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作业-节】节日探微

楼主:咖喱给给0 字数:2327字 评论数: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作者:啊哩哩啊
咖喱给给02021-12-23 09:56:49 发布在 红袖天涯
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唯独人类才有节日:在每年固定的时间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共同纪念某人、某事或某物。生物对于昼夜交替、四季轮回都会有本能的反应,那是造物的预设;只有人类才能把流逝的岁月精雕细刻为年月日乃至分分秒秒,那其实是人以自身为标尺衡量世界的结果。节日是人们刻意镂刻在时间晶格里的标签,于那一个历史刻度中,回首往昔,憧憬未来,向世界昭示人当下的存在。

即便是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也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过节,无论高低贵贱。普天共庆、万民同乐之时,社会全体在节日纪念的方式和内容上达成共识,产生精神共鸣,这非俗世任何强力可左右,于是,人神便在节日里诞生。没有神,人无法以人的姿态生存;没有人的崇拜,神也会死去。神龛前真正的供奉,不是烟雾弥漫的香火,而是人们一丝不苟充满期待的超尘脱俗的眼神。对俗人来说,神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神位不可或缺。这个神位,就是人敬畏、信服、仰赖之所在,是人的精神源头。节日,就让人们有机会将希望充填神位,以支撑起生活的信仰。

节日始于祭祀。商周以降,具有农耕社会特征的中国各朝各代,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祭祀的是天象,敬畏的是隐匿其后的神灵。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在古希腊人的节日一一现身;耶稣的身影时刻闪现在基督徒的节日里;真主的声音每每回荡在穆斯林的节日;而中国人的节日,祖先的神灵从不曾缺席。自颛顼“绝地天通”后,中国人就失去了与上帝直接沟通的资格,祖先就成了上帝的代言,替天行道。中国人在除夕、清明、中元、重阳这几个重要节日里拜祭祖先,实际上是中国社会里独有的人神对话,敬祖求福等同祈求神佑。中国人并非没有宗教信仰,信仰本能与文化现实的结合,让中国人学会通过中介婉转表达终极关怀,所以中国社会的节日自古就是人神杂糅、圣俗同欢。

人是想象的动物,想象让人从兽群里脱颖而出,创造出文化和文明。节日便是想象中的图腾狂欢的时刻。鸟兽鱼虫,草木花果,山川河流,风霜雪雨,在人的想象中幻化为有神性的精灵,化为与人有亲缘关系的图腾。人总是在想象中完成超越现世的壮举,因而,客观真实的具体形象慢慢掺入人的欲望而成了似真非真的意象,进而褪去形象的外壳,成了抽象之物,成了思维的符号。昔日狰狞的图腾形象,变为如今的旗帜、标语、吉祥物、特定造型的物品等,成了指明某种意义的象征性符号,人的想象将节日从满足口腹之欲的盛宴狂欢变成了对生活意义的精神追求。元宵的汤圆不仅仅是裹腹的面团,而是饱含亲情团圆的祝愿;清明烧化的纸钱,并非是给先祖进贡的财物,而是表达着慎终追远的情怀;仲夏端午,飞龙在天,划龙舟求中正吉利,挂菖蒲艾草辟邪,裹粽子以慰英灵,是趋吉避凶、人鬼皆安的期盼;中秋祭月,祈求的是满月下人们的身心共在和顺意圆满。

当图腾由自然之物象转化为人的思维符号时,便是文化出现之时,人文的曙光,闪现于因想象而来的象征和隐喻。人们因此学会以符号思维,在象征符号中探索喻中之喻,追寻意义。符号是人文的基石,我们越来越以语言符号的意义来作为衡量价值的基准。为此,人们甚至不惜把自身也当成了一个符号,展示某种意义,在信仰前舍身取义,在道德中杀身成仁,颇有得鱼忘筌,得意忘形的意蕴。现代的节日大抵都是为抽象概念而设,诸如国庆节,妇女节,儿童节等。祛魅的同时,也就是在捍卫意识形态领域的意义。只是,当我们的节日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追求形而上的意义,也就离自然越来越远。无趣之处,没有意义。

反而我们以为的文化和文明落后的不发达地区,丰满的形象依然是节日的主旋律:壮族的蚂拐节(青蛙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本祖节等。广西融水有百节之乡的美誉,每年都有上百个节日,苗族的坡会可以持续一百多天,每村都有自己的坡会,每个坡会都是节日,有斗马,斗牛,吹芦笙,还有融祭祀先祖,祈福禳灾,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为一体的芒蒿活动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所谓文化越发达地区的节日,主观意味越来越浓,越来越体现人的自大傲慢;而所谓不发达地区,却反在诠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理念。

所有的节日,抹不去祭祀的仪式感。仪式的背后站着神性,散发着因信称义的魅力。义者宜也,不宜者当禁。仪式感的意义来自于信念,其魅力让人不敢肆意妄为,也就产生了诸多禁忌。人群因禁忌产生规则,图腾禁忌,语言禁忌,行为禁忌,如一把雕塑的利刃,塑造着集体意识和无意识,规范着人的行为,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因此得以确立,民族的特质因此而养成。节日的诸多禁忌塑造和强化着民族特性。春节禁晦气的言行,意味着言行合乎时宜;清明禁轻浮浪荡,意味着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端午节禁喜庆、下河、娘家粽、儿童随意,为的是家族的辟邪免灾;中元节诸多禁忌,意味着敬先祖,远外鬼,尽孝道,保平安;中秋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味男应阳刚女应阴柔。。。中华民族敬祖先、远野鬼、尽孝、守节、男阳刚女阴柔、趋吉避凶、敬老慈幼等集体意识,在每年众多的节日里一览无余。

现代社会,并非是一个熟人组成的群体,而是大量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社会,这是生物世界的奇迹。与之媲美的,是蚂蚁社会。蚂蚁们彼此不相识,靠气味标识身份,相互认同,从而发展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人类的社会身份标识多样:长相、发肤、语言、衣着、习俗等。节日提供了一个身份标识的机会:过春节、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的,大体是汉族人;过火把节的,大体是彝族、白族、拉祜族等民族;过开斋节的是穆斯林;过圣诞节的,主要是基督徒;过佛诞节的是佛教徒;过某国国庆节的一定是某国人。。。各族、各国、各地区人们都有自己特定的与其他不同的节日。节日会让各种身份的人们找到归属感,在各种节日里分分合合,在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同时,又能保持个性的存在。

节日是神话的温床,别趣横生处,自有妙理。人神交会之际,人性模铸之时。如果没有了节日,人生不仅少了许多的趣味,怕是也少了性灵充盈的机会。
咖喱给给02021-12-23 09:56:58 发布在 红袖天涯
匆忙之间,忘写标题了:节日探微
咖喱给给02021-12-23 19:30:53 发布在 红袖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