没再多说,向前走了去。

又走了许久,视野变得开阔了。不过还能见到连绵不绝的山体上有着弯弯曲曲的公路延伸至浓重的雾气里。腿有点发软无力,不想再爬上去了。凯子去了前面不远处的蓝色帐篷里,找人问山上的旅店还有多少公里。那顶蓝色帐篷像个屋子的造型,写着“抗震救灾”几个字。

凯子快步走了过来,说道:“镜子,这山上是有一家旅店,咱们离那还有六公里,还走不走?”
“不走了,那里有一间房子,我们去借宿吧。”我指着公路右边的方向,无力地回答道。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0 13:19:55 发布在 旅游休闲
这里也是一处加水点,不过从外观看还是有希望的。刚想进门询问,一位满面笑容,和蔼可亲的藏族阿姨走了出来,微笑地看着我们。那笑容很感染人,至今还记得。

“阿姨,我们能不能在这里借宿一晚?”

“可以可以。”大姐说着浓郁的藏式普通话,便带着我们进了里屋,只见扑面而来的气味掺杂着发霉、牛粪和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地上堆满了达利园和方便面的箱子,靠墙的左边堆满了没有叠好的被子。而门的右边,地上的床垫四周已被钉上了木板,里面躺着一位岁数已大的老奶奶,只见她蓬头垢面,嘴里一直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语,而她枕头边放着一个小转经筒。

一个不足十平米的房间,堆满了许多东西。大姐一边整理一边说道:“你们,就睡在,这里。”她指着收拾出之前被货物覆盖的一个床垫。

“好的好的。”我俩应声道。

看着眼前这个脏兮兮的床垫,凯子迟疑地问道:“要不要住?”

“住吧,不讲究那么多了。”说完我便把背包卸在了床垫旁。走出里屋,大姐拿着晒干的牛粪往火炉里放,笑着说道:“给你们,生了火,来,烤火。”

阿姨说的普通话不能完整成句,只能一两个字地说出。后来与她交谈,也不能完全听得懂,只是用笑容回应我们。

坐在火炉旁的一条紫色长沙发上,连忙把刚换下的湿外套,湿裤子,湿袜子和鞋子放在火炉旁烘干。这一会儿才有时间慢慢打量这屋子里的摆设。进门的左手边是一堆摆放整齐的干牛粪,前面有一个隔间是厕所,而进门的右手边便是我们烤火的客厅,炉子的正前方是摆满各种饮料食品的货架,右手边的架子上摆放了锅碗瓢盆和热水瓶的生活用具。而我们坐的沙发后面有一张床,床边有一扇透着小风的窗户。诧异道,这个加水点原来也是一个小卖部。





晚上七点多,一个男人回来了,头戴宽檐遮阳帽,一身黑色装扮,古铜色的皮肤健康而凝重的藏族人。他是这家的男主人,阿姨和他用藏语交流了一会儿,他便朝我们走了过来,亲切地说:“扎西德勒!”愣了一秒后,我俩面带微笑地回复道:“扎西德勒!”

进藏区有些天了,这是第一次听到藏族人对我们说扎西德勒,让我们有点迟缓的状态。当时快进藏区的几天,我也曾反复练习这句话,总感觉很绕口,怎么说也说不出那种对的感觉。可是刚刚却脱口而出,那么的和谐。

晚饭吃过大姐煮的面条后,已是八点多,天色这时完全黑了。屋内没有灯光,唯一的光源便是炉子内的火苗。因为海拔较高的原因,这里还没有通电,手机也没有信号。与大哥大姐简单的聊了几句,因为彼此语言不是很通,加上黑灯瞎火的,所以大家都各自去睡了。

借着手电筒调整的微弱光源,尽量保持小声就这么把睡的地方收拾好了。在床垫上铺了防潮垫,都睡在各自的睡袋里,就这么勉强的同床共眠了一晚。

那一晚,凯子让我把随身带的水果刀给他,一头雾水地问他干嘛。他说防身。我无奈道:“没有这个必要,他们人挺好的。”
“这不是以防万一嘛。”他悄悄地说道。
“不会的啦,你想多了。”我往外转了个身,缩在了睡袋里。
“快点给我啦!”他小声催促道。
为了他不再纠缠不休,我还是妥协的给了。

又是一夜无眠,不是因为害怕发生什么事情,而是与我们睡在一起的老奶奶,整夜嘀咕嘀咕地说着话,时而翻身时而转下转经筒。老奶奶浓重的呼吸与嗓音,在如此荒山野岭的漆黑夜晚,让我心里有点发怵。屋内的空气混浊不堪,钻进睡袋里又闷得慌,就这么折腾到了天亮。

高反的症状,貌似吃了那位藏族老爷爷给的药减轻了许多。回想今天翻山的经历,真的是太压抑难受了。或许是与天气有很大的原因吧,突如其来的暴雨,震耳欲聋的雷声,浓雾弥漫的弯路,这些都让我接近崩溃。那一刻我不奢求其他的,我只求有一个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这样就满足了。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0 13:47:15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徒步第十六天(六月二十七日)折多山山腰—贡布卡村,28公里

一早,把钱给了阿姨,我们便再次出发了。(入住前与阿姨商量好了价格)

走出大门,温度很低,昨天的大雾散去了不少,可以清晰地看清前方绵延不绝的盘山公路,还要爬五六公里的坡才能到达垭口。爬了几段坡,站在高处往下望,依稀地看着远方的雾气飘了过来,渐渐地遮住了来时蜿蜒的路,赶上了我们。我不由地抱怨道:“这雾气真是阴魂不散!”












又再次进入了云端,天空一片朦胧,伴随着细细的小雨,头又开始剧烈地痛了。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雾中行走,人很容易陷入一种恐慌。此刻世界的喧嚣不存在了,仿佛这天地之间只剩自己一人。被那种孤独与凄凉的感觉重重地包围着,让我陷入了绝望。那一刻真的很害怕自己再也走不出来了,就这么迷失在雾里。背包越来越沉,脚步越迈越小,泪水在眼睛里积蓄,却没有让它掉下来。







垃圾随处可见。。。




临近中午,我们攀上了垭口,海拔四千两百九十八米的地方。风很大,雨停了,雾却没散。此时此刻并没有很激动的心情,因头痛欲裂的脑袋只想让我赶紧离开。在迷雾中误把川藏第一关祈福墙当成了垭口的纪念碑,在那里合了张影,便匆匆地下山了。





(在天全县遇到的老乡L拍摄)

早上我们只吃了一桶泡面,饿得不行了。就在往康定机场和下山方向的拐角处吃了点干粮。此地寒风瑟瑟无处躲藏,却依然风光无限。只见远处峰峦起伏,重叠环绕,下山的路蜿蜒绵长。

静伫在这片山海之中,只觉自然造物博大,人是那样的低矮渺小。凝神抬望天际,云朵一半白云一半乌云,一会儿白云多过了乌云,一会儿乌云多过了白云,好似一场搏斗。心中不禁在为白云呐喊助威,希望它能得这场战斗,让我们重见光日。

下山总比上山走得快,路越走越顺畅,不管是内心的阴霾还是天空的阴霾,都消散了许多。望着后方那一片云雾缭绕的山群,正是我们征服的折多山,虽然它带给了我太多痛苦的折磨,但不经历一些磨难又怎么能感受到生命的广阔呢,心中不免多了些许自豪感。











翻山之前,比我们早一星期出发的一个徒步小伙伴周易,告诉我折多山有小路可以抄,能减少十公里的行程。其实这一路也看见了,就是弯道与弯道之间的直线距离就是所谓的小路,但是我们没有抄。不搭车,不抄近道,不驮包,完完整整地走完川藏线318,便是我此行的信念。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1 13:55:31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翻过折多山之后的风景,正是我所向往的一片高原风光。迫不及待地把背包卸了下来,躺在了无车穿驶的柏油马路上。这一刻的心情是激动的,半个月了,终于踏上了我魂牵梦里的地方。也许,我的前世就是身处在雪域高原的藏民啊,今生才会有此羁绊。

阳光有些被云层遮挡了,光线昏暗,但还是明朗有力的。一望无际的宽阔公路,连绵起伏的群峦,芳草如茵的草甸,几头膘肥体壮的牦牛出现在眼前,大大的牛角和眼睛,黑褐蓬松的毛发杂乱的耷拉下来,四肢短粗而强健。

远处的山坡上坐落着许多红黄相间的小房子,这便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贡布卡村。公路旁的藏民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我们,灿烂地喊道:“扎西德勒!”而我们也微笑地大声说道:“扎西德勒!”入乡随俗,一股浓郁的藏式风情就这么弥漫开来。











进入高原后,路边随处可见这些垒积起的石头名为玛尼石堆,有的石头上刻有经文,有的没有,寓意大多为祈福。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1 14:22:12 发布在 旅游休闲





看着远处的折多山,心中泛起了各种酸甜苦辣,不过这一切都值得。因为坚持而精彩。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1 14:36:17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居住的客栈旁有一工地,正是这家老板要建盖的新屋。而雇佣的工人都是年轻力壮的藏民,他们十多个人就居住在客栈旁的一处蓝色帐篷里。因为老板临时去了成都,所以接待我们入住的是一位工地上的藏族大哥,个儿不高,古铜色的皮肤,清澈澄亮的眼睛。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容让人不禁感到亲切。这位大哥本想让我们免费去他家住,被我们婉言谢绝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我们是不会轻易借宿的,因为这样做会冒昧打扰对方的生活。




前方因为在铺柏油马路,所以车辆在这里堵了几个小时。


在两个帐篷合起不足四十平米的狭小空间里,三个角上都围满了一张张木板搭成的床铺,组合成了大通铺。最后一个角上放的是炉子和锅碗瓢盆。而中间是一条长长的木板桌,是吃饭的地方。帐篷上方挂满了灯线和衣物,显得有些凌乱。这便是所有打工族面对的一种辛酸吧。

大哥在这里的工作相当于管家,照顾工地上所有人的饮食起居。五点多我们便在他的招待下把晚饭吃了。

桌子的左边放着几个大的铁盆,装着成块的黄色酥油、糌粑粉、白糖、奶酪、奶渣子和辣椒酱。大哥说那是藏餐,他们呆会儿要吃的。他担心我们吃不习惯,晚饭便给我们单独炒了菜和煮了米饭。真的很感动,并告知八点多钟还会再吃一顿。因为干的是体力工作,他们一天要吃四顿。临走时嘱咐我们到时候再过来吃一顿。




外面还在下雨,向大哥道了谢,我俩便回房间了。并没有打算八点多再过去吃一顿,因为这挺不好意思的。头又开始剧烈地疼了,四肢无力,身体发冷,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了,却还是止不住寒意地侵扰。感觉自己应该是感冒发烧了,吃过感冒药后便早早地睡下了。

九点多房间传来一阵敲门声,我艰难地起了床开门。看见大哥手里正端着一个脸盆,里面放着两碗汤面。他微笑地说:“八点多我看你俩没过来,怕你俩饿了,给你们送过来。”

那一刻我的世界观有点崩塌了。虽然没有什么胃口,但还是激动颤抖地接过大哥递过来的汤面,除了说“谢谢”,我不知还能怎么表达对他的感激。

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徒步去西藏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想亲自见证藏民的淳朴与善良,因为我打从心底就不相信他们如那些归来的游客口中所说的那么野蛮与无理。我如此渴望能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亲近,去了解他们。可是我却不知该怎么向他们表达我的热情,他们带给我的感动又该如何去感激。

翻遍了背包里所有的东西,却发现没有什么能够相赠的。我只能在心底不断地感恩,感恩我所遇见的人,感恩我所遇见的事,感恩我遇见的万物。并祈祷他们能够一直幸福安康。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1 20:11:38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新都桥——摄影家的天堂



明天一路好风光,尽请期待~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1 22:56:47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徒步第十七天(六月二十八日)贡布卡村—新都桥,28.8公里

病情有所好转,一大早在大哥及工地上其他人的祝福下,我们启程了。

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带着绚丽多彩降临人间。被眼前一幕所震惊,灰蒙蒙的天空在远处的青山上拉开了一道口子,渐渐越来越大,帷幕拉开后,是渐蓝色的天空和朵朵白云。青山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富有诗情画意。







公路旁的山坡上有许多的牦牛正在吃草,而居住在黑色帐篷里的游牧藏民也正在挤奶。高原上的这一切对于我是新鲜的,情不自禁地上去打量了一番。事实证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观点是正确的。

踩上那芳草如甸的草原,不是幻想中的芬芳,而是成堆的牛粪如地雷般潜藏在草地里,一不留神就会“中弹”。只见挤奶的藏民阿妈和姐姐的半边脸都被围巾蒙上了,可想气味是有多浓重。呆了片刻,担心被牦牛攻击,小命不保,便赶紧下去了。

这里的牦牛如猪一般,全身都是宝。也是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能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的美称。藏民的衣食住行烧耕也离不开它。由此而想,牦牛的存在对于藏族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前进在新都桥的途中,风景美不胜收,也被称为“摄影家走廊”。这里天高云淡,微风送爽,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山峦连绵起伏,藏式建筑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着草。有时迎面走来的藏民会微笑地向我们说声“扎西德勒”,那么的亲切随和。

第一次感觉行走是这么惬意的一件事情,不用为了赶路而赶路。这一刻因为是徒步而比其他人有更多时间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我是多么的幸运!











沿途的藏式民居也别具特色,没有多少现代化的浸染。宽敞的白墙院子和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每座楼房的每面墙壁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沿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绘着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

湛蓝深邃的天空,满天飘动的白云,心情格外得舒畅。没有烦恼,没有悲伤,只有无尽的喜悦。此时,手机里单曲循环播放着一首痛仰乐队的《公路之歌》。

梦想 在什么地方
总是令人向往
我不顾一切走在路上
就是为了来到你的身旁
梦想 在不在前方
今夜的星光分外明亮
我想着远方想着心上的姑娘
回头路已是那么漫长
一直往南方开
一直往南方开
一直往南方开
......

这首歌曾在出发之前给过我梦想的动力,让我感同身受。幻想在一片茫茫的大草原上,背起行囊行走在路上。而此时此刻,我真实地实现了这一愿景。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2 14:05:26 发布在 旅游休闲
晚上继续更新~ 谢谢各位的支持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2 16:18:06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在观景台的一家小卖部里有卖牦牛酸奶,我激动地问凯子要不要尝尝,他点了点头。随后藏族阿姐端出了两个一次性的纸杯,放在了我们手里。杯子里白色液固状态的酸奶散发出一股说不出来的怪味,我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

“哇,真够酸的。”我半眨着眼说道。此时凯子也是一脸痛苦的表情看着他手中的酸奶。

就这样在藏族人投过来的殷切目光下,我俩闭着眼硬是把这杯酸奶吞下了肚,不敢在口中多停留一秒。喝完之后,肚里感觉翻江倒海。这酸奶我怕是无福消受了,之后再也没碰过。









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也是阳光辐射最强的地区之一。高原的阳光给这片土地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灿烂,同时也把他们的皮肤焦灼成了紫红色。而对于刚踏上高原的我们来说,这强烈耀眼的阳光有点难以适应。沿途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前面,搜寻能够为我们庇荫的地方。















距离新都桥还有十多公里的地方,我们第一次遇到了几个徒搭的人,两女一男。男生年龄与我们相仿,女生年龄稍大一些,我们应该称呼为大姐。他们在一处阴凉地方吃着干粮,路过时,我们被叫住了,因为装扮都差不多,想来是同道中人。看着他们每人都有两个包,后面是大背包,前面是小书包。我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背两个包?这样徒步难到不累吗?”
“累啊,这两个包加起来都有五十多斤了。不过我们是徒搭的,每天走不了多少。”男生说道。
“这么重啊,你是不是带了帐篷?”看了看他背包,我问道。
“是啊,就怕搭不上车,露宿荒野就麻烦了。”
“不会的,这一路的车还是挺多的。”

最后我们是一起出发的,走着走着他们落在了我们后面,期间我们也等了几次,凯子感觉到情况有点不对,和我说道:“镜子,你有没有发现他们是故意走在我们后面的吗?我猜想要是与我们一起走的话,只会妨碍到他们搭车的顺利性。”
我回头看了看,没有发现他们的影子。想了想,貌似凯子说得有点道理。然后我俩也就没再等了,毕竟不是一样的方式。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2 20:37:26 发布在 旅游休闲
下午五点多,走进了海拔三千三百米左右的新都桥镇。跟随摩托车大哥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开的客栈。

我们是在进镇的入口处见到他,他看到我俩这一身打扮,上前询问我们要不要住宿。询问之后,想要搭载我们过去,被我谢绝了。他看我俩如此坚决,便一路拖着摩托车与我俩闲谈到了地方。

一路进来,基本都是藏式建筑的旅店饭店,询问大哥才知,新都桥镇有两三百家客栈,这类行业竞争颇为激烈。“摄影家的天堂”这一称号,让新都桥火速红遍了大江南北,许多游客也纷至沓来,只为一睹风采。

走了一两公里,来到了风马旗客栈。店门外停放了十几辆山地车,有几辆车上的驮包还没来得及卸下。一身骑行服打扮的骑友们好奇地问了我们一些相似的问题,回答完毕后,一脸钦佩,拿起手机或相机就对我们拍了起来,有的转身要拍我背包上写的字。一路看风景,不曾想到我们这一路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洗去了一身的尘埃与汗臭味,躺在温馨舒适的大床上,信号和WIFI都满格的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再次回到了喧嚣的世界。转身凯子也在他的单人床上玩着手机,而楼道间也响起一位骑友询问老板WIFI密码的高喊声。

不禁在想,旅行,是不是就是换了个不同环境玩手机?就如网络爆红的那句金句:“上车睡觉,下车尿尿,醒来什么都不知道。”与景点一起合个影,就证明自己已来过。如果这些电子产品都不存在的话,我们拿什么来证明?我想现如今大部分的人都是无网不成活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依托于冰冷的机器来传达,无法体验什么是人情味。我也在反思这样状态下的自己。

晚餐的饭桌上,骑友大叔问我们为什么选择徒步这种方式进藏,凯子说有时间多,然后多走走多看看。这也正是我对所有人提这一问题的回答,其实这只是一种很浅显的答案。徒步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我不想去深究和探索。走了这半个多月,我明白不要带有很强烈的目的性去做任何事情,因为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不如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出发,然后顺其自然。








往女汉子发展的方向一去不复返了。。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2 20:49:06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徒步第十八天(六月二十九日)新都桥—卧龙寺村,30.5公里【翻越第三座山:高尔寺山,海拔 4412米】

新都桥离贡嘎雪山观景台不远,周围也有几个景点。但我们当时并没在这休整,只是一心一意地前往下个目的地。


早晨出发时,我担心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尔寺山和折多山一样发生高反,吃过早饭,我便把肌苷口服液喝了,当做是一点心理安慰吧。同伴凯子看上去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但身体素质却出奇的好,一路竟没高反过。

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新都桥镇,来到了藏式民居集中的郊外,看着沿路的缓坡,大概是要翻山了。想找个地方解决一下内急,这问题,女孩不如男孩方便。刚好附近有一加油站,凯子与我一同去了。结果走近一看,厕所大门是锁着的。加油站在营业的状态,穿着工作服的小哥在给一位大叔的车加油,我走上前询问小哥,厕所能不能打开。

结果他看我们一身打扮,一脸嫌弃的表情说:“厕所坏了,不能用!”这时站他身旁的司机大叔气愤地说:“怎么能这样!他们挺不容易的,借用一下厕所能怎样?谁在外面不要寻求个帮助啊。”只见这小哥立马换了张脸,笑着说道:“我这就开去。”

我一脸感激地向这位大叔道谢,虽遇上不公平的待遇,但世界还是挺美好的,不是吗。
我并不埋怨这位小哥,为了生活他也不容易。这条路上大部分的加油站厕所,没有任何一家比这干净,我想与这些工作人员每天的打扫有关吧。爱屋及乌的心能够理解。也希望出门在外的大家都能相互体谅一下。













昨天晚上下过雨,洗的衣服几乎没干,背包似乎又重了许多。上午九点多,阳光充足,晒得身子暖烘烘的,也有点热。凯子做了一件奇葩的事,让沿途的藏民和我一直笑个不停。

走着走着,凯子突然在树荫下停了下来,并让我等等他。看着他从背包里取出两个衣架,把未干的衣服和裤子放在了衣架上。叫我过来帮忙举着,只见他背上背包,拿过我手里的衣架挂在背包的两侧。并得意地说道:“镜子,咋样我聪明不!”这画面顿时让我笑喷了。

走在他后面,身旁不时走过的藏民都反复回头,说说笑笑的。而我的笑声也没个消停,拿起手机要录下这哭笑不得的画面,结果太专注拍摄了,一脚踩进了牛粪里,随之我的尖叫声划破长空,引来周围藏民的一片笑声。向凯子哭诉着,他却打趣道:“哈哈......遭报应了吧,让你笑话我!”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中,忘却了一路来的辛酸。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3 14:08:01 发布在 旅游休闲
走了没多久,一块醒目的蓝色路牌映入眼帘,而我在看到“拉萨——1670Km”这字样,早已激动万分,迫不及待地跑到牌子下面,让凯子帮我拍下这历史性的一刻。走了这半个多月,这是第一次见到距离拉萨还有多远的路牌!皇天不负苦心人,距离拉萨又近了一步。每天朝着目标努力的感觉真得很棒,至少活得很充实快乐。












高尔寺山,不似悬崖峭壁的二郎山,不似无尽蜿蜒的折多山,它群山连绵,峰峦耸翠,山路似威龙般盘旋在天际,缓慢而冗长。

海拔虽高,走几步还是很喘,但好在坡度不大,循序渐进的缓慢上来,高反并没有出现。

攻略上要行走五十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卧龙寺村,而两年后的现在,因隧道的建成得以减少了二十公里的行程,可也错失了垭口的风景。

高尔寺隧道,全长5682米。隧道内一片混浊的空气,只有飞速疾驰的车辆驶过的风能带来一点点清新的味道。在右侧的道上行走,遮盖的水泥板时而抖动时而缺几块,露出埋在地下的黑色电线和污水。我俩默契地专注脚下的路而不发任何言语,终于在一个多小时之后,灰头土脸地走了出来。瞄准路边一个阴凉的地方,快速地把背包卸了下来,瘫坐在地上。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3 14:22:02 发布在 旅游休闲
出隧道后,眼前出现了两条道路,一条是车辆来回行驶的公路,一条是崎岖波折的山路,询问凯子走哪条路。凯子说导航导的是山路,我不可思议的看了看他。反复问了几遍,结果他背上背包便往那条山路走去。没办法,我快速跟上了他的脚步,留恋地看了看那条平坦大道。

随着这条路走下去,一路的搓板路,硌得脚底板生疼。倒塌的电线杆也废弃在路边,无人问津。越往里走,心里越觉得毛骨悚然,怎么这条路上一个人影都没有。左手边是陡峭的崖壁,随时可能会发生塌方和落石,而右手边是一山之隔的公路,就是刚才的那条平坦公路。车辆在那边穿梭,显得我们这边很凄凉寂静。







艰难地走着,突然看见前方拐弯处,出现一个黑色不明物正在移动。我颤抖地问凯子:“前面是不是狼啊?”凯子摇了摇头,慌张地答道:“应该不是。”我俩就这么诺诺索索地走了过去,才发现虚惊一场,原来是一头牦牛啊。拐弯的角落里,坐着两位工人,上前询问还要多久才到山脚下的卧龙寺村。工人们用四川话说道:“你们胆子也真大啊,这条路是之前的老318国道,因为隧道的建成,那边也修建了新路,这路已经许久没修了,挺危险的。还有六七公里,你们赶紧下山吧。”

这么一听,让我们更加不安了,加快了下山的步伐。这时头顶飘来了乌云,天色阴暗了下来,凯子焦急地说道:“不好,要下雨了。镜子你走快一点,呆会雨要是下大了,山体会发生滑坡啊,这不是闹着玩儿的!”

我抱怨道:“我也想啊,但我腿没你长,走得慢!再说谁让你选个这破路!”

凯子被我气得不轻,顾自加快了步伐,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身影。雨还是下了,我手忙脚乱地穿上了雨衣,虽然有点委屈,但勉强地加快了步伐。搓板路的折磨,令我的脚底板又起了几个水泡。

在一片大的空地上,看见了独自站在那等待的凯子。好吧,对他的气消了。











在这条路上颠簸了三四个小时后,终于走上了卧龙寺大桥。转身抬头看了看我们走过的悬崖峭壁,顿时有点后怕,该庆幸我们命大。

沿着大桥下到了卧龙寺村,这里只有一家旅店,上面写着“雅江第一藏家庄”。几声叫唤,回应我们的是二楼窗户里的藏族阿婆,过了几分钟,阿婆让她上小学的小孙女来迎接我们。随着小女孩上楼,楼梯窄小,只能容下前脚掌。小心翼翼地上了楼顶,来到了一个六人间的房间。屋内整齐卫生,床单被子也挺干净,关键是还能洗澡,太让我心满意足了。

吃过小女孩哥哥做的晚饭后,屋外下着大雨,藏区的雨季来临了,集中的暴雨几乎在夜间。闭塞的环境加上糟糕的天气,令手机没有信号,我们也早早的回房间休息了。

八点多睡熟中的我俩被门外的一阵喧闹声吵醒了,出去一看,数量众多的一支徒步团队正在收拾房间,他们几乎人手一个背包,一副登山杖,人数有十人左右,有年长的大哥和大姐们,也有与我们年龄相符的年轻人。与其中一位大哥简单的聊了一会,原来他们今天也是从新都桥出发,只不过比我们晚出发,所以一路上也没碰见。向他们道了句晚安,我们便回房了。

刚躺上床,就听见一大哥打了个电话,一口的东北话与电话那头的人对着骂,嗓门很大,话语也不堪入耳。挂完电话后,他与他身旁的几个队友还在说着电话里的那个人。听他们话语,好像是其中的一个队友擅自离队了,这大晚上的一个人还在外面走。所以打电话劝那个人赶紧回来,结果两个人的语气都不太好,给杠上了,那个人也不再回来了,要与他们分开走。这事闹得他们心情也不太好,一整晚都在吵吵嚷嚷的。

我们这俩被迫听戏的,只能是捂着耳朵入睡了。听他们这事,虽然我俩都选择中立的态度,但对他们都没有多大的好感。所以打算明天早点出发,保持点距离。

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那个人与我们牵扯在了一起,最后成为了队伍中的一员。








艺术系女神经2017-02-23 20:08:27 发布在 旅游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