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军事实力为什么会很弱?问题就在“将懦兵骄惰”这个五个字

楼主:清風明月逍遙客 字数:1608字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北宋建国后,为了防止武将势力的膨胀,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削夺将帅手中的兵权,其一是通过“杯酒释兵权”、“后苑之宴”等赎买方式,解除了禁军中一批资深权重的高级将领的军权,起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将领掌管禁军;其二是将握兵权、发兵权、将兵权一分而为三,遇有战事,临时遣将将兵;其三制定“更戍法”,形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局面,达到“将不得专其兵”目的;其四是以“以文驭武”,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的长官多地由文臣充任。

宋太宗时期,一方面由于其弑兄夺位的阴暗心理作祟,一改宋太祖于所用之将“专而不疑”的态度,对带兵的武将甚为戒备;另一方面,随着两次北伐的失败,其眼光遂完全向内,在文官集团的支持和配合下,对统兵将帅大行猜忌之法。京畿禁军将领全部换成惟命是从的藩邸亲随;前方将领则受到严格控制,即实行所谓“将从中御”。为了监视武将,宋太宗还让不懂兵事的宦官也参预军事,给予监督之权。这些做法,不仅严重地箝制了将帅的行动,而且极大地削弱了将帅的权威,遗患无穷。

宋真宗即位,“重文轻武”政策作为祖宗家法得到继续贯彻。特别是至“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宋辽边境恢复和平,统治集团对将领的控制更为变本加厉。于是,北宋武将群体倍遭冷遇。这一时期,以文臣任统兵官来督帅武将已渐成惯例。

到宋仁宗时,统治者对将官的压制进一步加剧,文臣完全控制了军队的指挥权,武将则受沦为其副贰。“以文驭武”、“重文轻武”之风达到了顶峰。武将受到统治集团的无端猜忌和百般防范,使他们不得不苟且偷安,求得自保。王德用一生中曾两度入主枢密院,又因文臣的猜忌和攻击两出枢密院。狄青的遭遇更为悲惨。他在抵御西夏和平定南疆侬智高叛乱的战场上是所向披靡、功勋卓著的将领;但在政界却成为文官集团排挤和打击的对象,既缺乏应有的地位,也难以施展抱负。最终,狄青被贬出朝,抑郁而死。武将的社会地位跌至历史的冰点。

然而,在严格扼制武将的同时,北宋却在物质上,乃至刑罚上姑息宽纵武将。

对普通将官有罪必罚,严惩不贷,但对高级将官就明显表现出法外施恩的态度。宋太祖、宋太宗对王全斌、 王继勋、曹彬、潘美等人的案例可以发现宽容程度是显然的。而宋真宗,姑息宽贷作过将官业已形成风气。咸平二年,忠武军节度使傅潜畏战不出,又压制将官抗敌,置朝廷命令于不顾,使辽军得以长驱直入。宋真宗仅削其官爵,流房州,后又官复原职,致使一些无能将帅看到了生的希望,他们不再畏惧军法。由于长期以来对犯罪将官的惩处不力,使宋军士气丧失殆尽。北宋中叶,西夏元昊对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每次都以宋军的惨败告终。

北宋统治者始终把军队将领视为腹心之患,为什么会在抑制武将、防范兵变的同时,又以一种姑息容纵的态度对待作过将官呢?

开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对石守信等大将说: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此番话反映出了宋太祖及其后世对武将的统治心态。即在其集团利益允许的范围内,统治者可以在官场中给予武将们高额俸禄,允许或者鼓励他们在物质上的奢靡腐化,甚至可以在刑罚上对他们处处偏袒宽贷,得过且过。这些可算是统治者对武将的一种补偿,一种在剥夺他们军权之后的,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特权的补偿。如此,对为将者一方面猜忌和防范,一方面纵容和姑息,就构成了北宋驭将政策相反相成的两个侧面。

由于将官的无权、畏权,无力治军,兵将关系松散,以及朝廷任将喜好庸才,特别是统治者对无能将官的惩办不力,姑息放纵,难以起到惩上以御下的警示作用,这些原因都使得到北宋军事实力上出现“将懦兵骄惰”的现象,极大地削弱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处于军事劣势,被动挨打。直至北宋末年,将官不但不能训练军队,而且管理也极为松弛,及至宋钦宗,出现“靖康耻”惨剧。


清風明月逍遙客2022-03-23 08:19:44 发布在 煮酒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