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最是美人舌——吃货眼里的《金瓶梅》美食

楼主:鎏金镜 字数:115151字 评论数:16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作为在大吃货帝国生长起来的正统吃货,在我还是个萝莉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叫做《金瓶梅》的书,看后立刻奉为经典——别想歪,那是响应当时的文化政策的删节版,纯洁程度接近《樱桃小丸子》(好像暴漏年龄了),我那时候已经具备了吃货本质,完全把这本奇书当做有故事情节的菜谱来看的,再不济也是菜单。

当时真心认为这种自带故事情节的菜单比饭店那种带图片的要吸引人的多。后来看到美食博客上配着博主个人生活的的美食说明,当时想到的是现在人终于想起重新拾起这种带情节的菜谱了。

这里声明一下,这只是我这种把《金瓶梅》当菜谱看的吃货的不切实际联想,不是说谁的生活的金瓶梅,大家千万不要想歪,当然兰陵笑笑生大人您也不要因为我把您的巨著当菜谱看,就晚上去找我。

如今好像研究红楼食谱很流行,网上研究《金瓶梅》食谱的数量明显小于研究《红楼梦》食谱帖子的数量。当然可以理解,各种“红学家”可以说数不胜数,得到国家认证,还能得到吃皇粮的大好前程,可是金学家就少见多了,所以《金瓶梅》食谱不如《红楼梦》食谱出名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你背着“天下第一黄书”的名号,你要以“天下第一市井食货志”闻名,没准推广度能增加很多。

《红楼梦》自然是好书,但是吃货镜子作为一个草根一枚,就算在现在食材丰富生活条件下,红楼菜也多了几分仙气,不如《金瓶梅》里吃喝宴饮的市井烟火味,更贴近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饮食。

《金瓶梅》剔除了小黄书的部分,绝对可以作为明代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衣食住行,社会形态,市民生活面面俱到。对于厌恶小黄书部分的正人君子们,推荐我我萝莉时代看的删节本,那可是不止保护了祖国的花朵的身心健康,连祖国的大树、祖国的灌木、祖国的老树的道德修养一并把关了,按现在网络小说分级,绝对是标准的清水文。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我们的纸上吃货历程。
鎏金镜2014-03-06 17:27:0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闲言少叙,我们先来看《金瓶梅》第一回“西门庆热结十弟兄 武二郎冷遇亲哥嫂” 花子虚派家里的小厮给西门庆家里送东西,“刚待转身,被吴月娘唤住,叫大丫头玉箫在食箩里拣了两件蒸酥果馅儿与他。因说道:“这是与你当茶的。你到家拜上你家娘,你说西门大娘说,迟几日还要请娘过去坐半日儿哩。”那小厮接了,又磕了一个头儿,应着去了。”怎么样?第一回就看见了食物,真是业界良心有木有?

“两件蒸酥果馅儿”是什么东西呢?从原话里看是“当茶的”就是做茶点的,这是什么点心呢?

首先是这个 “蒸酥”,我们现在提到“酥”一般想到酥皮点心,那么应该是酥皮的果馅点心?可是不要忘了前头还有个“蒸”,那么就不是酥皮点心了,否则诸位都是有见识的,谁见过蒸出来的酥皮点心?

《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叫人把那些盒子端到船上,二盒果馅饼,两盒蒸酥,两盒薄脆。”虽然《醒世姻缘传》是清代小说,也应该有参照价值,也就说这“蒸酥”和果馅饼是并列的点心。那么这个“蒸酥”的“酥”是指酥油、奶油。

“果馅儿”似乎好理解,就是果馅饼么,可是,中国古代的果,可能是指果仁。那么“蒸酥果馅儿”就是奶油和果仁作馅儿的蒸熟的点心。吃货同仁们可以参照加了果仁的奶油馅小馒头小寿桃。
鎏金镜2014-03-06 18:46:5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早安兔森森 1楼 2014-03-06 17:27:42
沙发~吃货飘过
-----------------------------
拥抱一下,同为吃货界同仁。
鎏金镜2014-03-06 18:47:1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比起“蒸酥“,“果馅儿”似乎好理解,就是果馅饼么。可是,中国古代点心里的果,经常指的是指果仁。那么“蒸酥果馅儿”就是奶油和果仁作馅儿的蒸熟的点心。吃货同仁们可以参照加了果仁的奶油馅小馒头小寿桃。

不过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个“果馅”是水果做的馅,参照西点的水果馅饼。当然作为中国古典点心,有参照意义的应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小吃“馃馅”,也就叫做“果馅”。是一种用油酥面团包枣泥馅,放入平底炉锅内,上下文火,烤至焦黄而成,据说其皮酥内甜,枣香宜人。

所以这“蒸酥果馅儿”也有可能是水果馅奶油和面皮的蒸出的馅饼。以后再有老外夸耀他们的水果馅饼,各种吃货同仁尽可以说,这东西我们明朝就普遍了,而且那时候我们就用奶油和面做皮了,绝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好吧,其实第一种果仁的可能性大得多。
鎏金镜2014-03-06 19:01:3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鎏金镜2014-03-06 19:08:4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楼上的朋友建议我加点图片,我就努力试试。
这就是和那果馅饼和蒸酥并列的薄脆,是不是比什么薄脆饼干更诱人呢。
鎏金镜2014-03-06 19:09:5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广告来的也太快了。
鎏金镜2014-03-06 19:10:27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至于果馅饼和蒸酥的图片我找不到,网上的果馅饼都是西式的。可怜我们大吃货帝国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啊,都被丢的差不多了。
鎏金镜2014-03-06 19:12:4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前头说了,可能和奶油果仁馅寿桃类比,当然形状肯定不一样,不过做法可能有相似处,就上个寿桃的图片吧
鎏金镜2014-03-06 19:16:0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花千树002 13楼 2014-03-06 19:11:31
惠莲那个一根柴就烧烂的猪头啊,看的我口水哗哗的
-----------------------------
握手!我也是啊
鎏金镜2014-03-06 19:16:5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不过以我现在的考据癖,得什么时候写到一根长柴烧猪头啊。没想到这个帖子这么难写,我们的传统美食真的是丢的差不多了。
鎏金镜2014-03-06 19:18:06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下面进入第二回,“俏潘娘帘下勾情  老王婆茶坊说技”,原文一段“西门庆叫道:‘干娘,点两杯茶来我吃。’王婆应道:“大官人来了?连日少见,且请坐。”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盏稠茶,放在桌子上。西门庆道:“干娘,相陪我吃了茶。”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影射的,如何陪你吃茶?”西门庆也笑了,一会便问:“干娘,间壁卖的是甚么?”王婆道:“他家卖的拖煎阿满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西门庆笑道:“你看这风婆子,只是风。”王婆笑道:‘我不风,他家自有亲老公。’西门庆道:‘我和你说正话。他家如法做得好炊饼,我要问他买四五十个拿的家去。’”

包括标点符号一共264个字,一共提到七种食物(含饮料),真的是业界良心有木有。
鎏金镜2014-03-06 19:23:3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我们来看看都是什么东西呢。

首先是“浓浓点两盏稠茶”,明代的茶,和我们现在的茶差距很大的,倒是和老外吃茶的方式,有些微相似之处,就是要往茶里放很多东西。

当我还是个无知萝莉的时候,很是鄙视老外往茶里放杂七杂八东西的爱好,真是番邦蛮夷,不懂我中华茶文化。好吧,原谅我那时候是个无知萝莉吧。等我长大看书之后,才知道我们的祖先比那些老外往茶里添加的东西有创意有内容的多。

因为这内容太多了,我以后把《金瓶梅》里的各种茶汇总到一起来8。那时候我们将领略古人的创意,比如山芋泡茶,香菜泡茶,盐笋泡茶等等等。这么看来,那些只会往茶里倒牛奶的老外,果然是不能领略我们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鎏金镜2014-03-06 19:32:5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鎏金镜 18楼 2014-03-06 19:23:32
下面进入第二回,“俏潘娘帘下勾情  老王婆茶坊说技”,原文一段“西门庆叫道:‘干娘,点两杯茶来我吃。’王婆应道:“大官人来了?连日少见,且请坐。”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盏稠茶,放在桌子上。西门庆道:“干娘,相陪我吃了茶。”王婆哈哈笑道:“我又不是你影射的,如何陪你吃茶?”西门庆也笑了,一会便问:“干娘,间壁卖的是甚么?”王婆道:“他家卖的拖煎阿满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
-----------------------------
@一亩1羊 26楼 2014-03-06 19:55:51
楼主这个贴不错。看了这段很不地道地笑了,王婆很调皮啊,她说的这几样食品都是当时人用来暗喻女性生殖器的,就像我们现在用木耳、饺子之类来暗指一样。最后一个“大辣酥”其实是蒙古语“酒”的音译(虽然书中是北宋事,但这是明朝人写的小说,物事有蒙元影响的痕迹)。不过“大辣酥”不是一般的酒,是乳白色的黄酒。前面几样食品都是形状像女阴,最后这一个则指Y水(而且是“热烫温和”的)。王婆故意发黄腔来调侃、挑逗西......
-----------------------------
的确如此,其实说的也就是饺子之类的东西,古今通用啊。
不过呢,我当年看《金瓶梅》的时候,还是个只有删节版看的萝莉,那个时代的萝莉是很纯洁的,在我看来就是菜单啊——原谅我当年纯洁到脑残吧。那时候唯一想到的是这王婆原来是番邦人,说的都是外族话。
鎏金镜2014-03-06 20:06:14 发布在 娱乐八卦
让我们用我萝莉时代纯洁程度胜过樱桃小丸子的删节版来继续我们的食谱旅程吧。这几样番邦美食还是很值得8一8的。
先上图一张,拖煎阿满子,大家注意这个形状。

鎏金镜2014-03-06 20:09:33 发布在 娱乐八卦
不纯洁者,自己——去看无删节版吧。
鎏金镜2014-03-06 20:10:00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煎拖阿满子”实际就是油煎的糖糕,据说是契丹人的点心,好吧契丹早灭族了,不过蒙古也流行这种点心。

据说呢,还是有典故的,而且是诗文里的典故,五代后蜀何光远《鉴诫录》陈裕诗(这个是百度出来的,倒是怎么个意思,我没文化没看懂):“满子面甜糖脆饼,萧娘身瘦鬼常娥。”满子是稚子的意思,比如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故国烽烟伤满子”,于是呢,满子就和面甜糖脆饼联系在一起了,这是五代时期的事,至于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就用满子指代面甜糖脆饼。

在然后呢,我个人觉得脆饼么,应该和前头说的薄脆差不多样子才对,可是怎么就在历史的演变中成了上图的样子,难得是因为“王婆”们太多了,于是好好一个脆饼也整蛊成上图的样子了。
鎏金镜2014-03-06 20:19:28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窝窝蛤蜊面

看着也没什么特殊形状,主要是蛤蜊,大家懂的。
鎏金镜2014-03-06 20:23:3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干巴子肉翻包这菜肉匾食饺”这东西没什么好说的,就是饺子(这个暗喻你懂得),扁食就是饺子,当然馄饨也叫扁食。 “干巴子肉”就是风干的肉,个人认为这东西做馅不好吃,干巴巴的,得打进多少花椒水才行。估计古代也没这种吃法,不过是王婆的某些隐喻,你懂得。
窝窝,这个我们都熟悉(终于有一个我熟悉的食物了,镜子都热泪盈眶了),用面做成的半圆形中间空的面食,也就是常说的窝窝头,因为中间有一个小窝得名。这里说一句我最喜欢吃小米面窝窝头。


这个形状,王婆的话,你懂得。
鎏金镜2014-03-06 20:45:12 发布在 娱乐八卦
@神经病去死 37楼 2014-03-06 20:44:55
回复第7楼(作者: @鎏金镜 于 2014-03-06 19:01)
比起“蒸酥“,“果馅儿”似乎好理解,就是果馅饼么。可是,中国古代点心里的果,经常指的是指果仁。那……
==========
想知道这里说的奶油和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奶油是一回事吗?
-----------------------------
和现在用的打发奶油不一样。我记得我收集过古代奶油的内容,现在一时也找不到了,等我8到的时候可能细说。
不过中国古代确实有奶油。据说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制作方法,然后传入中国,什么时候传入的我没查到,不过应该在宋朝之前,因为宋朝就能做冰激凌了,需要会自作奶油和冰——那时候人已经会人造冰了。是不是很有自豪感,中国的科技是从清代才开始落后的,明朝的时候真的在世界上很牛的。
鎏金镜2014-03-06 20:55:04 发布在 娱乐八卦