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是最普通的生活——说说我在英国的日子

楼主:远方有星光 字数:53782字 评论数:8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在英国的娱乐(一)

之前在知乎看到过一个问题:在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学生是怎样的?
还记得有一个高分答案说的是,多数外国人觉得中国学生拘谨和不善交际。我仔细想想,似乎的确是。在我许多英国同事眼里,我是个宅得不能再宅的人,不喝酒,不喜欢聚会,也从来不跳舞。

但据我所知许多中国人并不想英国人以为的那么内向,只是英国的传统娱乐方式和我们的娱乐方式实在太不一样了,以致于一方面英国人觉得我们特别拘束,另一方面许多来了英国多年的华人会感叹英国这破地方太无聊了,简直要闷死。其实英国并不无聊,中国人也没那么宅,一切都只是文化差异而已。

我在英国读研究生的时候,入学第一周学生会就组织了迎新晚会,在学校里的一个活动中心举行,新生免门票。我还以为会和国内大学的迎新差不多,同学们排排坐,有学长学姐发言致辞,然后大家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聊着八卦,或者玩玩桌游,一晚上就愉快地过去了。
结果兴高采烈地去到所谓的迎新会,发现事情根本不是想象中那样。那个晚会现场和对外营业的舞厅没什么两样,黑漆漆的环境,迪斯科灯光胡乱的闪。舞台上不知道从哪里请来的DJ一首接一首放着摇滚音乐,声浪震耳欲聋,基本不可能好好说话。于是我摸着黑找到同是中国来的新生,我们抱团似的待在舞会的角落里。看着英国的年轻人一杯接一杯地喝酒,疯狂地扭动身体,尖叫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

当时只觉得学生会组织的这个迎新会太糟糕了,后来才慢慢了解,这就是英国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喝酒和跳舞。


远方有星光2017-03-07 00:29:3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英国的节日(二)

——妇女节——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小的时候以为那些带着‘国际’的节日是全世界的节日,比如国际妇女节,国际劳动节。后来读大学的时候不知道是听谁说的,凡是有‘国际’两个字的节日其实根本和西方国家无关,只是社会主义国家承认的节日,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又认为英国人不会知道妇女节。不过现在发现事实其实也不是这样,英国人不重视这个节日,但他们还是承认妇女节的。比如今天一大早,我就在脸书的首页上看到庆祝妇女节的文章,然后在上班的路上也听到电台里主持人在说妇女节这个话题。

说到这个节日,国内和大家最息息相关的可能是女同胞的半天假期。这几年政府重视妇女权益,每到妇女节就有妇女和法律组织举办活动和讲座,教导女性们保护自己的权利。其实在英国女性的权益问题也一直在被强调,我工作的部门是典型的性别失调的部门,一百多个男性的工作环境中只有不到十个女性,我自己所在的十几人的小组里更加只有我一个女员工。由于英国法律明文禁止性别,年龄,种族等等的歧视,所以在男女比例那么失调的部门里,经理们其实一直都有需要多招聘女员工的压力。去年年底组内一下有四五个空缺,经理私下说如果有女性来应聘,即使能力比男性差一点也会优先录取。但最终只有一个女性投简历,而且她的资历实在太差,最后还是招了好几个汉子。

英国也有许多女权主义者,包括饰演赫敏的女演员艾玛,她在去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有一番特别深刻的演讲,最后的口号是”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很是振奋了我。无论是世界上的哪一个国家,其实女性平权的道路都是漫长而且尚未成功的。国际妇女节,我们争取的不应该仅仅是休息一天半天,而是像电台里面主持人所说,我们追求的是女性的运动能像男性运动一样受欢迎,我们要女性在工作中得到和男性一样的安全感和成就感,我们不仅需要男性的保护而且还要有能力保护我们自己。
远方有星光2017-03-08 20:28:0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在英国的娱乐(二)

我们公司的数字创意经理L,是个很喜欢新奇玩意儿的人。有什么新的科技类产品面世,他总是第一时间就去体验和购买。这几年VR技术日趋成熟,L的办公桌上林林总总的有不下七八个不同牌子的VR眼镜,每次和他聊天都能知道许多新闻。
去年夏天的某天,我看到一群同事围着L似乎在讨论着什么,大家都饶有兴致。过去一问,原来是隔壁镇的购物中心开了一家escape room,也就是真人密室逃脱游戏。在我印象中,早在五六年前我就听过国内的朋友玩真人密室游戏了,这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但包括L在内的英国同事,大多数到了去年都还没听说过这样的娱乐方式,更加没有尝试过。

可见和国内相比,英国人的娱乐方式是挺落伍的。提到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我总能想到无数个可玩的项目,无数个可去的地方,相比起来英国国内包括伦敦那样的大城市,娱乐方式都是传统而单调的,实在是’跟不上潮流’。

我想这和两国人民的性格和文化传统不无关系,中国人脑子活,生活压力大而且很长时间处于追赶西方生活水平的状态中,所以新兴的事物容易受到追捧,各种各样凝结了智慧的小发明也层出不穷。
而英国人多数安于现状,保守而且以自己的历史为荣。对于大多数英国人来说,无论出了多少新奇的玩意,多少标新立异的餐馆,他们最爱的仍然是老式的酒吧,炸鱼薯条,户外运动和看演出。就像前文提到过的真人密室游戏,虽然大多数同事表示感兴趣,但半年过去了,我并没有听说哪个同事特地去体验。这也是新型娱乐在英国很难发展起来的原因。

有时候看到有人会说国外没有什么好去看的,国外有的咱们中国都有了,而且咱们有的甚至都比国外的好。其实我觉得这未必是好事,(一家之言,偏颇之处请见谅),我们之所以感觉国外和中国一样了,并不是外国人改变了什么,而是我们国家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所以很大程度被同化了。当大家都用欧美日韩护肤品的时候,我们的确和国外一样了,可是我们的国货呢?会逐渐的消失的。当大家都追捧摩天大厦的时候,我们的四合院呢,也会生存艰难。在英国,许多房子都是一两百年以上,甚至时常还能见到维京时代的稻草屋顶房。国内现在也有许多别墅区在学欧式风格,把小房子建得神行俱似,可这一样吗?其实不一样的。
有些人一边说着国外没有什么好的,一边最爱吃日本菜和澳洲龙虾;一边说国外的教育不行了,一边自己的孩子最喜欢的动画是《汤玛斯和他的小伙伴》,这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文化同化。

照我看来,英国的确有非常优秀的东西,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非常优秀的东西,英国人一直以自己的传统为傲而且几乎是抗拒外来文化的侵蚀,导致这个社会看上去步履拖沓,但他们的文化根基非常的扎实;中国人包容百川,优胜劣汰,所以进步迅速,但这也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丢失。我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变得一模一样,这个世界需要各有特色,百花齐放,否则我们追求的所谓远方又有什么意义了呢。
远方有星光2017-03-09 18:32:1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在英国的娱乐(三)

英国的音乐剧(Musical)是很出名的,几乎已经成为来英旅游的必备项目。美国的百老汇也有音乐剧,但那些大多都是巡演,英国伦敦的音乐剧却是驻演。一个古老的剧院,一出经典的剧目,一个老牌的剧团,日复一日地演出,吸引无数慕名而来的观众。

去年是《歌剧魅影》上演三十年特别演出,我和朋友又去女王剧院重温了这出获奖无数的经典音乐剧。我早在十几年前读书的时候就已经看过这场演出,直到去年重温,发现整场演出几乎没有改动,连主演的唱腔也和以前极为相似。而我的朋友因为是第一次看,一开场就被宏大的舞台效果惊艳,不停地赞叹,以致过后的许多天她仍时不时地哼着歌剧魅影的主题音乐,音乐剧的魅力可见一斑。

不过虽然说音乐和舞台表演是没有国界的,我个人还是觉得要真正享受音乐剧,还是需要懂英语。当年我读书的时候英语水平糟糕,虽然观看的是已经知道大致剧情的音乐剧,还是感觉’不过如此’。到今年再去看新剧《女巫》,已经能完全听懂台词和歌词,得到的体验是和以前很不一样的。我这才明白凡事不能勉强,如果硬要去欣赏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娱乐也会变成苦差。
远方有星光2017-03-10 17:46:1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在英国的娱乐(四)

英国的房子,无论是独栋还是连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前后两个花园。照料园艺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爱好,更是受到普遍国民喜爱的娱乐。尤其是英国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玫瑰,几乎一年中有半年都是花期,热爱种植玫瑰的人家很多,从夏季开始,各家的院子里就开始争奇斗艳。不必劳烦公职人员,也不用移步公众公园,单单是沿着宁静的街道逛过去,便像逛了一趟秘密花园,美不胜收。


我从小在国内一线城市长大,从有记忆起就是住在高楼里。小时候家居狭小,父母便把阳台也封起来给我做书房,因此从来也没体验过种植的乐趣。但我打小最喜欢的花朵也是玫瑰,看到邻居四里的花园那么美丽,明明是害怕劳作的底子,也忍不住趁着周末努力打整自己的小院子。而一旦开始,就会发现园艺劳作的独特魅力,那是真真正正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工作。难怪关于花朵培育和园艺的书籍杂志在英国一直都相当畅销。
下图是我自己种的月季,已经长得快有一人高,开出的花朵比碗口还大。


远方有星光2017-03-12 23:07:2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移居英国的原因(一)

自从移居英国之后,很经常地被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人问,为什么要出国,国外真的那么好吗?

其实我觉得出国定居这事没有好或不好,只有适不适合自己,正所谓“有人漏液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乡”,完全是见仁见智。不过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里,离乡背井本来就不是个好词,再加上我来到国外之后既没有发大财,也没做出什么大成就,更加没找到个洋女婿,怎么看都不划算。因此尽管每次我都是极尽坦诚地告诉对方,我现在过得很好很开心,总有那么几个人会投以半信半疑的眼神,就差没当面和我说“你肯定过得不怎么样,只是不肯承认而已”。

可是我又怎样才能让对方明白,对我来说,只要无论去办什么事情都能有秩序地排队,无论什么场合都不会有人嘲笑未婚女性,无论什么社会地位的人我都不需要对他卑躬屈膝,这样的生活就已经足够好。

出国的这些年,国内的变化翻天覆地,即便我每年都回家探亲,每次回去都还是能感受到耳目一新。平心而论,国内一线大城市的生活质量甚至文明建设提高速度之快,真是欧洲国家无法匹比的。我也时常很自豪地把自己家乡的照片给同事们看,最喜欢听他们惊叹:你的国家好漂亮,楼好高,吃的东西好诱人!和某些觉得中国什么都不好所以拼了命往外跑的人不一样,我觉得国内大多数方面都比英国好。然而可惜的是,这些特别特别好的部分,恰恰是我觉得不太重要的部分。吃喝玩乐是有尽头的,锦衣玉食已经很好,再往上追求就是穷奢极欲了,其实并没有什么意思。

那什么事情才重要?
下面这张图拍得很模糊,因为我不敢太明目张胆,只能等她走远了我才偷拍,可能大家看不到路上有个坐着电动轮椅牵着狗的老人了。我经常见到这个老人遛狗,有时候是在家附近的街区,有时候会去到很远的公园或者工业区。她身患残疾,似乎没有伴侣,但你看到她和她的那条狗不会觉得她生活得很苦。有几次迎面遇到,她会很亲切地和我打招呼,露出自得的笑容。
对我来说,一个弱者能够这样生活,很重要。


远方有星光2017-03-14 00:15:5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移居英国的原因(二)

今天又有一个朋友在微信上和我说,要多发展兴趣爱好,可以参加学习班什么的开拓一下视野,忙起来会开心点。我看她无缘无故地突然这样劝我,真是有点哭笑不得。是的,我知道她是一片好心,但我过得很开心啊,并不需要去特别参加什么活动,加入什么组织。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别人觉得我过得不好呢,我真的不怎么明白。

不过英国当然也不是天堂,我也有因为出国而产生的烦恼。最常让我疑惑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的,是每次想到父母。
有句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以前一直以为这句话说的是,“父母在的时候不能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必须是有目的的。”,所以我想,既然我知道自己出国的原因是什么,那么离开父母也是正确的了。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自私,觉得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是最重要,追求的都是些心灵鸡汤宣扬的那些听上去很美丽的梦想。

可是终于有一天,我明白过来,所谓的’游必有方’,不是指有目的地,而是指有安顿父母的方法。这句话有多正确,年轻的我是无法体会的。 只有等时间一年年地过去,我过上了我喜欢的生活,享受了自己能力所能及的最大的享受,走了许多路看了很多书,然后突然有一天,我会如梦初醒地明白:如果没有把父母放进自己的人生计划,我不可能真的幸福地生活下去。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考虑了许多的解决方案,最后决定把父母接来身边一起生活。其实我知道这样很委屈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国内生活地非常安逸,有亲友有物业。但是与家人长期分开是非常痛苦的,而出国多年的我已经不可能回国重新奋斗一次了,于是父母最终还是牺牲了自己的许多利益,愿意前往我扎根的国度。

如果说移居英国有什么遗憾或者后悔的事,这也许是唯一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所以如果你问我在英国生活地快乐不快乐,我会说我很快乐;可是如果让我重新再选择一次,我也许不会再那么孤注一掷,因为最后做出巨大牺牲的,不是我自己,是我的父母。
远方有星光2017-03-15 23:52:4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炸鱼和薯条——

英国是个岛国,可是很神奇的,这个国家的海产业却并不发达,而且我认识的英国人大多都不爱吃海鲜。据说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时候污染太大,许多大港口城市的海岸线都被重度污染,海产基本不能吃,所以海鲜也不像其他岛国那样受欢迎。但有一道海鲜的菜例外,它不仅仅是英国的国菜,许多英国人甚至把周五午餐固定为吃这个菜的日子。这道菜就是Fish and Chips,炸鱼和薯条。
我本人和英国人相反,大爱海鲜,却不怎么喜欢吃炸鱼。刚听说这道国菜的时候出于好奇心也去吃过几次,只觉得不过是一层厚厚的面粉裹着完全没调味的海鱼去炸,既不好吃又不健康。于是每到周五,同事们互相吆喝着一起去Fish and Chips Friday的时候,我基本都不去凑热闹。

炸鱼和薯条的’鱼’可以有不同种类,但最传统的还是用鳕鱼。没出国的时候也经常听说有关鳕鱼的美食。印象中许多西餐菜谱都是以鳕鱼做主食,在欧洲许多国家,鳕鱼被称作’液体黄金’,听上去相当高大上。据说冰岛在开辟旅游业之前,单单靠出口鳕鱼来支持整个国家的经济,而最大的买方市场就是英国。刚来英国的时候曾经在超市里看到有个老奶买新鲜鳕鱼回家喂猫,小小的一块就花了4、5镑,站在一旁的我对那只养尊处优的猫非常羡慕。现在过的再也不是当初那样经济窘迫的日子了,但因为我自己不爱吃炸鱼,所以连鳕鱼也一同不爱,无论是炸鱼还是清蒸。

去年和一个高中时代的男同学在伦敦小聚,他在美国谷歌任职被派来英国出差所以和我联系上了。我为了尽地主之谊特地请教了许多同事,最后请他在伦敦很出名的一家小店吃炸鱼和薯条。本来期待用传统食物打动这个见多识广的老同学,结果他和我说那家小店的炸鱼还不如谷歌内部餐厅做得好,哈哈。我是没试过谷歌内部餐厅的炸鱼的,但老实说我也觉得那家所谓百年老店的炸鱼不算好吃,事实上我觉得这道国菜根本不好吃。


远方有星光2017-03-17 20:49:09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在英国吃英式早餐

英国素有黑暗料理王国之称,这不只是句调侃的话,而是确凿的事实。从响当当的英国国菜炸鱼和薯条到英国人最爱的Sunday Roast,从日常吃的酒吧汉堡到圣诞节特工的烤火鸡到圣诞布丁,我很负责任地在这里说一句,统统都很难吃。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食物拿得出手,我觉得英式早餐还不错。
所谓的英式早餐,其实就是一个固定的餐单:炸面包/烤面包,烤香肠,煎培根,太阳蛋/煎蛋花,西红柿,炖蘑菇,炸薯条/炸薯饼,茄汁黄豆,加上咖啡茶和果汁。在英国大多数的旅馆和酒店,都会有早餐供应。早餐区通常都是开放自助的,顾客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上面那份固定餐单里面的食物,堆在一个大盘子里,然后加上一杯饮料和一份当天的晨报,这就是英式早餐了。
英式早餐当然不止是在旅馆和酒店里才能吃到,事实上和广州的小吃店一般都有粥粉面一样,在这里大街小巷的店里,多数都有提供英式早餐。而甚至住宿类的学校和包餐的旅行团提供的大抵也是这个,所以如果你来英国旅游,也许能躲过炸鱼和薯条,却肯定会遇到英式早餐。

也不知道是不是吃惯了,我现在还挺喜欢英式早餐的。尤其是用黄油煎过的面包,配料得当的豆子和煎出了糖心的鸡蛋。除了在外面吃,要在家里做一顿这样的早餐也是非常容易,有一顿时间这是我周日早餐的必选项。不过很多中国人,尤其是留学生,天天吃这个很快就吃腻,会很怀念国内丰富多样的早餐选择。



远方有星光2017-03-19 00:34:2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在英国旅游(一)

前段时间一个前同事联系我,他说他五月份要和太太一起来英国玩,希望能在伦敦碰面,同时也希望我推荐英国值得旅游的地方。放下手机之后我就开始想,英国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
大家都知道的,固然有大英博物馆,特拉伏加广场,皇后剧院的音乐剧,唐人街的大牌坊。当然还可以叫他去看白金汉宫的金碧辉煌,伦敦眼上的无限风光,英女王的御林军,格林威治的子午线,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泰晤士河两岸的美景,还有……还有……天哪,全是那么俗套的旅游路线!

其实我觉得,如果一心一意来英国’看景点’,恐怕会很失望。

十几年前第一次去大英博物馆,那时候游客也不少,场馆还没有翻新,但总体的环境是很宁静庄严的。从古罗马的短橼残堩到中国馆的金钟玉像,每一件藏品都似乎在诉说一个故事,带给观者无限遐想和感慨。许多艺术生,会花上一天的时间蹲在场馆里的一角,写写画画,找到无数灵感。可是去年因为招待亲友,故地重游了两次,每次都相当失望。以前一楼的那个巨大的圆形藏书馆,现在已经重新装修成买纪念品的商店。那些古色古香的楼梯和走廊,被改成面目全非的现代建筑。而馆内的游客,增加了何止十倍。无论哪个场馆,哪个展品,都是熙熙攘攘一大群人在围观,要想细细地读一下热门展品的说明,是很难的。再加上馆内通风系统做得不好,音像向导也是我去过的所有景点里最糟糕的,现在在馆内待上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头晕胸闷,再也看不到往年那些悠游自在写生作画的学生们了。
同样可惜的,是白金汉宫。每年只限期开发的白金汉宫,虽然门票价格不菲,一到开放日还是会被’踏破门槛’。有人成群结队地涌入,富丽堂皇的宫殿也像极了普通的酒店大堂,拿着语音向导匆匆忙忙地被人群挤着往前逛,用不了多久就觉得颇为精疲力尽。

平心而论,大英博物馆和白金汉宫的确是英国的两件瑰宝,如果我是个游客,可能也一定会把这两处放在必去之处,只是还请做好心理准备,这两个地方如今已经是个实实在在的景点而已。
远方有星光2017-03-20 23:29:4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在英国旅游(二)

英国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并不在伦敦,也不在那些响当当的景点。

这个国家,最值得看的风景是她的宁静,内敛和陈旧。亦舒在她的文章里,曾经这样写到英国:“我在英国受教育,我习惯阴天,濡湿的青石板路,紫黑色的玫瑰花,女孩子们白得如象牙的皮肤,忧郁的眼神,才使我心跳。”。因此我觉得来英国旅游,千万不要呼朋唤友,一大帮人熙熙攘攘地跟着旅行团到此一游,那样会错过太多的情调和感动。

说到情调,我觉得格林威治天文台是很值得一去的。倒不是因为天文台本身或者本初子午线有什么好看的,关键是从滑铁卢渡头做观光船到格林威治,然后一路爬上天文台的那段游览路线实在是挺浪漫的。我这些年一共去过三次,很不凑巧地都是遇到冬天,泰晤士河上冷风嗖嗖,天文台更加是美景冻人。不过即使那样的天,每一次都还是有很好的回忆,感觉不枉此行。印象最深的是从格林威治码头上岸,旁边就是皇家音乐学院,缓缓从高大的学院建筑中穿行,总能听到悠扬的萨克斯风或者优雅的钢琴练习曲,感受到的是一种既宁静又澎湃的奇妙心情。
远方有星光2017-03-22 00:24:1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在英国旅游(三)

在英国生活也好,旅游也好,除非是去伦敦,否则没有车其实是很不方便的。还记得毕业那年母亲过来探亲,我想带她去华威城堡玩。从我读书的L镇出发,得转乘三次火车才能到华威,期间在伯明翰还得步行二十几分钟去换火车站。预约的住宿旅馆虽然是在华威,但离城中最繁华的地段颇有一段距离,所以下了火车之后又要辗转去搭乘公交车才能到达。时隔多年,很多旅游的细节都不记得了,但我还能记得当时拖着行李,在华威城里用生疏的英语询问巴士站在哪里的情形。印象中华威的人很热情,整个城市热闹又充满烟火气,和我去过的许多的英国的城市都不太一样。不过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我此后再也没机会造访那里,也不知道现在是怎样的光景。

华威城堡也是我去过的最好的城堡之一。英国的许多城市都有城堡古迹,我以前非常热衷于去参观城堡,就和刚来欧洲时对教堂有莫名其妙的向往一样。但去过那么多城堡,感觉最新奇景色最好的始终是华威城堡,可能因为这是我来英国的第一次长途旅行,看过的第一个城堡,所以记忆中全是美好。

本来想上图,但时间太久远了已经找不到了,放一张网上找来的图吧。



除了华威,爱丁堡城堡也是美得让人窒息。而且爱丁堡城堡在城里最繁华的大街上就能远远望见,居高临下有一种磅礴而沧桑的气势,因为它的存在,整个爱丁堡城都充满一种古堡特有的风情,非常值得游玩。最近我看到一出不错的电影叫做《Me before you》,拍摄的地点我怀疑就是爱丁堡的城堡区,景色非常优美,看过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亲自去那里看看。

唐顿庄园热播之后,拍摄地点也成为热门城堡之一(我不记得那里叫什么名字了)。可是正规来说那是个庄园而不是城堡,英国的城堡很多,但庄园更加多,而且每一个都非常富丽堂皇。我觉得除了去参观白金汉宫,来英国一定要找个大庄园参观一下,什么是贵族,什么是有钱人,在这些庄园里会有很深刻的体会。
远方有星光2017-03-23 00:00:01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英国的节日(三)

——母亲节——

今天是英国的母亲节。

我来了英国之后才知道,原来世界各个国家庆祝母亲节的日子都不一样。国内根据美国的节日习惯会在四月庆祝母亲节,而英国的母亲节却是在三月的第四个星期天,所以也叫Sunday Mother's Day。

我上周末去伦敦逛街,看到满大街小巷都在做母亲节的购物活动,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打折和促销的商品比情人节还有多。英国人直到现在还是很流行在遇到节日或者值得庆祝的事情送纸质贺卡,因此这边有好几个专门卖贺卡和节日礼物的连锁店非常受欢迎。最近为了庆祝母亲节,这些贺卡店会专门腾出一大半的货架来卖母亲节的贺卡,什么样的款式都有,连我这种对节日不太重视的人也会忍不住想给远方的妈妈寄一张贺卡表表心意。

专门做起打折活动的除了贺卡店和精品店,最多的要数首饰店了。逛街的时候因为等朋友,我在潘多拉店门口站了一小会,看到许多男士带着孩子进去挑选手链,没一会喜气洋洋地提着精美的小袋子离开,估计都是帮自己的妻子挑选母亲节的礼物。我以前一直觉得潘多拉老土,但在它家的橱窗里一看,今年设计给母亲节的那款手链简单漂亮,估计应该挺多英国女士会喜欢。后来再逛到其他的首饰店,发现不仅仅潘多拉一家,原来各种女士用品店都在推出母亲节礼物,连Tiffany都特别制作'Mum heart tag’的款式,可见这个节日在英国受重视的程度。

远方有星光2017-03-27 00:47:4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异常冷静的英国人

上周伦敦发生了恐怖袭击,就在议会大楼前面,有人驾车一路撞人,随后又拿刀乱刺。虽然最后歹徒被击毙了,但死了五个无辜的百姓,也有五十几个人受伤。政府很关注,媒体很关注,连国内的亲友都很关心这个新闻。可是在英国的平民,却大多是异常的冷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那天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正和两个同事一起下班,离事件发生已经好几个小时了。当我很震惊地和同事们说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是,’啊,是啊,我看到了,真糟糕’,然后就换话题了。从事情发生直到今天,我在脸书和推特上也完全没看到有英国朋友发表任何于此相关的话题,很难说他们到底是淡然还是淡漠。

不过回想起来,英国人除了在看足球和喝醉酒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度的疯狂,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非常的冷静,喜欢低调处理事情。不仅仅是对于政治和宗教的问题退避三舍,英国人甚至在投诉和抗议的时候都会用’很抱歉’作为开场白。我印象之中,这个社会似乎只有媒体会有’热点话题’这回事,而英国人本身所关注的全是当下身边发生的事情,即使是脱欧那么大的事件,只有政客和社会学家们在天天讨论。

我从小到大其实脾气都不怎么好,妈妈说可能是因为我在夏天最热的那几天出生,因此脾气火爆,像个炸药桶似的一点就着。可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认识我的人说我性格温和,处事沉得住气,我觉得一方面是我年纪大了所以性子被磨平了,但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在英国的生活。在这个国家,从来都不是谁的嗓门大谁有理,谁闹得凶谁得益,当我发现火爆脾气办不成任何事,慢慢地就明白再也没必要发火了。

在英国也有富二代,fb和instagram上炫富的人很多,但是整个社会来说,大多数人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并没有什么互相攀比的风气。很少见到有人在脸书上晒自己的苹果7,tiffany项链,lv的包包或者名牌车;也基本没有人会把自己在高级餐厅吃的什么菜拍照分享。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还是那句话,见仁见智了。有些人淡薄名利,讨厌浮躁的社会,会觉得这样的氛围很和谐安逸;但有些人比较喜欢名利场,热爱竞争和比较,就会觉得这样的社会让人没有努力的动力。都各有道理。
远方有星光2017-03-28 17:39:1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有好些天没有更新,因为上周真的非常忙。

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件事,天天见面的一个同事,说没就没了。据说是周五的时候突然脑溢血,在办公室摔倒之后再也没醒过来。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没在办公室,过了几天才听说,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说真的听到这样的消息,即使我不认识他也一定会装作很难过很痛心,可是只有自己是知道真难过和装出来是有很大区别的,我这次是真得很难过。

他的名字叫布鲁斯,是公司里极少数几个我喜欢的人之一。不仅仅技术好,而且任何时候他总是微笑着,有任何棘手的事情去找他绝对会高效解决,不像其他某些人,打半天官腔都说不到点子上。我很记得有一次和他一起开会,讨论到一个问题,我说我们知道这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时间太赶了只能这样做。他当时说,I always think, the quality should never compromise to the time,我认为不能因为时间而让质量妥协。这句话让我很感动,因为做我们这一行,大多数项目到最后都是赶着做,能主动站出来说必须坚持质量的人很少了,布鲁斯就是这样的人。我经常和他打交道,天天都见到他,突然之间他就死了,真的好难过。

今天公司终于出了讣告,布鲁斯的葬礼会在下周举行。信里提到布鲁斯的家人欢迎大家参加葬礼,但希望大家不要穿黑色,不要哭泣和不需要带鲜花。还特地提到如果有人想捐款表示心意,希望能捐赠到当地的医疗机构和布鲁斯生前支持的慈善机构。这和咱们中国人办丧事的传统挺不一样的的,不过并不让我意外。有空的时候我会说说英国的慈善机构和这边全民做慈善的风气。
远方有星光2017-04-04 22:36:0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你的兴趣是什么(一)

好多年前第一次参加我们公司的聚餐,我们的CIO突然提议让大家都讲一讲关于自己’值得一说的’事情。

我当时的英语还没有很好(其实直到现在我都不敢说自己英语好,但比以前进步许多了),对同事们的发言其实都是半听半猜,懂一点不懂一点的。但即使是这样,他们的故事都把我吓了很大一跳。

我有个同事是参加过奥运会的选手,好像还拿了个什么名次,后来受伤了才没继续去比赛了。有个同事从小的梦想是当军人,但是他花生过敏所以不能入伍,于是他参加了那种志愿警察服务(像咱们国内的辅警),几乎所有工余时间都在健身和服务大众。有个同事除了上班,自己养猪,养鸡,他的农场没有签约什么批发商,但是经常都会自制培根啊,汉堡啊什么的送给邻居和同事们吃。有个同事曾经休假一年环游世界,在南美洲差点和土著发生流血冲突。有个同事热爱日本漫画,每周都参加或者组织cosplay,而且非常善于制作cosplay的道具。有个同事自己写书发表,虽然只卖出去5本,但他自称作家……

每一个人的故事都非常精彩而且出乎我的意料,在那之前我一直认为英国人是保守的,安静的,无聊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人的生活非常精彩,而且他们总能把兴趣爱好经营到一种专业的地步,让人吃惊。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知道我在那次聚会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老实说我当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如此乏善可陈,想了很久都不知道关于自己有什么好说的,也说不出自己到底有什么兴趣爱好。最后我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博客,上面有许多粉丝(当时我在天涯连载一个帖子,所以我的博客的确有许多粉丝)。我不知道别人听了感觉怎样,不过后来我的许多同事们一直缠着我要我的博客地址,估计他们觉得在网络上有粉丝也是件挺有趣的事吧。
远方有星光2017-04-06 23:26:3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你的兴趣是什么(二)

后来过了很久,有一次我无意中和一个华人朋友说到这件事,她问我,你是门萨成员啊,百分之二的高智商,为什么不在那个聚会上说呢?我想了想,的确我当时没想到这件事,不过即使我想到了,我也不会拿出来说。因为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自己的兴趣的时候,我觉得晒自己的智商会是特别没劲的一件事。

别看他们说的许多都是自己的成就,但事实上这些成就的背后基本都离不开浓烈的兴趣这一个原因。没有谁说自己是名校毕业,没有人说自己的房子有多大,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事情除了拿出来炫耀,根本毫无乐趣。

说到门萨成员这事我还想到个小插曲,以前我写求职简历的时候都会把门萨成员这事写在简历里。但是有一次去面试,面试官就问我,为什么你要特别在简历里写上这一条?你是觉得自己很聪明吗?老实说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是英国人都很反对自作聪明还是这个面试官个人看不惯我,但之后我就把这一条换成了几条兴趣爱好,包括阅读和烹饪,倒是在面试的时候和面试官多了个话题,效果挺好的。
远方有星光2017-04-06 23:54:2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你的兴趣是什么(三)

今天早上回到公司,一眼就看到厨房里不知道谁放了一个复活节的大蛋糕,黄澄澄的小鸡很萌,蛋糕本身的味道也很棒。不过这不是哪家店的出品,而是有爱好烘焙的同事的成果。

在英国爱好烘焙的人很多,他们甚至还有专门让大家展示烘焙技术的节日,叫做pancake day。 所谓的pancake day以前是指在春天来临之前,大家专门找一天把橱柜里面吃不完的食材烘焙出来吃掉,迎接新春的到来。而现在许多团体(比如像我所在的公司)会在这一天举行小小的烘焙比赛,输赢不要紧,大家都吃得开心最重要。其实不仅在pancake day,还有每年年底的movember月到来的时候,大小公司都会鼓励大家烤蛋糕回来做义卖筹款的活动,我之前说过找天要讲讲英国的慈善氛围,到时候也会说说这个movember。

除了烘焙,其实大多数英国人都对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也就是所谓的DIY。我有个同事叫做理查,他是个爱猫如命的人。有一回他家的猫在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伤了,心疼得不得了,但是又不想剥夺猫咪在户外闲逛的自由,所以他便自己在后院搭了个很大很大的笼子。我没有去参观,但从照片上看,那个笼子起码有2米多高,直径二十几米。不仅造工精致,还有供暖供粮设备,甚至还有一条专用通道让猫咪能自由出入室内和室外。

我以前是个特别懒动手的人,在英国生活久了不知不觉也开始做了很多自己以前无论如何都不会亲自做的事情,比如我自己房子的墙纸,就是我和另一个女生朋友亲手贴的。特别辛苦的一件事,可是做完之后成就感满满,我也快要爱上DIY了。



远方有星光2017-04-11 18:03:2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英国的节日(四)
——复活节——

今天是复活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小的时候总以为外国有很多节日,有很多假期,来到英国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像我们经常听说的什么万圣节,情人节,感恩节和母亲节等等,在英国都不属于公众假期。事实上英国的公众假期全年加起来一共只有8天,比国内的公众假期少了好几天(国内好像是12天)。许多人都觉得国外圣诞假期很长,似乎一放就是十几天。其实圣诞节一共只有两天的公众假期,不过许多人都会趁圣诞把年假休完,而且又接上了来年的元旦一天假期,所以看上去很长。

可真正要算起来,复活节和圣诞的假期是一样长的,都是两天,由此看来,复活节算是英国第二大的节日了。复活节的假期一般是从周五开始,那一天叫做Good Friday,然后周六周日是正常公休日,再接下来的星期一也放假,叫做Easter Monday,所以一下子可以连休四日。

我曾经抱怨过英国的公众假期(英国叫bank holiday)太少,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个福利不错的国家,却如此吝啬假日。但是后来有一回,某个公众假期日,我外出跑完步,突然很想吃炸鸡啤酒。于是拖着疲乏的身体走去附近的外卖店,发现外卖店竟然没开门。回到家之后又上网去查远一点的餐馆,赫然发现几乎所有的餐馆都不开门,简直绝望。原来在英国,一遇到Bank Holiday,不仅是银行,超市,邮局,商铺等等的大机构不营业,就连外卖啊,便利店啊和市集之类的小生意也没人做,真真的不方便。从此之后我就没那么希望增加公众假期,每逢遇到Band Holiday也会提前购物,做好全社会休假的准备。

前两天看了一则新闻,说的是有机构做了一个调查,让用户说出和’复活节’相关的名词。结果’耶稣’在这个结果中竟然仅排第四,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把’复活节’和它原本的宗教意义分开了。仔细想想,英国的许多节日似乎都是源于宗教,但现在社会上的宗教气氛却越来越淡。当然女王仍然还是出席了复活节的礼拜祈祷,也有许多传统的家庭会坚持去教堂礼拜,只是社会风气渐渐在改变。
远方有星光2017-04-18 21:40:25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英国人的审美(一)

我在粤语地区出生成长,从小看香港电视长大,受港台文化影响很多。那时候香港和台湾的流行文化基本来自日本,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也是日本动画片,所以我的审美也很日化:喜欢娇小可爱的女孩子,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也喜欢卡哇伊的服装和饰品。个人网站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为我自己最喜欢的日本漫画家做了一个网页,页面上放满了五彩缤纷的小花图案做点缀。当时还被某个漫画杂志作为优秀站点推荐,我心里很是自豪,感觉自己是一块做设计的材料,总想找机会向设计和绘画方向发展。

后来来了英国,除了文化习俗方面的冲突,我感到最受冲击的是我的审美观。我发现英国的审美和亚洲的审美是两个极端,就像美少女战士和唐顿庄园的小姐们比美,让我一下子搞不懂评审标准。

有一次我有个同事要装修自己的房子,所以他浏览一些网上的图片找灵感。突然之间他哈哈大笑起来,指着一张图片让大家过来看。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以粉紫色为主色调的家装图片。图片上的窗帘,墙壁和沙发都是粉紫,室内种着绿植,其他家具是乳白色。其实这个装修风格我觉得可以用’梦幻’来形容,可是我的同事们却一个个笑得直不起腰。他们说,哪个神经病会把课堂涂成紫色,还用紫色的窗帘和沙发。我看他们的口径如此一致,当然不敢发表别的评论,但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我和他们的审美有如此大的分歧。

审美的冲突其实对我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我的工作经常会涉及界面设计。我本来对自己的审美挺有自信,但很多时候我觉得特别不错的配色,英国人会觉得’不正常’,而他们喜欢的模板,在我看来却非常无趣。这些年我努力地想兼顾英式和中式审美,但这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现在的我眼光介于两者中间,有点不上不下。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这几年很多奢饰品牌想走中国风可是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伦不类,根本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因为那些设计师和我一样,一方面想迎合东西方两种审美,另一方面却因为自己的局限而两头不讨好。
远方有星光2017-04-20 21:58:50 发布在 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